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藤原时代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日本的藤原时代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院政之前有藤原外戚的攝關政治奪取了天皇的實權,所以為了奪回實權,天皇就提前退位成上皇,來用院政的形勢來對抗外戚,不得已為之啊,不然誰愿意老早的退位啊
首先鄙視復制黨.......藤原氏是日本的一個公卿氏族。所謂公卿是區別于武士的公卿是天皇的臣子,而武士是屬于幕府管制的。但是應仁之亂后公卿的地位隨天皇一同下降。所以藤原氏不是武家
1、僧兵一詞,江戶時代才出現,之前只叫“惡僧”。2、惡僧,開始于什么時候?平安時代。3、為什么會產生惡僧?第一、律令制崩潰,天皇和關攝的朝廷失去權威,且互相爭斗。(院政時代:皇室為了擺脫藤原氏對朝政與朝廷的壟斷,建立“院政”,即天皇在有了繼承人之后就退位,以上皇或者法上皇的身份即天皇父親或者祖父的身份,繞開朝廷發布院令、院宣,以干預朝政,這樣一來藤原家控制的朝廷總不好以天皇的名義去反對天皇的父親);第二、封建化的開端,莊園的出現。上面說藤原家為首的公卿和皇室爭斗。而爭斗是需要資本的,所謂資本無外乎,財力與兵力,而兩者最終都歸結于土地與農業人口,所以雙方爭斗的核心是爭奪比拼地方莊園的控制權與數量,并以莊園的產出豢養武士為爪牙,那么皇室/公卿——莊官——武士——農民與農奴的封建等級與效忠關系被建立了起來。然而皇族與公卿貴族委派的莊官,總是個別的外來的,武士才是地方莊園真正的控制者,所謂流水的縣官兒不如鐵打的老爺。。。所以武士或者按當時的普遍叫法叫“武者”這種身份卑微的人,成了這種政治與軍事對抗的最終獲益者,最終莊官由武士頭目直接擔任,成為“地頭武士”,所以武士從基層上把持了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命脈。這就造就了“下克上”的格局,下層逐漸擁有了對抗上層力量,一旦上層力量衰退,下層就開始謀求推翻取代。這造就了武家的崛起,也造就了持續的戰亂。第三、同樣的寺院被允許擁有廟產,領有莊園,公卿和皇室都會捐獻土地、莊園。起初寺院依附于公卿與皇族,比如所謂南都興福寺是藤原氏的家廟,而北嶺比叡山延歷寺則被皇族為了鎮守京都的東北門戶而拉攏(當時的和族并沒有完全控制關東地區,東部還有大量漁獵部落)。因此寺院有了世俗利益糾葛,也有了自己供養人口的能力,所以需要武裝力量守衛莊園和世俗利益。也能收容亡命徒為己用。如同當時日本社會一樣,寺院也流行“下克上”掌握世紀事務擁有暴力的惡僧,并不買朝廷委派的住持、座主、僧官的賬,而朝廷沒辦法鎮壓的話只能妥協,認命惡僧推選出來的僧官、住持。4、惡僧為什么兇?有多兇?本質是亡命徒,被高級僧侶用來當槍使,還披上了袈裟法衣,官兵信神佛……比如興福寺供奉藤原氏的祖先神春日神,興福寺和尚鬧事抬著春日神的神輿,那么藤原家的公卿能怎么辦,對祖先神不敬么……自己祖先神被禿驢綁架……興福寺的禿驢經常以春日神的名義開除他們所不滿的藤原氏公卿的氏族身份…………這些惡僧不僅各大寺院互相爭斗,爭莊園、爭大小寺院控制權,還欺凌農民,興福寺的惡僧曾因為路過附近村子偷雞被村民抓了,而縱火燒毀民房200多間;如果不滿朝廷委派的僧官、寺主人選或者人為朝廷的判決不公還與公卿斗、與朝廷斗,與官軍打仗殺官差,封山罷佛,武裝上訪強訴。。。5、歷來兇的怕更兇的,神棍怕不信神的……織田信長就是這么一個人,屠殺是對神棍最有效的辦法,只要你把禿頭砍得人頭滾滾而不見有天譴,神棍的護身符就失效了。6、惡僧是些什么人?高級僧侶會將一些愚鈍好斗沒什么文化的僧眾、依附寺院生活的亡命徒組織起來配以甲胄、刀杖就是所謂的“武門一行之眾”了。7、惡僧和武士有什么區別?基本上沒有區別。。都是爪牙打手,一個剃頭穿僧袍,一個世俗世襲罷了。8、惡僧有多少?這么說吧當時京都附近大小寺院密密麻麻,稍微大一點的寺院都有一兩百惡僧,其中以延歷寺、興福寺、本愿寺最有勢力,僧兵近萬,據說單延歷寺就控制8000僧兵。所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莊園,也就是封建化的問題,按天朝的說法也就是藩鎮或者地方離心,地方上的土地被掌握到豪族和寺院手中,農業時代,有土地就有糧,有糧就有兵,有兵就能鬧事不聽話。僧兵的起源和武家的崛起是同樣的根源與背景。只不過最后武家證明自己更兇罷了。鐮倉幕府建立之后曾經試圖打壓寺院勢力,但由于自身權力不穩的問題,到最后也只能安撫妥協,我們知道鐮倉幕府自源賴朝死后,其實權力掌握于外戚北條家的權執,所以產生了很獨特的現象——天皇被外戚藤原家架空裹挾;皇室與公卿的朝廷被武家幕府將軍架空裹挾;而鐮倉幕府源氏將軍再被外戚北條氏的權執架空裹挾……到最后都演變成迎請皇室親王擔任將軍……一層架空一層,就好比現代企業職業管理層架空老板之后,被中層管理架空一樣……而之后的室町幕府,足利氏,更是權力四散,虛弱的幕府,更沒有能力鉗制寺院和地方大名的勢力。
藤原氏是一個日本貴族的姓氏,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在平安時代以前,藤原氏的族人均以本性藤原稱呼;而鐮倉時代以后除公文書外,多以家名(如近衛、九條)稱呼。藤原氏源自中臣鐮足因為大化改新的功績,被天智天皇賜姓藤原,略稱藤姓。奈良時代分為南家、北家、式家、京家。平安時代,藤原北家借由與皇室的姻親關系,以攝政或關白之名義長期左右朝政,稱為攝關政治,是北家的全盛時期,并確立攝政關白由北家嫡流出任的傳統。北家嫡流(被稱為攝關家)在平安時代末期分為近衛、松殿、九條三家,其后松殿家衰微,在鐮倉時代由近衛家分出鷹司家,由九條家分出二條家和一條家,近衛家、鷹司、九條、二條、一條被稱為五攝家。除五攝家外,藤原氏仍有為很多支流,如:三條家、西園寺家、花山院家、四條家、勧修寺家、日野家、中御門家等。不過在明治時代,因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個姓氏,有部份地區人改姓藤原,但這些人物與真正的藤原氏無關,在現在藤原氏頗為普遍。
藤原氏藤原道長(966-1027)日本平安中期公卿。法名行觀、行覺。986-991年間曾任少納言、權中納言、權大納言等職。995年任內覽、右大臣,次年任左大臣。1000年起先后將五個女兒送入內宮,其中彰子為一條天皇皇后、妍子為三條天皇皇后、威子為后一條天皇皇后。因此,成為三個天皇的外戚,始終穩居公卿之首,與關白毫無差異。1017年將攝政職讓于子賴通,自任太政大臣。藤原道長父子任攝政、關白時期,為藤原氏專權的全盛時期。1019年因病出家為僧。1022年建成法成寺,晚年居住于此;故有“御堂關白”、“法成寺攝政”之稱。著有日記《御堂關白記》,為藤原氏全盛期的重要史料。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平安時代 By lizi at 2005-11-22 16:45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藤原不比等(659—720)日本奈良時代公卿。藤原鐮足之子。別名文忠公。689年任判事。700年受命參與編修《大寶律令》,次年完成。708年任右大臣。710年參與遷都平城京,并將法相宗總院山階寺移建于新都,改稱興福寺,作為氏寺。718年被推為太政大臣,同年主持完成《養老律令》的編修工作。與皇室關系密切,在宮廷中勢力不斷增強,前妻所生之女宮子為文武天皇夫人;后妻所后之女光明子作圣武天皇皇后,為藤原氏作為皇室外戚奠定基礎。其四子均任要職,為朝廷重臣(后稱為“藤原四家”)。死后被封為淡海公。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養老律令》 光明子 By lizi at 2005-11-22 09:27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日本武士階層的出現武士階層的出現12世紀的日本,貴族開始喪失支配政治的權力,以“國”為單位的軍事貴族崛起,伴之而來的是政治權威和土地控制權的新制度出現。