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第一
優(yōu)婆離在僧團中被公認為持戒第一,他經(jīng)常向佛問戒。如迦毗羅的釋迦族,法律規(guī)定:凡釋迦族女子,不得嫁給別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當時釋迦族黑離車女,青年喪失,有許多異族青年向她求婚。
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將她占為己有,不允許她外嫁,并把她打傷。此人即逃到祇園隨比丘尼出家。迦毗羅國政府到處通緝此女。優(yōu)婆離將此事報告了佛陀,并請示說;‘犯了國法的人,是否可以收留她出家?佛答說:‘假若有人犯了國法,在未宣判無罪之前,僧團不可收她出家;并把收留黑離車女出家的比丘尼叫來苛責一頓。’清靜僧團對犯了戒律的人,還要擯棄出去。犯了國法,自應受國法制裁,佛法不能包庇犯罪份子,不能抵觸國法。
有一天優(yōu)婆離問佛:‘比丘、比丘尼是否可為社會上男女做媒?’佛答說:‘若比丘、比丘尼持男意至女邊,持女意至男邊,乃至介紹一交會,就犯僧伽婆尸沙罪,需要悔過。戒是規(guī)范身心,防非止惡,而男女問題最易給人帶來煩惱與不安,所以在戒律中對此限制特多。’
僧團擴大后,依法修行證果的人很多,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頗、偷蘭難陀等,這些人常在僧團里挑起爭端,制造矛盾。佛就派德高望眾,能辨別是非,主持公道的優(yōu)婆離,到各處調(diào)解糾紛。如佛派他到拘睒彌國、沙只國去息爭。優(yōu)婆離息諍的原則是‘彼處諍事彼處斷’,哪里的是非哪里了,不把爭端的事擴大,不將爭端的話傳播。
優(yōu)婆離調(diào)解糾紛的方法,重調(diào)查研究,重證據(jù),從不偏聽偏信。他接受一個事件的處理,先召開不同對象的會議,曉喻大眾說:‘我奉佛慈命,為你們好爭者作種種羯摩、擯治汝等。’有的比丘自知理虧,看到執(zhí)法如山的優(yōu)婆離,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不敢相爭,這就使一場爭事,化為無形。
總結
- 上一篇: 欧洲法院总检察长不认同此前裁决,仍要求苹
- 下一篇: 美的空调c5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