BAT大洗牌,阿里领先腾讯三个百度
文/李可樂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路徑依賴指的是當人們做出某種選擇后,就如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讓你再也難以做出其他選擇。
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讓 BAT 出現了分化。
百度率先掉隊。這家 PC 時代的搜索巨頭,目前市值僅為 428 億美元(截至 9 月 2 日),不僅遠遠落后于 AT,甚至被美團、京東、拼多多等后起之秀超越。
阿里和騰訊則逐漸成長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兩極。過去數年來,雙方在電商、金融支付、云計算等多個領域進行著或明或暗的競爭。
兩家公司的市值也一直處于交替領跑的膠著狀態。
去年 11 月,阿里巴巴回歸港股,就“港股一哥”的地位與騰訊展開正面對決。原本人們期待看到的是一場關于兩位王者爭霸的史詩長劇,但現在看來,這或許就是一部小短片。
9 月 3 日,阿里巴巴股價收盤于 284.2 港元,市值達到 6.1 萬億港元。騰訊為 5.12 萬億港元,落后近 1 萬億港元,約 1300 億美元——相當于 3 個百度。
兩極格局是否將要終結?
1
AT 這一輪市值的領頭羊之爭始于今年 6 月。
6 月 23 日,騰訊股價大漲 4.89%,以 4.75 萬億港元的市值,力壓阿里巴巴的 4.72 萬億港元,重新奪回港股一哥的寶座。
不過,僅僅兩周后,企鵝就把尚未坐熱的王座又交了出去。
7 月 7 日,阿里股價上漲 3.11%,總市值達到 4.99 萬億港元,反超騰訊的 4.93 萬億港元。
當時 600 億港元的差距顯然不會讓人在意。誰知阿里巴巴隨后一騎絕塵,他們的股價在 7 月和 8 月分別上漲 17.37% 和 14.96%,總市值突破 6 萬億港元大關。騰訊相應的漲幅為 7.10% 和-0.66%,市值基本在 5 萬億港元左右徘徊。
2 季度的成績單顯然是影響市值的重要因素。
8 月 12 日,騰訊率先披露 2 季度業績。營收 1148.8 億元,同比增長 29%;凈利潤 324.5 億元,增長 31%。從數據來看,企鵝的表現不算差,但市場并不買單。股價在當周下跌 3.98%。
阿里的財報在 1 周后公布。總收入同比增長 34%,達到 1537.5 億元;凈利潤更是實現翻倍,從去年同期的 191.2 億元增至 475.9 億元。顯然,阿里巴巴不僅在規模和增速上雙殺對手,還贏得了投資人的認可,股價在財報發布那周上漲 2.43%。
騰訊的起步其實要比阿里順利許多,可以說是既有天時也有地利。2003 年,淘寶剛剛成立之時,QQ 的注冊用戶早已破億。在隨后的日子里,阿里不斷面臨來自 eBay、京東、拼多多等公司的競爭。相比之下,騰訊更像是溫室里的花朵,享受著來自社交和游戲的壟斷優勢。高利潤的業務給騰訊帶來了充裕的資金,也締造了一支大名鼎鼎的投資團隊。到現在為止,騰訊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 800 家,其中 70 多家已經上市。據《中國企業家》報道,騰訊投資的目的是保證其不錯過任何行業的機會,其中純粹的財務投資比例也不小,就算目前在業務上跟騰訊沒有太大關聯的公司,也能給騰訊帶來“好人緣”。
2014 年 3 季度,阿里巴巴總營收 168.3 億元,凈利潤 30.3 億元。這是阿里登陸紐交所后披露的首份季報。騰訊同期的營收為 198.1 億元,凈利潤 56.8 億元。
可見在并不遙遠的 2014 年,騰訊面對阿里依然具有優勢。過去 6 年,雙方業績均實現大幅增長,為什么家底豐厚的騰訊如今卻掉隊阿里,并且不斷拉開差距?
