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直击|"天问一号"一飞冲天 现场欢呼:从没这样骄傲
作者 | 一橙
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我從來沒有這么驕傲過。”7月23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附近海灘,一位從廣州趕來的天文愛好者感慨道。
早上八點不到,他就帶著孩子和父親就從文昌市內出發,驅車近一小時趕到了龍樓鎮的這片海灘,此地被當地人譽為“觀看火箭發射勝地”。在海南猛烈的陽光下,他和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上千名游客一起期待“天問一號”發射壯觀的飛天盛況。
人群在翹首以盼。
有人為了占據有利地形,已經在海灘上駐守了近3個小時;有人游進了大海,趴在大石頭上,舉起了自拍桿;更甚者全家總動員,兩個人在沙灘,兩個人找高坡……
12點40分左右,人們開始在心中倒數“十!九!…三!二!一!”
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長征五號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人群歡呼不止。“好美啊!”“太壯觀了!” 隨著壯麗的尾跡云劃過天空,有人開始激動的鼓起掌來,一個接著一個,整片沙灘都響起了鼓掌叫好的聲音。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后,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一、“發射那一刻,我忍不住想哭”
這是一次被萬眾期待的出發。
“天問一號”作為我國第一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重磅出擊。
在文昌當地,這種期待感更甚。因為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所在,外界的關注目光不斷聚集到這里,各種資源也不斷往這里匯流。這座海濱小城在各種意義上站上了全世界的焦點中心,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沒有疫情的時候,每年這時候可能會有幾十萬游客涌進來,為了看火箭發射。”文昌海灘附近的一家章魚小丸子店鋪的老板告訴我們,他每年的生意都要就依仗這幾個月,今年受疫情影響差一點,但小店已經人滿為患。
這種“火箭經濟”影響到了文昌的方方面面。
當地酒店可以看到火箭基地一日游傳單,出門打聽一下就會遇到提供包車前往龍樓鎮服務的司機。這里的酒店、公園甚至飯后甜點,都能看到火箭的樣式。
(某酒店內等待觀看火箭發射的人群)
正因如此,全國天文愛好者慕名而來。
“特意帶孩子過來看火箭,想讓他崇拜科學以后走正路。”一位來自江蘇省的父親告訴記者。而他的兒子用“激動的心,顫抖的我”來形容此時此刻的心情。
火箭發射升空后,這名還在上初中的少年說,“我忍不住想哭,從沒這么驕傲過。”
一位從海口趕過來的70歲老人講,“我祝愿我們的國家航天事業蓬勃發展!”
二、“如一切順利,我國深空探測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很多人稱火星是“探測器墳場”。
迄今為止人類共執行過44次火星探測任務,包含57個探測器任務,其中19次任務成功,25次失敗,成功率只有43%。低于探月任務成功率53%。
1962年,蘇聯自發射“火星1號”后,11年里連續發射了7枚火星探測器,均以故障、失聯、墜毀為結果,沒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2011年11月8日,俄羅斯發射了自蘇聯解體后的首個火星探測器,但因探測器故障,連同搭載中國的“螢火1號”衛星,一起離軌墜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天文八卦學”專欄作者劉博洋告訴記者,歷史上的火星著陸器,有不少都是在降落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任務失敗。
背后的原因大致分為兩點:
一是火星離地球還是有點遠。他解釋道,即使是火星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信號以光速從火星傳回地球,也要3分多鐘,一個往返通信需要6分鐘。這個時間延遲導致我們無法及時收到探測器的信息再發出指令,只能依賴探測器的自主判斷、自主控制,對探測器本身的“智商”要求很高。
二是,火星大氣稀薄,它的大氣層的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不到。這使得它很難提供足夠的空氣阻力來讓著陸器的速度降下來;但同時,它的密度又足以讓探測器在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因為摩擦而達到很高的溫度,如果防護不到位,對探測器仍然有一定的威脅。
#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
#endText .video-info a:hover{color:#d34747;}
#endText .video-list li{overflow:hidden;float: left; list-style:none; width: 132px;height: 118px; position: relative;margin:8px 3px 0px 0px;}
#entText .video-list a,#endText .video-list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
#endText .video-list .overlay{text-align: left; padding: 0px 6px; background-color: #313131; font-size: 12px; width: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px; left: 0px; height: 26px; line-height: 26px; overflow: hidden;color: #fff; }
#endText .video-list .on{border-bottom: 8px solid #c4282b;}
#endText .video-list .play{width: 2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url(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position: absolute;right: 12px; top: 62px;opacity: 0.7; color:#fff;filter:alpha(opacity=70); _background: none; 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
#endText .video-list a:hover .play{opacity: 1;filter:alpha(opacity=100);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
中國首次!人類史上難度最大火星探測是如何完成的?
