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苹果税"不公平 那么50%的"国产安卓税"公不公平?
文/怪盜團團長裴培
來源: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
Epic 與蘋果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因為違反 App Store 內購政策,蘋果已經將 Epic 開發的《堡壘之夜移動版》從 App Store 全面下架,然后又停止了 Epic 的蘋果開發者權限。雙方爭議的焦點是:蘋果對 App Store 的游戲內購項目收取 30% 的抽成,而且不允許以第三方手段回避分成,是否合理?
Epic 似乎打算抗戰到底,發起了歐美玩家對“蘋果稅”的聲討。此前,Epic 在 PC 端也對 Steam 發起過類似的聲討——它認為 Steam 的 30% 抽成太高了,而它自己推出的 Epic Games 平臺只有 12% 的抽成。在歐美游戲行業,無論 PC 端、手機端還是主機端,要求平臺/渠道降低抽成、把更多的收益留給游戲 CP 及發行方,是一股非常強烈的聲音,并且很可能產生實質效果。
為了方便不熟悉游戲行業的讀者理解“CP/發行方/渠道”的區別,我們先在這里做一些基本的科普。對游戲行業很熟悉的朋友可以略過下面這段:
-
游戲 CP(開發商),即游戲的研發公司。它相當于影視行業的制作公司,或者自媒體行業的網紅本人及其團隊。
-
游戲發行商,又叫代理商。它相當于影視行業的發行公司,或者自媒體行業的 MCN。
-
游戲渠道/平臺,負責把游戲最終分發到玩家手中。在實體領域,游戲專賣店或數碼 3C 店是重要渠道;在 PC/移動領域,應用商店是重要渠道;在主機領域,主機廠商(索尼、微軟、任天堂)自己就是渠道。
一家公司可以身兼 CP、發行商、渠道當中的兩個甚至三個職位。例如,騰訊既是游戲 CP(通過天美、光子等五大工作室群),又是游戲發行商(通過 PC 端/移動端的游戲發行線),還是游戲渠道(通過微信游戲中心/QQ 游戲中心/應用寶/WeGame)。B站既是游戲發行商(通過獨家代理業務),又是游戲渠道(通過B站游戲中心的聯運服務)。游戲 CP 也可以自辦發行,這是很常見的。
具體到蘋果,它目前主要經營的是游戲渠道(通過 App Store);它自身沒有多少游戲 CP 及發行業務(在歷史上做過,但是并未成功)。所以,Epic 是代表游戲 CP 及發行商,在向這個全球最大的移動游戲渠道發起挑戰。不過也有人覺得它是包藏禍心,想讓自己的 Epic Games 渠道擴張到移動端——對于這種猜測我就不去評論了。
讓我感到滑稽的是:許多中國玩家也加入了對“蘋果稅”的聲討,希望 Epic 的抗爭能夠導致 App Store 中國區也降低一下抽成比例。好像他們不知道“國產安卓稅”的存在似的……或許真不知道?
(到底誰收的稅更高,這是一個問題)
在國內,安卓應用商店的主流是手機廠商自己開設的應用商店,包括“硬核聯盟”(包括除了小米的幾乎所有一線國產手機廠商)以及小米;其次才是互聯網巨頭的應用商店,包括騰訊應用寶、阿里 UC 等。無論是哪一種安卓應用商店,對應用內購的抽成政策都是大致相似的:
-
對于“非游戲類”應用,往往不抽成,或者只有很低的抽成。所以,在國產安卓手機上買視頻會員、買電子書、直播打賞,一般不會產生“國產安卓稅”。
-
對于“游戲類”應用,抽成比例一般高達 50%。這不僅遠高于蘋果的 30%,也堪稱全世界主要游戲市場的最高水平之一。
為什么游戲要面臨這么高的“國產安卓稅”?表面上的理由是:安卓應用商店參與了游戲“聯運”(聯合運營),在賬戶體系、流量經營、活動運營等角度提供了幫助。但是這只是幌子——時至今日,手機游戲的絕大部分運營工作都是由開發商/發行商負責的,安卓應用商店的所謂“聯運”,僅僅是負責推廣導流而已。
除了 50% 的游戲流水抽成,國產游戲開發商/發行商還需要向安卓渠道支付如下的顯性或隱性費用:
-
安卓應用商店的“編輯推薦”位置和“搜索”熱詞都是出售的。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曝光,很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推廣費。蘋果 App Store 的“編輯推薦”位置是免費的(開發商自我推薦,蘋果審核),“搜索”熱詞在中國區是不出售的(在國外有出售)。
-
為了獲得更高的推廣優先級,游戲公司往往需要與安卓應用商店簽訂“對賭協議”,例如第一個月必須在本商店做到一定量級的流水,否則需要補償對方。蘋果 App Store 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都沒有上述“對賭機制”存在。
在國外,Google Play 這個官方安卓渠道的抽成比例只有 30%,與蘋果 App Store 相同;在國內,這個比例卻被國產安卓渠道提升到了 50%……或許是因為中國玩家對價格更不敏感?(手動狗頭)
當然,一線游戲大廠一直就對 50% 的“國產安卓稅”不太滿意。網易曾經就《夢幻西游》《大話西游》等拳頭產品對一些安卓渠道進行談判,據說降低了抽成比例;騰訊去年也與一些安卓渠道重新談判抽成比例,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就算安卓渠道讓步,最多也就是把“國產安卓稅”降低到與蘋果相同的 30% 水平;而且,數量巨大的二線、三線及獨立游戲公司,根本爭取不到這種協商機會。
