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TikTok卖身记”中,扒出了两条暗线
美國的制度、技術和文化優勢,曾讓美國的互聯網產品風靡世界。現在這個時代正在逆轉,美國當年的開放優勢正在化為封禁的劣勢。
——秦朔
文 / 巴九靈
來源/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
“TikTok 賣身記”之驚天大反轉
“TikTok 賣身記”這部劇,已經播了很長一段時間。
本來,隨著微軟、甲骨文甚至沃爾瑪這樣的公司紛紛表示有意向收購,據外媒透露,TikTok 將于“48 小時”內完成交易。
吃瓜群眾紛紛認為,這劇終于要完結了。但我們還是低估了命運編劇的“腦洞”。中國政府在沉默了許久之后突然出手,單方面扭轉局勢,拉長劇情,讓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8 月 28 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其中,在限制出口部分計算機服務業類的信息處理技術項下,新增了第 21 條“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第 18 條“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
這意味著,字節跳動在出售 TikTok 時,必須過了中國政府這一關。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點名讓字節跳動“認真研究,嚴肅并慎重考慮”,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
8 月 30 日,字節跳動回應:將嚴格遵守《目錄》。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在觀察者網獨家視頻中這樣定義:以中方發布《目錄》作為標志,中國政府正式進入這場博弈。
走到這一步,對字節跳動和張一鳴而言,需要重新思考 TikTok 的命運。
據知情人士 9 月 1 日透露,字節跳動的監管團隊和交易談判代表正在對 TikTok 的收購方案進行討論,希望促成一筆能夠贏得政府、收購方、風險投資者以及字節跳動本身批準的交易。此外,因為交易談判非常復雜,出售事項可能要等到 11 月美國大選后才能徹底完成。從結局看,字節跳動存在選擇不出售其美國業務的可能性。
而對于美方而言,中國政府發布《目錄》可謂致命一擊。
原本的走向是,美國兩大聯盟競購 TikTok,一方由微軟與沃爾瑪組成,另一方由甲骨文與包括紅杉資本及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在內的投資者組成。就看誰能拿到 TikTok 這塊大肥肉。
這塊肉有多肥?據 TikTok 披露,自 2018 年 1 月以來,該應用的月活躍用戶增長了近 800%。到了 2020 年 6 月,TikTok 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戶總數飆升至 9100 多萬。到了 8 月,月活躍用戶超過 1 億。
關鍵是這塊肥肉還降價了。因為特朗普的叫囂和施壓,TikTok 的估值從開始的 500 億美金掉到了如今的 200 億—300 億美金。
可惜,這個便宜沒那么好撿了。從美國傳來的消息是,收購 TikTok 談判陷入僵局。因為對于競購方而言,“沒有算法的 TikTok 就如同用著廉價引擎的豪車”。
2
“TikTok 賣身記”之暗線揭秘
“TikTok 賣身記”進展到這一步,小巴要從中抽出兩條暗線來分析。
第一條暗線:從美國角度,TikTok 的算法真的如此厲害?為什么美國互聯網巨頭 Facebook、Google 這幾年沒能做出一個競品來,而是眼睜睜看著 TikTok 從崛起到搶占美國市場?
第二條暗線:從中國角度,字節跳動全球化之于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
關于這兩條暗線,小巴請出大頭來幫我們分析。
黃淵普
億歐 EqualOcean CEO
美國多家巨頭參與競購,倒不是說 TikTok 的算法技術有多厲害,美國同類巨頭肯定也具備這個技術。
但 TikTok 的優勢在于,字節跳動是國內最早做個性化推送算法的企業,中國互聯網用戶數排在全球前列,再加上國內對數據隱私的監管相對寬松,所以有人形容“TikTok 的算法和模型,依賴于國內數億用戶的喂養”。
如果把技術比作一把刀,刀鋒不鋒利是其次,重點是這塊磨刀石厲不厲害。TikTok 就勝在這塊磨刀石。
施展
外交學院教授
人們經常忽略掉 TikTok 事件背后掩映的世界治理新秩序的某些萌芽。從世界治理新秩序的角度而言,字節跳動對中國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所有的重要性都與互聯網經濟的特征有關。
傳統產業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企業擴張的邊際效益遞減,但是互聯網企業的擴張是邊際效益遞增的。網絡當中的用戶越多,整個網絡的價值就越大,過程中增加的管理成本遠低于新增的收益。
這意味著,一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極致,一定是國際化,一直到它與同生態位的其他互聯網企業在全球市場上迎頭相撞,激烈競爭中才會走向邊際效益遞減,最終大致確定自己的擴展邊界。
各個國家有各不相同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在傳統經濟的時代,通過國界就可以對制度差異形成物理性的隔離,各國只發生貿易上的關系,政治通過經濟而產生的外溢效應很小。互聯網經濟的核心資產是數據,而數據是穿透國界流動的,國界的物理隔離能力對此起到的作用極為有限,制度差異會因為數據的流動而產生政治上的外溢效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看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某種意義上是提出了一個真問題,就是如何克服因數據流動帶來的政治外溢效應;
但毫無疑問給出了一個壞答案,就是要用隔斷互聯網企業的連接,來解決問題。
之所以說是壞答案,在于前面所說的互聯網經濟的特征,決定了互聯網企業一定是國際性的,靠隔斷連接來應對,只能把互聯網變成局域網,這對所有互聯網企業(無論中美)都會是巨大傷害。
