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特斯拉拒付事件”看做一则寓言
文/互聯網指北
萬物皆可較真合作 WX: melodyfu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為卡爾維諾擅長寓言小說,擅長用山羊、蝌蚪、蜂蜜、苔蘚、礦物鹽、建筑這些現實世界里最常見的元素帶入人類語境,并以此解構出語境中的荒誕之處,完成精準反諷和洞悉世事,他的擁躉們相信有時候其實是上帝在握著卡氏的筆,上帝熱愛寓言,并且一直在告訴人們答案。
不過更需要卡氏的寓言的時代,或許是現在。
由金屬,混凝土,5G 網絡,虛擬貨幣,甚至亂碼編寫而構成的現代社會,不斷地稀釋著人類個體在語境中的存在感,人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得不妥協式地通過“符號式閱讀”,跟上時代拓展的速度——這太容易讓人們忘了自己在選擇這個符號之前的初衷。
就像拼多多和特斯拉的這場“拒交門”鬧劇,輿論其實很快有了初步的定論——雖然拼多多補貼式營銷方式有待商榷,但特斯拉卻在如何對待消費者及合同的問題上,意外展現出了強硬和保守的一面,這種態度和它本身科技進取的形象是非常違和的——但這件事情真的僅僅是兩個品牌之間的博弈嗎?
顯然作為答案,這是遠遠不夠的。
尤其是拼多多和特斯拉這兩個“代名詞”般存在的企業來說,這場爭論也早就不囿于“車”和“團拼”本身,他們之間所發生的沖突更像是兩個趨勢推動下的必然結果,以至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場沖突所帶來的影響,將像寓言一樣在未來的各個場景中不斷具象化的呈現。
第一個寓言:很多科技產品,終歸玩具
“玩具感”一直是特斯拉身上最顯著的標簽之一。
這也不僅僅是中國消費者才特有的幻覺,美國電影《德魯大叔》就有非常真實的寫照:男主前女友在贏得 5 萬美元獎金后,第一個想法就是買輛特斯拉,理由是車里有智能大屏,可以讓姐妹們在車里蹦迪。
嚴格來說,“玩具感”的確是個很好的營銷策略,它意味著商品屬性更世俗化,人們對于產品的評判標準也相對包容,更有利于沖銷量。
但歸根結底,“玩具感”是一種附加分,甚至是一種“噱頭”。有一個事實基礎是,很多有以“玩具感”為賣點的高科技產品,缺乏實際使用場景,更多滿足的是形而上的需求而不是基本的剛需——包括許多打著人工智能、5G 的科技產品就是這樣,本質上是借用了符號的“新鮮感”、“超前感”,無非就是利用“刻奇心理”完成著取悅式的包裝。
人們喜歡玩具,喜歡新奇,人們會迷戀那種在日本動漫《全金屬狂潮》中非人類自力研發、凌駕于人類現有的科技之上的發明——黑科技,這一點不置可否,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科技產品意味著真正的“科技”,或者“科技改變生活”。
在知乎搜索“酷炫且雞肋的高科技產品”等關鍵詞,你會找到上百篇買即后悔的吐槽帖子,而在閑魚搜索“黑科技智能產品”等關鍵詞 ,你則可以收獲無數件并不那么“智能”的閑置落灰玩意兒。
對于承擔“玩具感”這個角色而又確實不失科技感的,有一個極好的例子,就是 VR(虛擬現實)設備,作為紅極一時的明星產品,VR 產業也吸引過大量科技廠商和資本的涌入,或許它有無數種應用場景和實現產品,然而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他們對 VR 最大的期待和理解是,《頭號玩家》里主人公玩游戲時的那個裝備,一個高能玩具。
而目前 VR 行業內容匱乏和產能不足,研發水平和使用性能甚至都沒有達到人們心目中的未來玩具的標準,“什么嘛,都玩不了綠洲”。VR 熱潮也迅速降溫。
所以特斯拉與拼多多事件中最諷刺的地方:一個真正能形成生產力、能帶來場景直觀改變的科技產品,一款原本能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大眾生活的,智能便利的工具,卻拒絕了市場的擁抱。
——更何況是在沒有受到實質損失的情況下。
并非是想讓特斯拉妄自菲薄,但戳破泡沫,很多科技屬性的產品終歸只是個玩具,我們需要正視這一類產品的存在。
第二則寓言:再也沒有“精英消費者”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精準受眾”這個詞是營銷圈里顛撲不破的理論模型。
通過這個理論模型,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特斯拉在此次事件中感受到的“冒犯感”:拼多多“擅自”用自己的渠道給特斯拉帶來的“非精準用戶”,讓這款產品出現在了一個非預設環境里——從而發生了品牌形象的解構,這是特斯拉這樣形式的品牌所不期望看到的。
但其實這才是更關鍵的問題:精準受眾模型成立的基礎在于渠道與渠道之間存在壁壘,跨越壁壘需要品牌支付很高的成本——這對于絕大部分追求增長的品牌是不劃算的,因此需要用“精準受眾”來提升性價比,因此有了“精準受眾”的概念。
往前回溯二十年,CS 渠道的黃金時期,是國產美妝品牌的搖籃,卻曾讓許多許多外資美妝企業的探索屢屢受挫。對于當時銷售主流是百貨渠道、KA 渠道和專業線渠道的中高端化妝品來說,外資品牌在 CS 渠道一直有些“水土不服”。
品牌方需要花很多成本去破壁,開設線下化妝品日化店,調整企業產品線。資生堂是第一個將旗下大眾護膚品牌泊美引進 CS 渠道的,不僅是門店賣貨,還包括了對 CS 店老板及店員的教育,對消費者的培訓以及教會門店做陳列、服務等。之后,歐萊雅也啟動了針對 CS 渠道的“魅力聯盟”計劃,引入美寶蓮、羽西、卡尼爾、小護士 4 個品牌。可惜經營慘淡,好景不長,要么干脆退出中國市場,要么繼續專攻百貨渠道。
