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中国版Wintel,飞腾CPU和麒麟软件缺什么?
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全球蔓延的疫情讓全球半導體行業復蘇面臨巨大挑戰,不過,中國市場依舊保持強勁增長。根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 7 月公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生產的集成電路數量達到 1000 多億塊,同比增長 16.4%。
8 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包含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政策。其中最受關注的財稅政策最高對先進晶圓代工廠給予 10 年免稅。
一邊是市場強勁的需求,另一邊是近年來國家政策和資金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應該也有像英特爾和微軟這樣強大的 Wintel 組合。可惜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軟硬件公司并沒有在這樣有利的環境中壯大,但情況似乎正在發生改變。
根據全球權威第三方評測機構 SPEC 的 CPU 測試成績,基于國產飛騰 Arm 64 服務器和銀河麒麟 V10 操作系統的產品測試成績在 434 個測試結果中排名第 11 位,是今年非 x86 CPU 的最好成績。
為什么飛騰(Phytium)和麒麟(Kylin)軟件組成的 PK 體系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中國版“Wintel”當下最缺的是什么?
飛騰 CPU 為市場而變
上周,在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主辦,中電港、天津飛騰、中國信息產業商會電子元器件應用與供應鏈分會、深圳計算機行業協會聯合承辦的 IAIC 中國芯應用創新設計大賽主題活動——AI+ 云計算產業生態高峰論壇上,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承義表示,“我們從 90 年代就開始做 CPU,不過到 2014 年成立飛騰才通過公司的形式進行產業化。”
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承義
飛騰是一家產品以 Arm 架構 CPU 為主,提供云邊端全棧解決方案的國產芯片公司的代表,目前人員規模達到了 600 多人,正在加速產業化進程和競爭力,已經推出三個系列 6 款產品。
“很多用戶反饋通過飛騰芯片的型號不知道它到底用在什么領域,所以我們聽從合作伙伴的建議,今年上半年重新梳理了產品體系,新的產品譜系三線齊飛,包括高性能服務器 CPU 飛騰騰云S系列、高效能桌面 CPU 飛騰騰銳D系列、高端嵌入式 CPU 飛騰騰瓏E系列。”張承義表示。
飛騰的市場化當然不止是產品的命名。“上個月發布的騰云 S2500 最大的一個變化是集成了 4 路直連接口。原來的飛騰 FT2000 是單獨的芯片,用戶提到在很多應用場景,比如構建服務器時候算力不夠,所以我們的新款芯片支持2-8 路直連,核心數可以從 128 核-512 核,這是目前支持路數最多的芯片。”張承義解釋。
除了 4 路直連外,騰云 S2500 還有三級 64MB Cache,可靠性、安全性方面的提升。S2500 也有很多技術的繼承,比如工藝還是 16nm,主頻在 2.0-2.2GHz。
因此,相比飛騰 2000+ 單路服務器,騰云 S2500 的高性能、分布式數據庫性能、云桌面支持數量性能有2-5 倍的提升,能夠滿足計算型、均衡型、存儲型服務器的需求。
張承義說:“我們堅持的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生態開放聯合的發展理念。我們的生態必須從頭做起,必須腳踏實地。”
生態是保持芯片競爭力的關鍵,對于國產芯片公司而言,新基建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遇。張承義認為,新基建給信息產業和半導體產業帶來了算力、端邊云協同、安全、應用的“四大考驗”。
擁抱新基建紅利,飛騰 CPU 希望做好芯片業務,同時支撐生態伙伴做好整機、軟件、集成業務。更具體而言,通過提供基于 Arm 架構的高效算力、提供端邊云端的解決方案和協同生態、安全可信的主動防御、貨架式產品開箱即用,成為信息、融合和創新的基礎設施。
雷鋒網了解到,飛騰的 CPU 已經應用到政務辦公、數字城市、電信、金融、能源、交通、工業制造等領域。飛騰也聯合 1000 余家國內軟硬件廠商打造生態體系,做了 6 大類 900 余款整機產品,正在做 2400 余種軟件和外設的移植和適配。以“從端到云、按需定制、安全可信、開放合作”的理念滿足運營商、軌道交通、電力等的需求。
如果要說生態對于產品成功的重要性,與飛騰一起組成 PK 體系的麒麟軟件有著更深切的體會。
麒麟軟件的朋友圈即將超過 1 萬
麒麟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震寧在論壇上說:“我很早之前參與了國產操作系統的項目,但實際是失敗了。我們的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生態指標幾乎為0。我們深刻的認識到,要做好一個操作系統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能力,而是生態能力。”
麒麟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震寧
所謂的操作系統生態能力,就是有多少款 CPU、硬盤以及整機支持操作系統。作為驅動硬件的軟件,也是硬件和應用程序間承上啟下的關鍵,操作系統最重要的競爭力不是代碼工作量。
