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与扎克伯格的“终极一战”,无人能成赢家
文/大娛樂家
來源: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TikTok 目前的境遇,大概都顯得有點過于樂觀。
在 6 月底被印度政府封禁一個月后,其美國服務已然岌岌可危。
8 月 1 日川普明確表示有可能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封禁 TikTok 的美國業務,隨后便傳出了字節跳動同意剝離美國等地區業務全盤賣給微軟的消息。目前微軟官方給出的消息,這筆交易的截止日被設定在了 9 月 15 日。
越來越多的信號都表明 TikTok 的已經儼然成為了目前越發緊張的政治環境中最顯眼的一個靶子。
日漸緊迫的局勢,也讓 TikTok 新上任不久的全球 CEO 凱文·梅耶爾宛如接手一個燙手山芋。
▲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
在給印度政府闡述了一番 TikTok 是如何尊重數據安全與當地法規之后,凱文·梅耶爾幾乎就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中。直到 7 月 29 日,他才通過 TikTok 的官方博客發布了一篇長篇公開信,宣布他們正在采取新措施,使外界可以使用他們用來給用戶推薦視頻的算法,并且將讓專家“實時觀察審核政策”。
在極力與美國政府溝通的同時,TikTok 選擇將槍口對準了另一個主要對手:Facebook。不論是梅耶爾的公開信還是字節跳動在國內的聲明,都將 Facebook 塑造一個極盡抹黑之能事的惡意競爭對手。
張一鳴與扎克伯格這兩位年少創業即步入巔峰的理工男,終于走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刻。
“趁火打劫”的 Facebook,
與 TikTok 早有宿怨
在全球擁有超過 30 億用戶社交網絡巨頭 Facebook 在過去幾年的日子并不好過,深陷隱私安全與虛假信息的漩渦之中久久不能自拔,最終不僅被美國監管機構重罰 50 億美元,并且在媒體的一片炮轟之中使得聲譽跌至低谷,抵制 Facebook 更是成為了一種潮流。
扎克伯格本人因為之前在面對國會聽證會時酷似機器人的表現,以及對中國市場近乎 180 度的態度轉向,被外界稱為沒有善惡道德觀念僅僅在乎利潤的“理性賺錢機器”。
▲扎克伯格參加國會聽證會
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TikTok 憑借著算法推薦與音樂短視頻快速搶占了美國年輕人的注意力市場,國際市場上的風生水起更是讓本就背負著巨大壓力的 Facebook 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
2017 年 Facebook 同樣有意收購 musical.ly,然而最終被 TikTok 搶得先機。
眼看著 TikTok 已經進入到了美國本土,扎克伯格還是選擇了親自動手,Facebook 在 2018 年年底上線了一款名為 Lasso 的短視頻應用來對抗 TikTok。Lasso 的主要功能與 TikTok 類似,用戶可以用 Lasso 錄制各種創意短視頻,此外用戶可以使用 Facebook 或者 Instagram 登陸 Lasso,同時也支持將 Lasso 上的短視頻分享到 Facebook 或者 Instagram 的 Instagram Stories 上,顯然 Facebook 也想通過其強大的生態為這款短視頻應用提供支持。
不過 Lasso 顯然更像是 Facebook 的一次防御性措施,一方面幾乎全盤“借鑒”TikTok 的界面與功能在上線之初就遭遇差評不斷,另一方面 Facebook 似乎并未為這款應用做出太多推廣的動作,不僅沒有舉辦任何官方發布會,就連官方博客也并未提及,只是由一位中層產品經理直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了發布。
▲Bowen Pan 發推 Lasso 上線,Facebook 產品經理 Andy Huang 轉發,Facebook 官方沒有任何的聲明
盡管可能只是試水之作,但顯然 Facebook 已經很明確的將 TikTok 視為了一大競爭對手,因為對于幾乎完全依靠廣告實現營收的 Facebook 來說,如果市場上再出現一家用戶量超過十億的“廣告分發機”,對其營收和增長將形成巨大威脅。
不過 Lasso 幾乎在無聲無息之間就已經消失了,不久前 Facebook 宣布停止項目的運營,但這并不代表著 Facebook 放棄了對 TikTok 的進攻。
隨著 TikTok 日漸深陷地緣政治的漩渦,其在全球的高歌猛進的勢頭反而顯得危機四伏。