(來源:逆向思維)
一位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天文愛好者丁澤(化名)告訴記者,“飛向火星還意味著離開地球近地軌道,航天器將失去地球磁場保護,宇宙射線、太陽高能粒子等對電子設備考驗更大。”
“如果順利實施,將讓我國的深空探測向前邁進一大步。”劉博洋講,這次天問一號想要利用1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火星這3大任務,整體技術難度極高。
事實上,今年原本有四個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在7月升空,包括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火星2020、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以及歐空局和俄羅斯宇航局合作的ExoMars 2020任務。但是由于疫情的影響,俄歐合作的這個任務已經推遲到2022年發射,只剩下了中、美、阿聯酋這三個任務。
劉博洋還告訴記者,阿聯酋的探測器只是一個火星軌道器,也就是只包含繞著火星轉的一個人造衛星。美國的任務主要是帶上去一個火星車,并且它還將攜帶一個小型的直升機。中國的任務則是既有軌道器、又有火星車也就是巡視器,相對來說最復雜、最有挑戰性。
他感慨道,“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體現出我們的航天人對的咱們的航天工程技術有很強的信心。我們希望天問一號一切順利,圓滿完成預定任務!”
三、“敢于問天,就已足夠勇敢!”
在龍樓鎮當地鄉親們眼中,文昌發射基地里面的中國航天工作者,既熟悉,也陌生。
在這座總人口只有2.6萬人的海南小鎮上,這群穿著制服來來往往的航天人,早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日常,成為了小鎮本身的風情之一。
而每次龍樓上方響起震耳欲聾的火箭轟鳴聲,這群“普通人”一次次代表中國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將全世界目光匯聚于此 ,當地老百姓總會與有榮焉。
一位本地的司機師傅驕傲的說,“他們是在為國爭光啊!”“了不起!”
歷盡千難成偉業,人間萬事出艱辛。
一條“問天路”,背后需要幾代航天人嘔心瀝血的付出貢獻。
丁澤告訴記者,首當其沖的就是嫦娥工程的經驗、技術、人才積累。從2007年到2018年,嫦娥工程通過四次任務逐步實現了月球的環繞、著陸和巡視,這其中積累的實戰經驗、技術總結。
以及,這十年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胖五”就位,這次“胖五”也是再次出征,中國可以用自己的運載火箭去執行地火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他提到,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我國已經建成了深空測試網。“為了天問一號,去年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站剛安裝了新的大口徑天線,并與近期完成了一系列改造工作。同時還有佳木斯深空站,裝備有了目前全亞洲口徑最大、接收靈敏度最高的深空測控天線,我們在深空探測領域一直在奮起直追。”
除此之外,火星探測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的整個過程,還涉及到了更多的工程設計問題。
他舉例,如進入火星大氣過程中的高溫,進入大氣后還需要進一步減速,這涉及到了超音速減速傘的設計制造,最后還要利用氣囊、反推火箭才能最終才能安全降落到火星表面。更難的是這一切都需要探測器自主完成,探測器本身要足夠的智能化。
“我們敢于問天,踏及前人未涉足的領域,就已經足夠勇敢了!” 丁澤感慨。
問天,一直是人類最偉大的浪漫之一。祝福帶著全國人民期待的“天問一號”,順利地降落到火星表面,漂亮地完成預定目標,讓我們也終于能夠加入探索火星的俱樂部。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態度”,即可查看所有態℃稿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记者现场直击|"天问一号"一飞冲天 现场欢呼:从没这样骄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临时身份证要多少钱?能用几年?
- 下一篇: 烟熏板鸭怎么做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