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壁画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卢浮宫壁画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皮格馬利翁與加拉蒂亞》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先鋒安·路易·吉羅代·特里奧松的作品。說的是:古希臘有一位技藝超群的雕刻師,名叫比馬龍(Pygmalion)。他用一支潔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亞(Galatea).比馬龍深深的愛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將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為終生的伴侶。最后終于精誠所至,神被比馬龍的癡情所感動,于是將雕像變成少女,比馬龍和加拉蒂亞終成眷屬。比馬龍與加拉蒂亞的故事,后來成為心理學上廣為研究與討論的主題:比馬龍效應(PygmalionEffect)所謂比馬龍效應,就是期望的應驗;當我們對自己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會實現,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巖間圣母》此畫是列奧納多·達·芬奇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圣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圣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一天使在耶穌身后,構成三角形構圖,并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蒙娜麗莎》此畫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土耳其浴室》此畫是安格爾描寫女性人體的巔峰之作,畫作充分展示了女人的曲線美和青春的活力,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種旋律、一種詩意。現藏于盧浮宮。《路易十四肖像》此幅里戈的肖像畫繼承了拉吉利埃的畫風,著力描繪華麗的服飾和人物高貴的氣度,往往將被畫者置于某種特定的環境,或將畫中人扮成神話中的人物,借以加強被畫人的身分和某種氣勢 。有人說里戈是畫者之王,也是王之畫者。《拿破侖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這幅畫是雅克·路易·達維特奉拿破侖的命令而作,描繪的是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舉行的加冕儀式,作品宏大,人物服飾華麗,現存于巴黎盧浮宮。
盧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博物館,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其藏品不斷增加,現已擁有40萬件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人類藝術品的精華, 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占地40萬平方米.被稱作"世界贊美之地"的人類藝術寶庫.位于巴黎市中心風景秀麗的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原為中世紀的城堡,是1200年腓力普二世統治時期為加強巴黎的防務而在一個叫Lupara的地方修建的,法語稱“盧浮”(Louvre )。法國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1364——1380)在位期間,于1365年將城堡擴建為王室住所。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后,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筑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筑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筑,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到拿破侖時在這座建筑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將近600年。盧浮宮博物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歷史類的國家博物館。館藏分七個部分:希臘、埃特魯斯坎、羅馬古物,埃及古物,古代東方和伊斯蘭藝術,雕塑,工藝美術,繪畫,印刷品和素描,涵蓋了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記錄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的珍貴藝術品。1:《巖間圣母》,達·芬奇(意大利),1483年——1486年,木板,油彩,199厘米·122厘米達·芬奇到米蘭后就著手創作這幅《巖間圣母》。