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纷纷收购电竞战队?
8 月 24 日,微博宣布收購 2020 王者榮耀世界杯的冠軍戰隊 TS,戰隊改名為「WB.TS」。收購 TS 戰隊當天,微博的股價還上漲了 3%。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快手也宣布收購 YTG 王者榮耀戰隊,進軍 KPL 職業聯賽。此前還有 B 站收購 IM 并改名 BLG 戰隊等,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進入電競領域的案例越來越多,收購戰隊更是常見。
為什么互聯網公司們都要收購電競戰隊呢?
為方便理解,文中出現的英文縮寫含義為:LPL(英雄聯盟中國區職業聯賽)、LSPL(英雄聯盟次級職業聯賽) 、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看上了電競
互聯網公司中最早一批與電競戰隊接觸的,除了游戲廠商就屬游戲直播平臺了,早在 2015 年龍珠直播就贊助了 LCK 聯盟(韓國英雄聯盟賽事)的 IM 戰隊,后正式改名為 LZ(龍珠)戰隊,并在 2017 年擊敗 SKT 拿下 LCK 聯盟總冠軍。
直播平臺贊助或收購電競戰隊的原因很好理解,關注電競的用戶大多也是游戲用戶,而游戲直播平臺的目標用戶和電競戰隊的關注趨向一致,通過贊助、收購戰隊獲得更多曝光,吸引玩家進入直播平臺。
但如今看上電競戰隊的互聯網公司已經不止直播平臺了,蘇寧在 2016 年成立了 SNG 戰隊,并在 2017 年結束的 LSPL(英雄聯盟次級聯賽)中擊敗 IM,晉級成為首支進入 LPL 的企業戰隊。
同年,京東也收購了 QG 重組為 JDG 戰隊,B 站則在收購 IM 戰隊的基礎上成立 BLG 戰隊,進入 LPL 聯賽。
在英雄聯盟聯賽 LPL 后,又有互聯網公司收購王者榮耀聯賽 KPL 中的隊伍了,微博收購了 TS 戰隊、快手收購了 YTG 戰隊、斗魚去年收購了 JC 戰隊并改名為 DYG、TTG 語音則收購了 XQ 戰隊并改名為 TTG 戰隊。
從《英雄聯盟》到《王者榮耀》,從 LPL 到 KPL ,互聯網公司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互聯網公司們收購的電競戰隊也越來越多。
其實,互聯網公司收購電競戰隊和傳統企業冠名或收購體育戰隊十分相似,近年來受廣大球迷關注的中超恒大球隊也是恒大集團在 2010 年收購的,而且俱樂部還是在虧錢。
根據中超恒大公布的 2019 年財報,恒大 2019 年總收入達 9.489 億元,但俱樂部總成本達 29 億元,顯然是虧損的,但恒大一直堅持運營。
這是為什么?
因為足球聯賽仍然有較大的影響力,有不少球迷關注,能為企業帶來知名度,而擁有中超恒大球隊的恒大地產集團的目標用戶,和喜愛看足球體育的人群有一定重合度,這也是為了吸引目標用戶。
電競戰隊也是一樣,它所代表的電競項目聚集的人流越來越多。
以《英雄聯盟》為例,根據賽事官方公布的數據,2019 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同時觀看人數高達 4400 萬人,為期 5 周的賽事中,全球的粉絲觀看了超過 10 億小時的內容。
《王者榮耀》方面,騰訊在前不久舉辦的 2020 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中公布王者榮耀 KPL 賽事的相關數據,2020 年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總決賽觀看量達到 5.7 億人次。
而根據統計機構尼爾森發布的《2019 電競營銷品牌研究報告》,中國有 44% 的《英雄聯盟》電競粉絲集中在 25-34 歲,年輕人是電競行業的中堅消費群體。
越來越大的關注度,龐大的年輕群體,自然而然吸引了品牌們的青睞,奔馳、iQOO 手機、惠普、Nike 等品牌等相繼成為了戰隊或電競賽事的贊助商,通過電競賽事獲得年輕群體的關注。
互聯網公司們也不例外,電競所代表的龐大用戶群體,尤其是年輕群體,正是互聯網公司的目標用戶,通過戰隊這個電競前臺吸引年輕人、擴大品牌影響力。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看上了電競戰隊,或收購、或冠名贊助,而如今的電競戰隊和俱樂部獲取收益的方式也不再僅限于廣告、贊助。
聯盟化、主客場讓戰隊運營越發穩固,但盈利仍不容易
為了讓電競戰隊俱樂部能穩定發展,LPL 和 KPL 兩大賽事主辦方做出不少努力,聯盟化和主客場正是電競向傳統體育學習,而推出的新策略。
2017 年,英雄聯盟賽事主辦方 LPL 宣布將實行聯盟化制度,不再設立降級賽,也就是說每家戰隊俱樂部擁有固定的賽事名額,同時戰隊可以從次級聯賽中收購選手。
這樣除了擴大戰隊俱樂部的品牌知名度,吸引贊助商,還可以避免選手被惡意挖走。
實際效果上也確實不錯,據藍鯨財經報道,在 2019 年的英雄聯盟總決賽中 IG 、FPX、RNG 三支隊伍的贊助商除了斗魚、網魚網咖、羅技等電競相關贊助商外,還有奔馳、東鵬特飲、美年達等傳統行業贊助商,3 支隊伍的總贊助商數量達到了 26 家。
王者榮譽賽事主辦方 KPL 也在 2018 年宣布推出聯盟化制度,推動電子競技發展。
聯盟化也是吸引互聯網公司大舉進入電競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京東收購的 JDG 戰隊、B 站收購的 BLG 戰隊,都是在 2017 年 LPL 宣布聯盟化后才完成收購的。
