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Q2财报:打造增长新范本
中國的音樂產業發展到什么地步了?大概來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財報業績應該就能窺知一二。
北京時間 8 月 11 日,騰訊音樂公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0 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這是一份營收和利潤都好于市場預期的財報。業績顯示,第二季度營收 69.3 億元,同比增長 17.5%;凈利潤 9.39 億元。在此之前,騰訊音樂二季度市場預期營收為 68.6 億元,凈利潤預期為 9.08 億元。
在如今嚴峻的市場大環境下達成了這一系列增長實屬不易,而這主要歸功于騰訊音樂穩健的基本盤。按照不同單元的業績數據,騰訊音樂二季度在線音樂收入同比增長 42.2% 至人民幣 22.2 億元;而二季度的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8.6% 至人民幣 47.1 億元。
穩健的基本盤
自從騰訊音樂確定在線音樂+社交娛樂雙輪驅動模式以來,騰訊音樂依靠其社交基因,在海量音樂內容與廣泛擁護規模的基礎盤下,打造了提升集團盈利能力的社交娛樂業務。
騰訊音樂的盈利能力仍在提升,二季度毛利潤為人民幣 21.7 億元(約合 3.07 億美元),較 2019 年同期的人民幣 19.4 億元增長了 11.8%。
實際上,如果把騰訊音樂還算做一家傳統的“聽音樂”的公司來看的話,用戶數據、內容曲庫以及付費意愿往往是衡量一家音樂公司的重要指標。PingWest 品玩此前已經做過介紹: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付費訂閱用戶、將音樂內容轉授至其他公司以及數字專輯銷售等幾個方面。
在這個簡單的邏輯前提下,我們關注一下財報數據的規模: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 4710 萬,同比增長 51.9%,同時也創造了付費用戶數據和增速的新高。而在線音樂 ARPPU 同比增長 8.1%,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也從去年同期的 4.8% 大幅提高到 7.2%。
高速增長背后的驅動因素是多方面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CEO 彭迦信表示:“憑借在內容方面的優勢、行之有效的付費曲庫策略以及不斷完善的推薦功能,我們的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從去年同期的 4.8% 大幅提高到了 7.2%。”
確實,對比全球音樂平臺的數據來看,國內市場的用戶付費意愿確實相對較低。但騰訊音樂的音樂付費用戶的增速卻在持續加速增長,這一季度,51.9% 的增速再次創造歷史新高,騰訊音樂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增速超過全球領先的流媒體音樂平臺 Spotify,即使對比國內外視頻平臺的標桿 Netflix 與愛奇藝,也依然處于領先地位。
在國內特殊的行業環境下,騰訊音樂背后的在線音樂領域,正在重走幾年前在線視頻高速增長的道路,并且,擁有中國最廣泛用戶基礎的騰訊音樂,付費用戶規模的未來不可限量,根據高盛 2019 年預測,到 2030 年,全球將有 11.5 億的付費流媒體用戶,其中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用戶將來自“新興市場”,中國將扮演關鍵角色,而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將強勢崛起,到 2030 年將超越 Apple Music,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音樂平臺,擁有全球流媒體音樂付費用戶的 23%。
騰訊音樂在發布財報后,騰訊音樂盤后股價上漲超3%,從數據上也反映了資本市場對騰訊音樂業務基本面的認可。
TME 模式的驚喜
一直以來在騰訊音樂營收結構中,社交娛樂服務占據著重要位置。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則主要來源于直播和在線K歌的虛擬禮物收入,以及相關的月度會員收入等。圍繞全民K歌,音樂直播與音樂社區等產品的社交娛樂服務持續提升著騰訊音樂集團的盈利能力,目前這項業務已經占據總營收的 69%。
換句話說,前面的用戶數據,版權構成的是一家音樂公司的基本盤,在這些數據之上,怎么做事,能做多少事,往往是提升營收和探索利潤的關鍵,騰訊音樂嘗試打造的是一套屬于 TME 的專屬模式。
過去更多是聽,用戶的付費其實就是停在版權合作的基礎之上。而如今一名典型的騰訊音樂用戶除了聽,還有唱、看、演出和社交等。