對這個真問題,如果堅持以主權國家作為全球治理的唯一主體,則無法找到好答案。互聯網天然會帶來物理意義上的政治空間和數字空間的不重疊,解決的方法并不是強行將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合并,而是探索出一種新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很大可能是要由高度國際化的互聯網公司來推動并主導的。
未來有較大可能的一個方向是,由幾家最大的全球化互聯網企業協商制訂出一套會不斷演化的數字空間治理規范,包括具有普遍規范性的隱私保護規則、數據交易規則、商業倫理規則、支付規則等。
有能力參與這種博弈協商的,當然是互聯網巨頭,但企業年收入或市值等并非唯一衡量標準,更重要的是其國際化程度。這方面字節跳動在中國互聯網巨頭中是走得最快的,也對中國有著特殊的價值。
如果字節跳動消失,那么未來的“數字空間治理俱樂部”中,中國將失去一個重要的話語權基礎。美國公司和(可能趁機興起的)印度公司,可能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的喪失,還有可能反向影響到中國的傳統產業的演化邏輯。
*以上觀點首發“施展世界”公號,有刪減。
3
“TikTok 賣身記”之結局博弈
劇情進展到這里,我們會發現 TikTok 賣身背后的各方博弈中,張一鳴和字節跳動身為主角,卻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因為他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狀況。先是 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對字節跳動收購 Musical.ly 的交易發起國家安全審查,后是特朗普發行政令,叫囂“TikTok 必須在 9 月 15 日出售,否則就關門,而且美國財政部必須要分錢”,再外加美國資本方的競逐。
即便后來字節跳動改變策略,于 8 月 24 日起訴美國政府,也不見得就能扭轉局勢。
而從時代大背景來看,TikTok 不是一家企業在對抗美國政府,背后是中美之間的博弈。也就是說,“TikTok 賣身記”的結局,要從中美博弈的走向中去尋找答案。如何找到這種答案?下面請出大頭來分析。
董毅智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任何時代都不存在沒有國界的企業。TikTok 事件要放到“中美摩擦進一步走向深水區”的大背景下。因此,TikTok 要在博弈過程中站隊,即在企業的價值排序中,一定要有明確的選項。
此前張一鳴曾在內部信中稱“我們是全球公司,大家工作中要有火星視角”,我認為張一鳴還是過于年輕,這樣的認知比較幼稚。因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資本和技術問題,而是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甚至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
張一鳴發給字節跳動員工的內部信截圖
無論是外交、經濟還是具體的政策方面,中國政府都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這次 TikTok 很可能涉及《目錄》中限制出口的相關條例,幾乎可以確定,TikTok 不能出售其算法技術。因為在過往的國際化大并購事件中,是不存在跨過一國的監管部門進行交易的。
反過來說,出現 TikTok 事件也是好事,因為這類事早晚會發生,不如借這個機會,讓中國所有的出海企業或對外投資并購的大企業,趁早放棄幻想,回歸現實。
黃淵普
億歐 EqualOcean CEO
在國與國的博弈之下,如果我們過于強調一家企業的選擇是否正確,要求太高了。
字節跳動當然也有選擇權,但選擇余地并不大。放在以前,或許企業還能利用美國兩黨競爭為自己爭取一些合理的權益。但如今美國兩黨盡管內部有紛爭,唯獨在打壓中國問題上高度一致。
站在歷史的角度,用樂觀主義者心態分析,TikTok 紛爭背后,說明中國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實力在增強而非削弱,畢竟 10 年前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抄西方作業,今天變成了全球互聯網公司抄中國作業。
最近,我看到一種特別有意思的分析:一種國家已經開始衰弱了,但國民心態依然是大國心態,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另一種國家已經在慢慢崛起了,國民心態卻未能與時俱進,遇到事情總認為“自己被欺負了”。這就是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的國民心態的不同。
中國和美國就是如此。20 年前,中國 GDP 僅為美國的 12%,如今已上升至 70%。中國實力在增強,但國民心態還沒有扭轉過來。這次國民面對 TikTok 事件的反應就說明了這一點。
未來,類似 TikTok 受打壓的事件肯定會越來越多。我相信,再過 30 年,中國企業出海即便遇到同樣的遭遇,國民也不會再是當下這種受欺負的心態了。
最后,小巴想用兩位專家的觀點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一位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東升,他說:
中國精英群體(字節跳動高層、華為高層,也包括我們這些學者)有共同的心路歷程,即曾迷信美國的制度優勢和經濟競爭力。因為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變強的,而迷信和崇拜老師是人的本能。
但是,當我們有一天能夠破除這種迷信,能夠用實力挑戰和擊敗曾經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學有所成。
另一位是“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老師,他說:
美國的制度、技術和文化優勢,曾讓美國的互聯網產品風靡世界。現在這個時代正在逆轉,美國當年的開放優勢正在化為封禁的劣勢。
而世界注定會在開放中向前。再多曲折也無法改變。
那么,手機屏幕前的你,又是如何思考的?請在留言區寫下屬于你的觀點。
本篇作者李夢清當值編輯張文龍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从“TikTok卖身记”中,扒出了两条暗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有个苹果我有个笔是什么歌啊?
- 下一篇: 电脑上鼠标灵敏度怎么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