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终端新掌门倪飞:手机市场各领风骚数年、不放弃就有机会
出品 《風眼》深度報道組鳳凰網科技,鳳凰新聞客戶端
作者于浩小沐編輯于浩
很像華為的中興,正在重整移動終端業務,進行一場市場突圍。
中興在 1998 年就成立了通訊手機事業部,是曾做過小靈通、刀鋒等爆款手機,開拓過近 50 多個國家市場的頭部玩家。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卻逐漸落后、淪為一個小眾品牌。從前十年的“中華酷聯”到如今的“華米 OV”,移動終端廠商各領風騷三、五年。
新品牌在使勁向前沖,老品牌卻因為慣性難有變化。
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和互聯網營銷模式、OV 深入各個大小城市毛細血管的渠道,以及華為做中高端商務人士的差異化定位,讓他們異軍突起,主導了近幾年的智能手機市場, 并逐步擴展到可穿戴設備、居家電器等生活場景。
中興正在重整旗鼓,準備沖刺 2000 億市值,希望借力 5G 換機潮、新基建等風口再創新高。“其中一個新的、比較大的增長點就來自終端市場。”新晉中興移動終端總裁倪飛對鳳凰網科技(微信搜:iFeng 科技)談到。
中興終端總裁、努比亞總裁倪飛
倪飛曾在 2001 年就加入中興通訊,2012 年創立努比亞品牌,曾首創推出“全網通”努比亞 Z5;在 2018 年推出紅魔電競手機,進入游戲細分市場。今年年初,倪飛“臨危受命”掌管中興終端業務,并繼續擔任努比亞手機總裁。
近日中興天機 Axon 20 5G 的發布會上,他給中興終端定了一個不小的 Flag:力爭三年在國內重回大眾視野,五年成為一線品牌。倪飛相信中興團隊曾經打過勝仗、攀登過行業巔峰,一定能在 5G 時代,重新引領行業變革。
至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倪飛表示,產品、品牌和渠道,這三件事情必須要齊頭并進,需要通過多方位能量積累來抓住市場機遇。
在具體的戰略的規劃上,倪飛也有自己的思路:產品力為根基,設計牽引產品,通過1+2+N產品隊列,即手機+個人數據、家庭數據+生活周邊,進行布局。
此外,他也表示,未來在國內市場,將“主攻線上、兼顧線下”,目前已經完成線上電商渠道的布局,線下則將在一些重點省份進行試點,如有機會再大規模鋪開。
在鳳凰網科技的專訪中,他也坦言,移動終端業務到底該如何結合中興擅長的通信技術?如何打造具有差異化的“年輕、時尚、科技”品牌?甚至給品牌取一個更容易記住的名字,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中興在移動終端市場的加速,既急迫、也需慎重。
以下為專訪視頻文字版:
回歸中興、繼續造夢
“作為中興老員工,希望能把中興終端帶起來;雙品牌運作,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火花。”
于浩:倪飛總你好,非常感謝接受這次我們的采訪,您是什么時候計劃從努比亞回到中興的?
倪飛:這個還是個小故事,因為我是 2019 年的 5 月份接任了努比亞公司的總裁。
但一直到了今年年初的時候,其實也是集團那邊跟我聯系,就是問我有沒有興趣去集團這邊來,把中興的終端業務一塊去管了。
因為中興當時定了個方向是要做 to C 的轉型,可能覺得中興的品牌原來一直做 to B 比較多。
做運營商,中興海外 tob 經驗非常豐富,在做 to C 一直相對來說可能缺乏一些經驗,尤其是對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又比較有機會。所以當時就讓我考慮這件事,其實當時一開始我也糾結了一下,因為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挺挑戰的一件事情。
但是后來我想了一個多月,我還是接受這個條件,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我是 2001 年畢業就進了中興了,也算是中興的嫡系,我還是有感情,希望能夠有機會把中興這個品牌終端能帶起來,我覺得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成就感,也是能夠成就我內心中興的情結吧。
第二個,我覺得從另外一方面角度來說,中興的品牌和努比亞這兩個品牌,其實如果在一起來運作的話,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化學反應,可能能讓中興和努比亞都能得到一個雙贏的一個狀態。
因為基于這兩個原因,我在想為什么不去試一下。
于浩:您現在屬于中興移動終端的 CEO 兼努比亞的總裁,您未來有什么計劃說把兩個品牌如何協同?
