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朋友”的小鹏汽车,如何挺进下一局?
文/魏宇奇
來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小鵬汽車再次收到了朋友送來的大禮。
在完成 5 億美元融資不到半個月后,小鵬汽車再次獲得超 3 億美元融資,領投方正是老朋友阿里巴巴。
與此同時,其他一起出發的造車新勢力,就沒這么幸運了,紛紛走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
博郡創始人黃希鳴公開承認,公司已沒有資產可賣,無法解決員工的現實問題;拜騰中國則從 7 月 1 日起暫停運營內地業務,僅保留小部分員工留崗值守;賽麟汽車賬戶處于被凍結,董事長王曉麟遭股東舉報,被刑事立案……
總的來看,這幾家倒下的新勢力,到下的原因或許千差萬別,但有一點相同之處,那就是缺錢。缺錢導致無法量產,從而無法交付,更無法通過賣車形成現金流。
同樣處于虧損狀態的小鵬汽車,不缺資方朋友的慷慨解囊,自然可以熬得更久。但小鵬汽車的種種表現,卻與資方的力挺形成了對比。
有“朋友”力挺的小鵬汽車,未來之路依然充滿荊棘。
新造車迎來“三國殺”
造車新勢力們圈地五年之后,到了夢醒的時候,倒下的新勢力當初有多么風光,現在就有多么慘不忍睹。依然在牌桌上的,則是好消息不斷。
7 月 10 日,“最慘”的蔚來拿到了 104 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授信;7 月 30 日,理想汽車順利登陸納斯達克,市值一度超過蔚來汽車。
小鵬汽車的好消息尤其多。
從 2019 年開始,有關小鵬汽車上市的消息便不絕于耳。今年 6 月小鵬汽車再次傳出了上市的消息,36 氪消息稱“小鵬汽車已向美股市場提交 IPO 文件,計劃融資 5 億美元”。
隨后,路透社旗下媒體 IFR 又爆料稱,“小鵬汽車計劃最早于 8 月中旬赴美上市,IPO 規模至少為 7 億美元。”
就在上市傳言再起的同時,小鵬汽車也在快馬加鞭的進行融資,隨著阿里巴巴和卡塔爾主權基金的加入,小鵬汽車C+ 輪融資的規模從 5 億美元增加至 8 億美元。
如果 IPO 的 8 億美元屬實,那加上之前累計融得的 163 億人民幣,小鵬汽車剛剛邁過了 200 億元的門檻。
種種利好之下,隱藏著的是小鵬汽車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的路線。
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定位和產品規劃。
在小鵬汽車的定位上,科技一詞的出現頻率頗高。在小鵬 P7 的發布會上,何小鵬就明確的表示:“小鵬的標簽是智能,智能是小鵬的最核心優勢。”
何小鵬不僅在加入造車大軍之前就已是四臺特斯拉的車主,在馬斯克訪問阿里時,他還曾詢問如何使用特斯拉的各項專利,后來在阿里內部還提出了造車,雖然最后這個提議被否決,但見其對于特斯拉對于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認可。
從小鵬汽車的動作上看也是如此。在 2018 年 12 月 12 日舉辦的小鵬 G3 發布會上,何小鵬就采取了充滿“科技范”的介紹方式:不僅現場演示了語音系統,自動泊車功能,還和總裁夏珩在車里打游戲、唱歌。
比這更能說明小鵬汽車對“科技”態度的是,在智能網聯解決方案上,小鵬汽車并沒有選擇與之距離較近的 AliOS 系統,這套系統不僅是其股東阿里巴巴的杰作,還表現不俗,基于這一平臺的 RX5、ERX5 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小鵬汽車選擇了與特斯拉相同的方式——自主研發。為此小鵬汽車搭建了一支豪華團隊,其中包括聯合創始人夏珩、何濤以及已經退出的谷俊麗,前高通自動駕駛負責人吳新宙,特斯拉前 Autopilot 視覺科學家,掌握特斯拉 AP 源代碼 40 人之一的曹光植等。此外,小鵬汽車還配有一支硬件團隊。根據小鵬汽車官網此前的信息顯示,其團隊 70% 為研發人員。
從最終的落地來看,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XPILOT”,已經成為了宣傳的重點以及產品的賣點。
在產品路線上,與其他新勢力紛紛扎堆國內用戶更偏愛的 SUV 市場不同的是,小鵬汽車在小鵬 G3 之后的第二款汽車并沒有繼續在 SUV 領域做延伸,而是選擇了B級車。
