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十年,归来仍是菜鸟
文丨薛洪言
股市中有很多投資理論,每個理論都會貢獻幾個炒股規則在股民中口口相傳。比如止損、止盈;支撐點、破位點;頭肩頂、頭肩底;放量大跌、縮量上漲;以及長期持有、安全邊際等等。
很多時候,了解這些名詞是投資者脫離小白階段的必經之路;但更多時候,了解地越多,愈發無所適從。林林總總的規則里,有太多方向相反的忠告,而真正決定投資者是否成熟的,恰恰是面對這些方向相反的忠告,知道什么時候該聽誰的。
投資者進階三階段:從小白到老鳥
著名投機家杰西·利弗莫爾把投資者分為新手、準菜鳥、老鳥三個階段:
新手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知道自己是菜鳥。
在股市磨練一段時間后,小白會進入準菜鳥階段。準菜鳥對股市做過一番研究,知道止損、止盈等基本技巧,牢記各種規則,喜歡對市場發表意見,習慣把大師的忠告掛在嘴邊。
只有極少數準菜鳥能在市場磨練中步入老鳥階段,建立屬于自己的投資邏輯,知道取舍,不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在利弗莫爾眼中,絕大多數活躍的投資者都處于準菜鳥階段,大師們的忠告張口就來,實際操作一塌糊涂。相比小白,準菜鳥因為一知半解又自以為高明,常常把自己賠個精光。
究其原因,準菜鳥做不到融會貫通,不懂得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始終不能脫離紙上談兵的階段。
蘇格拉底說,“未經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同樣,若一味對各種各樣的投資建議囫圇吞棗,那么既便炒股十年,歸來還是那個被割韭菜的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典型如“止損”策略。止損可謂股市投資中的金科玉律,可很多投資者,恰恰深受止損折磨,賬戶不斷累積小虧損不說,還常常因止損過早下車,錯失了真正的大機遇。
止損錯了嗎?
要不要止損
止損的價值在于及時向市場先生認輸,避免錯上加錯,以保護本金安全,控制虧損幅度。及時認輸是市場投資的第一課,有太多投資者非但不止損,反而越虧越買、攤低成本,在利弗莫爾看來,這是一個投機者所能犯的最嚴重的錯誤,
“如果第一筆交易已經虧損,就不要繼續跟進,絕對不要想著攤低虧損的頭寸,這一點要時刻牢記。”
股民心理往往是這樣的。100 元買入的股票,漲到 120 元就太貴了,要趕快賣出落袋為安;降到 80 元時,又恨不得全倉抄底;但對于另外一位幾年前 50 元買入的投資者,80 元依然太貴了,而那個 120 元買入的人,只要低于 120 元,就會勇敢抄底。
止損之難,難在讓投資者在他認為“便宜”的價位上賣出。而事實上,他眼里的便宜,其他人可能覺得太貴了,以至于小跌之后還有大跌,一路從胸口價跌到膝蓋價。
股民如果養成了止損的習慣,往往能規避一些真正的大陷阱,避免被腰斬、套牢。但問題的另一面在于,也有很多時候止損之后,股票反而再創新高,甚至一騎絕塵,投資者因止損錯失了大行情。
所以,在價值投資者格雷厄姆看來,止損策略并不可取,
“擴利止損一般能夠避免突發的較大的損失,有時候還能獲得較大的利潤。但是,這個結論中潛伏著一個雙重謬論,即多次零星損失的集合可能超過了少數幾次的大額收益之和,他們會發現交易費用對他們極為不利。……止損指令曾經是交易者的很有用的技術手段,正是由于使用越來越頻繁,其保障效果已大大減弱了。”
在價值投資者看來,止損策略違背了長期投資的基本原則。格雷厄姆認為,在股票投資中,時間因素是次要的,正確的投資時機可以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回旋余地。這也意味著,這段時期內股票的漲跌盈虧都是正常的,投資者不必緊張。
著名投機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站在格雷厄姆一邊,他認為,靠投機賺的錢其實就是撫慰金,首先人們要經歷痛苦(虧損),然后才能賺到這筆錢。
這三位都是大師級人物,該聽誰的呢?
自洽的投資體系
如果是進行短期投機性操作,抓的是為期一兩周的小行情,要聽利弗莫爾的,及時止損;如果進行中長期價值投資,看的是為期三五年的大趨勢,那要聽格雷厄姆的,只要看準,就不懼回撤,堅定持有,甚至可以做利弗莫爾嚴令禁止的操作,即越虧越買,攤低成本。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沒有建立一套邏輯自洽的投資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去甄別不同的投資觀點。截然相反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你,要因時因地而異。
利弗莫爾口中的準菜鳥,問題就出在這里,沒有自己的投資邏輯,只是碎片化地記住了一些規則,常常用價值投資的理念買入,再用短期投機的理念賣出,深陷矛盾之中還不自知。
事實上,價值投資與短期投機相差甚遠,很多基本原則都是反著來的。如關于股票買入時機,利弗莫爾強調要在上漲時買進,創新高是最佳買入點,
“我絕不會按照一路下跌的方式買進做多,而是按照一路上漲的方式買進做多。……當我在行情記錄中看到某只股票正處于上升態勢時,我會先耐心等待股價出現正常的向下回撤,一旦股價創立新高就馬上買進。”
而格雷厄姆則表示明確反對,
“被普遍接受的買賣時機選擇原則——在股價回升已經確定無疑并顯露出來以后進行購買,這從本質上與投資的基本要義是相悖的。如果投資者現在變得躊躇不定,直到市場鼓勵他買入才開始行動,那他與投機者還有何區別?又如何比一般的投機者賺取更多利潤呢?”