倪飛:目前來看,因為這兩個是兩個獨立品牌,同時也是兩家獨立公司,因為努比亞公司它是有中興的股份,中興是第一大股,占 49.9%,但是要從公司運作角度來說是兩家公司,但是同時又是聯系比較緊密,因為中努比亞的大量的骨干員工,其實原來都是中興通訊過來的事,所以基本上雙方平時的合作其實還挺緊密的。
但是原來可能是兩套領導班子,相對來說雖然有一些緊密的合作,但是還是不是那么方便。現在我兩邊統一管的話,我覺得無論是在產品方面,在技術共享方面,在供應鏈共享方面,甚至在一些渠道策略和品牌策略方面,其實有更加方便的去做一些協同的工作。
產品規劃我們可以共同去思考慮甚至努比亞的一些強項,中興的強項,互相之間就可以無縫的連接,甚至我們產品規劃的時候大家可以統一規劃,兩個產品在我們的大的統一規劃的框架下走,一些可能有一些東西是中興強的讓中興來做,有些努比亞強的就努比亞來做,要這樣的話協同效應可能就會讓兩邊的效率得到提高,要不然兩個都要自己獨立做一套東西。
于浩:也能節省一些資源。
倪飛:對,這樣的話我覺得可能會更好。
努比亞、中興還有機會嗎?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有時我也比較遺憾;但終端市場各領風騷三、五年,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于浩:其實我對努比亞這個品牌還是很有感情的,很早就打拍照的概念,然后在專業的拍照領域,比如說一些攝影師,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品牌。我認識的幾個攝影師,他們應該是 2015、2016 年的時候,基本上人手一部。那個時候努比亞是最早推專業拍照的,可以調光圈、快門、拍照速度的品牌。您認為努比亞怎么就一步一步走到一個細分領域了呢?
倪飛:其實這個問題說起來也不是特別好回答,因為對我個人來說其實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沉重的話題,因為我自身有時候也很遺憾,我是這么想,2012 年我們就做手機了,做努比亞 2012 年開始做的,其實也經歷了整個中國智能終端最好的爆發期,雖然這行業還是有一些名聲,但說實話從市場市占率角度來說,并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高度。
所以到了 2017 年、2018 年之后,相當于整個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候,其實努比亞本身做開放的大眾品牌其實壓力就已經很大了。
因為在高端產品上來說,努比亞定位的是高端,同時還有一個努比亞 mini 原來打的性價比兩款產品,但是高端的Z系列到了這種 2017 年、2018 年以后進入存量競爭之后,更多的是拼的是供應鏈的能力了。對定制高端器件的能力,這方面由于我們的規模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獲取資源能力就下降了。
于浩:就量級沒有起來,跟供應鏈的話語權。
倪飛:相對下降之后,你就很難跟這些對手,在最頂層的供應鏈的獲取能力上跟它競爭,你的產品配置上面就會缺乏一些競爭力,然后在低端產品方面,像 mini 這樣的產品上,由于你的量起不來的話,你的整個的議價能力下降,所以你的成本優勢也不明顯了,那就容易你沒法在低價上跟別人競爭,所以這兩個維度都導致我們覺得很難再往下運作。
因為當時中興的很多的大的方向是在 to B 端,所以它有些東西它和努比亞這邊它是沒法共享,因它兩個業務模型不太匹配,它不像 OPPO 跟一加,它兩個業務模型是一樣的,它都是做 to C 市場,只不過是一加是做線上,OPPO 做線下,但是他們用的一些東西來說是大家可以共用的,像屏的資源,camera 的資源, CPU 都是可以大量共用的,但是中興那邊更多的是海外的運營商的市場多一些,所以導致他們兩個的需求其實不是那么緊密的可以契合在一起的。
所以說存在這樣的問題,那時候并不是很多東西都可以共享,但是如果但只靠努比亞自己的體量,就比較難以去支撐這樣的一個機會,所以后來我們就開始選擇新的機會,后來找到了一個游戲手機,這樣的一個細分的市場。
相對來說它比較垂直,他競爭的烈度也沒有那么強,至少在那個點。第二我們也相當于是先行者。
于浩:其實你們很多產品上的創新技術。
倪飛:對,肯定創新是基礎,但是要選擇一個賽道。因為我們在這個上面我們的創新能力能得到體現,能夠得到用戶的認可。比如說散熱。
于浩:前兩天拿到一款產品,游戲手機,虹膜它里面那個是個風扇,中間它相當于做了一個風道,把風給引出來,散熱非常好。
倪飛:因為這塊我覺得它能夠體現我們的優勢,又能夠規避我們的短板這樣一個機會。
于浩:但是現在手機市場里面再去做大眾的一個手機品牌,還有機會嗎?