我國通用操作系統發展了超過 30 年,從 1989 年到 1999 年的自主研發探索,到 2000 年左右到 2009 年加入 Linux 基金會的開源 Linux 探索,再到 2010 年到 2019 年的國產軟硬件配套發展,2020 年之后將會做大做強。
與此相伴,國內操作系統的公司也從中軟到中標普華到中標麒麟,2010 年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整合為現在的麒麟軟件。
“開源軟件成為了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動機。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開源貢獻國,開源軟件也是中國軟件的核心命脈。”李震寧同時指出,“麒麟軟件作為中國開源操作系統的代表,我們是 Linux 基金會的正式成員,也積極參與基金會的工作,還在維護優麒麟開源社區。”
“此前有人批評 PK 體系是封閉的生態,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加入 Linux 基金會這么多年,我們深刻地感受到 PK 體系不僅開放,還意味著性能更強。“李震寧給出了最近出爐第三方測試的數據,在飛騰 FT-2000+/64 服務器上,性能相比前代最高提升了 593.1%,在飛騰 FT-2000/4 臺式機上,性能最高提升 52.9%。
另外,還有文章開始提到的基于國產 Arm64 服務器和銀河 V10 操作系統,在 SPEC CPU 的 434 個測試結果中排名第 11 位,是今年非 x86 CPU 的最好成績。
麒麟 V10 是麒麟軟件近期發布的操作系統,優勢在于同源開放支持 4 種技術路線的 6 大國產 CPU 平臺,應用商店的軟件包括 QQ、微信等通訊工具,WPS、永中 Office 等辦公應用,QQ、360 安全等瀏覽器軟件,騰訊御點、金山終端等安全軟件,愛奇藝、抖音等娛樂軟件,搜狗輸入法、有道詞典等常用應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麒麟 V10 的 kydroid 技術,可以原生支持海量安卓應用,將 300 萬余款安卓適配軟硬件無縫遷移到麒麟操作系統上。
雷鋒網了解到,麒麟軟件和飛騰最新 4 核 CPU 的測試結果很快就會發布,樂觀預計可能會進入全球前十。
李震寧說:“我們用 20 年的十年打造產業生態,即將有 CPU、固件、板卡、整機、數據庫、中間件、安全、虛擬化、云平臺、大數據、應用系統等超過 10000 軟硬件產品支持麒麟操作系統。”
麒麟操作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黨政及行業信息化市場,并且進入了金字工程(金關、金審、金紀等)、政府、金融、交通、教育、能源等重要行業以及海關全業務、中航信電子客票等關鍵業務。
其性能和穩定性也得到了驗證,據悉,去年國際電競大賽女子賽區使用的就是 PK 體系產品,可見 PK 體系產品達到了電競級水平。另外,中國最大的政務云平臺廣州市政云的虛擬服務器也全都運行麒麟操作系統,運行三年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今年上線的全國 24588 套 ETC 門架系統也運行在麒麟操作系統之上。
生態仍是弱項,AI 是 PK 體系的機會嗎?
擁有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件不僅可以擺脫限制,實現國產替代,降低風險,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時代實現領先。不過,PK 系的生態相比成熟的 Wintel 仍還不夠強大。AI 時代是否是一個好機會?飛騰雖然沒有推出 AI 芯片,但他們以開放的方式,與 AI 硬件提供商進行了合作,包括支持和適配百度昆侖芯片和比特大陸算豐的 4 款 AI 芯片,并支持百度飛槳(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
麒麟軟件方面,李震寧說:“AI 時代的操作系統要提供一個寬泛而廣義的框架,能夠支持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功能模塊。因此,我們操作系統現在支持的功能所有都需要具備,同時還要支持開放的框架。我們的 PK 體系,可以聯合客戶進行一系列應用創新,在開源社區里快速驗證技術模型,形成一個完整的國產化解決方案。”
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在 AI 時代的表現值得期待,也是 PK 體系加速生態建設的一個好機會。但當下更為關鍵的是實現自主可控,構建更強大的生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飛騰的 CPU 和麒麟的操作系統,更需要大量產業鏈上的中國公司共同努力,比如國科微的固態硬盤、北京網訊科技的網卡芯片、楠菲微電子的互聯通信芯片、寶德的國產四路服務器等。
國內集成電路及配套的軟件發展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也需要參與市場競爭,提升產品實力,構建強大的生態護城河。這個過程中有難以突破的挑戰,也有新基建、AI 這樣的機遇。
或許,當普通民眾和企業都愿意購買國產 CPU 和操作系統的產品時,才是國產自主芯片和軟件的真正勝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要成为中国版Wintel,飞腾CPU和麒麟软件缺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12 712等于多少人民币呢?
- 下一篇: 英语论文的字体格式和大小是怎样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