(游戲 CP 早就對“國產安卓稅”比較生氣了)
對于游戲行業來說,國內安卓平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噩夢,具備一大堆讓開發商/發行商頭疼的問題,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和精力解決:
-
主流硬件種類太多,從千元機到五千元機,分出無數個層次;主流廠商還喜歡玩“機海戰術”,每年能同時發售十幾個機型,新游戲的硬件適配非常困難。
-
操作系統版本太多,而且核心版本號普遍偏低。國產安卓廠商非常喜歡在原生安卓系統上加一些華而不實的功能,然后包裝成“自己的操作系統”;它們往往比最新原生安卓系統落后兩代以上。
-
應用生態非?;靵y,審核機制不完善,抄襲游戲、換皮游戲層出不窮,天生的劣幣驅逐良幣;這種現象在 2018 年以后略有好轉。
-
安卓游戲玩家的 ARPU 大幅低于蘋果玩家,作為一個整體可能低 50-70%;但是安卓渠道的抽成反而大幅高于蘋果 App Store。結果就是,游戲廠商在安卓端的實際利潤率大幅低于蘋果端。
有上面這么多問題,為什么游戲廠商還要堅守國產安卓渠道呢?原因很簡單:人多?,F在蘋果手機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可能只有 15-20%,雖然它占據的是比較高端的市場,但是沒有人愿意為此放棄 80-85% 的大眾市場。
手機廠商不可能放棄游戲聯運這棵搖錢樹,而且會竭盡全力抗拒降低“國產安卓稅”的提議——因為這是它們最賺錢的業務之一。以小米為例:2019 年,它的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僅有 7.2%,互聯網服務業務(主要是廣告和游戲聯運等)的毛利率則高達 64.6%。我估計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情況相差不大:硬件全是微利銷售,然后依靠游戲聯運等“互聯網增值服務”賺回來一點。
過高的“國產安卓稅”、過于混亂的軟硬件生態,嚴重降低了國產安卓平臺的游戲產品及運營質量。道理很簡單:因為整套游戲規則都對游戲廠商不利,那么游戲廠商的上策就是賺快錢、走量、薄利多銷,乃至套版號、換皮、抄襲。總體看來,一個游戲產品的質量越高,來自蘋果平臺的流水比例往往就越高;那些以“一刀 99 級”“美女整夜不睡攻打世界”“小姨子誤操作養出上古巨獸”為宣傳語的換皮劣作,往往有 90% 以上的流水來自安卓端。
那么,游戲廠商有沒有辦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除了徒勞無功地與安卓手機廠商談判抽成比例,還有什么別的改變途徑嗎?有的,而且至少有兩條,而且已經正在發揮效用了。
(因為有游戲聯運,安卓手機廠商的毛利率都提高了)
第一是主要依靠買量廣告而不是應用商店吸引用戶。嚴格地說,頭條系、騰訊廣點通等“買量廣告平臺”也是渠道,業內往往稱之為“買量渠道”;用戶點擊買量廣告會直接下載官網安裝包,不需要再經過應用商店(注:蘋果端仍然要經過 App Store)。游戲廠商會算一筆賬:到底是在頭條系投放廣告、按照 CPA 或 CPS 支付廣告費更劃算,還是走安卓應用商店聯運更劃算?大型游戲廠商一般會兩條路都走,但是這幾年,走前面這條路的比例越來越高了。
第二是與 TapTap、B站等“垂直渠道”合作,這對于二次元、女性向、硬核向等“垂類產品”尤其適用。從 2019 年開始,許多國產二次元游戲已經不怎么與安卓應用商店合作了。在測試階段先推一波 TapTap,積累種子用戶和 KOL 口碑;公測前夕再推一波B站,通過二次創作和軟廣告點燃Z世代人群;最后再鋪天蓋地地推一波品宣+買量廣告,最大限度地吸引主流用戶注意——這就是《明日方舟》《戰雙帕彌什》《原神》(注:尚未發行)等一系列國產垂類游戲的打法。
總體看來,對任何內容行業來說,內容方(包括 CP 及發行方)的分賬比例越高、生存狀態越好,整個行業的內容質量就越高,用戶體驗也就越高,市場潛力也就因此增大。渠道方話語權過強、抽成比例過高,歷史證明一貫是行業走下坡路的象征。如果內容方確實感到游戲規則對自己不公平,那么渠道方就應該讓利;否則,內容方將去尋找新的、對自己更有利的、更能實現行業良性循環的渠道方。這種事情在游戲主機行業已經不止發生過一次了。
或許蘋果 App Store 和 Steam 應用商店收取的 30% 抽成比例確實偏高了;或許 Epic 倡導的 12% 抽成是比較公平的;又或許我們應該尋求一個“居中的抽成比例”,例如 20-25%。無論如何,我還是很奇怪:為什么國內的玩家和媒體也會加入這場對“蘋果稅”的聲討,卻完全無視自己正在繳納比這高得多的“國產安卓稅”——真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事實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30%的"苹果税"不公平 那么50%的"国产安卓税"公不公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1千等于多少人民币啊?
- 下一篇: hdf板(hdi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