倪飛:我覺得終端品牌,就像這樣有一句話說叫做終端的市場任何時候進入都是紅海,但任何時候進入也都是藍海。因為在終端的架構一般都會形成幾家大的品牌,但是這個大品牌我覺得從長遠來,從整個手機發展史來看,從來沒有哪家能夠長久的永遠得占第一。
于浩:就是三星、諾基亞這些。
倪飛:對,包括以前的摩托羅拉,都是遇到一個問題,他總是會出現變化,要不然就是技術的變化,要不然就市場的變化,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叫做各領風騷三五年。
所以我認為終端始終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不放棄。
第二個中興本身有做終端的機會點,如果你說現在再有新的玩家進這個行業可能不多了,但如果一定要有的話,我認為就應該是中興。
首先中興他本身做通訊起家的,而終端本身就是個通信產品,大量技術是可以互通的。第二個中興的這個系統業務現在已經比較穩定了,那就意味著公司它會相對來說有一些戰略資源可以在終端這塊投入。
因為剛才我也提到了,中興也提出了進入 2000 億俱樂部的經營目標,2000 億的規模的話,其實需要有一個比較大的新的增長點來支撐。終端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長點。
我覺得中興從技術能力是具備條件的,然后終端又是中興可以去長期戰略投入的領域,我覺得中興他沒有理由不去做這個事情,因為如果他不做終端,可能對它系統業務也會有影響。
于浩:你覺得中興前幾年錯過機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倪飛:當然中興前兩年遇到很多問題,其實中興這兩年時間中興的系統業務基本恢復正常了,但終端確實需要一段時間。
它跟系統設備不一樣,系統設備是 toB 的。toB 的它跟你講的都是技術,而且 toB 的叫做網絡設備的競爭市場,其實就這么幾家寡頭,而且基本沒有新增的玩家了。
但是終端卻是完全不一樣,而且前面幾家也比較強。所以說你想重新恢復它,可能時間會比系統設備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大的挑戰。
5G 換機潮,為什么雷聲大、雨點小?
“推動 5G 大規模使用的“殺手級”應用還未出現;但哪怕只覆蓋一線城市,就已足夠支撐 5G 的發展。”
于浩:5G 真的是個換機點嗎?
倪飛:我認為是一個,因為沒有其他的技術點會驅動用戶換機,像 5G 那么強烈。
當然大家可能現在會說,感覺好像大家換 5G 動力并不是很強。但是我覺得是這樣的,第一個,5G 它帶來的幾大優勢,大帶寬、低延時,以及多連接。
這幾個優勢我覺得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體現,沒有足夠的體現原因是沒有足夠的場景,特別大的場景去驅動這件事。
比如說游戲,5G 帶來更大的帶寬、更低的延時,會帶來更強的手游的提升。因為手游這個畫質和它的低延時也是一種不可逆的體驗。你如果看過了高畫質的這種游戲,你就不能夠再玩低畫質的游戲了,這是從不可逆的體驗。
現在為什么做不到?是因為各方面的東西還不能達到一致,這是 5G 計劃的一個事情。我就覺得 5G 的很多場景,它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應用去驅動它。
于浩:但是兩年內它會實現嗎?比如說所有人都在說云游戲對吧?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 5G 的覆蓋可能還不是特別好。云游戲一定是基于很好的覆蓋才能夠實現,尤其手機上他玩游戲他是需要移動的,他可能在不停的比如說可能在上班時間在地鐵里,在回家路上,這個里面他要求所有的場景下都有很好的一個覆蓋,對吧?
倪飛:我覺得覆蓋不是主要問題,因為中國的 5G 建設的進度是很快的。
第二個中國人口本來是不均衡的,20% 的領那個地區住了 80% 的人口,其實并不是要全國覆蓋。中國只要覆蓋了那種大型的一線城市之后,其實中國的覆蓋人口量就已經非常大了,人口量就已經足夠支撐 5G 的發展了。
用戶上一部 4G 手機可能剛換沒多久,4G 體驗也挺好,因為換機周期比較長,但是如果他只要換機,我認為用戶一定會換 5G 手機。
我是這么理解的,因為隨著 5G 手機的價格在進一步下探,用戶沒有理由不換一部 5G,因為對他來說價格差不多,我為什么一定要換 4G,現在手機大概 1200、 1300 的樣子,我覺得年底可能就能下到 1000 元左右了。
于浩:現在我感覺好像身邊人的換機周期都變長了。
倪飛:因為現在 4G 手機做的也很好,因為手機用 3 年換應該是有了。但是三年你從長期的存量用戶來說,他還是要換的,就三年前的用戶也要換了。中國的好處是因為基礎太大,他就這樣換,每年換個一兩億部,也是挺大的市場。
中興在終端市場還有哪些機會?
“圍繞1+2+N做生態;即使是電動牙刷,也能做出差異性。”
于浩:除了 5G 以外還有別的機會嗎?
