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围城之困
文/讀懂君
來源:讀懂財經(ID:dudongcj)
不久前,58 同城(NYSE:WUBA)宣布私有化。
公告顯示,58 這次私有化的估值為 87 億美元,按現在 6.99 匯率算,私有化規模達到 608 億元,是這幾年最大規模的中概股私有化。
但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對這個事情并不關注。
這也不難理解。在互聯網這個高速變化的行業,從來都是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絕大部分投資人眼中,58 同城是名副其實的“前浪”。
與很多“前浪”一樣,58 同城很賺錢。2019 年公司凈利潤高達 84 億,位列中概股第 14 位。但公司市值僅 80 億美金,市盈率不到 6 倍。
估值之所以這么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58 同城增長乏力。2019 年公司營收增速為 18.6%。具體來看,去年四個季度公司的營收增速不斷下滑,分別為 22.5%、20.5%、17.4% 和 15.1%。
這也與其商業模式有關。低頻場景的信息中介服務無論規模有多大,都很難形成差異化的服務,以至用戶轉移成本較低。當下貝殼、拉勾等垂直領域的新對手們,都在不斷搶著 58 同城的蛋糕。
盡管其可以依靠成本優勢,以較低的價格抓住中小企業,但卻難以找到信息中介服務之外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于互聯網公司而言,真正決定其價值的,不是當下的盈利,而是其未來的想象空間。
/ 01 /
58 同城“老了”
誕生于 PC 互聯網的 58 同城,當下最大的問題是增長乏力。自 2018 年 Q3 開始,公司營收增速連續 6 個季度下滑。2019 年 Q1-Q4,58 同城的營收增速分別為 22.5%、20.5%、17.4% 和 15.1%。
從收入結構看,58 同城的營收主要由 4 塊業務租成:為用戶提供店鋪認證、賬戶管理等增值服務的會員收入;讓商家廣告排名靠前的在線營銷業務;出售給用戶購房優惠券的電商收入;轉轉二手平臺銷售商品產生的其它收入。
其中,會員收入占比 32%,在線營銷收入占比 60.9%,二者合計收入占比已達 92.9%。在其它業務收入占比較低的情況下,這兩項業務是影響 58 同城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但如今,兩項業務的增長都難言樂觀。
首先,會員業務增長幾乎停滯。2019 年 Q3、Q4,其會員業務收入增速只有1%、0%。按國元證券的說法,會員業務不增長,是因為宏觀環境下行,企業將更多的費用投入到在線營銷服務。
相比會員收入,公司在線營銷收入增速依舊維持在 20% 左右。但拉長周期看,在線營銷業務收入增速下滑已經不可逆轉。
原因是,付費用戶的數量已經不再增長。付費用戶是指B端用戶,即商家和個人至少購買過一次的在線營銷服務或購買會員服務的用戶。但公司的付費用戶數量在 2019 年 Q2 達到 360 萬峰值后停滯不前。
如今,公司營銷業務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付費用戶 ARPU 值的增加。2019 年 Q1-Q4,公司付費用戶 ARPU 值由 570.6 元上升至 821.2 元。(注:由于公司季度付費用戶并未單獨列出在線營銷業務的購買用戶,故此 ARPU 值計算并不準確,僅參考其變化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 ARPU 值的提升,更多來自客戶預算向營銷遷移。由于 58 同城的客戶以中小企業為主,未來 ARPU 值能否持續提升存疑。加上公司 2019 年 Q4 付費用戶出現環比下降。這都給公司未來業務的增長帶來了挑戰。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私有化提振了公司股價,但 58 同城目前總市值 80.82 億美元,仍然較高峰時仍跌去 40%。
/ 02/
58 同城的“困局”
58 同城在資本市場遇冷,與其商業模式有莫大關系。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你首先要了解 58 的商業模式。
眾所周知,58 同城主要做的是 To B 的信息服務。只是與其他 To B 公司不同,58 同城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
與其他垂直平臺相比,58 同城單個客戶的價值相對較小。2019 年,58 同城全年有 640 萬付費用戶,平均每個付費用戶僅貢獻 2500 元左右的收入。而同期汽車之家包括二手車車商在內的付費經銷商共 27 萬個,平均每家貢獻 12 萬收入。
用戶價值的差異,是兩者商業模式的不同。
簡單來說,信息服務平臺最大的運營支出是銷售費用。無論房、招聘還是二手車都屬于低頻服務,很難形成用戶黏性。因此,信息服務平臺大多要在外部采買流量。比如,58 同城每個季度的銷售費用在 50% 左右,這也是該類平臺最大的運營支出。
與垂直平臺不同,58 同城買來的流量可以在不同的服務場景變現。從這個角度看,58 同城的買量成本低于垂直平臺。這也支撐它能向中小商家收取較低的費用。換句話說,58 同城可以通過較低價格把控住中小企業主。
從這個角度上說,58 同城解決的是,中國海量的中小商家們發布信息的剛需需求,和付費能力相對較弱之間的矛盾。
但問題是,中小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變動大且付費能力弱,使服務中小企業從來不是一個好的生意。而信息服務本身又是一個很難形成差異化的服務,導致用戶轉移成本較低。
隨著互聯網進入深耕細作階段,帶來了一大批垂直平臺。這些垂直平臺成了 58 同城在各個細分領域強勁的競爭對手。比如,房產領域的貝殼、招聘領域出的拉勾網、BOSS 直聘等。
58 同城固然流量成本較低,但這些平臺也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它們不僅有著更精細的用戶劃分,也切入了更深的產業環節。這一定程度上切走了 58 的部分蛋糕,也是公司營收增速連續 6 個季度下滑,付費用戶數量出現環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簡單的信息服務終究只是互聯網 1.0 的產物,實在沒有太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很多互聯網公司曾經試圖從信息服務切入交易環節的重要原因。
但看起來,這事也沒那么容易。
原因是,房產、二手車等同城業務產業鏈條長,交易中涉及線下看房、簽約等過程,用戶很難僅依靠線上完成交易。以房產為例,房產交易的核心是線下門店。因為優先獲得房源的是線下門店,然后再從線下門店轉到線上,而好的房源都提前在線下被消化掉了。
無法在線上完成交易閉環,意味著公司很難拿到交易這部分的傭金。這也決定了線上的信息服務價值有限。
但切入交易環節,難免要投入更多資源,把生意做重。對 58 同城來說,好不容易才通過合并趕集,實現盈利,如今又要去做一個資金消耗大且未來不確定性的業務,無論公司還是投資人都很難接受。
某種程度上說,58 同城陷入了一個困境。同城的信息服務雖好,但增長有限且正在不斷面臨“后浪”的沖擊。公司又難以冒險進入新的領域。
這樣的 58 同城,很難得到二級市場投資人的青睞。因為在資本市場看來,互聯網公司的想象空間永遠比當下的盈利更重要。
總結
- 上一篇: 打牌人是谁画的啊?
- 下一篇: 求福字开头的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