格雷厄姆明確地承認,投機也是可以賺到錢的,只是在他看來,投機是難以復制的藝術,對天賦要求高,而價值投資才是可以學習、復制的。
就絕大多數股民來說,建議踏踏實實走價值投資的路子。如果非要進行短期投機,務必要確保買入賣出之間的邏輯自洽。
大趨勢里才有大機遇
有沒有通用的投資邏輯呢?有的,那就是把握大趨勢。
無論信奉哪種理論的大師,都堅信大波動中才有大利潤,投資的第一要義是要把握基本趨勢。道氏理論把市場趨勢分為基本趨勢、次級趨勢和小型趨勢三類。
大致來講,基本趨勢指運行時間 1 年及以上的大行情,對應 20% 以上的漲跌幅;基本趨勢會間斷地被方向相反的次級趨勢打斷,表現為牛市里的回調或熊市中的反彈,一個次級趨勢可能會折回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收益;次級趨勢由小型趨勢或每日波動構成,每日波動造成的小型趨勢是無足輕重的。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曾用開車的例子勸投資者把握大趨勢,
“我年輕時曾經學過開車,駕駛教練告訴我:‘你是學不會開車的!’‘為什么?’我吃驚地問。‘因為你老是看著發動機護罩。抬起頭來,看著前面 300 米遠的地方。’從那之后,我在駕駛方面變成了另一個人。在交易所,人們也必須這樣。”
在牛市行情中,最佳策略永遠是拿住你的頭寸,回撤是買入時機;在熊市里,空倉才是最佳策略,每次反彈都是出逃時機。大趨勢不同,操作方向也不同。以A股為例,2000 年以來,市場起起伏伏,只有隨大趨勢而動,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真正困難的恰恰在于判斷大趨勢。
長期低迷的市場中,指數上漲 10 個點,究竟是熊市里的反彈還是牛市的早期階段?指數一路漲到了 5000 點,究竟是步入牛市的尾聲,還是中場休息、蓄勢再漲呢?
判斷底部和頂部,是最困難的,老鳥也會頻頻失手。對一般投資者來說,更多地是要把握中段趨勢:當市場已經確立牛市時,買入并持有,不為中間大大小小的回撤而動,然后見好就收;當市場已經確立熊市時,保持空倉,等待牛市信號。
比這更簡單的則是進行基金定投,指數處于低位時堅持定投,在高位時停止操作,并擇機賣出。
最難還是人性
在《證券投機的藝術》(寫于 1999 年)一書中,科斯托拉尼坦承他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給投資者灌輸這個投資策略,
“去藥店買一些安眠藥,吃下它,然后買下一籃子的國際藍籌股,再睡上幾年。”
結合 1980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走勢看,科斯托拉尼的建議無比正確。整整 40 年,無論是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 年金融危機,還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似乎都沒能阻止標普 500 指數的一路上漲。
40 年的整體上漲,也讓美國股市孵化出很多價值投資大師,大潮未褪,以至真假難辨。當然,樹不能漲到天上去,漲得越兇,蕭條之后越難治。但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已經夠了,人生才有幾個 40 年。
對美股的這種后見之明,也再次表明,如果知道大趨勢,投資將變得多么簡單。
就當前A股市場來看,無論是長期的經濟復蘇與轉型,中期的利率下行與資金寬松,還是短期內日趨樂觀的市場情緒,都昭示著A股處于并將持續處于牛市行情中。對投資者來說,買入并持有仍是最優策略。
當然,如果我們等來的不是長牛慢牛,適時退出就變得至關重要,切忌在牛市中停留太長時間。
何時退出又是個大問題,基本原則是不能過度貪婪。但告誡投資者不貪婪也是一句空話,貪婪是人性使然,沒有貪婪,連股票市場都不會存在。
所以,到頭來,投資者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
參考資料:
1、[美]杰西·利弗莫爾,《股票作手回憶錄》,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2、[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原書第 6 版(經典暢銷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3、[美]羅伯特D`愛德華茲、約翰·邁吉,《股票趨勢技術分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4、[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證券投機的藝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炒股十年,归来仍是菜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试管婴儿和正常怀孕婴儿一样健康吗
- 下一篇: 心悦会员官网(天堂心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