倪飛:除了 5G 手機之外,就是剛才所說的 IT 這塊,包括中興終端這邊,除了做手機之外,剛才我也提過,我們推的叫1+2+N 的概念,一個是個人終端,個人那種數據終端,包括像穿戴或者 TWS,還有一個像家庭的,比如說電視,比如說那種 WiFi、路由或者 CPE 或者這些在一起的整合性的產品,我覺得這些都有一些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行業機會了,中興的終端也在做行業機會,比如說做車聯網,車路協同,就叫 V to X 那種各種各樣的設備,車庫系統設備做了很多,這也是很大的應用場景,包括國家提到的所謂 5G 換新機里面也會產生大量 5G 的設備需求,這主要就帶來了剛剛所提到的,5G 的多連接、低延式這些東西都有很大的機會點。
于浩:1+2+N是什么?跟我們簡單講一下。
倪飛: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些周邊,比如電動牙刷,這樣的各種各樣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這個東西就沒法定義了,特別多。
其實小米也做這樣東西,但這個東西可能對于我們終端廠商來說不是我們的核心業務,但是它可以打造一個生活方式,我通過我自己本身的手機帶來的流量,可以去滿足我手機的消費者,你除了買手機之外,你還可以買我們中興的電動牙刷,我們中興的比如說電動驅蚊器,舉個例子,這樣你就形成了一個品牌的認知。
于浩:電視你怎么看?電視它是家庭的一個很大的場景,所有人都在做電視,小米最早做的,現在 OPPO 也要做,華為已經出了智慧屏。
倪飛:所有人都要做的事情說明他肯定有需求,但反過來壞處就是,難度可能比較大。難度比較大的原因是,我們要找到一個切入點,比如說當年做手機那么難,我們也能找到一個游戲的切入點,我相信電視機也能找到切入點,可能現在還不好說出來,到底是哪個切入點,做低端肯定不是咱們的切入點,因為做低端的價格(太低),小米已經很強了。它量大,所以它價格就便宜。
于浩:他那模式也很有意思,先采購屏幕是吧?
倪飛:這個事情肯定也不是我們能做,但我們最近確實也在內部研究,比如說把 5G 的模塊跟電視相結合,我做過 5G 電視。但這個應用場景是什么?首先想明白。
你不能為了 5G 而 5G。
我們也在琢磨這個事,我認為包括把 CPE 跟手機結合跟電視結合,這都是有很多場景可以做的。
于浩:電視就相當于一個大的路由器,對吧?
倪飛:對呀,都是可以做的,甚至可以作分離式的,如果你的技術演進,電視機的周期長,盒子周期短,但是我可以作分離式的。
于浩:分離式,小米已經證明過。
倪飛:我說就接插件的方式,比如像插卡的方式,以前在中興做那種電路板,做那些基站,一塊板一塊板的,但是你可以做一個。
中興品牌如何擺脫“老干部”形象?
“研發出身的技術人員還是離用戶、產品太遠了;對用戶沒有價值的技術那只是炫技,沒有任何意義。”
于浩:其實我覺得無論中興還是說這個努比亞品牌,在我的印象中都是非常樂于嘗鮮的一個品牌,有些新技術,比如平臺指紋識別,比如說可能這次我們發布的這個屏下的攝像頭,這種技術其實你們一直在嘗鮮,一直在做。但是好像是行業里,甚至于可能粉絲之間對中興的品牌印象還是有點老氣橫秋,還是說有點中年油膩,這種感覺,原因是什么?
倪飛: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可能都是一幫做產品出身的,研發出身的人比較多,特點就有點離技術比較近,但是離產品、用戶比較遠。其實用戶買東西對技術的細節不太關注。
這點最強的就是蘋果。蘋果做什么東西,他不讓你看到技術細節,他讓你用得就是很爽。比如說蘋果的 Airpods,你拿它就感覺不一樣,其實在 Airpods 之前已經有藍牙耳機了,雙耳的藍牙耳機很多,當時它剛出來的時候,我也認為這個產品不太靠譜,(相當于)耳機把兩根線剪了是吧?
我覺得看著挺傻的,而且賣得貴,但是第一我覺得他工業設計做得好,非常漂亮小巧,當然這里面有很強大的技術能力,小型化的器件、定制能力,包括模具能力、設計能力,這是它的背后的技術細節。
第二個就是連接體驗的便捷性。我開蓋就連上了,因為其實不同電子設備建連接是個非常討厭的事情。你發現各種各樣的設備連來連去簡直是個噩夢,他就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非常好。
我認為我們當年有很多技術,可能就覺得把這個技術挺牛的把它做出來了,給用戶看,我可能根本 Get 不到你的點,也不知道你的技術能給我帶來什么,我們需要從靠技術近要到靠用戶近,應該是離技術近、離用戶更近,只有對用戶有價值的技術才有價值,對用戶沒有價值的技術那只是炫技,沒有任何意義,用戶也不會形成記憶。
我覺得中國好處是蘋果是一個公司在迭代,中國是不同的公司在互相迭代。比如說這家公司做了一個東西,那家公司覺得不錯,我再拿在一起搞一搞,那家公司他做的不錯,就相當于是四、五家公司。
于浩:站同行的肩膀上。
倪飛:這樣中國的好處就是安卓系統的迭代速度比華為比蘋果要快,蘋果可能兩年迭代一次,它一個技術、產品可能一年發一個,產品定義可能在兩年之前就定義完了,但兩年之內會發生很多的技術變化,但他已經定好了,之后就改不了。
于浩:單純從手機這個產品來講的話,我覺得國產手機現在已經完全不輸于蘋果,但是有可能更強的地方在于生態,它的云服務的整合對吧?做的是比較好的。
倪飛: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時間的問題。20 年前中國的手機也一塌糊涂,你覺得中國手機你跟它們怎么打?