畫中的人物置身于巖洞之中,人物的境遇與陰暗的巖洞融為一體。達·芬奇用明暗對比的法則塑造形體、渲染人物的情感。人物組合成金字塔式構圖,具有一種穩定感。圣母形象被刻畫得極其完美,臉上展現著達·芬奇的“公式微笑”。右下角的小耶穌仿佛沐浴在天國之中,他手指約翰,請求約翰給他施洗。光線在耶穌的四肢上顫動,撐在地上的左手是這道光的焦點,他才是構圖的真正中心。左下角天真的小約翰拱手向耶穌回禮。而耶穌身后是一位天使,這4個人通過各自的手勢彼此呼應。2:《愚人船》,博斯(尼德蘭),約1490年,木板,油彩,57.8厘米·32.5厘米博斯是15世紀末尼德蘭一位風格極其獨特的畫家。他的作品內容逐年趨于復雜,題材大多取自民間故事、笑話、寓言,其畫風掙脫了圖像學的傳統,人物形象詭異多變,寓意高深,充滿了異想天開的意象。這幅作品創作于西歐封建制度瀕臨危機的階段,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諷刺詩《愚人頌》是他創作《愚人船》的靈感之一。博斯巧妙的將寫實與浪漫的方式相結合,辛辣的諷刺了當時的教會和官僚。這條船已經無法前進了,而主教大人、神學家、莊園主以及對教會深信不疑的蠢貨們仍然在船上陶醉于瘋狂的隨心所欲之中。他們大聲歌唱、肆意調情,桅桿上特意掛起長長的教幡企圖顯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而這一切只是徒勞。如果有人膽敢指出事實真相,那就要身首異處,掛在桅桿上的頭顱表明了這一點。在愚人們歡樂的情景中充滿了犀利的諷刺,清冽的天地包裹著愚人的罪惡,委實令人回味無窮。3:《銀行家和他的妻子》,馬西斯(佛蘭德斯),1514年,木板,油彩,71厘米·68厘米馬西斯是佛蘭德斯16世紀初最杰出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意大利畫風的影響。他的畫作多取材于宗教題材,也作一些肖像畫和帶有諷刺意味的風俗畫。這幅《銀行家和他的妻子》是他的一幅重要風俗畫作,作品畫風寫實,充分體現出了作者的繪畫風格。人物特寫正對觀者,背景描繪得小而精致,體現了真實的社會景象,在近代美術中是比較早的描繪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畫作描繪得十分細膩,丈夫正在專心致志地稱量著錢幣,妻子一邊翻著書,一邊關注著他。桌子上有一面鏡子,鏡子里映出長方形的窗戶以及窗外的街景,甚至可以看到窗邊的人物。背景是一列長長的架子,架子上擺放的盤子、書籍、用具都以寫實法刻畫。作者將自己從繪畫中學習到的復雜樣式與創作感情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4:《迦拿的婚宴》,委羅內塞(意大利),1563年,畫布,油畫,665.3厘米·990.6厘米委羅內塞從老師提香的用色方法上得到啟發,結合他所擅長的明朗的銀灰色調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中畫面輝煌且具有裝飾風格,構圖宏大,色彩濃郁有透明感,用筆豪放,形、神有機結合。委羅內塞喜歡用粗斜紋布作畫,對表現豪華的宴會場面有濃厚的興趣。《迦拿的婚宴》是盧浮宮博物館中最大的作品,取材于《圣經》中的故事。整幅畫面為人物和繁瑣的飾物塞滿,但卻沒有來自視覺上的壓迫感。除了中心人物耶穌和圣母外,其他眾多人物中有現實的王室貴族、僧侶、紅衣主教和畫家及其親朋好友。委羅內塞借宗教故事展示在城市背景下的世俗婚宴場面。畫面中人物著裝艷麗,整個場面在銀灰色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富麗堂皇。前景中心的樂隊中,藝術大師提香、委羅內塞、丁托列托等人都被描繪成演奏的樂師。擁擠的人群、建筑與空闊的天空形成對比,水平線與垂直線取得了構圖上的統一,畫家以此保持了畫面代表平衡感和縱深感。桌上的沙漏和樂譜象征了時間的流逝。在《圣經》的描述中,耶穌在迦拿的婚宴上不想順從圣母的要求,他說:“我的時辰還未到。”由此可以看出,委羅內塞似乎想在豪華的世態場面外探索更深刻的哲學意義,這也使得這一作品更耐人尋味。5:《吉普賽女郎》,哈爾斯(荷蘭),1628——1630年,畫布,油畫,58厘米·52厘米哈爾斯是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的重要代表。他善于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吉普賽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畫中的女郎披散著零亂的黑發,臉上的微笑帶著一絲狡黠,紅潤的臉頰和生動流轉的明眸將這位爽朗而充滿活力的女郎的異國風情強烈地傳達出來。畫家以明快的大筆觸來描繪吉普賽女郎的穿著,強調了人物的樂觀、開朗;以半身構圖來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身姿;以熱烈的色調表現女郎的奔放不羈。這雖然是一幅肖像畫,但卻融入了風俗畫的特點,因此它被推測為畫家的繪畫技藝和經驗都十分老到時的作品,從各個方面都體現出其肖像畫藝術的精妙。6:《詩人的靈感》,普桑(法國),1630年,畫布,油畫,184厘米·214厘米普桑善于從神話、宗教和歷史故事中選取題材,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充滿立體感,構圖勻稱,完整。在其早期作品《詩人的靈感》中便體現了這些特點。作品以贊揚同時代的詩人為主題。畫面中太陽神阿波羅側身坐在中間,一手扶琴,一手指著詩人的筆記本,正對他身旁的詩人進行口授;詩人一手執筆,一手拿著本,抬頭仰望,正在思考;畫面左側是美麗的繆斯卡麗奧珀,她正愉快地望著二人。兩個小天使手拿由月桂樹的枝葉編織而成的桂冠,縈繞在太陽神身邊。