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被鞭尸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魏征死后被鞭尸怎么回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魏征死后,為何被鞭尸三百?
- 魏征死后,李世民為什么要鞭尸?
- 魏征的死后被鞭尸的原因底是什么?
- 魏征死后太宗為什么要鞭尸?
- 魏征為什么被鞭尸
魏征死后,為何被鞭尸三百?
沒有鞭尸,是推倒碑石,磨滅碑文,據說是因他生前舉薦的人參與太子承乾謀逆,這個出自《新唐書》魏征死后,唐太宗親自起草碑文并親自書寫。后來被人挑撥,下詔把墓碑推倒了。
參考資料: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著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征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叔玉的婚約,而且一怒之下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開明君主,為了開創大唐盛世的局面,為了實現千古一帝的夢想,他給了魏征“無限話語權”,讓魏征時刻提醒和勸諫自己。在國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懸河,好像在教誨一個沒有主見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長輩,苦口婆心,聲淚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
擴展資料: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死后,李世民為什么要鞭尸?
據新唐書,在魏征死后,因他生前舉薦的人參與太子承乾謀逆,唐太宗便懷疑他有營私結黨,才對他進行“推倒碑石,磨滅碑文”之類似于“鞭尸”的懲罰。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并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
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的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叔玉的婚約,一怒之下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在魏征死前,李世民問他誰人可擔當大任,于是魏征推薦了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華,可以擔當大任。
但是后來杜正倫犯罪被罷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變。這使得李世民對魏征有所懷疑,覺得魏征參與了太子謀反的案件。
后來,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很不高興。
擴展資料: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戰士死傷數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這一舉動,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余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魏征
魏征的死后被鞭尸的原因底是什么?
1、在魏征死前,李世民問他誰人可擔當大任,于是魏征推薦了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華,可以擔當大任。
但是后來杜正倫犯罪被罷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變。這使得李世民對魏征有所懷疑。
2、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很不高興。
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叔玉婚約。到后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擴展資料
魏征去世后: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唐軍總共損失戰士接近2000人,戰馬損失8000匹,唐軍攻破高句麗10座城,遷7萬人入中國,殺獲大量高句麗軍,斬首4萬多級(通常殺敵數遠多于斬首數。
例如平壤之戰明軍斬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軍損失卻超過1萬),唐軍還繳獲大量馬、牛、裝備、物資(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時,唐軍是多次勝利。
其中單是擊敗高延壽高惠真的那次勝利,唐軍不僅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還繳獲馬5萬匹,牛5萬頭,鐵甲萬領,以及其他大量裝備)。從戰果與損失上來說,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世民取得了大勝。
但是李世民對自己的對外戰績要求特別高,仍然因為沒滅了高句麗而后悔,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魏征
魏征死后太宗為什么要鞭尸?
據新唐書記載,魏征死后,唐太宗卻推倒了魏征墓碑,并且磨滅了墓碑上碑文。并沒有網上所說的鞭尸那么的嚴重,然而將一個人的墓碑推倒,相當于抹殺了他所有的功績和作為。好在后來唐太宗又重新為魏征立了墓碑。
原因是因為唐太宗懷疑魏征生前的時候和太子沆瀣一氣,結黨營私,一怒之下才做出了類似于鞭尸這樣懲罰性的行為。
1,魏征的形象在唐太宗心目中開始動搖開始于太子李承乾密謀造反事件。魏征曾經生前力薦的兩個大臣都因為牽扯到太子造反事件中,被相繼流放或者下獄。此時的唐太宗就已經開始對魏征失望了。
2,真正惹怒唐太宗的還是因為魏征犯了他的大忌。有人曾經向唐太宗舉報魏征進諫唐太宗的奏章,自己私底下都留下了備份,并且送給了史官讓他記入國史之中,唐太宗認為魏征這樣做不僅僅是沽名釣譽,而且還很不給他面子,只想著自己能夠名留青史卻沒想過這種行為會為君王留下黑歷史。
擴展資料: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諫諍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氣沖沖地回到后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征常常在朝堂上當眾刁難他,使他下不了臺。皇后聽了,連忙向太宗道喜說,魏征之所以敢當面直言,是因為陛下乃賢明之君啊!明君有賢臣,歡喜還來不及,怎能妄開殺戒呢?
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勵精政道”,虛心納諫,對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進諫如故,“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從不畏龍顏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終于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輝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喪考妣,慟哭長嘆,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他還令公卿大臣們把魏征遺表中的一段話寫在朝笏上,作為座右銘,以魏征為榜樣,做到“知而即諫”。君臨天下的皇帝,對一個老臣竟倚重、傾心如此,這在歷史上的確并不多見。
資料鏈接:百度百科-魏徵與唐太宗
魏征為什么被鞭尸
只是被推倒墓碑,沒有鞭尸,原因如下:1、在魏征死前,李世民問他誰人可擔當大任,于是魏征推薦了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華,可以擔當大任。但是后來杜正倫犯罪被罷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變。這使得李世民對魏征有所懷疑。
2、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很不高興。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叔玉婚約,到后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勣。授太子洗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貞觀元年,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地區。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遷侍中,冊封巨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冊封鄭國公。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輔佐唐太宗共創“貞觀之治”,成為“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貞觀十七年,去世,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
魏征參與修撰《群書治要》及《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留有《魏鄭公文集》與《魏鄭公詩集》。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魏征死后被鞭尸怎么回事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魏征死后被鞭尸怎么回事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魏征死后被鞭尸怎么回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激光去印多少钱啊?
- 下一篇: 2005年军酒38度浓香型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