隨著皇室和藤原氏之間斗爭的加劇,新興的武士集團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武士盔甲 武士集團的形成是和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的瓦解和莊園制的發展分不開的。由于莊園的普遍建立,莊園之間的矛盾斗爭日益增多。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強占別人的土地;被別人強占土地的領主要保護自己的利益,都要訴諸武力。于是一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開始時還是亦農亦武,以農為主;后來則成了職業的武士。 中央負責行政與保護機關的衰敗,使得私人攜帶武器自衛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實行征兵制度,國司家族成員或莊官階級充當軍役時,也有私人攜帶武器的行為。逐漸,國司貴族自己變成武士階級,接受軍事訓練,參與戰事,為現有的權威體制服務,以遏止地方上的動亂。隨著被召集參加密集的軍事行動,武士們有漸漸形成集團、部隊的趨勢。他們大都簇擁著某一領袖人物--在“國”中,一個人的威望來自本身武藝和地位的結合。因此在國中能夠嶄露頭角者,多為朝中顯貴家族外放至國衙的后代子弟。他們搬出京城來到地方,就是為了尋求出任地方官吏的機會。新生武士集團中,以藤原氏、源氏和平氏的威信為最著。 寺院和神社的莊園組織自己的“僧兵”,也加入紅塵的紛爭之中。僧兵借助神佛的威勢,予取予奪,甚至和武士集團一起,介入到對抗朝廷的權力之爭中去。地方政權為了維護秩序,也著手武裝自己,網羅地方豪族組成地方武裝,稱為郎黨。貴族們不敵僧兵的橫暴,只好依靠武士的力量,在這種種因素的刺激下,武士獲得進入中央政界的機會。 武士出現后,逐漸從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區最強大豪強貴族的旗下,形成武士集團。武士集團的結合有家族和宗主兩種關系,都是以嚴格紀律和絕對服從為第一要務,漸漸形成了盡忠、獻身等所謂“武士道精神”的倫理觀念。一個西方人以旁觀者的眼光這樣描述武士道:“為榮譽而殺戮,對受懲者和失敗者寬大,對卑鄙和營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賞生活中人為的詩情畫意的藝術美和死后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這就是武士道。” 武士集團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兩大家庭之下。 多田神社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后。源氏起源于814年,嵯峨天皇向諸皇子的賜姓,稱源朝臣。自此之后,從淳和到三條的14代天皇都相繼向子孫賜姓源氏。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著名,這一支源氏始于961年清和天皇的孫子源經基,長期以關西為基地。平氏也是皇族的賜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勢力最強,其始祖起源于桓武天皇曾孫高望王,世代居住在關東地區。 Tags: 日本武士 日本歷史 藤原氏 莊園 源氏 平氏 僧兵 武士集團 “武士道精神” 幕府 By lizi at 2005-11-04 14:59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三條天皇第71代天皇:后三條天皇(1034-1073)(在位1068-1072)1068年,后三條天皇即位,這是自宇多天皇以來170年間,唯一和藤原氏沒有血統關系的天皇。他自幼就和生母一起備受藤原氏的欺壓,成為太子后的二十多年里,地位也并不穩固。所以,后三條天皇不愿再充當藤原家族的傀儡,即位后即致力于恢復已中斷一個世紀的天皇親政,他著后改革宮廷的禮儀制度,減少宮廷費用,沒收未經天皇頒發地契的土地,于是反藤原的各種勢力集合在他的周圍。后三條天皇打破門閥限制,起用地位較低的中下層貴族參與朝政,改變了藤原氏獨霸的局面。1069年,后三條天皇著后整頓莊園,他在中下層官員的支持下,準備對藤原賴通的莊園加以限制。可是礙于攝關政治的成例,天皇還不能隨意貫徹自己的旨意。況且,他還有幾個藤原家出來的妻室。因此后三條天皇即位4年之后,即讓位給太子貞仁親王,即白河天皇。 后三條上皇退位后,繼續與藤原氏的勢力抗衡。他設立院廳,任命院廳官員,試圖以院廳取代攝政、關白政治體制,實現還政于皇室的愿望。但是出家剛一個月的后三條上皇很快病逝,使他的偉大的抱負成了空想。 白河天皇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藤原家的女子,但他的妻子尚未生子。于是立后三條天皇與源氏女人所生的實仁親王為太子,并且約定,實仁親王的同母弟輔仁親王為下一代太子。這樣,皇室很快就可以與藤原氏脫軌。不過,這是后三條天皇一廂情愿的如意算盤。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院廳 By lizi at 2005-11-04 14:40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冷泉天皇第70代天皇:后冷泉天皇(1025-1068)(在位1045-1068)后冷泉天皇即位后,立尊仁親王為皇太子。關白藤原賴通極力阻止尊仁親王繼承皇位,可是,他和他的兄弟藤原教通把女兒送入后宮,卻一直沒有生育。外戚地位的喪失,使藤原氏在政治上失去有利地位。1068年,后冷泉天皇駕崩,尊仁親王即位為后三條天皇。 自冷泉天皇以來的八個天皇全是藤原家的女人所生,幼年時在藤原家撫養。平安時代似乎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政權模式:上皇(本院)--天皇(上皇,新院)攝關(外祖)--后妃(國母,女院)→皇子(天皇) 到了藤原道長、藤原賴通兩代,長達70年的藤原氏專權達到了極盛時期。藤原的府邸代替了皇宮,成了處理朝政的權力中心;朝廷只不過是表演儀式的大劇場而已。 藤原道長身兼太政大臣、攝政,并先后把三個女兒分別立為一條、三條、后一條三個天皇的皇后,自己則成為三個天皇的外公。藤原道長志滿意得地在女兒被冊立為皇后的儀式上得意地以詩言志:“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圓盈無缺時。” 藤原氏的攝關政治只關心自己家族利益的得失,而置國家興衰于不顧。政治上的墮落,必然導致生活的腐化,其統治是不會久遠的。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攝關 By lizi at 2005-11-04 14:36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朱雀天皇第69代天皇:后朱雀天皇(1009-1045)(在位1036-1045)后朱雀天皇28歲即位,以藤原賴通為關白。后朱雀天皇血氣方剛,不甘心被人耍弄,時時想要恢復天皇親政。1037年,他不顧藤原賴通的反對,立禎子內親王為皇后,但不久又立藤原道長的女兒嬉子所生的親仁親王為太子--他畢竟不能完全擺脫藤原氏的控制。 后朱雀天皇在位10年,上層貴族爭權奪利,朝廷綱紀廢弛,加以連年天災瘟疫,社會動蕩混亂。這時寺院勢力發展迅速,出現僧兵橫行的局面,使不安的社會雪上加霜。 宮廷內值得記載的事情是,皇宮大火三次,人造神鏡再度被焚,不得不三造神鏡。1045年,后朱雀天皇臨死前讓位給兒子,是為后冷泉天皇;同時立禎子生的皇子,另一個非藤原家女人所生的兒子--尊仁親王為太子。