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的士兵为什么宁愿砸石头,也不愿推倒梯子? 老兵:傻瓜才推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貝吉塔
編輯丨貝吉塔
古代的戰爭場面慘烈殘酷,攻城拔寨更是生死攸關,重中之重。
站在城頭遙望,煙塵滾滾,兵戈交擊,攻城器械林立,箭如飛蝗,勇士們抓住云梯這個生命線,在窄小空間內展開膽戰心驚的肉搏
這就是古代戰爭最激烈的時刻,云梯就是通往生與死的唯一路徑。億萬勇士曾在這生死場上英勇付出寶貴生命,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沉睹昔日榮辱興衰,悲壯感油然而生。
攻城拔寨的利器
古代城池的城墻常被視為第一道堅固的防線。為了保衛家園,人們會選用最堅固的材料筑城,修建護城河等設施來增強防守。
這使得攻破城池變得極為困難,歷史上,想要奪取一個城池,攻城方必須想辦法攻破城門或登上城墻。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云梯應運而生,成為了攻城拔寨的重要利器。
云梯是一種可移動的窄梯,可讓士兵攀爬上城墻。它起源于中國古代,經歷代改進,到了宋朝發展成為一種折疊式結構,使攻城速度大為提升。
云梯底部安裝車輪,上面連接副體,士兵可以在梯子上靈活移動。為防止被搶奪,還設有機關鎖死裝置,這種設計使云梯既靈活又安全。
使用云梯進行攻城,可避免像使用攻城錐那樣聚集大批士兵,從而減少傷亡。但這仍是一項高風險的任務,士兵需要在箭雨中快速登上城墻與敵人肉搏。因此,云梯只是攻城的第一步。奪取城池還需要士兵在城墻上繼續奮戰,最終擊敗守軍。
云梯的發明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的“鉤援”,經過魯班的改進成為有輪子的活動式梯子,大大提高了攻城的效率,宋代的云梯做了折疊式優化,使之更加靈活迅捷。這種獨特的攻城裝置凝聚了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精華。
使用云梯進行攻城風險極高,士兵需要在密集箭雨中快速爬上城墻,幾乎是拼命一搏。據史書記載,殺上城墻的士兵常常只有百分之十余能活著回來。
即便成功登上城墻,士兵仍需付出巨大代價擊敗墻頭的守軍,才能最終奪下城池。史書中記載了許多慘烈的墻頭肉搏戰,雙方互有傷亡,可見攻克一座城池的艱辛,守城方也會設陷阱,讓士兵即便登上城墻也難有作為。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云梯的出現無疑極大地改變了攻城模式,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它體現了人類不斷進步的軍事智慧,是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大創舉。
為什么不推倒云梯
云梯是古代攻城重要器械,但為何守城方難以將其推翻?我們不妨深入探究。
首先,云梯底部有輪子,可以像車一樣推動,不需要純人力搬運,且有堅固的底座作為支撐,不會被輕易推倒。
其次,云梯架設時有強大的箭矢和投石機作為掩護,使守城士兵難以靠近。即使有機會,云梯上還有鐵鉤牢牢勾住城墻,大大增加推倒的難度。最后,云梯主體采用實木制作,單個重達10噸,靠人力推倒困難。
更具體來說,云梯底部的輪子使它能夠像車一樣移動,不需要大量士兵舉著云梯艱難前進。
輪子的數量和大小會根據云梯的重量進行設計,足夠多且夠大的輪子可以平穩移動超過10噸的云梯。輪軸和連接結構也非常堅固,即使在戰場的崎嶇地形上也能夠保證云梯的穩定。
底座一般使用金屬制成,有足夠的重量和摩擦力固定住云梯的位置。還有一些云梯底座甚至在底部加裝尖狀物,能夠扎入地面進一步提高穩定性。另外,一些大型云梯的底座會加裝緩沖裝置,以抵御敵方投石擊打帶來的沖擊。
架設云梯時,攻城方會配備弓箭手和投石機進行火力壓制。高強度的箭雨可以迫使守城士兵暫時離開城墻,錯過推倒云梯的最佳時機。
而投石機發射的巨石不僅可以清除城墻上的防御工事,還能造成區域殺傷,進一步削弱守軍推倒云梯的能力。
云梯頂部的鐵鉤更是巧妙的設計,利用自身重量楔入城墻縫隙。一旦鐵鉤嵌入,想要拔出或斷開鉤子就變得異常困難。有些設計甚至在鉤子上加裝倒鉤,使其只能朝一個方向移動,保證鉤子牢牢抓住城墻。
所以無論從移動性、穩定性、火力壓制還是固定方式,云梯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防止被推倒的問題,這讓它能夠有效發揮攻城器械的作用,成為古代攻城方必不可少的重要裝備。
如何應對云梯
云梯既然難以推到,那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軍爬山城墻攻破自己家園么?古時候的軍人到底該如何化解云梯帶來的危機?
據古籍記載,公元前212年,秦軍攻打趙國邯鄲城時使用云梯攀墻,趙國守軍以巨石轟擊云梯,同時在城頭澆油燒毀云梯,成功擊退秦軍。
這也成為了后世防御云梯的典型案例。守城方會在城墻上準備大量的滾木和巨石,一旦發現敵人搭建云梯準備攀墻,守城士兵就迅速組織起來,用這些準備好的武器從高處砸下去。
滾木的沖擊和巨石的重量,能使木質云梯受損甚至倒塌,阻止攻城隊順利登城。根據《博物志》的記載,西漢時期,守城士兵曾用巨石直接將云梯砸爛。當然,這些物資的儲備量和投擲效果都存在一定限制。
另一個更常見的做法是在云梯靠近城墻時用火攻燒毀它。油和火把等燃料在古代城池并不稀缺。守城士兵會持火把和浸滿油料的草束,等云梯推近城墻,再往上擲去點燃。木質的云梯迅速被大火吞噬,化為灰燼。
火攻無疑是對付木梯最直接有效的破壞手段。當然,云梯的移動也不會完全靜止,選擇恰當的火攻時機需要守城士兵的經驗與勇氣,據《資治通鑒》記載,唐代蒲州之戰中,守城將領李光弼曾命令士兵用火攻迅速燒毀敵人架設的云梯。
即便云梯搭建成功,守城方通常也會在城墻上開設許多射孔。士兵可以通過這些射孔用長矛等長兵器刺傷爬上云梯的敵人,這需要守城士兵的準確瞄準和迅速反應,但往往能夠有效減緩攻城隊登墻的速度,為防守爭取更多時間部署。
綜上所述,防御云梯攻城是古代城池作戰中的重大考驗。守城方主要依靠有效利用地理優勢,以巧妙的方式阻止或減緩云梯的推進,削弱其效用,為防守爭取戰機。
這些對抗手段的成功運用,體現了守城士兵的智慧勇氣與機智應變的能力。云梯攻防戰是古代攻城防御藝術的精髓所在。
結語
古人在攻城戰爭中發明的各種攻城器械,無疑展現了超前的智慧。然而,當我們贊嘆古人的創造力時,也應反思戰爭帶來的苦難。
我們應當珍惜和平,并以智慧創造美好生活,而非制造毀滅性武器。古人留下的遺產,應激發我們追求進步,而非復興戰亂。我們仍需努力,在和平中找到人類共同的希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守城的士兵为什么宁愿砸石头,也不愿推倒梯子? 老兵:傻瓜才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钱为什么不能在银行过夜,而要每天来回押运
- 下一篇: 中国最“不靠谱”的“砖家”,在央视“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