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越播越长,优爱腾芒陷入“时长”之战
文/王心怡
來源: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網綜正在霸占著用戶的關注度,不論是從上新頻率,還是單期時長。
粗略統計,僅 6 月 1 日—8 月 9 日,優愛騰芒就聯合上新了近 20 檔網綜,其中就包括《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日之子4》《這!就是街舞3》《樂隊的夏天2》等頭部綜藝,類型從親密關系觀察、生活體驗、實景解密體驗、經營類,到女團成長、街舞選拔等,幾乎一應俱全。
優愛騰芒也在各自頭部網綜的“單期時長”上下起了文章。
如果說數量促生了選擇,那么單期時長似乎從某種程度“要求”用戶必須做出選擇,或者說優先觀看的選擇。
之所以如上述所說,是因為網綜越來越長的單期時長。單期接近兩個小時的節目已經常出現,分上下兩集一次釋出或一周雙更的玩法也屢見不鮮,不少單個節目一周的正片內容就能占據三個小時的時間,甚至多次出現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長情況。
《樂隊的夏天2》每周分兩期播出
雖然在《偶像練習生》《創造 101》《這!就是街舞》等時期,單期節目時長在 1.5—2 個小時已經較為常見,但總體來看,網綜的單期節目時長仍呈現增加趨勢。
并不是所有品類的網綜單期時長都“越播越長”,目前來看,時長較長的多為選秀真人秀、帶有比賽性質的節目。
這與節目類型需要包含”真人秀+舞臺表演”的呈現方式有關,同時也有節目組為了滿足受眾對于看到更多選手的需求的考量。
同時,或許又與受眾的觀看習慣變化有關。當倍速、片段式觀看成為不少用戶的觀看方式,反映在時長上的更多的內容供給,也能保證受眾的觀看需求得以滿足,以及更多話題內容的制造。
另外,選秀類、帶有比賽性質的節目,大多為平臺的頭部項目,吸引的贊助數量自是不少。廣告商的曝光需求與節目給予其的反饋,都借由節目承載,花式口播、中插、小劇場植入等等,也在增加時長。重復的曝光又會為下一季的節目“打烊”,吸引招商。
《乘風破浪破浪的姐姐》廣告小劇場
不過,當受眾對于 40 多分鐘一集的劇集都倍速觀看了,對于單期時長開始趨近于電影體量、甚至出現超過三個小時的網綜又有多少的接受度,也值得思考。
沒有兩三個小時,怎么“選人”
越來越多品類的網綜加入到了單期時長突破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甚至三個小時的陣營。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總結了截止到目前為止 2020 年優愛騰芒部分上新網綜類型及最低、最高單期時長,發現選秀類、競演類節目的單期時長普遍高于其他品類,大部分最低時長也都超過一個半小時,諸如《青春有你2》《創造營 2020》《乘風破浪的姐姐》《少年之名》《明日之子4》等節目的單期最高時長也一度突破三個小時、甚至出現接近四個小時的情況。
諸如《炙熱的我們》《樂隊的夏天2》等帶有競演類性質的節目,單期也同樣較長。這與上述品類“臺下真人秀+臺上表演”的節目構成不無關系。畢竟既要講臺下的準備、練習場景和舞臺理念等等,又要完整的呈現舞臺,豐富的要素、內容促進了時長的加長。
相比之下,其他品類節目的單期時長則相對較短,每期內容體量也相對平均。
如動物觀察真實劇情秀《汪喵物語》、家庭代際類綜藝《婆婆和媽媽》、自然治愈節目《奇妙小森林》、親密關系觀察類綜藝《做家務的男人2》等單期最高、最低時長的差值在 15 分鐘左右。
除了單期時長增加之外,網綜的更新、排播策略也推動了時長變長、霸占受眾時間的觀感。
分上下兩集一天更新,或一周雙更已成為網綜常見的更新策略。
《我是唱作人2》劇照
《我是唱作人2》每次更新分上下兩集,每集時長基本在 50 分鐘—1.5 小時之間,這也就意味著每逢更新,《我是唱作人2》將會向受眾輸送兩小時以上的內容。《喜歡你我也是2》《我要這樣生活》《脫口秀大會3》等也都采取,或在某些期數采取此類更新方式。
而諸如《青春有你2》《創造營 2020》《少年之名》《乘風破浪的姐姐》等綜藝則采取了一周雙更的方式。
《創造營 2020》每周六日更新,根據統計,單期最低時長為 94 分鐘,粗略推算,每周末《創作營 2020》都會更新至少 188 分鐘的新內容。而《青春有你2》在更新期間也有上下集 55.51、47.05 分時長的期數,長短交替的節奏更加明顯,但卻將更新的“陣線”拉得很長——算上總決賽在內,共有 23 期節目。這或許與《青春有你2》受疫情影響,選手封閉、錄制變長,素材過多有關。
但對比去年節目來看,《青春有你》加上總決賽只有 12 期,《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單期最高時長為 166.57 分,《樂隊的夏天》最長時長也在 2 個半小時左右。
《這!就是街舞2》第 11 期時長為 166.57 分
從總體來看,可以看到的趨勢是,網綜單期時長在變長,“總期數” ——或以上下集呈現,或以總期數累積,也在變長。
不過,在單期時長變長的趨勢下,網綜的靈活性也借由時長得以體現。不同于電視綜藝較為固定的時長,網綜的節目單期時長也常常出現起伏較大的情況。依靠主題需要、素材豐富程度等因素決定節目時長,網綜至少在節目時長和內容選擇、呈現上更自由。
但當碎片化、快節奏成為大眾日常娛樂的趨勢,網綜為什么還在越播越長呢?