在了卻這一心事的兩天之后,后朱雀上皇去世。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火災 By lizi at 2005-11-04 14:33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一條天皇第66代天皇:一條天皇(980-1011)(在位986-1011)一條天皇是藤原兼家的外孫,即位時只有7歲,藤原兼家任攝政。接著,冷泉天皇與藤原兼家的女兒所生的居貞親王被立為皇太子,藤原兼家一人兼是天皇和皇太子的外祖父。藤原氏的府邸成了政治中心,朝廷變成只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小天皇不過是藤原家族的小把戲,在百姓中間沒有絲毫的威信,以致皇宮成了盜賊出沒的場所,野獸留跡的地方。更為嚴重的是,皇宮內火災連連,1005年的一場大火把天皇神器燒毀,朝廷不得不重新鑄造神鏡,從此天照大神留傳下來的神鏡變成人造神鏡。 990年,藤原兼家大概倦于繁雜的政務,辭掉攝政,出家為僧。藤原兼家的兒子藤原道隆秉政。他把女兒嫁給一條天皇為后。藤原道隆死后,他的弟弟藤原道長任關白,又把女兒送入后宮為后。于是出現兩個皇后并列的局面。不過藤原道長雖然專橫,同一條天皇還算相安無事。使一條天皇在位26年,1011年,病退。隨即死去。 一條天皇的政績雖然不彰,但在推動文化事業上面卻做出不少成績,因為他本人就是精通古今學問的大家。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博學 天皇神器 By lizi at 2005-11-04 14:23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圓融天皇第64代天皇:圓融天皇(959-991)(在位969-984)圓融天皇即位時只有11歲,由藤原實賴攝政。這是藤原氏已經把外族政敵排斥殆盡,便又在自家內部重開路線斗爭。圓融天皇在位的16年當中,藤原氏一族的權力之爭貫徹其始終。 972年,藤原實賴去世,由他弟弟藤原師輔的兒子藤原伊尹任攝政。973年,藤原伊尹也臥床不起,他的兩個弟弟藤原兼通、藤原兼家展開爭權奪利的斗爭。藤原兼通升為太政大臣執政6年,對他的老弟藤原兼家故意排擠、冷落,直到病重不起時,仍不減對乃弟的痛恨,推薦其堂弟藤原賴忠任關白。藤原兼通死后,藤原兼家與藤原賴忠繼續展開權力角逐。最終藤原兼家把女兒嫁給了圓融天皇,并且很快誕下一個皇子懷仁親王,才把藤原賴忠打敗,獨霸了朝廷大權。984年,26歲的圓融天皇為了躲避藤原氏內部的爭斗,決定讓位給冷泉上皇的兒子。于是,師貞親王繼位為花山天皇。圓融天皇后來也出家為僧,死于991年,享年33歲。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By lizi at 2005-11-04 14:14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冷泉天皇第63代天皇:冷泉天皇(950-1011)(在位967-969)冷泉天皇在做太子時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病,有人說是藤原元方的幽靈在作怪。不過藤原家的人正好借此來挾天子以令諸侯,藤原師輔的哥哥藤原實賴擔任太政大臣,“關白萬機”。從此關白從一個臨時設置的職務成了朝廷的常設最高首腦。 冷泉天皇即位后,因疾病纏身,急欲立太子讓位。當時太子人選中呼聲最高的是冷泉天皇的二弟為平親王,但為平親王是源高明的女婿,這是藤原氏所不愿意見到的。于是,藤原氏在宮廷中極力施加影響,迫使冷泉天皇于968年立其三弟守平親王為皇太弟。 969年,發生了源高明企圖改立為平親王為太子的事件,此事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并非一句話可以說清。不過,藤原實賴乘機清除了朝廷里以源高明為代表的異己力量,確立了藤原氏的獨裁體制--史稱“安和之變”。一時,藤原家族唯我獨尊,權傾天下。 安和之變不久,冷泉天皇讓位給弟弟守平親王,即圓融天皇。冷皇上皇又瘋瘋癲癲地活了四十多年,1011年,在62歲時死去。 Tags: 精神病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安和之變” By lizi at 2005-11-04 14:10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朱雀天皇第61代天皇:朱雀天皇(923-952)(在位930-946)930年,朱雀天皇即位時只有8歲,由藤原時平的弟弟藤原忠平任攝政。他的母親是藤原基經的女兒穩子,他生在藤原家,從小體弱多病,在位17年,只不過是藤原家的一個玩偶。朝廷大權操縱在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和右大臣藤原仲原兄弟二人手里。 朱雀天皇在位時消極無為,中央集權日漸衰落,尤其是地方行政全憑國司為所欲為。因此地方勢力不斷壯大,對藤原氏的專權獨裁表示強烈的不滿,從而有擺脫朝廷的跡象。940年,桓武天皇的后代平將門扯起造反的大旗,同時伊豫國司藤原純友也在當地造反。雖然這兩處叛亂經過一年半的征戰都被平定,但卻引起國內局勢的動蕩。在母親穩子的干預下,朱雀天皇讓位給胞弟,即村上天皇。952年,朱雀天皇決心皈依佛門,幾個月后去世。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傀儡天皇 藤原氏光仁天皇第49代天皇:光仁天皇(709-781)(在位770-781)光仁天皇是天智天皇之子施基皇子的兒子,因他娶了稱德天皇的異母姐姐為妃,所以得到藤原氏的擁戴--可見裙帶關系的重要。 62歲的光仁天皇即位后,立稱德天皇的妹妹井上為皇后。井上皇后的德行頗類似乃姐,也是個放蕩不羈,人盡可夫的風流種子。一次與天皇下棋賭博,皇后得勝,天皇依約答應為她進獻美男子。藤原百川勸說光仁天皇將兒子山部親王推舉給皇后,于是56歲的皇后與36歲名義上的兒子結成了野鴛鴦。藤原氏又乘機進讒于光仁天皇,誣告井上皇后密謀加害于天皇,于是皇后和太子他戶親王都被廢黜,并押往外地監禁起來。三年后,母子于同一天死去。然后,藤原百川又向光仁天皇施加壓力,立山部親王為太子。有人分析藤原百川之所以一心要除掉皇后,可能是因為皇后知道他暗害自己姐姐稱德女皇的秘密。 光仁天皇即位后,面對的是地方豪強勢力興起,天皇權威低落的現實。于是在山部太子的幫助下,他首先整頓吏治,撤銷多余的衙門和官吏。進行戶口普查,防止地方隱匿勞動力。 781年,73歲的光仁天皇退位,44歲的山部親王即位為桓武天皇。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裙帶關系 By lizi at 2005-11-04 09:52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淳仁天皇第47代天皇:淳仁天皇(?-764)(在位758-764)淳仁天皇是天武天皇之子舍人親王的兒子,因其母地位較低,本不具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后來因娶了藤原仲麻呂已故長子的寡妻,遂與藤原氏搭上了關系。由于藤原仲麻呂的極力推薦,被孝謙天皇立為太子。 淳仁天皇完全是惠美押勝的政治傀儡,藤原氏幾乎達到權力的巔峰。可是樂極生悲,760年,光明子太后去世。惠美押勝失去庇護,同時孝謙上皇也對藤原家族的專橫霸道深感厭惡,并且她移情別戀把惠美押勝一腳踢開,愛上了為她治病的風流和尚--道鏡。于是,孝謙上皇與惠美押勝的矛盾激化起來。淳仁天皇也受了城魚之殃,被孝謙上皇收回了權力。 762年6月3日,孝謙上皇回到平城京,頒布詔書,剝奪了淳仁天皇的權力,為自己重返權力舞臺做好準備。惠美押勝感到形勢的緊迫,想要策動淳仁天皇除掉孝謙上皇,殺死道鏡。孝謙上皇便先下手為強,派兵包圍了惠美押勝的住宅。