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曾十分愛戀美麗的女神達夫妮,達夫妮迫于無奈搖身變成了月桂樹,阿波羅很懊悔,摘下樹上的枝葉變成了桂冠,以此作為紀念。畫中,小天使正準備將桂冠戴在詩人頭上,這是對于其藝術成就的贊譽。畫面構圖嚴謹和諧,體現了作者對于古典藝術的無限崇拜。7:《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拉圖爾(法國),約1640年——1645年,畫布,油畫,128厘米·94厘米拉圖爾是法國洛林地區的著名畫家,是古典主義繪畫的先驅,其作品大多是宗教畫和風俗畫。他曾經創作過兩幅極為相似的有關馬格達麗娜的作品。拉圖爾擅長描繪夜間燭光下的事物,這類作品被稱為“夜間畫”。他的畫具有雕塑般的充實感,背景簡潔,人物突出。畫面中,馬格達麗娜身穿白色上衣和紅裙子坐在油燈前,左手托腮,右手輕撫膝上的顱骨,陷入了沉思。油燈的光線映照著她凝思的面孔與豐滿的胸部,也照亮了桌上擺放的厚厚的《圣經》、十字架和反省鞭撻自己使用的鞭子。她的雙腿在光影下也隱約可見。畫面憑著燭光的描繪,渲染出一種真實自然而又充滿肅穆感的氣氛,彌漫著淡淡的陰郁與寂寞。這種“夜間畫”后來逐漸遭到了冷落,但拉圖爾的這幅作品卻一直視為佳作而廣泛流傳。8:《跛足者》,里貝拉(西班牙),1642年,畫布,油畫,164厘米·94厘米里貝拉是那不勒斯畫派和西班牙繪畫藝術之間的橋梁,也是卡拉瓦喬藝術風格最重要、最有特點的繼承人之一。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獨特,其中宗教畫多有世俗化傾向,歌頌的是人而不是神,描繪的大多為社會底層人物。《跛足者》是里貝拉揭露社會世態的重要作品,是描繪人性尊嚴最偉大的畫作之一。畫中的流浪兒孤苦伶仃,腳部還有殘疾,他獨自站在空曠的田野中,肩上扛著一根拐杖,就像戰士扛著自己的槍。他側身轉向人們,露出令人心酸的傻笑,手中的紙條上寫著:“看在上帝的份上,可憐可憐我吧!”畫家以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這一肖像性風俗畫。在畫男孩的衣服時用了最柔和的色彩,畫面中的光線來自男孩自身,暗示了孤苦的棄兒一種愉悅的自信。對他來說,活著就是勝利者,只要活著他就已然從容而滿足。他帶著英雄般的勇氣前行,臉上綻放出由純潔的心靈煥發出的光采。
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后各代君主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據說,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盧浮宮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 《狄安娜出浴圖》、《丑角演員》、《拿破侖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內,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致的浮雕,令人嘆為觀止。盧浮宮繪畫部集中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的名作,如拉斐爾的《園丁圣母》、弗羅內塞的《迦拿的婚宴》、提香的《田園合奏》等。
beiduofen
《巖間圣母》此畫是列奧納多·達·芬奇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圣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圣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一天使在耶穌身后,構成三角形構圖,并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蒙娜麗莎》此畫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土耳其浴室》此畫是安格爾描寫女性人體的巔峰之作,畫作充分展示了女人的曲線美和青春的活力,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種旋律、一種詩意。現藏于盧浮宮。《路易十四肖像》此幅里戈的肖像畫繼承了拉吉利埃的畫風,著力描繪華麗的服飾和人物高貴的氣度,往往將被畫者置于某種特定的環境,或將畫中人扮成神話中的人物,借以加強被畫人的身分和某種氣勢 。有人說里戈是畫者之王,也是王之畫者。《拿破侖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這幅畫是雅克·路易·達維特奉拿破侖的命令而作,描繪的是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舉行的加冕儀式,作品宏大,人物服飾華麗,現存于巴黎盧浮宮。
