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难的《穿越火线》? FPS和MOBA哪个更适合改剧?
文/趙二把刀
來源:讀娛 (ID:yiqiduyu)
真實的電競行業和電競人的故事,可能比編劇想象出來的故事更“動人“……
8 月 8 日,老牌 FPS 端游《穿越火線》在上海舉辦年度盛典,同步舉行的代表 CF 最高水準的 CFPL 總決賽中,老牌豪門 AG 惜敗,SV 獲得冠軍。
作為一個從 CS 過渡到《絕地求生》的 FPS 玩家,讀娛君對《穿越火線》這款游戲了解的并不多,但對 AG 戰隊中的老隊長、金槍雙修王李思楠已是“久仰”—李思楠在 CF 領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在吃雞火了以后也轉戰《絕地求生》,是相當給力的雇傭軍,在 AG《穿越火線》項目遇到困境的時候,也是回到 AG 擔起重任。
看,每一個電競項目和電競俱樂部里,其實都是充滿了英雄色彩的選手,也會有很強的悲喜交織的強烈故事沖突。如果能夠將這些素材改編成劇集,或許更有真情實感,正在熱播的電競題材網劇《穿越火線》講述的也是一個獨辟蹊徑的電競兄弟情的故事。
1
電競劇為什么出圈難?
就在 CF 周年慶典之前不久,由鹿晗、吳磊領銜主演的《穿越火線》電競劇上線,也是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網劇《穿越火線》采用的是平行敘事的方法,分別講述了身處 2008 年和 2019 年的“網癮青年”肖楓和電競選手路小北通過游戲相遇并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這部劇播出至今,豆瓣評分 7.8,評論人數超過 6 萬——從豆瓣口碑到評論人數,其實都表現不錯,但仍然有很多網友似乎并沒有看到這部劇,在社交媒體似乎也沒有形成自來水式的口碑傳播,問題出在哪里?
在社交網絡和朋友圈也會看到一些討論的聲音,方向大致是:電競沒有全民情懷、主演的以往表現以及觀眾的喜好……
第一個是觀眾的喜好。這個也是坊間內外對男頻 IP 劇或者男主劇難以突圍的一貫解釋,但至少這幾年,還是有不少男頻 IP 劇或者是男性為主的劇破圈的。當然,題材和時間節點不同,每個劇面臨的收視環境也都不一樣。
確實,相對其他題材,無論是宮斗還是斗小三的情感劇會受眾更廣泛,女性群體和爆款劇之間的關系也更緊密。
第二是主演的以往表現。鹿晗人氣其實還是很高、粉絲基礎也是濃厚,但在之前的影視劇里的表現來看差強人意,粉絲之外的觀眾緣也不太高,這也使得很多非粉絲或者非游戲迷被勸退。
第三,電競沒有全民性?電競的受眾廣泛,但究竟覆蓋到什么程度,一直以來都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雖然動輒就是千萬乃至上億的用戶基數,大型電競賽事的觀看量也是天文數字,但電競項目之間的差異,以及電競用戶轉化為劇集觀眾的通道是否可以被打通,也都是需要被驗證的。
但無論原因是什么,最終的結果就是《穿越火線》播的其實還不錯,但確實離爆款還有一些距離:
貓眼專業版數據,《穿越火線》開播后在“網絡劇”的熱度排名一路下滑,幾乎很少排進前 10;
燈塔專業版的數據表現要好一些,但熱度也是前后被《重啟》《琉璃》《漂亮書生》等壓制……
更何況,在這個節點又碰上《三十而已》這樣的高話題、高關注度的女性劇,這對其他劇集來說,都是壓力巨大。
和其他劇相比,電競劇雖然出圈難度大,但一直以來也是被寄予厚望,畢竟,電競劇除了要收視率之外,更多的還是可以關聯到游戲、IP 的聯動,但目的的多樣化可能也是制約了電競劇的創作自由度。
讀娛君在看完第一集后下載 CF 手游第一次玩就拿下超神。
2
電競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和一位電競俱樂部的 FPS 項目負責人溝通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當前的電競劇的目的其實是制約了劇集的品相的。
比如,《穿越火線》的排期和游戲盛典的節點,肯定不是巧合的撞上,基本上還是平臺的安排。說白了,就是要用這部劇給游戲的 12 周年慶典獻禮,至于劇集的成本問題,更多的還是平臺之間的內部消化——畢竟,從游戲和賽事,以及制作和播出平臺,都是企鵝生態的“內循環”。
細數近年來的熱門電競劇,背后借鑒的游戲以及該項目的電競化程度也都各不相同。
2019 年,大熱的電競劇《親愛的,熱愛的》,雖然被指為電競愛情劇,但熱度確實高。這部劇最初的游戲背景是 CS 系列,國內的代理是完美世界,這款游戲也被認為是 CF 的創意來源,兩者的相似度尤其槍械的近似度還是很高的;