惠美押勝伐幸逃脫,于764年9月2日舉兵叛亂,孝謙女皇發后討伐,惠美押勝后敗,全家被殺。764年,孝謙上皇廢掉淳仁天皇,將其流放到淡路,自己重返政治舞臺,再度登基為稱德天皇。淳仁天皇在監禁中企圖逃跑,被孝謙上皇派人追回。764年,淳仁天皇在困苦中去世。以后的日本史書一直把他排除在天皇之外,直到明治時代,才追加給他“淳仁”的謚號。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孝謙上皇 By lizi at 2005-11-04 09:38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圣武天皇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701-756)(在位724-749)724年,首皇子繼位稱圣武天皇。716年,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小女兒光明子嫁給首皇子做皇妃,于是藤原不比等即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他的岳父。727年,光明子誕生皇子,隨即立為太子。朝廷百官為了緊跟形勢,紛紛前去祝賀,可是長屋王卻不屑一顧。藤原不比等又想立光明子為皇后,但非皇族出身的人不能立為皇后,這種做法是有違祖制的,因此引起朝中大臣對藤原氏的非議和不滿。反對藤原氏的勢力集聚在長屋王周圍,長屋王同藤原氏成了冤家對頭。 不料,剛剛一歲的皇太子生病夭折,藤原房前無中生有地誣蔑是長屋王使用魘法咒死了小太子。729年,在藤原氏的精心安排下,有人告密說長屋王密謀造反。朝廷派兵包圍了長屋王的住宅。長屋王在悲憤之下,全家自殺身亡。長屋王一死,朝中無人敢于和藤原氏作對。藤原房前乘機立光明子為皇后,光明子的四個兄弟也都把持了要職。元明天皇死后開始的皇族勢力和藤原氏勢力之間的權力斗爭以藤原氏的勝利而告終。藤原不比等的這四個兒子形成藤原氏的南、北、京、式四家,以后此起彼伏地執掌了朝廷大政。 737年,流行天花,藤原氏的國個要員死于時疫。當時人們希求佛法保佑,祛除疾病,因此宮廷中僧侶的勢力抬頭。和尚們不安于吃齋念佛也來關心政治,甚至加官晉爵,干預朝政。一個花和尚玄昉仗勢霸占了藤原不比等的孫子藤原廣嗣的妻子,藤原廣嗣不甘被這個光頭欺負,已經是怒火滿腔。加之,圣武天皇崇洋媚外,重用自唐朝歸來的一些留學生,冷落了藤原家族。于是,藤原廣嗣舉兵叛亂。兩個月后,造反軍隊被分化瓦解,藤原廣嗣被殺。不過那個酒色和尚玄昉后來也被藤原廣嗣的余黨殺死。東大寺奈良大佛 圣武天皇在平定藤原廣嗣的叛亂之后,也深受刺激。本來就熱心佛教的圣武天皇更加虔誠,他在位期間修建的東大寺和鑄造的盧舍那大佛就是見證。圣武天皇極為重視文教事業,他改革大學寮制度,以吸引家境貧寒而有才華的學生學習。并且規定親貴子弟沒有大學寮的畢業證一律不能當干部。唐招提寺 749年,圣武天皇宣布退位,出家為僧,法號“勝滿”。752年,圣武天皇率文武百官出度東大寺盧舍那大佛開光典禮。754年,鑒真和尚抵日,在東大寺為他授戒。兩年后圣武天皇病逝,光明皇后把他所藏的一萬多件文物捐獻給東大寺。 藤原氏趁此機會東山再起,光明子立自己女兒為天皇,稱孝謙天皇。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不比等 藤原氏 鑒真 By lizi at 2005-11-04 09:21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元正天皇第44代天皇:元正天皇(女,680-748)(在位715-724)元正天皇是元明天皇的女兒。元正天皇時,《日本書紀》編纂完成,這是開始于天武天皇年間,由天武天皇的兒子舍人親王主編,多人參與,歷經四十多年而寫就的。 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鐮足被賜姓藤原氏。在元明天皇時代藤原家庭的勢力即已開始躥升,藤原鐮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出任右大臣,權傾一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兒宮子嫁給天武天皇,宮子生下首皇子。藤原鐮足 元正天皇為了發展經濟,先后實行裁減兵員,減免農民債務,獎勵耕種等措施。723年頒布《三世一身法》,規定開墾生荒地可傳至三世,開墾熟荒地可保有一生。法令大大鼓舞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迅速發展起來。 720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族勢力重新抬頭,天武天皇的孫子長屋王以“大納言”身份為朝廷首輔。721年長屋王任右大臣,皇室與藤原家族形成樹立的兩派。724年,元正天皇讓位給侄子首皇子(文武天皇之子),是為圣武天皇。 元正天皇一生未婚,是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性。 Tags: 日本歷史 女天皇 藤原氏
藤原道長是攝關政治全盛時代的人。藤原道長藤原道長(966年-1027年)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權臣,關白藤原兼家第五子。太政大臣藤原道隆之弟。995年成為藤氏長者,最為有名的事跡是一家立三后,三名女兒-藤原彰子、藤原妍子與藤原威子皆為皇后。因為三個女兒都嫁給了天皇,藤原道長掌握了極大的權勢,其在權勢達到頂峰的時期,曾寫下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來描述自己的心境。而藤原家族自藤原道長開始,將女兒送與皇室聯姻成為慣例。藤原道長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攝關政治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中期的政治體制。具體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實行寡頭貴族統治的政治體制。“攝關”是攝政和關白的合稱。天皇幼時,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稱攝政。天皇年長親政后,攝政改稱關白,輔助天皇總攬政事。類似于我國漢代的外戚干政。后被院政取代。所謂“攝關政治”,是代替年幼天皇或女帝執政的官職,簡稱“攝政”。通常由圣德太子這類皇族任職,八五八年藤原良房(八○四~八七二)成為清和天皇監護人,正是皇族以外的第一代實質“攝政”。正式年代是八六六年。這也是藤原一族欣欣向榮的起點。而畫下起跑線的人,是良房的父親藤原冬嗣。冬嗣于八二六年過世時,女兒已是太子妃,次男良房則娶了嵯峨上皇的皇女源潔姬。源潔姬雖賜姓源氏降為臣籍,但至今為止從未有皇女嫁給臣下的例子,源潔姬算是第一例。而攝政全盛時代,是藤原道長(九六六~一○二七)及其長男賴通兩代。道長本是攝政家四男,因長男、次男相繼過世,三男又是同父異母兄弟,競爭對手只有侄子伊周一人。這時,道長的姐姐是一條天皇的母親,而伊周的妹妹定子(清少納言所著《枕草子》主角)是一條天皇皇后。即使身份是天皇,終究是男人,對男人來說,母親與老婆,哪個重要?結果道長獲得“內覽”右大臣職位。“內覽”是太政官向天皇提出公文時,可以于事前閱覽公文的職位,日后由攝政、關白(天皇成人后,輔助天皇執政的職位)執行。道長有四個女兒,長女彰子是一條天皇皇后(道長強硬立了兩位皇后。《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正是彰子的女官),次女妍子是三條天皇皇后,三女威子是后一條天皇皇后,四女嬉子是后朱雀天皇皇后。而彰子也是后一條、后朱雀天皇的母親。換句話說,當時的貴族階級,為了掌握政權,不惜近親聯婚,阿姨嫁給外甥,似乎也不成問題。道長讓威子當上皇后時,在晚宴吟誦了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