而一直視 TikTok 為眼中釘的 Facebook 更是毫不遮掩自己的幸災樂禍,7 月 20 日,Facebook 官方宣布,將在幾周內在美國英國、日本、墨西哥和其他約 50 個國家內推出一款“疑似新產品”——Instagram Reels。就目前 Facebook 給出的產品說明和內測展示,這幾乎完完全全是 TikTok 的克隆產品。
當然,這并非 Facebook 第一次試圖通過模仿來與 TikTok 進行競爭,Facebook 在 2018 年推出了一款名為 Lasso 的應用,功能與 TikTok 相似,Lasso 允許用戶發布短視頻,并通過算法向用戶推送內容。不過由于完全沒有取得太多進展,該平臺已在本月早些時候關閉。
▲Lasso
如今,隨著 TikTok 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并且在某些地區被封禁,Facebook 顯然再次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并且這一次他們試圖借助 Instagram 這一擁有海量用戶的平臺來幫助其短視頻應用的發布。
更為重要的是,Facebook 不僅僅只是要模仿 TikTok 的產品特色,這一次他們甚至使出了字節跳動國內平臺擅長的重金挖角策略。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Instagram 已向一些最受歡迎的 TikTok 創作者開出了頗有吸引力的價格,讓他們率先開始使用這項名為 Reels 的新服務。
Instagram 告訴創作者,他們希望能在 Reels 推出的第一周產生轟動效應,因此平臺上需要有大量由知名創作者發布的獨家帖子。
TikTok 上一名內容創作者正在考慮接受 Instagram 的交易,據這名創作者說,Instagram 將向那些承諾在 Reels 上發布獨家視頻的創作者提供最多的報酬。
為了正面反擊 Facebook,TikTok 不久前也宣布設立一只 2 億美元的創作基金,將幫助 TikTok 上的創作者實現額外收入。
商業布局之外,Facebook 與 TikTok 的競爭幾乎已經到了公開相互攻擊的程度,在 7 月 29 日進行的國會反壟斷聽證會上,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便趁機將矛頭對準了 TikTok,暗示后者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了威脅。
▲扎克伯格在聽證會前發布的聲明
另一方面,在梅耶爾的公開信中,他更是直接點名了 Facebook“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試圖終結競爭對手”,“在 TikTok,我們歡迎競爭。我們認為公平競爭使我們所有人都變得更好。在模仿者 Lasso 快速失敗之后,Facebook 甚至又推出了另一個模仿品 Reels。但是,讓我們將精力集中在為消費者服務的公平和公開競爭,而不是對 TikTok 進行的惡性攻擊上。”
8 月 2 日,字節跳動在一則公開中文聲明中,也直接稱“競爭對手 Facebook 抄襲和抹黑”。
雙方的矛盾如今已然成為了公開的事實,這其中又因為摻雜了中美兩國激烈的政治對抗,而顯得異常尖銳且復雜。
但就目前的情勢來說,Facebook 的強力施壓讓其在輿論上處于劣勢,而 TikTok 卻又實實在在面臨著生存危機,商業競爭最終演變成了一場零和游戲。
TikTok 紅人尋找 plan B,
權力真空誕生更多機會
當然,短視頻應用的戰場在“巨變”發生后,爭奪者不止以上兩位。
在互聯網已經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當下,一旦一款熱門應用轉瞬間不能使用,人們或許在前一刻還會沉溺在錯愕與哀嘆之中,但下一刻便會開始尋找替代品。畢竟生活總得繼續下去,更何況那些需要靠短視頻平臺掙錢的創作者,很難相信他們真的有什么平臺忠誠度。
TikTok 一夜之間在印度被禁之后,競爭對手們便馬上展開了對上億用戶的爭奪。在 TikTok 被封禁 48 小時后,印度本地視頻社交應用 Roposo 增加了 2200 萬用戶,一周內 Android 下載量已超過 8000 萬,創始人 Mayank Bhangadia 預計在短短幾天內將達到 1 億。
▲圖源網絡
也就在印度宣布封禁眾多中國應用后不久,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宣布成立一支總額 100 億美元的新基金,名為谷歌印度數字基金。不久后,Google 就宣布 45 億美元入股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Jio Platforms,占股 7.73%,同時 YouTube 也宣布正在內部測試一款短視頻應用。“后 TikTok”的印度市場,儼然已經成了 Facebook 和 Google 兩大巨頭爭奪的主戰場。