倍速、片段式追綜成主流,
變長的網綜能討好受眾嗎?
盡管網綜有時長增長的趨勢,但如上述表格顯示,選秀類、帶有競賽性質的網綜仍是“超長”時長的先行者。
除了“真人秀+舞臺表演”的呈現方式之外,這類節目因為參加選手的數量過多,因此可供講述、呈現的素材數量自然也不少。
尤其是在節目初期,還不能確定哪位選手更能獲得受眾的關注,哪位選手更有話題度,為了盡可能地將每一位選手展現給觀眾,并更加立體地呈現人物、舞臺,更多內容的輸出是方法之一。畢竟人物的塑造需要不斷的內容、故事才能豐滿。
《青春有你》12 期、《青春有你2》24 期
然而,選秀節目大多數情況是,即使過了初舞臺的亮相、留到后面的選手越來越少,節目的時長也未有明顯的減短。這是節目組在平衡核心固定受眾時的考量。
對于諸如選秀類的綜藝來說,它的受眾相對固定,因此對于節目的忠誠度和內容的需求也較高。對于目標受眾來說,他們大概率會為節目內容買單,節目也首先滿足他們的需求即可。
值得思考的是,最終呈現給受眾的好的節目應該是精煉的、重點突出的一個已經成邏輯的故事,而內容的堆砌卻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著創作者們對于受眾口味把握的不確定。畢竟豐富內容的供給,也可能會增大擊中受眾的可能性。
同時,這或許也是平臺搶占用戶關注和時間的方法之一。
網綜市場競爭激烈,不同平臺同品類的節目檔期總有重合,而頭部項目更是集平臺的各種資源于一身,大投入下平臺自是希望能夠在口碑、流量、關注度等方面有相應的、超出的回報。
時長的增加,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視頻網站的某種策略,增加用戶觀看、留存的時間,那么精力有限的他們還會再度轉移戰場嗎?試想想,花三個小時看某檔節目,一晚上可以留給其他平臺、其他節目的時間又還剩多少呢。畢竟同類型的節目,優愛騰芒都競爭激烈,可能同一個周五、周六就有三檔選秀類節目在“爭鳴”,那么時長的增加則更有利于平臺方霸占黃金三小時。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用戶的觀看習慣在改變。根據 2019 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顯示,2019 年騰訊視頻綜藝頻道人均觀看時長雖然較 2018 年已有增長,但仍為 35.19min,這與動則兩個小時左右的節目顯然不成比例。
數據來源:騰訊視頻
而根據數據顯示,盡管看綜藝的時間在增加,但集中的時間段為 12—14 點、19—22 點;7—8 點,這樣碎片化的時間段,也并不能足以支撐起兩三個小時節目的觀看。
從某種程度上說,時長的增加似乎是在順應用戶倍速、片段式看劇綜的習慣:倍速之下,花費跟之前相似的時間,能獲得更多的內容;內容的堆砌,讓用戶即使只看片段也能獲得豐富的內容。
另外,廣告的增多也是增加時長的因素之一。
對于頭部項目,尤其是選秀綜藝來說,贊助商不僅數量多,而且廣告玩法多樣。這也就意味著節目要承載的曝光任務更重。于是,片頭的口播、節目過程中的花式植入,以及中插小劇場等等,都成為節目中常見的元素。畢竟廣告商們不只需要“站得高”,還要曝光多。
對于節目來說,贊助商通過節目獲得的效果也會影響到后續節目的招商情況。因此,節目中的花式植入也不可避免。
拋開眾多因素,對于節目組而言,單集長達三個小時更是對于編導和剪輯的考驗,節目組在照顧到核心固定受眾訴求后,想要獲得高口碑和破圈效應,還得依附其他普通受眾的勢能。
而對于普通受眾來說,如若長內容的每個階段沒有吸晴點出現的話,即使在倍速情況下,也容易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普通受眾反饋給節目的整體評價不高,從而影響節目的口碑和破圈勢能。
相比于時長,內容總是核心競爭力。但合適的時長卻能更好地留住受眾,保證受眾的忠誠度。
畢竟,綜藝節目的目的之一是讓受眾能夠快速地獲得娛樂、輕松感,而不是倍速下的背景音。
網綜的時長之戰,優愛騰芒還需謹慎思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网综越播越长,优爱腾芒陷入“时长”之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微信伤感个性网名
- 下一篇: 麒麟绝唱 华为Mate系列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