首先鄙視復制黨.......藤原氏是日本的一個公卿氏族。所謂公卿是區別于武士的公卿是天皇的臣子,而武士是屬于幕府管制的。但是應仁之亂后公卿的地位隨天皇一同下降。所以藤原氏不是武家
1、僧兵一詞,江戶時代才出現,之前只叫“惡僧”。2、惡僧,開始于什么時候?平安時代。3、為什么會產生惡僧?第一、律令制崩潰,天皇和關攝的朝廷失去權威,且互相爭斗。(院政時代:皇室為了擺脫藤原氏對朝政與朝廷的壟斷,建立“院政”,即天皇在有了繼承人之后就退位,以上皇或者法上皇的身份即天皇父親或者祖父的身份,繞開朝廷發布院令、院宣,以干預朝政,這樣一來藤原家控制的朝廷總不好以天皇的名義去反對天皇的父親);第二、封建化的開端,莊園的出現。上面說藤原家為首的公卿和皇室爭斗。而爭斗是需要資本的,所謂資本無外乎,財力與兵力,而兩者最終都歸結于土地與農業人口,所以雙方爭斗的核心是爭奪比拼地方莊園的控制權與數量,并以莊園的產出豢養武士為爪牙,那么皇室/公卿——莊官——武士——農民與農奴的封建等級與效忠關系被建立了起來。然而皇族與公卿貴族委派的莊官,總是個別的外來的,武士才是地方莊園真正的控制者,所謂流水的縣官兒不如鐵打的老爺。。。所以武士或者按當時的普遍叫法叫“武者”這種身份卑微的人,成了這種政治與軍事對抗的最終獲益者,最終莊官由武士頭目直接擔任,成為“地頭武士”,所以武士從基層上把持了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命脈。這就造就了“下克上”的格局,下層逐漸擁有了對抗上層力量,一旦上層力量衰退,下層就開始謀求推翻取代。這造就了武家的崛起,也造就了持續的戰亂。第三、同樣的寺院被允許擁有廟產,領有莊園,公卿和皇室都會捐獻土地、莊園。起初寺院依附于公卿與皇族,比如所謂南都興福寺是藤原氏的家廟,而北嶺比叡山延歷寺則被皇族為了鎮守京都的東北門戶而拉攏(當時的和族并沒有完全控制關東地區,東部還有大量漁獵部落)。因此寺院有了世俗利益糾葛,也有了自己供養人口的能力,所以需要武裝力量守衛莊園和世俗利益。也能收容亡命徒為己用。如同當時日本社會一樣,寺院也流行“下克上”掌握世紀事務擁有暴力的惡僧,并不買朝廷委派的住持、座主、僧官的賬,而朝廷沒辦法鎮壓的話只能妥協,認命惡僧推選出來的僧官、住持。4、惡僧為什么兇?有多兇?本質是亡命徒,被高級僧侶用來當槍使,還披上了袈裟法衣,官兵信神佛……比如興福寺供奉藤原氏的祖先神春日神,興福寺和尚鬧事抬著春日神的神輿,那么藤原家的公卿能怎么辦,對祖先神不敬么……自己祖先神被禿驢綁架……興福寺的禿驢經常以春日神的名義開除他們所不滿的藤原氏公卿的氏族身份…………這些惡僧不僅各大寺院互相爭斗,爭莊園、爭大小寺院控制權,還欺凌農民,興福寺的惡僧曾因為路過附近村子偷雞被村民抓了,而縱火燒毀民房200多間;如果不滿朝廷委派的僧官、寺主人選或者人為朝廷的判決不公還與公卿斗、與朝廷斗,與官軍打仗殺官差,封山罷佛,武裝上訪強訴。。。5、歷來兇的怕更兇的,神棍怕不信神的……織田信長就是這么一個人,屠殺是對神棍最有效的辦法,只要你把禿頭砍得人頭滾滾而不見有天譴,神棍的護身符就失效了。6、惡僧是些什么人?高級僧侶會將一些愚鈍好斗沒什么文化的僧眾、依附寺院生活的亡命徒組織起來配以甲胄、刀杖就是所謂的“武門一行之眾”了。7、惡僧和武士有什么區別?基本上沒有區別。。都是爪牙打手,一個剃頭穿僧袍,一個世俗世襲罷了。8、惡僧有多少?這么說吧當時京都附近大小寺院密密麻麻,稍微大一點的寺院都有一兩百惡僧,其中以延歷寺、興福寺、本愿寺最有勢力,僧兵近萬,據說單延歷寺就控制8000僧兵。所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莊園,也就是封建化的問題,按天朝的說法也就是藩鎮或者地方離心,地方上的土地被掌握到豪族和寺院手中,農業時代,有土地就有糧,有糧就有兵,有兵就能鬧事不聽話。僧兵的起源和武家的崛起是同樣的根源與背景。只不過最后武家證明自己更兇罷了。鐮倉幕府建立之后曾經試圖打壓寺院勢力,但由于自身權力不穩的問題,到最后也只能安撫妥協,我們知道鐮倉幕府自源賴朝死后,其實權力掌握于外戚北條家的權執,所以產生了很獨特的現象——天皇被外戚藤原家架空裹挾;皇室與公卿的朝廷被武家幕府將軍架空裹挾;而鐮倉幕府源氏將軍再被外戚北條氏的權執架空裹挾……到最后都演變成迎請皇室親王擔任將軍……一層架空一層,就好比現代企業職業管理層架空老板之后,被中層管理架空一樣……而之后的室町幕府,足利氏,更是權力四散,虛弱的幕府,更沒有能力鉗制寺院和地方大名的勢力。
藤原氏是一個日本貴族的姓氏,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在平安時代以前,藤原氏的族人均以本性藤原稱呼;而鐮倉時代以后除公文書外,多以家名(如近衛、九條)稱呼。藤原氏源自中臣鐮足因為大化改新的功績,被天智天皇賜姓藤原,略稱藤姓。奈良時代分為南家、北家、式家、京家。平安時代,藤原北家借由與皇室的姻親關系,以攝政或關白之名義長期左右朝政,稱為攝關政治,是北家的全盛時期,并確立攝政關白由北家嫡流出任的傳統。北家嫡流(被稱為攝關家)在平安時代末期分為近衛、松殿、九條三家,其后松殿家衰微,在鐮倉時代由近衛家分出鷹司家,由九條家分出二條家和一條家,近衛家、鷹司、九條、二條、一條被稱為五攝家。除五攝家外,藤原氏仍有為很多支流,如:三條家、西園寺家、花山院家、四條家、勧修寺家、日野家、中御門家等。不過在明治時代,因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個姓氏,有部份地區人改姓藤原,但這些人物與真正的藤原氏無關,在現在藤原氏頗為普遍。
藤原氏藤原道長(966-1027)日本平安中期公卿。法名行觀、行覺。986-991年間曾任少納言、權中納言、權大納言等職。995年任內覽、右大臣,次年任左大臣。1000年起先后將五個女兒送入內宮,其中彰子為一條天皇皇后、妍子為三條天皇皇后、威子為后一條天皇皇后。因此,成為三個天皇的外戚,始終穩居公卿之首,與關白毫無差異。1017年將攝政職讓于子賴通,自任太政大臣。藤原道長父子任攝政、關白時期,為藤原氏專權的全盛時期。1019年因病出家為僧。1022年建成法成寺,晚年居住于此;故有“御堂關白”、“法成寺攝政”之稱。著有日記《御堂關白記》,為藤原氏全盛期的重要史料。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平安時代 By lizi at 2005-11-22 16:45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藤原不比等(659—720)日本奈良時代公卿。藤原鐮足之子。別名文忠公。689年任判事。700年受命參與編修《大寶律令》,次年完成。708年任右大臣。710年參與遷都平城京,并將法相宗總院山階寺移建于新都,改稱興福寺,作為氏寺。718年被推為太政大臣,同年主持完成《養老律令》的編修工作。與皇室關系密切,在宮廷中勢力不斷增強,前妻所生之女宮子為文武天皇夫人;后妻所后之女光明子作圣武天皇皇后,為藤原氏作為皇室外戚奠定基礎。其四子均任要職,為朝廷重臣(后稱為“藤原四家”)。死后被封為淡海公。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養老律令》 光明子 By lizi at 2005-11-22 09:27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日本武士階層的出現武士階層的出現12世紀的日本,貴族開始喪失支配政治的權力,以“國”為單位的軍事貴族崛起,伴之而來的是政治權威和土地控制權的新制度出現。隨著皇室和藤原氏之間斗爭的加劇,新興的武士集團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武士盔甲 武士集團的形成是和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的瓦解和莊園制的發展分不開的。