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了佛法的两个核心要义,就不会觉得佛法,高深莫测、难以企及
科技的發展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更多的便利也加快了生活的節奏,生活節奏的加快,帶來了更多的人際交往,更為頻繁的人際交往中也蘊含了更多的機會——更多成功的機會還有相應的更多失落的機會。于是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也隨之越大。于是更多的人需要找尋心靈上的撫慰。再加上網絡的方便,在網上讀佛經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讀佛經的人是多了,可是人們對佛法的認知,依然是停留高深莫測、難以企及的角度上。接觸佛法的人,一般是從對佛陀的崇尊開始的,而關于佛陀的傳說,有著太多的神秘化的記敘,于是佛陀所宣講的佛法也隨之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過多的神秘色彩總會讓人覺得高深莫測,而佛經中的戒行部分,那些清規戒律,總會給人肅穆嚴訶的敬畏,同時也就給人帶來難以企及的感受。
佛法的神秘化是由于我們先把佛陀神秘化了的結果,其實我們并不必把佛陀當成佛教的教主,而要把佛陀當成指引人生的導師,把佛陀當成指引人生的導師,佛法也會隨之更多一層親切的感覺,而清規戒律的肅穆嚴訶,這種給人帶來的感受,其實是可以轉變的,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種訓練的過程,只要受訓的結果是能讓人欣然接受的,訓練中的艱苦也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假如說受訓的總量是固定的,只要我們以平常心去對待,而不求速成,其實那些戒律,就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嚴訶。雖然佛經中所說的清規戒律不少,其實佛法的核心要義并不復雜。佛法的核心要義只有兩條: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圓覺經有云: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為什么說知如幻是佛法的第一核心要義呢?知如幻就好比是一個人知道了家在哪,明白了回家的路怎么走。知如幻就是明白了當下的人生只不過是客旅之境,并不是溫暖自在的家,不知道家在哪的旅程是種茫然無措的旅行,知道了家在哪里,即便是不想立即回家,在游玩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從容。知道了家在哪兒,就不會耽樂于游旅之中,早晚都會生起歸家的念想。所以說“知幻即離”。
知幻其實也可以說是“修行”中的修法,修正對人生的認知。對人生的正確認知,總能給人帶來最大的慰藉。要想擁有最極致的從容自在,那就從知如幻開始。清規戒律是用來離幻的,所以相比于離幻,知幻并不會那么讓人難以接受。知幻的道場無處不在,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知幻是離幻的前提,不知如幻,是很難真正做到離幻的。
真正能夠做到知幻后,離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對于清規戒律的守持,就會是一種自覺的行為,那時清規戒律就不再是讓人生畏的戒條,而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清凈。就好比是對于一個沒有抽煙的人來說,他們是不必存在戒煙的概念的。
因此呢,只要明白了佛法的兩個核心要義,“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佛法就不再會讓人覺得那么的高深莫測、難以企及。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寫于離生別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抓住了佛法的两个核心要义,就不会觉得佛法,高深莫测、难以企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消息称腾讯明年底在中国大陆独家代理销售
- 下一篇: vsd文件怎么用wps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