XPILOT 3.0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以 Xmart OS 2.0 車載智能系統為核心的智能音樂座艙、NEDC 綜合續航里程達到 706km…這些不像是 20 萬+該有的配置,在 22.99 萬元起售價的映襯下,讓小鵬 P7 顯得性價比十足。
此外,小鵬汽車還布局了出行行業,在 2019 年悄悄上線了“有鵬出行”和“有鵬司機”兩款 APP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威馬的“即客行”。
“即客行”App 在上線之初涵蓋了從網約車到充電、租車、城市共享的完整業務鏈條,目前只剩下充電和租車兩個功能。今年三月,威馬汽車出行事業部技術部、產品部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
“有鵬出行”和“有鵬司機”的現狀與“即客行”高度相似。在某安卓大廠的應用商店中,前者的下載量不足三萬,后者則僅有 8 千多,評價也都不高。
這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結果,即小鵬汽車的出行業務既無法對銷量產生大的幫助,也無法撐起“新業務”應有的重任。
盡管如此,從不到半個月完成兩次融資,且規模還在持續擴大的情況來看,小鵬汽車 IPO 已是箭在弦上。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下滑,行業迎來洗牌之際,曾表示不急于上市的小鵬汽車,其 IPO 的步伐不得不加快。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連續 12 月同比下跌,其中 2020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總批發量為 32.86 萬輛,同比下降 38.61%。
具體到各個公司,除去已經倒下的博郡、拜騰不談,蔚來在銷量節節攀升的同時,也獲得了騰訊的增持;剛上市的理想汽車則與美團系深度捆綁,王興個人在理想汽車的持股則僅次于創始人李想,達到 23.4%。
小鵬汽車則與阿里巴巴和雷軍做了深度捆綁,前者參與了小鵬汽車的A+ 輪、B輪以及此次的C+ 輪融資;后者則由于雷軍與何小鵬的私交甚篤,使得小米在小鵬汽車急需輸血時,成為了它的戰略投資者。
可以說,在新能源汽車受追捧,理想汽車成功上市,阿里巴巴、雷軍加碼的前提下, 此時的小鵬汽車已經集齊了資方的“天時地利人和”。
此前,美團創始人王興曾預言:“未來造車新勢力僅能存活 3 家,分別是理想、蔚來和小鵬”。盡管上險量排在小鵬汽車之前的威馬汽車并不認可這個說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小鵬汽車先于威馬汽車上岸已是“木已成舟”。
只是,對于任何企業而言,上市都不是重點,對于存在隱憂的小鵬汽車而言更是如此。
利好背后的焦慮
對造車新勢力來說虧損是主旋律,有資方朋友的不斷加碼的小鵬汽車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對于新勢力們而言,解決缺錢的方法只有兩個,要么能夠不斷的拿到融資,要么通過賣車回籠資金。
理想汽車上市后股價的上漲,證明現在市場對新勢力們依然認可,這使得小鵬汽車通過 IPO 再融一筆錢不是難事。
但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融資都不是長久之計,通過賣車盈利才是根本之道,而小鵬汽車在這方面的表現,與在資本市場上的長袖善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何小鵬曾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對小鵬汽車何時盈利做了一個預測,他給出了一個門檻——月交付一萬輛車,便可實現盈虧平衡。如今的現實是,小鵬汽車不僅沒做到月交付一萬輛,其銷量也已開始下滑。
據“鋅刻度”報道顯示,小鵬汽車的銷量從 4 月開始就出現了逐月下滑的情況,從 4 月的 1008 輛下降到了 6 月的 821 輛。考慮到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僅有 G3 一款車在售,這說明小鵬汽車目前的銷售主力已經開始疲軟。
考慮到小鵬汽車上半年上險量為 5663 輛,小鵬汽車今年超過 2019 年銷售 16608 輛的成績應該不難,但短期之內還是難以邁過盈虧平衡的門檻。
這也反映了小鵬汽車目前的尷尬處境,那就是不缺資方力挺,但在消費者層面還無法做到廣交“鵬友”。
其中原因,與小鵬汽車做的選擇密不可分。
