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是什么意思啊
PMI指數的英文全稱為PurchasingManagers'Index,中文含義為采購經理指數,是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PMI每項指標均反映了商業活動的現實情況,綜合指數則反映制造業或服務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調查采用非定量的問卷形式,被調查者對每個問題只需做出定性的判斷,在(比上月)上升、不變或下降三種答案中選擇一種。進行綜合匯總就是統計各類答案的百分比,通過各指標的動態變化來反映經濟活動所處的周期狀態。制造業及非制造業PMI商業報告分別于每月1號和3號發布,時間上大大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門的統計報告,所選的指標又具有先導性,所以PMI已成為監測經濟運行的及時、可靠的先行指標。
1、制造業PMI
最早起源于美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體系現包含新訂單、產量、雇員、供應商配送、庫存、價格、積壓訂單、新出口訂單、進口等商業活動指標。
以上各項指標指數基于對樣本企業采購經理的月度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合成得出,再對生產、新訂單、雇員、供應商配送與庫存五項類指標加權計算得到制造業PMI綜合指數。
2、服務業PMI
指標體系則包括:商業活動、投入品價格指數、費用水平、雇員、未來商業活動預期等指數,但因其建立時間不長,尚未形成綜合指數。
注:上述指標除綜合指數是各國統一的以外,其他擴散指數各國并非全部采用,而是根據本國情況有所差異。此外,其他擴散指數:采購量、積壓訂單(現有訂單)、出口訂單、價格(采購品價格、產成品價格)、庫存(產成品庫存、采購品庫存、用戶庫存)、進口。
總結
- 上一篇: 兄弟你累了是什么歌啊
- 下一篇: 电子商业汇票会计分录(商业汇票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