由于莊園的普遍建立,莊園之間的矛盾斗爭日益增多。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強占別人的土地;被別人強占土地的領主要保護自己的利益,都要訴諸武力。于是一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開始時還是亦農亦武,以農為主;后來則成了職業的武士。 中央負責行政與保護機關的衰敗,使得私人攜帶武器自衛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實行征兵制度,國司家族成員或莊官階級充當軍役時,也有私人攜帶武器的行為。逐漸,國司貴族自己變成武士階級,接受軍事訓練,參與戰事,為現有的權威體制服務,以遏止地方上的動亂。隨著被召集參加密集的軍事行動,武士們有漸漸形成集團、部隊的趨勢。他們大都簇擁著某一領袖人物--在“國”中,一個人的威望來自本身武藝和地位的結合。因此在國中能夠嶄露頭角者,多為朝中顯貴家族外放至國衙的后代子弟。他們搬出京城來到地方,就是為了尋求出任地方官吏的機會。新生武士集團中,以藤原氏、源氏和平氏的威信為最著。 寺院和神社的莊園組織自己的“僧兵”,也加入紅塵的紛爭之中。僧兵借助神佛的威勢,予取予奪,甚至和武士集團一起,介入到對抗朝廷的權力之爭中去。地方政權為了維護秩序,也著手武裝自己,網羅地方豪族組成地方武裝,稱為郎黨。貴族們不敵僧兵的橫暴,只好依靠武士的力量,在這種種因素的刺激下,武士獲得進入中央政界的機會。 武士出現后,逐漸從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區最強大豪強貴族的旗下,形成武士集團。武士集團的結合有家族和宗主兩種關系,都是以嚴格紀律和絕對服從為第一要務,漸漸形成了盡忠、獻身等所謂“武士道精神”的倫理觀念。一個西方人以旁觀者的眼光這樣描述武士道:“為榮譽而殺戮,對受懲者和失敗者寬大,對卑鄙和營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賞生活中人為的詩情畫意的藝術美和死后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這就是武士道。” 武士集團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兩大家庭之下。 多田神社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后。源氏起源于814年,嵯峨天皇向諸皇子的賜姓,稱源朝臣。自此之后,從淳和到三條的14代天皇都相繼向子孫賜姓源氏。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著名,這一支源氏始于961年清和天皇的孫子源經基,長期以關西為基地。平氏也是皇族的賜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勢力最強,其始祖起源于桓武天皇曾孫高望王,世代居住在關東地區。 Tags: 日本武士 日本歷史 藤原氏 莊園 源氏 平氏 僧兵 武士集團 “武士道精神” 幕府 By lizi at 2005-11-04 14:59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三條天皇第71代天皇:后三條天皇(1034-1073)(在位1068-1072)1068年,后三條天皇即位,這是自宇多天皇以來170年間,唯一和藤原氏沒有血統關系的天皇。他自幼就和生母一起備受藤原氏的欺壓,成為太子后的二十多年里,地位也并不穩固。所以,后三條天皇不愿再充當藤原家族的傀儡,即位后即致力于恢復已中斷一個世紀的天皇親政,他著后改革宮廷的禮儀制度,減少宮廷費用,沒收未經天皇頒發地契的土地,于是反藤原的各種勢力集合在他的周圍。后三條天皇打破門閥限制,起用地位較低的中下層貴族參與朝政,改變了藤原氏獨霸的局面。1069年,后三條天皇著后整頓莊園,他在中下層官員的支持下,準備對藤原賴通的莊園加以限制。可是礙于攝關政治的成例,天皇還不能隨意貫徹自己的旨意。況且,他還有幾個藤原家出來的妻室。因此后三條天皇即位4年之后,即讓位給太子貞仁親王,即白河天皇。 后三條上皇退位后,繼續與藤原氏的勢力抗衡。他設立院廳,任命院廳官員,試圖以院廳取代攝政、關白政治體制,實現還政于皇室的愿望。但是出家剛一個月的后三條上皇很快病逝,使他的偉大的抱負成了空想。 白河天皇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藤原家的女子,但他的妻子尚未生子。于是立后三條天皇與源氏女人所生的實仁親王為太子,并且約定,實仁親王的同母弟輔仁親王為下一代太子。這樣,皇室很快就可以與藤原氏脫軌。不過,這是后三條天皇一廂情愿的如意算盤。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院廳 By lizi at 2005-11-04 14:40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冷泉天皇第70代天皇:后冷泉天皇(1025-1068)(在位1045-1068)后冷泉天皇即位后,立尊仁親王為皇太子。關白藤原賴通極力阻止尊仁親王繼承皇位,可是,他和他的兄弟藤原教通把女兒送入后宮,卻一直沒有生育。外戚地位的喪失,使藤原氏在政治上失去有利地位。1068年,后冷泉天皇駕崩,尊仁親王即位為后三條天皇。 自冷泉天皇以來的八個天皇全是藤原家的女人所生,幼年時在藤原家撫養。平安時代似乎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政權模式:上皇(本院)--天皇(上皇,新院)攝關(外祖)--后妃(國母,女院)→皇子(天皇) 到了藤原道長、藤原賴通兩代,長達70年的藤原氏專權達到了極盛時期。藤原的府邸代替了皇宮,成了處理朝政的權力中心;朝廷只不過是表演儀式的大劇場而已。 藤原道長身兼太政大臣、攝政,并先后把三個女兒分別立為一條、三條、后一條三個天皇的皇后,自己則成為三個天皇的外公。藤原道長志滿意得地在女兒被冊立為皇后的儀式上得意地以詩言志:“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圓盈無缺時。” 藤原氏的攝關政治只關心自己家族利益的得失,而置國家興衰于不顧。政治上的墮落,必然導致生活的腐化,其統治是不會久遠的。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攝關 By lizi at 2005-11-04 14:36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后朱雀天皇第69代天皇:后朱雀天皇(1009-1045)(在位1036-1045)后朱雀天皇28歲即位,以藤原賴通為關白。后朱雀天皇血氣方剛,不甘心被人耍弄,時時想要恢復天皇親政。1037年,他不顧藤原賴通的反對,立禎子內親王為皇后,但不久又立藤原道長的女兒嬉子所生的親仁親王為太子--他畢竟不能完全擺脫藤原氏的控制。 后朱雀天皇在位10年,上層貴族爭權奪利,朝廷綱紀廢弛,加以連年天災瘟疫,社會動蕩混亂。這時寺院勢力發展迅速,出現僧兵橫行的局面,使不安的社會雪上加霜。 宮廷內值得記載的事情是,皇宮大火三次,人造神鏡再度被焚,不得不三造神鏡。1045年,后朱雀天皇臨死前讓位給兒子,是為后冷泉天皇;同時立禎子生的皇子,另一個非藤原家女人所生的兒子--尊仁親王為太子。在了卻這一心事的兩天之后,后朱雀上皇去世。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火災 By lizi at 2005-11-04 14:33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一條天皇第66代天皇:一條天皇(980-1011)(在位986-1011)一條天皇是藤原兼家的外孫,即位時只有7歲,藤原兼家任攝政。