于浩:那會兒中興的銷量其實已經不錯了,如果二十年前的話。
倪飛:但你要從技術角度來說,你比不上它。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做智能機的時候,我們用 2.8 寸的屏的時候,人家用 3.5 寸的屏。我們用 3 寸屏,人家用 4 寸屏了。
于浩:記得好像中國電信定制了一款那個中興的手機,叫刀鋒。
倪飛:刀鋒手機那就過了千萬的那會,中興曾經輝煌過。在 2011 年的時候,那時候無論是國際、國內 ,中興都應該是國內的手機的老大,中華酷聯排名第一,所以中興這個團隊曾經打過勝仗了,也在巔峰上待過的,我對他一直是有信心的。我覺得只不過說是短暫的低調的時期。
于浩:您回來之后對品牌這塊是怎么規劃的?
倪飛:品牌是一個比較虛的事情,這玩意很難量化地去評估它,這就比較不像產品,反正賣的好壞,品牌你說你打出一個廣告到底收益怎么樣?很難說你知道嗎?你打個廣告牌掛一年,能帶來多少用戶一點都不知道,但是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現在我們的好處是如果我們剛開始以線上為主來做的話,我們可以更多的去做一些新媒體這樣的動作,它相對來說也是一樣的,可以進行效果評估。
于浩:您所指的新媒體是指什么?
倪飛:比如說微博、 B 站、抖音、快手,這些都很多,但第一它是可以評估效果轉化的,你說線下大規模的投放廣告牌有沒有用?也有用,它是屬于曝光,但是它到底能不能轉化,你是很難監控到的。
比如說我在深圳機場掛一個廣告,一年可能有 2000 萬的曝光,他這 2000 萬有多少人去買你手機了,你很難監控到,但是他也有用,因為讓人知道你了,他也有用,但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策略。
我們現在這個點,我覺得開始(做)線上渠道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嘗試方向的話,我們維護這種社交媒體的方式,線上資源的方式進行品牌投入,我覺得是一個相對好的點,因為他也能帶來一些不錯的反饋,然后我還可以監控他的過程,可以不停地小規模地投入去測試。當然了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內容本身的質量。
你做的內容,因為每天的網絡充斥著海量的消耗、海量的信息,你到底怎么能夠讓你這個東西能讓人認知,那就需要你的團隊確實有這個能力。我們最近 A20 也發了一個變色龍的小視頻,反響還不錯,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嘗試。
當然你說它就是有多么強大也說不上,但是它有一些小變化,好的內容它是能夠帶來自帶流量的,因為我們現在看到它的播放量,包括在B站的播放量,要比我們以前的那些要高很多,我們也沒有進行特別的投放。
于浩:中興終端之后的調性是什么?
倪飛:年輕、時尚、科技。
于浩:會不會覺得調性跟我們以往對中興的認知是有些分裂感的?
倪飛:我覺得以往的認知也不一定是個特別合適的認知。
咱倆說以往認知,我感覺很多人說中興是一個老干部的樣子是吧?比較四平八穩,也比較佛系,對吧?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覺得你說也不是特別合適,因為終端你需要發展,中間的終端并不是現在做的特別強,我與世無爭了,我就是天下第一,也沒有到那個階段嘛。
于浩:有沒有計劃,比如推一個子品牌,比如nova這樣的品牌去做年輕用戶。
倪飛:我們現在也確實在研究叫子系列,就是它的系列也不是品牌,這個系列我們內部確實在研究,就是要不要取一個名字,但是這個名字確實挺難取的,這個也是在我們的計劃內,在討論這個事情,就是做一個系列,像 Arxon 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個系列。
于浩:我說實話,Arxon 難拼不太好,不太好念、不太方便,就可能這個人如果是沒有聽別人講過這個單詞,自己看到這個詞不太好說出來。
倪飛:確實有人提過這事,但我認為這事有時候是說,NOKIA 其實也不太好念,但是諾基亞出名之后,他就好念了,就是說他要出名,這個事好不好念都不重要。
于浩:或者起個中文名字,我記得榮耀之前叫 HONOR,對大家都在說 HONOR,然后他發現根本消費者不認對吧?所以后來就從來不提到那了。就說我叫榮耀。
倪飛:中興的也有個名字叫天機,但是好像傳播的不是特別好的名字。
于浩:這個名字也不太好聯系。
倪飛:名字的事情,我剛來這個公司(中興終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琢磨這件事了,但是確實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我們需要一步步來想,找到合適的名字,在什么合適的點去切換,他還是要有一個比較縝密的判斷。
因為一旦定了,你未來幾年之內都是不能變的,這是一個長效過程。你培養一個品牌,其實要花很多錢的,前面都是要往里面慢慢砸,但是你要重新來一次,那就意味著以前砸的、積累的都沒有了,你要重新來,這個就需要非常謹慎了。
于浩:比如說我們定位年輕時尚科技感,是不是也在跟華為的高端系列做一個錯位競爭?