盧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博物館,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其藏品不斷增加,現已擁有40萬件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人類藝術品的精華, 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占地40萬平方米.被稱作"世界贊美之地"的人類藝術寶庫.位于巴黎市中心風景秀麗的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原為中世紀的城堡,是1200年腓力普二世統治時期為加強巴黎的防務而在一個叫Lupara的地方修建的,法語稱“盧浮”(Louvre )。法國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1364——1380)在位期間,于1365年將城堡擴建為王室住所。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后,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筑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筑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筑,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到拿破侖時在這座建筑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將近600年。盧浮宮博物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歷史類的國家博物館。館藏分七個部分:希臘、埃特魯斯坎、羅馬古物,埃及古物,古代東方和伊斯蘭藝術,雕塑,工藝美術,繪畫,印刷品和素描,涵蓋了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記錄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的珍貴藝術品。1:《巖間圣母》,達·芬奇(意大利),1483年——1486年,木板,油彩,199厘米·122厘米達·芬奇到米蘭后就著手創作這幅《巖間圣母》。畫中的人物置身于巖洞之中,人物的境遇與陰暗的巖洞融為一體。達·芬奇用明暗對比的法則塑造形體、渲染人物的情感。人物組合成金字塔式構圖,具有一種穩定感。圣母形象被刻畫得極其完美,臉上展現著達·芬奇的“公式微笑”。右下角的小耶穌仿佛沐浴在天國之中,他手指約翰,請求約翰給他施洗。光線在耶穌的四肢上顫動,撐在地上的左手是這道光的焦點,他才是構圖的真正中心。左下角天真的小約翰拱手向耶穌回禮。而耶穌身后是一位天使,這4個人通過各自的手勢彼此呼應。2:《愚人船》,博斯(尼德蘭),約1490年,木板,油彩,57.8厘米·32.5厘米博斯是15世紀末尼德蘭一位風格極其獨特的畫家。他的作品內容逐年趨于復雜,題材大多取自民間故事、笑話、寓言,其畫風掙脫了圖像學的傳統,人物形象詭異多變,寓意高深,充滿了異想天開的意象。這幅作品創作于西歐封建制度瀕臨危機的階段,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諷刺詩《愚人頌》是他創作《愚人船》的靈感之一。博斯巧妙的將寫實與浪漫的方式相結合,辛辣的諷刺了當時的教會和官僚。這條船已經無法前進了,而主教大人、神學家、莊園主以及對教會深信不疑的蠢貨們仍然在船上陶醉于瘋狂的隨心所欲之中。他們大聲歌唱、肆意調情,桅桿上特意掛起長長的教幡企圖顯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而這一切只是徒勞。如果有人膽敢指出事實真相,那就要身首異處,掛在桅桿上的頭顱表明了這一點。在愚人們歡樂的情景中充滿了犀利的諷刺,清冽的天地包裹著愚人的罪惡,委實令人回味無窮。3:《銀行家和他的妻子》,馬西斯(佛蘭德斯),1514年,木板,油彩,71厘米·68厘米馬西斯是佛蘭德斯16世紀初最杰出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意大利畫風的影響。他的畫作多取材于宗教題材,也作一些肖像畫和帶有諷刺意味的風俗畫。這幅《銀行家和他的妻子》是他的一幅重要風俗畫作,作品畫風寫實,充分體現出了作者的繪畫風格。人物特寫正對觀者,背景描繪得小而精致,體現了真實的社會景象,在近代美術中是比較早的描繪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畫作描繪得十分細膩,丈夫正在專心致志地稱量著錢幣,妻子一邊翻著書,一邊關注著他。桌子上有一面鏡子,鏡子里映出長方形的窗戶以及窗外的街景,甚至可以看到窗邊的人物。背景是一列長長的架子,架子上擺放的盤子、書籍、用具都以寫實法刻畫。作者將自己從繪畫中學習到的復雜樣式與創作感情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4:《迦拿的婚宴》,委羅內塞(意大利),1563年,畫布,油畫,665.3厘米·990.6厘米委羅內塞從老師提香的用色方法上得到啟發,結合他所擅長的明朗的銀灰色調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中畫面輝煌且具有裝飾風格,構圖宏大,色彩濃郁有透明感,用筆豪放,形、神有機結合。委羅內塞喜歡用粗斜紋布作畫,對表現豪華的宴會場面有濃厚的興趣。《迦拿的婚宴》是盧浮宮博物館中最大的作品,取材于《圣經》中的故事。整幅畫面為人物和繁瑣的飾物塞滿,但卻沒有來自視覺上的壓迫感。除了中心人物耶穌和圣母外,其他眾多人物中有現實的王室貴族、僧侶、紅衣主教和畫家及其親朋好友。委羅內塞借宗教故事展示在城市背景下的世俗婚宴場面。畫面中人物著裝艷麗,整個場面在銀灰色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富麗堂皇。前景中心的樂隊中,藝術大師提香、委羅內塞、丁托列托等人都被描繪成演奏的樂師。擁擠的人群、建筑與空闊的天空形成對比,水平線與垂直線取得了構圖上的統一,畫家以此保持了畫面代表平衡感和縱深感。桌上的沙漏和樂譜象征了時間的流逝。在《圣經》的描述中,耶穌在迦拿的婚宴上不想順從圣母的要求,他說:“我的時辰還未到。”