接著,冷泉天皇與藤原兼家的女兒所生的居貞親王被立為皇太子,藤原兼家一人兼是天皇和皇太子的外祖父。藤原氏的府邸成了政治中心,朝廷變成只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小天皇不過是藤原家族的小把戲,在百姓中間沒有絲毫的威信,以致皇宮成了盜賊出沒的場所,野獸留跡的地方。更為嚴重的是,皇宮內火災連連,1005年的一場大火把天皇神器燒毀,朝廷不得不重新鑄造神鏡,從此天照大神留傳下來的神鏡變成人造神鏡。 990年,藤原兼家大概倦于繁雜的政務,辭掉攝政,出家為僧。藤原兼家的兒子藤原道隆秉政。他把女兒嫁給一條天皇為后。藤原道隆死后,他的弟弟藤原道長任關白,又把女兒送入后宮為后。于是出現兩個皇后并列的局面。不過藤原道長雖然專橫,同一條天皇還算相安無事。使一條天皇在位26年,1011年,病退。隨即死去。 一條天皇的政績雖然不彰,但在推動文化事業上面卻做出不少成績,因為他本人就是精通古今學問的大家。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博學 天皇神器 By lizi at 2005-11-04 14:23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圓融天皇第64代天皇:圓融天皇(959-991)(在位969-984)圓融天皇即位時只有11歲,由藤原實賴攝政。這是藤原氏已經把外族政敵排斥殆盡,便又在自家內部重開路線斗爭。圓融天皇在位的16年當中,藤原氏一族的權力之爭貫徹其始終。 972年,藤原實賴去世,由他弟弟藤原師輔的兒子藤原伊尹任攝政。973年,藤原伊尹也臥床不起,他的兩個弟弟藤原兼通、藤原兼家展開爭權奪利的斗爭。藤原兼通升為太政大臣執政6年,對他的老弟藤原兼家故意排擠、冷落,直到病重不起時,仍不減對乃弟的痛恨,推薦其堂弟藤原賴忠任關白。藤原兼通死后,藤原兼家與藤原賴忠繼續展開權力角逐。最終藤原兼家把女兒嫁給了圓融天皇,并且很快誕下一個皇子懷仁親王,才把藤原賴忠打敗,獨霸了朝廷大權。984年,26歲的圓融天皇為了躲避藤原氏內部的爭斗,決定讓位給冷泉上皇的兒子。于是,師貞親王繼位為花山天皇。圓融天皇后來也出家為僧,死于991年,享年33歲。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法皇 By lizi at 2005-11-04 14:14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冷泉天皇第63代天皇:冷泉天皇(950-1011)(在位967-969)冷泉天皇在做太子時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病,有人說是藤原元方的幽靈在作怪。不過藤原家的人正好借此來挾天子以令諸侯,藤原師輔的哥哥藤原實賴擔任太政大臣,“關白萬機”。從此關白從一個臨時設置的職務成了朝廷的常設最高首腦。 冷泉天皇即位后,因疾病纏身,急欲立太子讓位。當時太子人選中呼聲最高的是冷泉天皇的二弟為平親王,但為平親王是源高明的女婿,這是藤原氏所不愿意見到的。于是,藤原氏在宮廷中極力施加影響,迫使冷泉天皇于968年立其三弟守平親王為皇太弟。 969年,發生了源高明企圖改立為平親王為太子的事件,此事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并非一句話可以說清。不過,藤原實賴乘機清除了朝廷里以源高明為代表的異己力量,確立了藤原氏的獨裁體制--史稱“安和之變”。一時,藤原家族唯我獨尊,權傾天下。 安和之變不久,冷泉天皇讓位給弟弟守平親王,即圓融天皇。冷皇上皇又瘋瘋癲癲地活了四十多年,1011年,在62歲時死去。 Tags: 精神病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安和之變” By lizi at 2005-11-04 14:10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朱雀天皇第61代天皇:朱雀天皇(923-952)(在位930-946)930年,朱雀天皇即位時只有8歲,由藤原時平的弟弟藤原忠平任攝政。他的母親是藤原基經的女兒穩子,他生在藤原家,從小體弱多病,在位17年,只不過是藤原家的一個玩偶。朝廷大權操縱在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和右大臣藤原仲原兄弟二人手里。 朱雀天皇在位時消極無為,中央集權日漸衰落,尤其是地方行政全憑國司為所欲為。因此地方勢力不斷壯大,對藤原氏的專權獨裁表示強烈的不滿,從而有擺脫朝廷的跡象。940年,桓武天皇的后代平將門扯起造反的大旗,同時伊豫國司藤原純友也在當地造反。雖然這兩處叛亂經過一年半的征戰都被平定,但卻引起國內局勢的動蕩。在母親穩子的干預下,朱雀天皇讓位給胞弟,即村上天皇。952年,朱雀天皇決心皈依佛門,幾個月后去世。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傀儡天皇 藤原氏光仁天皇第49代天皇:光仁天皇(709-781)(在位770-781)光仁天皇是天智天皇之子施基皇子的兒子,因他娶了稱德天皇的異母姐姐為妃,所以得到藤原氏的擁戴--可見裙帶關系的重要。 62歲的光仁天皇即位后,立稱德天皇的妹妹井上為皇后。井上皇后的德行頗類似乃姐,也是個放蕩不羈,人盡可夫的風流種子。一次與天皇下棋賭博,皇后得勝,天皇依約答應為她進獻美男子。藤原百川勸說光仁天皇將兒子山部親王推舉給皇后,于是56歲的皇后與36歲名義上的兒子結成了野鴛鴦。藤原氏又乘機進讒于光仁天皇,誣告井上皇后密謀加害于天皇,于是皇后和太子他戶親王都被廢黜,并押往外地監禁起來。三年后,母子于同一天死去。然后,藤原百川又向光仁天皇施加壓力,立山部親王為太子。有人分析藤原百川之所以一心要除掉皇后,可能是因為皇后知道他暗害自己姐姐稱德女皇的秘密。 光仁天皇即位后,面對的是地方豪強勢力興起,天皇權威低落的現實。于是在山部太子的幫助下,他首先整頓吏治,撤銷多余的衙門和官吏。進行戶口普查,防止地方隱匿勞動力。 781年,73歲的光仁天皇退位,44歲的山部親王即位為桓武天皇。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裙帶關系 By lizi at 2005-11-04 09:52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淳仁天皇第47代天皇:淳仁天皇(?-764)(在位758-764)淳仁天皇是天武天皇之子舍人親王的兒子,因其母地位較低,本不具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后來因娶了藤原仲麻呂已故長子的寡妻,遂與藤原氏搭上了關系。由于藤原仲麻呂的極力推薦,被孝謙天皇立為太子。 淳仁天皇完全是惠美押勝的政治傀儡,藤原氏幾乎達到權力的巔峰。可是樂極生悲,760年,光明子太后去世。惠美押勝失去庇護,同時孝謙上皇也對藤原家族的專橫霸道深感厭惡,并且她移情別戀把惠美押勝一腳踢開,愛上了為她治病的風流和尚--道鏡。于是,孝謙上皇與惠美押勝的矛盾激化起來。淳仁天皇也受了城魚之殃,被孝謙上皇收回了權力。 762年6月3日,孝謙上皇回到平城京,頒布詔書,剝奪了淳仁天皇的權力,為自己重返權力舞臺做好準備。惠美押勝感到形勢的緊迫,想要策動淳仁天皇除掉孝謙上皇,殺死道鏡。孝謙上皇便先下手為強,派兵包圍了惠美押勝的住宅。惠美押勝伐幸逃脫,于764年9月2日舉兵叛亂,孝謙女皇發后討伐,惠美押勝后敗,全家被殺。764年,孝謙上皇廢掉淳仁天皇,將其流放到淡路,自己重返政治舞臺,再度登基為稱德天皇。淳仁天皇在監禁中企圖逃跑,被孝謙上皇派人追回。764年,淳仁天皇在困苦中去世。以后的日本史書一直把他排除在天皇之外,直到明治時代,才追加給他“淳仁”的謚號。