倪飛:也不算,我認為中興各方面的調性跟華為其實很類似。只不過這兩年終端做的沒有華為好了,但是中興這個公司從各方面的定位跟華為其實很具備相似性,包括中興的組織架構、業務模型跟華為很像,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以及政企業務,都是比較類似的。
所以我覺得很多情況下,到了一定程度的大眾的終端產品定位都類似。你說你問各家,我估計都定位的是年輕、時尚、科技,因為年輕人愿意選擇新東西,他喜歡嘗試新東西。
年輕人他愿意發聲,他愿意在網上說話,這樣能形成你的氛圍,我覺得這是正常的,他們愿意說,這個正常。但實際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它也會出圈,大家都會用,不僅僅是年輕人用,中年人也會用,可能歲數大的年紀也都會有,這個我覺得。但是從年輕人切入是所有品牌做大的戰略轉型的時候的一個選擇,比如中國李寧,也是這么轉型的。
李寧轉型這兩年轉型就非常好,以前大家覺得李寧顯得很老,但是它改到中國李寧之后,從 2018 年開始做了這幾年的轉型,很成功,就給人感覺是很潮的一個感覺了。所以我認為大家覺得中興這個品牌好像稍微顯得時間久了一點,但我不認為它就沒有機會轉型成年輕人。
于浩:可以試試國潮這個方向。
倪飛:對我們內部也討論過,這個主要就是現在國朝玩的人太多了,你要做出一點不一樣,玩的人太多了,你不能做的,大家都是人云亦云的話就比較麻煩,所以即便是一個方向,你得做出不一樣才行。
于浩:目前有方向了嗎?
倪飛:比如說通信我覺得是一個方向,通信這里面確實有很多技術要改,通訊里面的東西難度也非常大。
于浩:比如你提到通信這東西,我覺得我知道哪家做的不好,但是我不知道哪家做的好。
倪飛:對,就是這樣。
所以我就說要找到一個場景,雖然現在我還沒有找到這個場景,但我覺得能找到這個場景去琢磨,讓用戶能認識到這個事情。就像我舉例子說,華為拍月亮,月亮永遠只有一面對著我們,對他那邊的圖形是固定。
你怎么處理相對好,但我沒說人家去處理了,但是相對來說優化要好判斷,因為你是固定的模式,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我們通信這塊怎么做,很聰明得把它做到,讓我們的通信技術讓用戶能理解,這是我們該干的工作了。雖然現在還沒有想到一個什么東西,但我覺得我應該能想得出來,我們的團隊應該能想得出來。
怎么做渠道?
“全球運營商的補貼力度都在下降,渠道優勢不再明顯;線上渠道可能還有機會。”
于浩:您覺得運營商,比如說在 5G 這個時代還會有一些突破點嗎?
倪飛:運營商的驅動能力肯定不如 3G 轉 4G 那個時候了,尤其在中國肯定不如那個時候了,因為那個時候中國自己的手機品牌,說實話還沒有形成特別強的 to C 品牌的概念。
另外那時候手機又是一個賣方市場,還沒有形成現在的存量競爭,很多情況下可能還是個增量市場,滲透率還沒有很高,所以那個時候手機是不愁賣的狀態。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是存量市場了,第二品牌的心智也形成了,比較強烈了,所以現在你靠運營商本身要能驅動一個品牌發展,我覺得沒那么容易了,但是運營商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尤其在大的知識轉換過程中,它處于一個特殊地位的位置上,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
于浩:中興終端在海外的銷量其實主要是靠運營商對吧?