收購戰隊對快手、B 站這些互聯網公司來說除了借助電競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年輕群體之外,還能促進內容平臺的生態發展。
畢竟電競戰隊作為整個電競產業的前臺,是游戲玩家們的主要關注對象之一。B 站、快手等視頻平臺,直播是它們業務中重要的一環,而電競戰隊正好可以補充游戲直播內容。
去年 B 站就和拳頭游戲達成合作,獲得了英雄聯盟決賽三年的中國大陸地區直播平臺獨家版權。快手也和騰訊達成合作,獲得了《王者榮耀》職業賽事直播版權。
主客場制度則是通過設立戰隊主場,吸引本地人群、品牌,讓戰隊俱樂部的收入更多元化,除了品牌廣告、贊助等,還可以通過賽事活動等盈利。
▲ JDG 戰隊主場為北京
英雄聯盟方面,LPL 已經在重慶、成都、杭州、北京 、西安等城市設立戰隊主場, 而王者榮耀 KPL 賽事則在成都、重慶、廣州、上海、武漢、南京、杭州以及西安設立了戰隊主場。
不過盡管賽事主辦方聯合戰隊俱樂部推出聯盟化、主客場制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戰隊的品牌影響力,帶來更多的贊助收入,收入類型也更多元化,但電競戰隊盈利仍然不容易。
第一財經去年就曾發布報道稱,訓練場地、選手工資、管理和后期人員工資加在一起花費不菲,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家頂級俱樂部一年開支大約在 7000 萬元。
而中國電子競技產業收入中,游戲收入占比達到 89.2%,賽事收入和戰隊俱樂部收入占比較低。
微博剛剛收購的 TS 戰隊,已經是連續拿下 2020 年 KPL 春季賽冠軍、2020 王者榮耀世界杯冠軍的隊伍。
2020 王者榮耀世界杯冠軍的決賽獎金已經達到了 1300 多萬,但 TS 戰隊此前還是被爆出欠薪、被出售的消息。
戰隊俱樂部盈利并不容易,但電競舞臺最前方的電競選手,商業價值卻在不斷增長。
電競選手「明星化」
如果說戰隊俱樂部是電競產業鏈的前臺,電競選手就是這個舞臺的中心。隨著電競關注者的增長,電競選手獲得的關注量和商業價值都在增長。
▲ 圖片來自:4Gamers
在去年 S9 決賽中,參加決賽的 RNG 戰隊贊助商幾乎與上屆總冠軍隊伍 IG 齊平,而另一支隊伍 FPX 就相應少一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RNG 擁有明星選手 UZI。
作為 RNG 戰隊的核心人物之一,UZI 擁有大量粉絲,在去年的微博年度人物投票評選上,它在電競粉絲的擁護下,票數直線上升,超過了明星肖戰,登上了排行榜第一。
▲ Uzi 為微博之夜年度人物發博
同為電競選手的 The Shy 和 Clearlove7 同樣登上排行榜前十,之后由于微博并未在微博年度之夜活動中為三位選手頒發獎項,還引發了粉絲和玩家的抵觸,紛紛表示將卸載微博。
而且電競選手的商業價值正在被更多品牌關注,除了電競相關的產品品牌,更多非電競相關品牌選擇電競選手代言,Nike 曾在 2018 年邀請選手 UZI 成為代言。
時尚品牌 Dior 則邀請曾獲得英雄聯盟總決賽冠軍的選手 JackeyLove,作為品牌好友,代言 Dior 和 AJ 的聯名款球鞋。
在他們之前還有被稱為人皇的電競選手 Sky 便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成立了鈦度品牌,前選手 PDD、若風等退役后,借助游戲直播的潮流變現,PDD 還曾成立了一支英雄聯盟次級聯賽戰隊 YM ,如今多位知名選手都來自這支戰隊。
而且,和現在主流的明星一樣,電競選手往往也要運營微博等社交媒體,出席各種商業活動,以獲得曝光度和進行商業變現。
▲ Uzi 的微博粉絲數達到了 533 萬
同時,和傳統明星一樣,影響力和商業價值上升時也面臨著風險,一方面是由于電競作為一項新的體育運動,無論是賽事運營還是戰隊俱樂部運營都相對不是特別成熟,像 JDG、BLG 這種成立時間較短的戰隊,如果沒有相應的成績,選手曝光以及和粉絲、玩家的接觸更少,影響力和商業價值都要大打折扣。
要在 16 支脫穎而出進入世界賽并不容易,而且戰隊中因位置不同,個人獲得關注度也不一樣,往往是中路、下路、打野等能通過亮眼操作帶動全隊發展的選手位置能獲得更多的關注。
另一方面,電競選手的職業周期也比較短,英雄聯盟賽事主辦方 LPL 規定選手必須滿 18 歲,一般而言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段就是 18- 23 歲,從 2012 年開始參加電競比賽的明星選手 UZI 是電競場上為數不多的老選手,但他退役時也不過 23 歲。
作為一項越來越受人關注的運動項目,電競選手和足球、籃球等傳統體育明星越來越相似,又由于電競選手年齡偏年輕化、關注電競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讓他們成為新領域的偶像。
題圖:TS 戰隊奪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纷纷收购电竞战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的家在心里是什么歌啊?
 - 下一篇: 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悯农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