強生在 2018 年時,還以 Aveeno 艾惟諾、露得清、李施德林和城野醫生這四大品牌試水 CS 渠道,卻并未激起水花。寶潔旗下 OLAY 多次進入 CS 渠道,還在 2018 年推出了 CS 渠道專供系列,卻依舊是不溫不火。
如今,CS 渠道的本土壁壘越來越高,通常被認為是外資品牌難以攻下的城池。但依然不斷有商家在嘗試攻城略地,畢竟沒有人愿意主動放棄增量市場。
然而在現在這個時代,網絡早就解構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實際上很多壁壘正在被迅速瓦解,跨越的成本開始變低,用戶群體開始完成碰撞,所謂的“精英用戶”開始看到了“鄉鎮青年”,開始了慢慢認同;“鄉鎮青年”也開始走出客觀環境的限制,看到了更高的視野。
誓要打造世界級的商業街的上海淮海路,也曾經被不少市民質疑“高端品牌多了,大眾化的百貨紛紛撤離,淮海路變得不那么親民,不愛去了。”
于是后來的商業規劃變成了分段打造,淮海路在成為上海最高端奢侈品高地的同時,也保留了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門店,發展了很多以創意小店、非品牌服飾等更年輕特色的支馬路,目標客群也不僅面向國際游客、周邊白領,還有上海本地的懷舊市民和追求潮流的年輕人,形成和其他商圈的互補。
近兩年,各種網紅人氣店鋪更是不斷“入侵”淮海路,鮑師傅、來伊份、粒上皇、周杰倫奶茶店、Popeyes 炸雞店……短短 480 米的淮海中路,搖身一變成了“土味頂流”,在這里因排隊而上過新聞或者熱搜的網紅店,是兩只手數不過來的。
這條于 1900 年辟筑的老上海街道,浪漫,時尚,人間煙火,互相看見和互相碰撞成為了它的代名詞。
艾瑞咨詢 CEO 張毅說,“對于商家而言,看重的只有一個字,就是利。在淘寶時代,傳統線下百貨商店也在攻擊淘寶。但現在,各大品牌都在電商平臺開店。”
大部分商家,會認為渠道越豐富越好。
仍然追求于所謂的精準受眾,牽絆住的只有自己——或者只是為了逃避某些東西。
第三則寓言:消費者需要還原成消費者
沒有人敢保證自己高明于特斯拉的市場公關,能看見特斯拉看不到的地方,但在特斯拉的回應里,我們很容易感受到這樣一條邏輯線——如果要為“中國、特斯拉、消費者”這三個元素排序,最重要的大概率是“特斯拉”、其次是“中國”、最后才是“消費者”。
要不然,為什么不交車了再來維權?這樣還能順手地積攢一波輿論支持?市場經濟不是一直崇尚消費者至上嗎?
當然這個論點其實仔細推敲起來也挺站不住腳的。比如“消費者至上”的前提是在“規則允許之內”,特斯拉有理由認為這場活動破壞了正常的“市場規則”,不配合消費者去完成“非常規的交易”也是正常的選擇,無可厚非。
但誰去仔細推敲?消費者嗎?而這恰恰點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消費者就只是市場的一個終端,只是需要對結果負責,即“商品質量”好不好,“商品價格”劃不劃算,我遵循商業規則付出相應代價的合理需求有沒有被滿足。
至于特斯拉原本的售賣渠道如何,定價體系如何,或者虛幻的“企業形象路線”如何,本質上其實都在談普通人的共情能力——以“非常規消費場景”之名將消費者帶入一個真正的“非必要消費場景”,這就是問題所在。
特斯拉不斷地講“品牌營銷的邊界”、講“品牌形象建設”的確在邏輯上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同,但你很容易在里面產生一種迷惑:特斯拉這些話到底是講給誰聽的?
于是輿論開始清晰,人們要求特斯拉道歉。“不是對故事的另一主角拼多多,而是對那位因為參與了拼多多‘團拼’特斯拉 Model 3 被取消了提車資格、被拉入了傳說中黑名單、進而費盡周折用家人的賬戶提到了車,旋即再被特斯拉官方莫名否認了的武漢車主。”
特斯拉是不會道歉的,他們甚至可能沒想明白為什么要道歉。
這當然也不僅僅是特斯拉獨有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其實都涉及這個問題:
寄希望于消費者的共情,作為自己應對危機的策略。一出事,總是先開始訴苦和攻擊對立方,希望以受害者的身份立于不敗之地,獲得共情是當然的,但事實上,他們自己卻并沒有共情消費者,真正去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和需求。
在文明社會所有沖突和矛盾的故事里,總是包含著對立與統一,善意與惡意,高貴與低廉,先來和后到……寓言的故事主體一再被替換和上演,所有的角色都不是單薄的對與錯,我們可以有無數種解讀方式,卻不難看到高高在上者過度的傲慢。
如果我們對卡夫卡的《騎桶人》加以改寫,在那則寓言里,人與人之間拒絕交流的悲觀可能性會顯得現代——鋼鐵焊制的車身猶如一塊銀色的盾牌,擋住了向他靠近的人。
你當然可以保持個性,甚至讓別人來理解你,但這種公關策略即便可行,也是以市場信心為代價的。只是,在市場信心積累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或許沒有多少容錯空間經得住折騰,多少消費者的感情經得起傷害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你可以把“特斯拉拒付事件”看做一则寓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网友酸了 米粉将小米10 Pro换成超大
- 下一篇: 俄媒:普京称俄正研发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