倪飛:也不完全是,有一些運營商,現在也有海外的很多 to C 的市場了,像拉美歐洲也有很多 to C 的市場,我們主要 to B 市場還集中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他們的 to B 的運營商的主導能力還比較強。其實全球來看的話都是 to C 逐漸取到取代 to B 的過程。
以前運營商就說我的渠道是最強的,到我這來買,現在線下的開放渠道建的越來越多,包含線上渠道發展得也越來越快,用戶能買的渠道越來越多了。
另外運營商目前來說,它在系統端的投入的費用越來越高,其實他能夠在終端的補貼能力越來越下降了,如果終端不能補貼的情況下,其實它的渠道的產品價格跟別人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它的優勢就不明顯了,其實你當年中國區的運營商為什么強,因為它是可以強力補貼,我可以在運營商渠道買到特別便宜的手機。
但現在其實全球來看的話,各大運營商的補貼力度都在下降,因為他要考慮他自己的盈利狀況,對吧?他不可能無限制的補下去,而且一代產品的知識變化的投入都越來越大,所以大家都沒有能力去那么強制地進行補貼了,那就意味著運營商的渠道優勢不明顯了。
于浩:5G 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可能會讓手機行業的格局發生一些變化。除此之外的機會,比如說,有沒有運營渠道的一些機會。
倪飛:渠道,我覺得你要從中興角度來說,有一點機會。
我可以理解電商通道(可以)更短途徑地觸達用戶,然后更低成本地試錯。相對來講,當然電商成本嚴格意義上算,流量成本其實也不算特別低,但相對來說有些它跟著你銷售走,你不用剛性地一開始投入特別多,比如你要開線下渠道,開 1 萬家店,請 1 萬個促銷員,這個跟銷量沒有任何關系,但是你得先開下去。
如果他賣不動,你的錢也得花,電商的話,你肯定得投流量,投這些東西相對來說,他跟著你的銷量是掛鉤的,你可以相對來說,低成本地試錯,當然了你到一定的規模,你肯定還是要做線下的,但是你可以階段性地往下走。
于浩:我們有沒有渠道,比如說去拿出一些補貼去促進一下我們銷量,先把品牌、先把市場打開。
倪飛 :有這個想法,但要看到機會,如果某一款產品我們覺得特別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可能會戰略性的去支撐這個產品,讓他帶來一定的用戶認知,但這可能取決于 case by case。
但總體來看的話,做終端的核心生意你還是得掙錢。
于浩:目前中興終端的線下渠道的布局是什么樣的?
倪飛:線下渠道,現在我們是運營商渠道,因為跟中興的傳統的關系和優勢也一直在一直在合作,合作得也還相當不錯,但是確實現在規模也不算特別大。因為第一中興的品牌沒有那么強;第二個運營商的渠道目前還沒有完全在 5G 這塊有特別大規模的爆發,所以說我們還是持續合作。
還是有很多老的合作伙伴對中興有感情,一直在跟中興合作,當然不是那么多,但是還是有一些重點省份,我們合作了很多年,這些我們還是持續在維持合作。
然后我們也希望隨著我們產品逐漸得更豐富、多樣化地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收益,然后把這些合作伙伴打造成標桿。因為渠道里面都是江湖,有一個人做的好了,他就會傳給別人。它就得讓人先知道。他就說我跟中興今年做了一年掙了好多錢,那就會有別人說,你掙到錢了我也來玩,慢慢就這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但是初期你想馬上找到全國(的渠道)鋪開,第一個我又沒有那么大的資源投入,因為不劃算,是第二個其實可能也不一定能找得到那么多,因為你畢竟很久沒有大規模地去這么做了,別人也會有一個觀望的態度,就需要做出一兩個榜樣讓大家看看。
影像還能玩出什么花樣?
“計算攝影能越來越接近單反水平,影像領域遠遠沒到頭。”
于浩:影像會不會未來就變成一個手機的標配了?
倪飛:即便是標配,我覺得他也有提升點,其實你看你手機的拍攝影像,現在有幾個是用單反,我不知道您用不用單反相機,單反相機拍的東西,你感覺從他的立體感和畫質那種感覺和數碼相機是不一樣,和手機是不一樣的。
單反的感覺是什么?因為他的鏡頭就一看能看出來。我家里也有尼康的相機,你用單反拍小孩和你用手機拍小孩,兩張照片明顯能看出不一樣,更多的是那種場景的、整體的立體感,景深的信息以及這個畫面本身的那種感覺,背景虛化的感覺,必須要用大光圈虛化。
于浩:但這不是先天硬件就不行嗎?
倪飛:現在有一種叫做計算攝像計算設計,現在所有的夜景算法、超級夜景都來自于努比亞當年創造的多幀合成,連續拍多少張,這點是手機強項,為什么?