2
整理兩家公司近年財務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騰訊的營收在過去 6 年上漲了 378%,從 2014 年的 789 億元,上升至 2019 年的 3773 億元,漲幅可觀。
不過,阿里巴巴的成長更快。紐約上市后的首個財年營收為 762 億元,但在剛剛結束的 2020 財年,其營收已經達到了 5097 億元,增幅達到 569%。
來源:阿里、騰訊歷年財報
2016 年(或阿里 2017 財年)是一個轉折點。
當年,阿里巴巴以 1583 億元總收入力壓騰訊的 1519 億元,首次在營收層面完成對企鵝的超越。隨后,雙方差距越來越大,到 2019 年(阿里 2020 財年)時,阿里的收入規模已經比騰訊高出的 35%。
對營收結構進行分拆后,我們可以剝繭抽絲地看到造成雙方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
騰訊財報的編制工作應該很容易,因為每一年業務基本都是——增值服務(主要是游戲業務)、廣告還有其他。
增值服務從 2014 年的 633 億元上升至去年的 2000 億元;同期,網絡廣告由 83 億元上升至 684 億元。兩者的增幅不可謂不小,但沒有新業務支撐成了他們的軟肋。
2014 年,電商業務最后一次在騰訊的財報中亮相。此后,騰訊再也沒有披露過游戲和廣告之外的業務收入。“增值服務+網絡廣告+其他”的組合一路延續到 2018 年。
來源:騰訊歷年財報
大概是為了證明自己也有新業務,企鵝在 2019 年終于弄出來一個叫“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板塊,主要由商業支付和云服務組成,并高調宣布要 To B。不過,明明都已經登臺亮相了,但兩塊業務就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并未披露各自具體的營收規模。
電商業務首次出現在騰訊財報是在 2012 年,然后在 2015 年退場。不知道這次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可以支撐多少年。
再來看阿里巴巴。
很多人知道“核心商業”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一般貢獻了 8 成以上營收。不過,過去幾年,核心商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 財年,阿里巴巴基本上還是一家純粹的電商平臺。通過淘寶、天貓向商戶收取客戶管理(廣告)費用和傭金是他們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兩者當年合計貢獻營收 587 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達到 77%。
2020 財年(2019 年 4 月-2020 年 3 月),上述兩項業務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合計實現收入 2465 億元,但營收占比已經降至 48%。
來源:阿里巴巴歷年財報
原因在于阿里新興業務不斷涌現。
2018 財年,盒馬完成孵化階段,進入復制擴張期;同年,菜鳥網絡被并表;2019 財年,隨著餓了么的加入,本地生活服務在開始嶄露頭角。此外,云服務營收規模從 2015 財年的 12.7 億元,增至 2020 財年的 400.2 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 99%。
2020 財年,盒馬所代表的新零售已經貢獻了阿里巴巴 17% 的營收,云服務為8%,菜鳥網絡和本地生活服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 和5%。這幾項新興業務合計占阿里總收入的比例已經接近 30%。
市值的差異可以在幾個月之間拉寬到一萬億,但價值的差異已經提前數年埋下了伏筆。6 年前,騰訊用游戲+廣告對抗阿里巴巴的電商。今天,騰訊還是游戲+廣告,但他們面對的阿里早已練就了電商+新零售+云服務+本地生活+菜鳥網絡的組合拳。
3
萬億港元的市值差距很可能只是開始。
首先,從短期來看,阿里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今年1-3 月。由于他們的財年從 4 月開始,因此疫情爆發初期的沖擊并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最新財年。這在客觀環境上為 2021 財年(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次,疫情突襲改變了社會生活和工作習慣,阿里大量新興業務在此期間得到長足發展,并且在防疫進入常態化后依然穩定了這種優勢。過去兩個季度,新零售營收增速分別上漲 88.4% 和 79.8%,躋身為阿里第二大營收來源。
而釘釘在疫情期間幾乎成為全民軟件,下載量一度超越微信。
在線下零售尚未完全恢復的時期,大量消費需求轉移線上。直播電商成為新的增長點,根據最新消息,淘寶已經將 2020 年的直播 GMV 從原來的 2200 億元調高至 5000 億元。
相比之下,騰訊似乎還沒有找到新的方向。
過去幾年里,頻繁、有效的投資和收購讓騰訊以較小的成本買來了在許多賽道的船票,也免去了大量競爭的遭遇戰。投資讓騰訊的溫室越來越舒服,以至于錯過了一些本來可以先發制人的機會,比如社交電商和短視頻。
路徑依賴指的是當人們做出某種選擇后,就如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讓你再也難以做出其他選擇。
騰訊對投資的執著正是源自上述難題。
當年騰訊自己的電商平臺不僅虧損巨大,而且市場份額遠不及淘寶,但通過入股拉攏的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卻能和阿里一較高下?;蛟S正是電商領域成功的投資經歷,讓他們堅持將這一戰略復制到其他領域,從而陷入了路徑依賴的困境。
因為在很多時候,代理人并不能很好地完成阻擊對手的重任,最典型的案例是騰訊對快手的投資。正常情況下,鵝帝出錢,小弟出力,合理阻擊對手。但快手比企鵝還佛系,拿錢不辦事,眼睜睜地看著張一鳴做大。等騰訊自己出手搞微視、視頻號的時候,不僅錯過了最佳機會,還陷入了和小弟爭食的尷尬。
另一方面,養小弟也需要錢,歸根結底還是需要騰訊能拓展出更多的利潤來源。但我們現在卻看到,騰訊搞來搞去還是在琢磨怎么讓一款 2011 年上線的 APP 發揮余熱。
微信今年以來動作頻頻。拍一拍、公眾號點贊、視頻號、小商店等紛紛上線,在這些引發熱議的功能背后,則是騰訊的焦慮。
無論是對社交環境的創新、短視頻領域對抗字節跳動或者是蹭一波直播電商的熱度,這些動作本身沒有什么問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功能都孵化自微信。
除了這款超級 APP 外,企鵝已經沒有什么東西能拿出手了。
這當然不是說,通過已經成功的產品孵化新業務是不可取的,淘寶就孵化出了支付寶、天貓、淘寶直播。但需要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同時也有完全從 0 起步的新業務,例如盒馬、阿里云、菜鳥網絡、釘釘等。
微信撐起了騰訊今天的成功,也令騰訊原地打轉。當所有的愿景都期望通過這款超級 APP 實現時,恰恰證明了騰訊在其他領域的嘗試并沒有得出有意義的答案。
微信支撐了騰訊十年,還能再撐十年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BAT大洗牌,阿里领先腾讯三个百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