由此可以看出,委羅內塞似乎想在豪華的世態場面外探索更深刻的哲學意義,這也使得這一作品更耐人尋味。5:《吉普賽女郎》,哈爾斯(荷蘭),1628——1630年,畫布,油畫,58厘米·52厘米哈爾斯是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的重要代表。他善于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吉普賽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畫中的女郎披散著零亂的黑發,臉上的微笑帶著一絲狡黠,紅潤的臉頰和生動流轉的明眸將這位爽朗而充滿活力的女郎的異國風情強烈地傳達出來。畫家以明快的大筆觸來描繪吉普賽女郎的穿著,強調了人物的樂觀、開朗;以半身構圖來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身姿;以熱烈的色調表現女郎的奔放不羈。這雖然是一幅肖像畫,但卻融入了風俗畫的特點,因此它被推測為畫家的繪畫技藝和經驗都十分老到時的作品,從各個方面都體現出其肖像畫藝術的精妙。6:《詩人的靈感》,普桑(法國),1630年,畫布,油畫,184厘米·214厘米普桑善于從神話、宗教和歷史故事中選取題材,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充滿立體感,構圖勻稱,完整。在其早期作品《詩人的靈感》中便體現了這些特點。作品以贊揚同時代的詩人為主題。畫面中太陽神阿波羅側身坐在中間,一手扶琴,一手指著詩人的筆記本,正對他身旁的詩人進行口授;詩人一手執筆,一手拿著本,抬頭仰望,正在思考;畫面左側是美麗的繆斯卡麗奧珀,她正愉快地望著二人。兩個小天使手拿由月桂樹的枝葉編織而成的桂冠,縈繞在太陽神身邊。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曾十分愛戀美麗的女神達夫妮,達夫妮迫于無奈搖身變成了月桂樹,阿波羅很懊悔,摘下樹上的枝葉變成了桂冠,以此作為紀念。畫中,小天使正準備將桂冠戴在詩人頭上,這是對于其藝術成就的贊譽。畫面構圖嚴謹和諧,體現了作者對于古典藝術的無限崇拜。7:《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拉圖爾(法國),約1640年——1645年,畫布,油畫,128厘米·94厘米拉圖爾是法國洛林地區的著名畫家,是古典主義繪畫的先驅,其作品大多是宗教畫和風俗畫。他曾經創作過兩幅極為相似的有關馬格達麗娜的作品。拉圖爾擅長描繪夜間燭光下的事物,這類作品被稱為“夜間畫”。他的畫具有雕塑般的充實感,背景簡潔,人物突出。畫面中,馬格達麗娜身穿白色上衣和紅裙子坐在油燈前,左手托腮,右手輕撫膝上的顱骨,陷入了沉思。油燈的光線映照著她凝思的面孔與豐滿的胸部,也照亮了桌上擺放的厚厚的《圣經》、十字架和反省鞭撻自己使用的鞭子。她的雙腿在光影下也隱約可見。畫面憑著燭光的描繪,渲染出一種真實自然而又充滿肅穆感的氣氛,彌漫著淡淡的陰郁與寂寞。這種“夜間畫”后來逐漸遭到了冷落,但拉圖爾的這幅作品卻一直視為佳作而廣泛流傳。8:《跛足者》,里貝拉(西班牙),1642年,畫布,油畫,164厘米·94厘米里貝拉是那不勒斯畫派和西班牙繪畫藝術之間的橋梁,也是卡拉瓦喬藝術風格最重要、最有特點的繼承人之一。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獨特,其中宗教畫多有世俗化傾向,歌頌的是人而不是神,描繪的大多為社會底層人物。《跛足者》是里貝拉揭露社會世態的重要作品,是描繪人性尊嚴最偉大的畫作之一。畫中的流浪兒孤苦伶仃,腳部還有殘疾,他獨自站在空曠的田野中,肩上扛著一根拐杖,就像戰士扛著自己的槍。他側身轉向人們,露出令人心酸的傻笑,手中的紙條上寫著:“看在上帝的份上,可憐可憐我吧!”畫家以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這一肖像性風俗畫。在畫男孩的衣服時用了最柔和的色彩,畫面中的光線來自男孩自身,暗示了孤苦的棄兒一種愉悅的自信。對他來說,活著就是勝利者,只要活著他就已然從容而滿足。他帶著英雄般的勇氣前行,臉上綻放出由純潔的心靈煥發出的光采。
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后各代君主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據說,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盧浮宮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 《狄安娜出浴圖》、《丑角演員》、《拿破侖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內,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致的浮雕,令人嘆為觀止。盧浮宮繪畫部集中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的名作,如拉斐爾的《園丁圣母》、弗羅內塞的《迦拿的婚宴》、提香的《田園合奏》等。
beiduofen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卢浮宫壁画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雌二醇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娱乐百问30】你对舒淇的第一感觉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