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低于蔚来理想,交付被特斯拉压制,小鹏路在何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資本偵探,作者李婷婷
在距離理想汽車成功掛牌納斯達克僅一周后,另一家新能源車企小鵬汽車正式遞交招股書,尋求紐交所上市。
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企業,理想和小鵬前后腳地奔赴資本市場——很難說這只是一個巧合。那么,小鵬汽車赴美 IPO 的背后,究竟是對掉隊的恐慌?是跟風同行?還是屬于新造車企業的時機已經來臨?
無論如何,小鵬提交的招股書,又為市場了解造車新勢力的真實境況提供了一份重要資料。從小鵬本身業績來看,它并沒能逃脫新造車的“虧損魔咒”,但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幅度已有收窄:
- 2020 上半年,小鵬實現總營收 10 億元人民幣,在疫情影響下同比下降 18.6%;
- 2020 上半年,小鵬毛利為-3611.6 萬人民幣,毛利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92.3%,毛利率從-38.2% 提升至-3.6%。
- 2020 上半年,小鵬凈虧損為 8.0 億元人民幣,凈利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26.1%,凈虧損率從 155.8% 下降至 79.4%。
如果與蔚來上市之初讓市場震驚的巨額虧損數字相比,小鵬交出的這份成績單無疑好了太多。但是,隨著新能源車行業在近兩年中曲折成長,單靠 PPT 上的美好藍圖已經無法再打動資本。現階段,基于真實的市場反饋以及盈利數字,資本正在對造車新勢力進行更苛刻的審視。
與僅是“虧損收窄”的小鵬相比,新造車同行們已經先一步邁進或正在邁進毛利轉正的節點:剛剛登陸美股市場的理想,今年一季度已經實現毛利轉正,毛利率為 8.02%;蔚來也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透露,第二季度蔚來毛利將由負轉正,并稱毛利率將超過5%,整車毛利率將超過3%,蔚來汽車 CEO 李斌在七月份的采訪中再次強調,蔚來汽車二季報毛利率肯定會轉正。
公開財務數據的造車新勢力中,似乎只剩下小鵬還在大把“燒錢”。在同一個資本市場中接受投資人的檢視時,小鵬處境將相對艱難。
緊隨理想之后上市,對在毛利、交付水平上都落后一步的小鵬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蔚來、理想、小鵬正面 PK
6 月份還親密合照的何小鵬、李斌、李想,他們各自代表的三家企業小鵬、蔚來與理想,即將在美股市場上同臺競技——在這之后,很難說三位大佬還有沒有一起“憶苦思變”的好興致,尤其是對于交付量、毛利水平都相對落后的小鵬來說。
回顧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歷史,蔚來與理想都是在實現首款量產車 ES8、理想 ONE 的交付后,迅速推進 IPO 進程。
或許是受資本環境的影響,小鵬在 2018 年 11 月開始量產小鵬 G3 時,沒有選擇跟隨蔚來腳步啟動上市計劃。直到今年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重新回轉,在 5 月小鵬 P7 開始交付之后,屬于小鵬的上市時機終于到來。
目前,小鵬共有 SUV 小鵬 G3、轎車小鵬 P7 兩款車型在售。截至今年 7 月底,G3 總交付量為 1.87 萬輛,P7 交付量為 1966 輛。
其中,G3 銷售量在 2019 年二季度數據突出,主要是因為小鵬在該季度完成了 2018 年及 2019 年一季度累積訂單的交付。此后,G3 的每季度交付量在 2200 至 3200 輛之間。SUV 是最受中國市場青睞的汽車車型之一,也是造車新勢力們普遍選擇制造的車型,除小鵬 G3 外,蔚來 ES8、ES6 以及理想 ONE 都屬于 SUV 車型。
招股書中指出,G3 是 2019 年國內銷量最高的三款電動 SUV 車型之一。但是,從今年上半年的實際交付數據上看,小鵬與蔚來、理想在同一車型的競爭中,落后了一個身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蔚來、理想旗下 SUV 的售價都比小鵬 G3 高出十萬元以上。
小鵬想要搶占新能源車市場,或許只能寄希望于剛剛實現量產的小鵬 P7。7 月份,P7 的交付量已經達到了 G3 的兩倍,但是,小鵬想在轎車車型上實現突破,面對的將是特斯拉 Model 3 這一更為可怕的對手。
由于交付量及平均售價的差距,小鵬在今年的整體營收規模也略低于蔚來與理想。具體來看:
- 小鵬 2019 全年實現營收 23.2 億元人民幣,其中整車銷售營收為 21.7 億元人民幣,占比 93.5%;2020 上半年小鵬實現營收 10 億元人民幣,其中整車銷售營收為 9.1 億元人民幣,占比 91.1%;
- 理想 2019 全年實現營收 2.8 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 8.4 億元人民幣;
- 蔚來 2019 全年實現營收 78.25 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 13.7 億元人民幣。
從盈利能力上比較,小鵬依舊處于劣勢:
- 理想在開始規模化量產之后,就已經實現正向毛利,小鵬的毛利率水平在今年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依舊未能轉正;