可以這樣理解: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單獨聽一首歌情緒是很單一的,但把音樂放到一個場景里,往往會獲得更多的共情。這也是實現用戶免費向付費轉化的關鍵之一。
在操作方式上,騰訊音樂告別過去單一的版權合作規模模式,向音樂合作共生的模式去發展。
財報發布之時,騰訊音樂還與環球音樂集團共同宣布,基于長期不斷深化的緊密合作伙伴關系,雙方續簽數年期版權授權戰略合作協議。在該合作協議下,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發行 UMG 全球優質曲庫內容,UMG 在 TME 的授權還包括全民K歌,以及在線音樂直播平臺等應用場景。雙方還將成立合資音樂廠牌,共同挖掘和培養新興音樂人。
據自媒體《深響》消息,雙方的此次合作突破了單純的版權授權范疇,更深入到了內容生產環節。這是一次重大革新:音樂上下游間的關系和聯動已經重塑,新的音樂產業秩序已經頗具雛形。
不少音樂市場產業報告也預判了這種未來趨勢。《2019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當前音樂演出產業消費場景持續圍繞主題 IP 化。
以騰訊音樂為例,超現場演出品牌 TME Live 就是騰訊音樂集團二季度打造的爆款標桿產品。
過去幾個月,從楊丞琳的《刪拾以后》到讓李子維黃雨萱跨時空的《想見你》,從劉若英的《陪你》到陳奕迅的《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音樂會,TME live 在社交媒體上的持續刷屏也驗證了這種模式的成功。
TME live 上體現了這種音樂產業秩序:傳統音樂產業本質上是由創造者生產產品,音樂平臺往往承擔的是分發的角色,更被動。但在新“制”序的產業鏈條下,數字音樂平臺承擔著更重要的角色——他們往往擁有更多的用戶數據,更懂用戶所需,他們擁有著比任何人和機構都更強的產品定義能力,他們最適合整合產業鏈條上更多的資源,更主動。
TME live,其實就是一種改變傳統音樂產業的嘗試。
一個未來的商業范本
疫情之下,TME live 的成功好像是必然。但它其實也是在騰訊音樂不斷探索中產生的。
盤點過去,我們經歷了從實體音樂轉換為數字音樂付費下載又轉變了流媒體音樂,收費模式從銷售產品也過度到服務訂閱,如今短視頻和互動娛樂內容興起,沖擊著音樂產業格局。在這其中,音樂也被賦予了更多屬性,音樂商業本質也發生了變化。
只有強勢推進了數字音樂的正版化,才可以在內容的基礎上求長遠增長,如今音樂也有機會作為一個核心元素來延展至新的場景。回望過去,騰訊音樂也見證和推動了這一數字進程。
騰訊音樂的內容領先優勢依然不可撼動。2020 年上半年,騰訊音樂的曲庫涵蓋了超過 80% 的中國音樂綜藝節目內容版權;平臺的獨立音樂人規模也實現了指數級增長;財報官宣當天,與環球音樂戰略續約并將共建廠牌,不僅強化這種領先優勢,更是將內容競爭的格局拉到了完全不同的高度。
現在也可以看得出來,領先者之所以領先,已不僅僅是停留在如此基礎的“版權”二字上,騰訊音樂接連吸引環球音樂、索尼音樂等國際頂尖唱片公司,以及國內外頂流歌手,并且牢牢吸引著超 8 億用戶,從上游到下游,從內容到宣發,其領先優勢是全方位的,絕非一兵一卒可以撼動。
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并非一時一日。這些布局背后,是騰訊音樂在展示一個擁有更多維度的“未來商業范本”,它在用數字平臺重新改造舊的唱片產業,它希望釋放“音樂+”的拓展性和魅力。
誠然,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內容確實在側面“工具化”音樂本身,但像 TME live 這種圍繞優質內容(歌手與歌曲)的產品的誕生,其實本質上是在引導用戶的新消費。
除去 TME live,騰訊音樂現在還在發力長音頻。今年騰訊音樂也宣布,除新增數千個從熱門 IP 改編的音頻作品外,騰訊音樂也吸引了眾多知名的長音頻創作人才產出更多優質的 UGC 內容。
不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放在全球范圍內,這種音樂模式和增長邏輯都有著探索研究的意義。
文章有參考:
娛樂資本論:專訪|從五月天到陳奕迅:TME live 的戰略定力和“刷屏魔力”
深響:騰訊音樂與環球戰略合作共建廠牌,行業競爭的分水嶺出現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腾讯音乐Q2财报:打造增长新范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编程人群数有望达到亿级,成立16年的「博
- 下一篇: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新预告 今晚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