就在部分中小網紅還對 TikTok 可能在美國被封禁憤怒不已,并且表態要平臺共存亡之時。真正的由 TikTok 孕育出來的頂級流量們,已經開始在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了。
7 月 28 日,在 TikTok 擁有超過 2000 萬粉絲的一線網紅 Josh Richards 宣布自己將會離開 TikTok 平臺,隨后他便宣布成為了另一大美國本土短視頻應用 Triller 的投資者,同時他還將會兼任該公司的首席戰略官。他也號召自己的粉絲跟隨他去到新的平臺。
在新聞稿中,Josh Richards 表示:“在看到美國和其他國家政府對 TikTok 的擔憂之后,我承擔起了保護和領導粉絲和其他 KOL 的責任,我遵循了我作為企業家的直覺,將尋找解決方案作為我的使命。”
事實上,Josh Richards 不僅僅是 TikTok 網紅,他同時也是一件 MCN 公司 TalentX Entertainment 的聯合創始人,該公司本周剛剛與華納唱片公司簽署了合資協議。跟隨 Richards 的腳步,TikTok 的部分其他紅人 Griffin Johnson 和 Noah Beck 也都宣布離開 TikTok 轉而加盟美國本土短視頻平臺 Triller。
▲Josh Richards 在 TikTok 的主頁
作為一家誕生于洛杉磯的算法驅動短視頻公司,Triller 在上個月宣布他們的全球月活用戶到達了 5000 萬,而在 TikTok 失去印度市場之后,Triller 隨后進入了該地區影音類下載榜的前三。Triller 的首席執行官 Mike Lu 表示,他們的應用最近在全球迎來了指數級的用戶增長,Josh 等人的加盟還將會帶來了更大的增長潛力。
同時,在 7 月 31 日,Triller 還在美國對 TikTok 及字節跳動發起訴訟,指責后者侵犯了他們注冊的將多個音樂視頻與一個音軌拼接在一起的專利。從 Triller 最近的舉動不難看出,在 TikTok 內憂外患之際,這家體量并不算大的公司選擇了主動出擊。
一片亂斗之下,談勝負為時尚早
無論是 Triller 還是其他旁觀者、后來者,其實在張一鳴和扎克伯格這“兩強”發起終極一戰時,更多的市場機會也會誕生。“流離失所”的批量的紅人和用戶也會一直尋找自己新的蜜罐,而不一定是“新 TikTok”和 Reels。
對于 TikTok 來說,在字節跳動與微軟的談判沒能最終達成之前,任何變數都依然存在。
若是最終如微軟在聲明中所說,TikTok 將會剝離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的業務,那么就意味著 TikTok 本體幾乎已經失去了南亞、北美和大洋洲三大市場。未來其在歐洲市場要面臨監管壓力不會比美國輕多少,能夠留給 TikTok 開墾的大概只剩下非洲市場了。
▲微軟官方聲明
張一鳴在最新的內部信里所強調的公司愿景,字節跳動要成為一家優秀的全球化企業,面對 TikTok 將來的“所剩無幾”后,接下來這個極具挑戰的的旅程該如何順遂,必然會讓張一鳴頭疼不已。
誠然,Facebook 過去有通過 Instagram Stories 模仿 Snap Chat 大獲成功的先例在前,很難說這次再借 Instagram 對 TikTok 發難不會收到同樣的效果,畢竟單論平臺聲量和用戶基數,在全球范圍內字節跳動都依然難稱是 Facebook 的對手。而 Reels 此次如此來勢洶洶,也能看出 Facebook 想要趁亂發出一擊致命的狠心。
一旦 Reels 在前期取得了不錯的開局或者 Triller 獲得了更多美國年輕人的關注,難保更多 TikTok 上的網紅不會“棄船而逃”。
不過最終若真的被萬億市值的微軟拿下 TikTok 的北美業務,盡管這家公司在經營個人業務方面可謂是劣跡斑斑,但在打消了安全方面的顧慮之后,只要保有原先的運營團隊,微軟便可以輕松坐擁一款積累了上億用戶的短視頻應用。今后只需要適當投入,依靠微軟的資源,依然能夠給 Facebook 和 Google 在社交媒體和廣告市場上造成巨大的威脅。
另外,扎克伯格的 Reels 也剛剛起步,能否真正實現“趁火打劫”從而完成收割,還是被其他新生力量反將一軍,一切都是未知數。畢竟 Reels 的動作太慢,一場大戰下的免費宣傳期,結果產品還沒有上架,而“新秀”Triller 的下載量已經進入井噴時期。
相比國內短視頻市場幾乎已經觸達天花板的局面,國際市場未來無疑還將會有一場更加慘烈的競爭,只是原本是領頭羊的 TikTok 大概只能淪為看客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张一鸣与扎克伯格的“终极一战”,无人能成赢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股提前沸腾!四箭齐发激活股市,超预期利
- 下一篇: “打一针管半年” 诺华降脂新星在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