- 蔚來在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7.4% 低于小鵬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5.0%,但是,蔚來已經明確表示出二季度毛利將轉正。
從小鵬本身來看,它在 2019 年全年毛利為-5.6 億元人民幣,2020 年上半年毛利為-3611 萬人民幣,對應毛利率分別為-24.2%、-5.0%。凈利潤方面,小鵬 2019 全年凈利潤為-37 億元人民幣,2020 上半年凈利潤為-8 億元人民幣,對應盈利率為-159.0%、-79.4%。
數據趨勢顯示,小鵬盈利能力在今年已經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79.4% 的凈虧損率依舊值得警惕。在招股書中,小鵬也并未對未來的盈利能力變化趨勢做出樂觀預期,其提到“大額虧損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虧損,都可能在未來持續”。
對造車企業來說,影響毛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整車銷售成本。小鵬在今年的毛利率有明顯提升,主要是因為對造車成本的控制,基于規模經濟、議價能力提升、稀有金屬及汽車部件市場價格的降低幾點原因,小鵬在稀有金屬及汽車部件上的支出降低。
影響小鵬凈利潤水平的則主要是在研發上的巨額投入。2019 年,小鵬的研發費率為 89%,今年上半年降低至 63%。人員組成方面,小鵬共有研發人員 1569 名,占比達到 42.7%。研發人員中,有 66% 從事汽車設計和工程,余下 17% 與 17% 分別從事自動駕駛及智能操作系統研發。
現階段,與蔚來與理想相比,小鵬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更大。2020 年一季度,理想的研發費率為 22%,蔚來的研發費率為 38.1%。
費用高企,盈利困難,小鵬在此時選擇赴美 IPO,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急需外部資本力量的輸血。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小鵬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 受限制現金總值為 18.95 億元。與去年 37 億元人民幣的虧損額度相比,小鵬的現金流顯得有些捉襟見拙。同時,小鵬的資產負債率也有進一步升高的趨勢,在 2018 年底開始量產后,2019 年資產負債率陡升至 69%,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至 71%。
稍顯緊張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率迫使小鵬進行更多的外部融資。7 月,小鵬對外宣布已經完成簽署由 Aspex、Coatue、高瓴資本和紅杉中國等機構參與的C輪融資,金額近 5 億美元。本月初,小鵬再次完成總額為 9 億美元的C+ 輪融資。此次 IPO,也是小鵬近一步尋求更多融資的手段。
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由于創始人及投資方的背景華麗,一路以來都受到極大關注,也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較。三家企業即將在美股市場上狹路相逢,將會展開一場更直接地以業績數據為衡量標準的比拼,這其中,小鵬似乎并不占優勢。
三家成立時間接近、背景相仿的企業,呈現出了三種完全不一樣的經營狀態。這背后,可以觀察到三家企業造車思路的差異。
貼身打特斯拉
在新造車賽道中,小鵬是一家技術標簽尤為突出的企業,但是“技術”似乎已成為新造車比拼中不那么重要的因素。
對技術的重視從創始團隊的組成中就可窺見一二。長期以來,由于其核心創始人何小鵬的光芒過于耀眼(UC 聯合創始人,曾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游戲董事長、土豆總裁),大眾往往忽略了小鵬的另兩位聯合創始人:
- 夏珩,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學士、汽車工程學碩士,2008 年至 2015 年供職于廣汽研究院,負責廣汽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的控制系統開發工作;
- 何濤,清華大學汽車制造學學士、碩士,同樣曾供職于廣汽研究院,從事新能源汽車車輛控制相關系統的研發工作。
從股權組成來看,何小鵬為最大股東,持股 31.6%,夏珩及何濤分別持股 4.9%、1.6%。此外,高管中持有股票的還有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其主要負責公司戰略、財務、投融資相關工作,持股 2.8%。
機構投資者方面,持股最多的為淘寶中國公司,持股 14.4%,位列小鵬第二大股東。
基于創始團隊身上厚重的技術標簽,小鵬的造車思路也明顯更著重于技術研發——上文已經提到,小鵬近兩年的研發費率在 60%-90% 之間,高于理想與蔚來。
這造就了小鵬旗下新能源車的最主要競爭力:處于業內領先地位的自動駕駛技術及車載智能操作系統。
招股書中介紹,小鵬的自動駕駛系統為 XPILOT,可提供輔助駕駛及泊車功能。目前,在 G3 及 P7 上搭載的是 XPILOT 2.5 版本,可實現自適應巡航控制、自適應轉彎控制、車道中心控制、自動換道和自動停車。截至 6 月底,小鵬自適應巡航控制功能累計行駛 2510 萬公里,車道中心控制功能累計行駛了 1110 萬公里。
小鵬在招股書中透露,其預計在 2021 年初推出 XPILOT 3.0 版本,新版本將增加高速公路導航自動駕駛及更先進的自動泊車功能。招股書提到,XPILOT 3.0 預計將提供目前乘用車中可商用的最高水平的自動駕駛功能。