首先,在品牌上小鵬汽車還沒有獲得認可,同時產品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正如上文所說,何小鵬不僅是特斯拉的鐵粉,小鵬 G3 在產品上和打法上也和特斯拉相似,為了避其鋒芒采取了 10 萬+的售價,希望以此進行差異化競爭。
但是小鵬 G3 雖然在售價上有競爭力,問題也同樣不少。除了因為交付問題導致車主現場維權外,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顯示,小鵬 G3 還被消費者投訴存在剎車失靈,突然失去動力等問題。小鵬 P7 雖然售價有所上漲,但整體打法還是與 G3 類似,都是打差異化。
明顯對標 Model 3 的小鵬 P7,截至 7 月的銷量為 6639 輛,而 Moedl 3 截至 6 月份的銷量就達到了 46464 輛,后者銷量幾乎為前者的 8 倍。可見小鵬 P7 能否完成對標 Model 3 的使命,還尚不明朗。
其次,小鵬汽車在一直強調的自動駕駛技術上也存在問題,并不是它技不如人,而是官司纏身。
小鵬汽車的現雇員曹光植,在去年被特斯拉以“商業竊密罪”起訴。目前,曹光植已在庭審中承認自己私自上傳了代碼。
此外,曾在蘋果無人駕駛團隊任職的張小浪,也因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罪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而張小浪同樣是小鵬汽車的現雇員。
雖然這兩起案件還沒有結果,但有先例可循。2017 年 2 月,Waymo 指控 Uber 及其員工同時也是谷歌前員工萊萬多夫斯基竊取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該案的結果是,Uber 不僅解雇了萊萬多夫斯基,在與谷歌就訴訟達成和解后,還推遲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項目。根據雙方當時達成的和解方案,Uber 還需向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及 Alphabet 旗下子公司 Waymo 提供 0.34% 的股份。
這無疑給小鵬汽車一直以來所宣傳的“科技”,以及為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一層陰影。
結語
其實就算沒有王興的“點將”,轟轟烈烈的新造車浪潮僅有少數玩家突圍,也是事實。從目前的交付情況來看,“最終只剩2~3 家”的觀點正在逐漸的被證明。
對于此時的小鵬汽車而言,不得不在更殘酷的競爭到來之前,完成必要的“補課”。
一方面,致力于對標特斯拉,強調科技的小鵬汽車,不僅需要彌補與“偶像”特斯拉之間的技術差距,更要避免在差異化策略上陷入“小米式困境”。
從第一款車小鵬 G3 以及將售價提至 20 萬+的小鵬 P7 的情況來看,小鵬汽車的差異化策略有一個特點,即性價比較高。這在行業初期固然可以提升銷量,但在后期很容易面臨難以沖擊高端的困境,一旦高售價難以被用戶接受,汽車行業“吞金巨獸”的屬性,將讓小鵬汽車面臨更加艱難的局面
另一方面則是,如何平衡好運營與制造之間的關系。
何小鵬雖然對汽車四化的方向很是認可,但在具體邏輯上卻與眾不同,最能體現何小鵬內心想法的是他曾經說過的一句飽受爭議的名言: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制造。
然而現實是,在用戶端,公認運營最好的是蔚來,在財務端大家都處于虧損之中,何小鵬口中的“核心”并沒有為小鵬汽車帶來足夠的競爭力。
另外,雖然目前來看何小鵬的方法論沒有讓小鵬汽車遇到大麻煩,但考慮到新造車勢力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套方法論在今后是否依然行得通,小鵬汽車在未來能否平衡好運營與制造之前的關系,還是未知數。
因此,盡管小鵬汽車不缺資方朋友,也采取了避敵鋒芒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但能否走到最后依然充滿懸念。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不缺“朋友”的小鹏汽车,如何挺进下一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谁在搞TikTok?
- 下一篇: 港股8月28日早报:恒大今日迎来复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