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氏 孝謙上皇 By lizi at 2005-11-04 09:38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圣武天皇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701-756)(在位724-749)724年,首皇子繼位稱圣武天皇。716年,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小女兒光明子嫁給首皇子做皇妃,于是藤原不比等即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他的岳父。727年,光明子誕生皇子,隨即立為太子。朝廷百官為了緊跟形勢,紛紛前去祝賀,可是長屋王卻不屑一顧。藤原不比等又想立光明子為皇后,但非皇族出身的人不能立為皇后,這種做法是有違祖制的,因此引起朝中大臣對藤原氏的非議和不滿。反對藤原氏的勢力集聚在長屋王周圍,長屋王同藤原氏成了冤家對頭。 不料,剛剛一歲的皇太子生病夭折,藤原房前無中生有地誣蔑是長屋王使用魘法咒死了小太子。729年,在藤原氏的精心安排下,有人告密說長屋王密謀造反。朝廷派兵包圍了長屋王的住宅。長屋王在悲憤之下,全家自殺身亡。長屋王一死,朝中無人敢于和藤原氏作對。藤原房前乘機立光明子為皇后,光明子的四個兄弟也都把持了要職。元明天皇死后開始的皇族勢力和藤原氏勢力之間的權力斗爭以藤原氏的勝利而告終。藤原不比等的這四個兒子形成藤原氏的南、北、京、式四家,以后此起彼伏地執掌了朝廷大政。 737年,流行天花,藤原氏的國個要員死于時疫。當時人們希求佛法保佑,祛除疾病,因此宮廷中僧侶的勢力抬頭。和尚們不安于吃齋念佛也來關心政治,甚至加官晉爵,干預朝政。一個花和尚玄昉仗勢霸占了藤原不比等的孫子藤原廣嗣的妻子,藤原廣嗣不甘被這個光頭欺負,已經是怒火滿腔。加之,圣武天皇崇洋媚外,重用自唐朝歸來的一些留學生,冷落了藤原家族。于是,藤原廣嗣舉兵叛亂。兩個月后,造反軍隊被分化瓦解,藤原廣嗣被殺。不過那個酒色和尚玄昉后來也被藤原廣嗣的余黨殺死。東大寺奈良大佛 圣武天皇在平定藤原廣嗣的叛亂之后,也深受刺激。本來就熱心佛教的圣武天皇更加虔誠,他在位期間修建的東大寺和鑄造的盧舍那大佛就是見證。圣武天皇極為重視文教事業,他改革大學寮制度,以吸引家境貧寒而有才華的學生學習。并且規定親貴子弟沒有大學寮的畢業證一律不能當干部。唐招提寺 749年,圣武天皇宣布退位,出家為僧,法號“勝滿”。752年,圣武天皇率文武百官出度東大寺盧舍那大佛開光典禮。754年,鑒真和尚抵日,在東大寺為他授戒。兩年后圣武天皇病逝,光明皇后把他所藏的一萬多件文物捐獻給東大寺。 藤原氏趁此機會東山再起,光明子立自己女兒為天皇,稱孝謙天皇。 Tags: 日本歷史 藤原不比等 藤原氏 鑒真 By lizi at 2005-11-04 09:21 | 歷史學 | 要發表評論,請先登錄 或 注冊元正天皇第44代天皇:元正天皇(女,680-748)(在位715-724)元正天皇是元明天皇的女兒。元正天皇時,《日本書紀》編纂完成,這是開始于天武天皇年間,由天武天皇的兒子舍人親王主編,多人參與,歷經四十多年而寫就的。 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鐮足被賜姓藤原氏。在元明天皇時代藤原家庭的勢力即已開始躥升,藤原鐮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出任右大臣,權傾一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兒宮子嫁給天武天皇,宮子生下首皇子。藤原鐮足 元正天皇為了發展經濟,先后實行裁減兵員,減免農民債務,獎勵耕種等措施。723年頒布《三世一身法》,規定開墾生荒地可傳至三世,開墾熟荒地可保有一生。法令大大鼓舞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迅速發展起來。 720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族勢力重新抬頭,天武天皇的孫子長屋王以“大納言”身份為朝廷首輔。721年長屋王任右大臣,皇室與藤原家族形成樹立的兩派。724年,元正天皇讓位給侄子首皇子(文武天皇之子),是為圣武天皇。 元正天皇一生未婚,是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性。 Tags: 日本歷史 女天皇 藤原氏
藤原道長是攝關政治全盛時代的人。藤原道長藤原道長(966年-1027年)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權臣,關白藤原兼家第五子。太政大臣藤原道隆之弟。995年成為藤氏長者,最為有名的事跡是一家立三后,三名女兒-藤原彰子、藤原妍子與藤原威子皆為皇后。因為三個女兒都嫁給了天皇,藤原道長掌握了極大的權勢,其在權勢達到頂峰的時期,曾寫下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來描述自己的心境。而藤原家族自藤原道長開始,將女兒送與皇室聯姻成為慣例。藤原道長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攝關政治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中期的政治體制。具體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實行寡頭貴族統治的政治體制。“攝關”是攝政和關白的合稱。天皇幼時,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稱攝政。天皇年長親政后,攝政改稱關白,輔助天皇總攬政事。類似于我國漢代的外戚干政。后被院政取代。所謂“攝關政治”,是代替年幼天皇或女帝執政的官職,簡稱“攝政”。通常由圣德太子這類皇族任職,八五八年藤原良房(八○四~八七二)成為清和天皇監護人,正是皇族以外的第一代實質“攝政”。正式年代是八六六年。這也是藤原一族欣欣向榮的起點。而畫下起跑線的人,是良房的父親藤原冬嗣。冬嗣于八二六年過世時,女兒已是太子妃,次男良房則娶了嵯峨上皇的皇女源潔姬。源潔姬雖賜姓源氏降為臣籍,但至今為止從未有皇女嫁給臣下的例子,源潔姬算是第一例。而攝政全盛時代,是藤原道長(九六六~一○二七)及其長男賴通兩代。道長本是攝政家四男,因長男、次男相繼過世,三男又是同父異母兄弟,競爭對手只有侄子伊周一人。這時,道長的姐姐是一條天皇的母親,而伊周的妹妹定子(清少納言所著《枕草子》主角)是一條天皇皇后。即使身份是天皇,終究是男人,對男人來說,母親與老婆,哪個重要?結果道長獲得“內覽”右大臣職位。“內覽”是太政官向天皇提出公文時,可以于事前閱覽公文的職位,日后由攝政、關白(天皇成人后,輔助天皇執政的職位)執行。道長有四個女兒,長女彰子是一條天皇皇后(道長強硬立了兩位皇后。《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正是彰子的女官),次女妍子是三條天皇皇后,三女威子是后一條天皇皇后,四女嬉子是后朱雀天皇皇后。而彰子也是后一條、后朱雀天皇的母親。換句話說,當時的貴族階級,為了掌握政權,不惜近親聯婚,阿姨嫁給外甥,似乎也不成問題。道長讓威子當上皇后時,在晚宴吟誦了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日本的藤原时代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 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
- 下一篇: 特斯拉再进新能源车推荐目录 搭载三元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