操作系統方面,小鵬車載系統為 Xmart OS,可支持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導航及應用下載等功能,支持用戶訪問第三方服務和娛樂信息。小鵬還提到,其在軟硬件集中及E/E架構上的技術能力,可以支持起操作系統有效地進行 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載)更新,以在車輛生命周期向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小鵬的發展策略里有明顯的特斯拉影子,模仿、貼身近打特斯拉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幫助小鵬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將小鵬置于特斯拉最近的射程區間,危險系數提升。
此前,特斯拉曾以 Autopilot 技術源代碼被竊為由,對其前員工、現小鵬汽車員工曹光植提起訴訟,并引起廣泛討論。小鵬后來回應,這是特斯拉“對一個年輕的競爭對手明顯的霸凌”。
小鵬與特斯拉之間的競爭還不止于此,相比起還有待觀望的自動駕駛技術,小鵬在今年推出的新車型 P7 直接與 Model 3 對標,表現出要與特斯拉一較高下的野心。在招股書中,小鵬還透露了下一步的造車計劃,小鵬預計在 2021 年推出第三款新能源車,依舊選擇了轎車車型。
招股書中,小鵬也將 P7 與包括 Model 3、比亞迪漢在內的多款新能源轎車做了詳細地參數對比。其中,小鵬 P7 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續航里程,其招股書提到,小鵬 P7 706km 的續航里程是國內市場中電動汽車能實現的最長續航里程。
7 月份,P7 的交付量突破一千關卡,達到 1641 輛,這與小鵬同期交付量對比還算一個不錯的成績,但與特斯拉相比就差得太遠了——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華交付超過三萬輛。
差距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 Model 3 的降價,消解了一部分 P7 的價格優勢,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小鵬的品牌力與特斯拉還有極大差距,而品牌始終是影響國內消費者購車選擇的重要因素,小鵬現階段的技術優勢,并不足以撼動消費者對特斯拉品牌的追捧。
這是國內新造車品牌所面臨的共同困境,消費者似乎并不那么在乎車輛的續航能力、技術優勢、性價比,而始終處于對特斯拉品牌的信任與追捧中。
8 月初,李想在微信群聊中分享了 6 月份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新能源車銷量數據——特斯拉 Model 3 在三地都遙遙領先,比排名第二的車型銷量高出一倍以上。李想感嘆說:“滅頂之災,一輛 445 公里續航的車(Model 3)干翻了一切。”
“還都在拼誰的續航里程更長,比來比去的一個月幾百輛,所有人眼看著特斯拉從所有人身上碾壓過去。”李想的話語中充滿對市場現狀的困惑與不滿,“比續航、比智能、比性價,這三個已經都贏了也沒改變任何結果。”
李想微信群聊記錄
無論是對小鵬,還是理想、蔚來,要追趕特斯拉都還是一條漫漫長路。事實上,現階段市場也很少將它們與特斯拉做過多的比較,而更關注國內新勢力企業們的內部競爭。
在蔚來、理想成功上市,小鵬遞交招股書后,國內三大造車新勢力的造車思路已經相對明晰了:蔚來遵循特斯拉的路線,大力投入服務和品牌;理想強調效率與務實,采用增程式技術路線解決用戶里程焦慮;小鵬重點投入于技術研發,希望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快人一步。
三者的思路各不相同,也各有優勢與隱患。蔚來在交付量、收入規模及品牌打造上,都相對領先,但是在市場推廣及用戶服務上大筆砸錢的策略,也讓它一度陷入現金流危機,現階段依舊是依靠外部資本支持。理想靠嚴格的成本管控及特殊的技術路線,最先一步實現毛利轉正,但未來一定是屬于純電動車的,隨著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充電樁車樁比的提升,理想現有的優勢將被逐漸消解。
小鵬在技術上擁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對現階段的消費者來說,它們對新能源車的技術差別并不敏感,這或許是導致小鵬在交付量上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技術優勢的體現或許還要等到汽車產業邁進下一個階段。汽車產業的變革分為四個階段,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目前,行業依舊處于電動化階段,競爭重點仍以電池技術、續航能力為核心,而小鵬似乎將籌碼壓在了智能化、網聯化的階段。
短期內很難判斷幾種造車思路的可行性,這仍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最終由市場給出答案。但對尋求美股上市的小鵬來說,它必須要做好一次次與蔚來、理想、甚至是特斯拉進行直接地業績數據比較的準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毛利率低于蔚来理想,交付被特斯拉压制,小鹏路在何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Redmi首款游戏本官宣:命名“G” 8
- 下一篇: 知了也睡了是什么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