同樣是 2019 年,《全職高手》也是相當火爆。《全職高手》的游戲背景是更老的游戲也就是橫版的 DNF,一款用戶數更少、但更氪金的老游戲;
另外一部熱門電競劇,《陪你到世界之巔》的游戲背景則是 MOBA 類游戲,借鑒了 LOL 和 dota2 的設定。
雖然 FPS 游戲改編的劇集在目前來看在市場占據上風,但 MOBA 類游戲的電競化在國內其實更受歡迎,比如 LOL 就是最火的電競賽事,手游《王者榮耀》的電競賽事也是受眾很廣泛。
反觀 FPS 類游戲的電競賽事,CF 的電競賽事基本上熱度不高,大主播也不多;CSGO 毫無疑問是歐美占據主流,國內處于陪玩狀態;《絕地求生》因為版號問題,只能說是江河日下,但手游《和平精英》的電競賽事在國內也是非常熱鬧,所以,在上文中提到的,電競項目的差異非常之大,比電視劇的題材的差異要大得多……
舉個例子,很多網友是啥電視劇都看,武俠、言情、宮斗、刑偵和懸疑等等,作為觀眾是可以無門檻收看的;但電競項目之間的差異,比較主流的 FPS 和 MOBA 之間的鴻溝可能不是很多受眾能夠跨越的,不知道這是否會影響到電競劇的改編和受歡迎程度。
目的的多樣化,確實會制約劇集的表現。從目前來看,很多電競劇其實背負獻禮的重任的,也有聽說推廣手游或者是試圖激活老游戲的 KPI 的,在這樣的多重目的影響之下,劇組或者說主創需要考慮的事情也更多,對劇集最終呈現的效果也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影響。
3
電競的被情感
應該是影視行業挖掘的寶藏
就在《穿越火線》熱播之際,又一部電競題材的劇集《你微笑時很美》也發布了官宣的海報,但被很多網友 diss。
《你微笑時很美》這部劇從項目曝光后就一直引發很多爭議,小說或者說影視劇對人物原型或者情節原型以及梗的使用,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這些或許需要更多的討論才會有個結果,但這也說明,電競是圈子文化很明顯的,梗用多了會被指抄襲和模仿,用少了會被認為不了解游戲或者項目,所以,對于影視創作方來說,都是需要平衡的。
但讀娛君認為,電競劇對游戲或者項目的還原或者是素材借鑒都是可以的,但比起所謂的梗,更值得挖掘的可能還是“電競人”身上的悲劇色彩,或者說是注定要從巔峰走到低谷的故事沖突……這點和傳統體育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強大的電競選手最終都是要被新人取代,這個過程中人物的故事性非常強烈。
比如,前文提到的雙修王李思楠,他從 CF 項目到吃雞然后又回來的過程,就很有戲劇性……
但大多數影視劇的創作者其實并不太了解當下電競行業和電競選手,雖然能夠看到行業的榮耀和艱辛,但對人物的觀察和人性的挖掘其實都浮于表面,也就是傳統說法中的缺乏生活。
所以,無論是在電競劇的主創的采訪或者是媒體對電競劇的解讀中,最常見的電競人的名字是 sky 李曉峰——sky 確實是標志性的人物,他那個時代雖然并不久遠,但電競環境的變化早已經天翻地覆。
比如,被認為是某電競劇主角原型的 PDD,不僅上了《吐槽大會》,曲線讓俱樂部進了頂級聯賽的同時,也因為身體原因多次入院治療;
又比如,在剛剛結束的《絕地求生》夏季聯賽中再次上演劇本殺的 4AM 戰隊的老板韋神,就是從頂級的 LOL 選手轉型到 PUBG 項目,并且成為這個項目最有人氣的戰隊、不拿冠軍的熱搜常客……現實中的電競人的故事性已經很強烈,如何取材如何融入影視劇,并且將這種悲喜感拍出來,可能才是電競劇未來的方向之一吧。
但國內電競行業的特殊性對影視創作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門檻,頭部的游戲和電競項目以及影視制作和播出平臺,都是“內循環”,外面的力量想進來,難啊!
最后:
對 CF 而言,劇和電競化其實都很難挽回人氣;就好像 DNF 一樣,雖然坐擁直播行業的第一大主播,但對新人的友好度太差,不氪金是一點體驗感也沒有的……那么,傳聞中要以《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為背景的國民度更高的手游的電競劇會表現的更好嗎?要知道,手游雖然受眾更廣泛、女性用戶也更多,但賽事的影響力和明星職業選手的知名度,和端游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出圈难的《穿越火线》? FPS和MOBA哪个更适合改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费磁带属于什么垃圾啊?
- 下一篇: 东莞市花千谷公园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