因為數碼相機沒有 CPU,我現在未來有多頭,然后我有可以再加上多幀,我進行后期的強大的軟件算法,現在這些 CPU 性能越來越強,再加上一些圖形算法的處理器。
我認為這叫計算攝影,他可能確實是后期計算出來的,但他就能夠越來越接近單反的水平,我現在是在跟大家研究這個方向,我認為是有機會做到的,大家總認為好像到頭了,我認為遠遠沒有到頭。
于浩:但是會不會大家對拍照這個營銷點就已經疲了,你現在可能大家就不再會比如說華為的拍照。
倪飛:可以這么說,第一個目前至少現在大家沒有想到一個全新的點,這個點能夠支撐到和影像一樣的高度。
比如這兩年大家追的是快充,很快就會到頭,搞個 200 瓦你也不一定敢用,對吧?電流太大了,你也不一定敢用。120 瓦,明年大概基本就是旗艦標配了,各家都上了,你這東西很快就干到底了。
因為他快充是一個固定參數的,120 瓦你也玩不出什么花樣來。影像的花樣還是很多的。比如說你現在是拍照片,未來玩視頻,視頻的東西,玩法也很多。但是去年 OPPO 就在玩視頻手機了,其實也沒做出太大的花樣來,我覺得未來多頭的合作里面視頻能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效果。
我覺得影像這邊遠遠沒有說可以挖到頭的說法,我覺得還有很多深挖的地方。
大家覺得影像好像到頭了,是因為大家現在只是在拼的是 Camera 的多少,然后 3 個 4 個 5 個然后就,感覺每個 Camera 又不知道干啥事,而且甚至很多情況下都是 1 個好 Camera 要加 3 個非常差 Camera,就叫湊數。
但是實際上,我認為你要真的要好好做,你每個頭都應該有每個頭的價值,每個頭都應該起到作用,最后能帶出來一個場景,讓用戶體驗覺得完全不一樣。
我覺得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手機有非常強的運算能力,而且一代比一代強,運算能力其實你不用也是浪費了。
尤其影像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耗算力的地方,這塊我覺得單反相機怎么也追不上,單反相機不可能加個 CPU。
于浩:很可能未來相機里面,比如索尼的相機里面內置一個。
倪飛:但是也始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狹小的市場,因為便攜性就不行。
手機的最好的是便攜和分享,這兩個是最重要的,一個平時攜帶方面,第二個分享方便,你當然也有可能未來以后單反也會插一個模塊,跟 5G 連接,但是編輯后期也都不如手機方便。
于浩:您回來之后對軟對軟件對 ROM 這塊會有一些新的規劃嗎?或者一些動作?
倪飛:對,這個也是我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因為 ROM 這塊確實一直是中興品牌,甚至乃至努比亞,都有很多用戶在詬病。
ROM 體驗有兩層,一層說的是基本體驗,但基本體驗我認為這兩年其實無論是努比亞(還是)中興已經改善的還不錯了,但是關鍵是你這兩年中興手機本身的賣的少,你的用戶用得少,他就用不到你最新的系統,很多用的還是你的老系統,它就一直存在著老的概念。
還有一個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規模小,導致有一些用戶應該有的一些基本功能,我們不支持、長期缺位,比如說 NFC 坐公交地鐵。
因為網上用戶有很多年輕人,他經常還是用地鐵、公交的功能,我們沒怎么裝,就導致用戶的投訴也比較大,這只是舉個例子。
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包括以前還有人說什么分屏截圖,甚至什么叫做應用分身,但后來我們一一都加了,但看到系統其實都給你加了,但是我們因為存量用戶少,你知道嗎?你每年賣的用戶量太小了,導致很多用戶他用不到你最新的產品,他就還停留在 3 年前、4 年前這種狀況。
然后網上有很多人喜歡就是說你的一些事情,他也不去用,他就直接說你這個問題不好。這需要兩方面,一方面我們要自己產品提升我們的銷量,讓更多的用戶用到我們最新的這種版本。第二個其實在線網絡上我們也有一些社區要多跟用戶去溝通和交流,你要引導正能量。
于浩:比如說一些老的機型考慮給做升級嗎?
倪飛:有的版本太老了,已經不具備升級最新(版本)條件了,我們一直也在升級,有的太老了,已經升不了,像努比亞它的升級還是挺頻繁的,相對來說也比不上行業的體量大、比較快的,也算升級比較快的,但也比不上那幾家快。
于浩:一加被罵的也比較狠。
倪飛:一加的玩法不一樣,一加的玩法就用原生版本,他不怎么改。
于浩:但是現在在網上全都是負面聲音,它自己也在改。
倪飛:網上總有人會說的,你需要跟他們去交流。第二個你確實產品要改,但也要跟他們去做引導。這兩件事都得要做,一個堵、一個疏都得做。
于浩:比如系統層面有沒有考慮,比如說我們成立一個合資公司,專門去把系統這塊做一做。
倪飛:軟件層面我們不用成立合資公司,就是兩個團隊,我們現在就已經在做 ROM 的,像大規模的互相學習和整合的工作了,已經在做這個事情了,但他并不需要成立一個公司來運作這個事情。
于浩:因為現在能看到比如小米也好,OPPO(也好),軟件這塊的收入已經占很大一塊了,對吧?無論信息流廣告對吧?還是說應用商店的廣告,甚至于可能一些內置應用的廣告收入都都很大。
倪飛:你的規模真做起來了,我認為軟件互聯網輸入這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是很難。這都是公開透明的一些規則,廣告收入、游戲收入,預裝收入這些分成大家都是有現成的,但是核心關鍵規模得做起來。
于浩:好,非常感謝飛總今天接受的采訪,謝謝。
倪飛:謝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兴终端新掌门倪飞:手机市场各领风骚数年、不放弃就有机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胎儿停止发育手术后多久可以再怀孕
- 下一篇: 借呗逾期了还能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