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宫斗」后续:董事会骑虎难下,对手疯狂挖角
員工反抗,投資人起訴,盟友反水…… 發起「政變」的三名外部董事,已經被逼到了墻角。
作者 | 幸芙
編輯 | 鄭玄
別低估事情的復雜性,OpenAI 的權力斗爭沒有這么容易落幕。
11 月 20 日,人們本認為 Sam Altman 已成輸家。作為這家舉世矚目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創始人兼 CEO,他于四天前被董事會突然罷職,又在員工和投資人支持下,重返公司談判,但再次遭到忽視。董事會直接任命了一位外部人士當 CEO。此后,Altman 決定加入微軟。
但全體 OpenAI 員工不允許他輸掉這場斗爭 —— 在這關鍵的去留時刻,Altman 爆發出驚人的領導力,近 95% 的 OpenAI 員工集體簽名,要求董事會下臺、Altman 恢復原職 —— 如若不然,他們將全部辭職加入微軟,「離開了員工 OpenAI 什么也不是。」他們說。
員工用這場行動明白無誤地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OpenAI 的核心靈魂是 Altman,沒有他,這家公司將瞬間分崩離析。
新的變數接踵而至。這次「權變」事件的帶領者、OpenAI 董事會成員兼首席科學家 llya Sutskever 已經「倒戈」,他出現在員工聯名信末尾。而在推特上,他稱自己為這次董事會行動感到后悔,表示自己無意傷害 OpenAI、希望能使公司團聚。Altman 回復他了三顆愛心。
看起來,這場權力「鬧劇」將就此收尾:Altman 和 Sutskever「盡釋前嫌」,Altman 回來繼續當 CEO。但剩余的 OpenAI 董事會成員似乎并不準備讓步。
他們不僅未釋放出要讓 Altman 回歸的信號,相反,據外媒報道,他們在積極洽談跟競爭對手 Anthropic 的并購事宜、并邀請其聯合創始人兼 CEO Dario Amodei 擔任 OpenAI 的 CEO 一職 —— 但遭到了對方拒絕。
截止發稿,OpenAI 員工和董事會仍在焦灼對峙中,Altman 能否回歸仍然是個問號。
01、已經失去信任的董事會,卻決定了 Altman 能否回歸
盡管「權變」事件帶頭人 Sutskever 都反悔了,但他也無法讓 Altman 回歸。作為 OpenAI 目前四名董事會成員之一,Sutskever 還需要爭取剩下三名中至少兩名的支持。
剩下三名成員分別是:
Adam D'Angelo,美版知乎 Quora 的 CEO,他創立了類似 ChatGPT 的大模型產品 Poe。他于 2018 年 4 月加入 OpenAI 董事會,「我一直認為向通用 AI 邁進需要安全意識,這一點是重要的但也是被忽視的,我很高興為之做貢獻。」他當時說。
Tasha McCauley,一位女性創業者,她曾參與創辦機器人初創公司 Fellow Robots 和地理空間技術公司 GeoSim Systems。她也擔任剛剛在英國成立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中心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Helen Toner,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戰略總監,于 2021 年 9 月加入 OpenAI 并擔任董事。據 OpenAI 當時的聲明,她的職責是推動安全和負責任的技術部署。
四天前,Sutskever 正是聯合了這三名董事,驅逐了 Altman 和 Greg Brockman(前 OpenAI 總裁、董事會成員,在此次事件中也被罷免董事身份、隨后他宣布辭職)。但現在,想要獲得這三位的支持、讓 Altman 和 Brockman 回來,似乎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關于 OpenAI 為什么要讓外部人士擔任公司最核心的董事會成員一職,我們在昨天的文章中做了分析。核心是 OpenAI 為了保持非盈利組織的定位,規定公司盈利主體受公司非盈利主體的董事會管理。而在董事會中,只有不持有非盈利主體股份的成員才有投票權。
此次,董事會宣布罷免 Altman 的理由是,他跟董事會溝通不能始終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董事會不再相信他繼續領導 OpenAI 的能力。董事會認為自己正行使作為非營利組織的責任,「即確保 OpenAI 構建造福整個人類的 AGI」。
但目前董事會的種種做法,使其動機、使命受到了員工前所未有的質疑。
據外媒報道,OpenAI 的高層多次要求董事會詳細解釋他們解雇 Altman 的原因、并拿出相應證據,但董事會沒有給出解釋。員工在聯名信中也證實了這一點,「盡管許多人要求你提供具體事實指控,你卻從未提供任何書面證據。」他們寫道。
就在員工發布聯名信的幾乎同一時期,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受彭博電視采訪談到,他對董事會反對 Altman 的理由一無所知,他從沒有從 OpenAI 董事會任何人那里聽說過 Altman 任何問題。
「因此,我對 Sam 及其領導能力仍然滿懷信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歡迎他加入微軟。」他說。
外界普遍猜測,Altman 與董事會分歧的根本在于,他激進的技術、產品、商業化策略,與董事會對技術的安全顧慮、以及非盈利的使命等發生了沖突。
但更多披露出的細節又似乎在擊碎這個猜測。據外媒報道,一份 OpenAI 董事會紀要稱,驅逐 Altman 的決定「與產品安全、開發速度或 OpenAI 的財務狀況無關。」
而董事會任命的 OpenAI 臨時 CEO Emmett Shear(他此前是視頻流媒體網站 Twitch 聯合創始人)則發文稱,他曾了解過 Altman 被罷免的原因,并不是外界所稱的雙方對于 AI 安全議題有具體分歧,「原因完全不是這個。我還沒有瘋到在未取得董事會贊同商業化模型這一前提下接手這份工作。」
在理由、證據上語焉不詳,而在具體的行動上又如此強硬、沖突 —— 讓 OpenAI 員工耿耿于懷的是,在宣布了罷免 Altman 后,董事會沒有接受跟 OpenAI 管理層的妥善溝通,而是直接換掉了臨時 CEO Mira Murati(OpenAI CTO),直接引入了外部人士 Shear 擔任 CEO—— 這讓董事會徹底失去了員工信任。
「你(董事會)沒有能力履行你的職責,并且在談判中充滿惡意。你的行為已經表明你沒有能力掌控 OpenAI。我們無法為那些缺乏能力、判斷力和對我們的使命和對員工缺乏關心的人一起工作。」員工在公開信中說。
然而面對員工的控訴,董事會的做法卻是秘密跟公司競爭對手 Anthropic 談判收購事宜,可以預想到,目前員工和董事會之間的不信任和沖突或許已逼近一個極點。
這就是現在 OpenAI 的處境:擁有真正權力、決定公司命運的董事會,先是驅逐了公司的靈魂人物、又在溝通和行動中徹底失去了員工信任 —— 后者正舉全力來推翻它。
02、Altman 和微軟靜待結果,競爭對手拼命挖客戶
在 OpenAI 董事會和內部員工激烈對峙的當下,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 Altman 只能觀望 —— 員工贏,他就眾望所歸回 OpenAI;董事會贏,他也能坐擁原來全部團隊、在微軟開辟自己的新山頭。
但無論是他還是微軟,當然是偏向第一種結果,也就免去了資源騰挪、浪費之成本。據 The Verge 報道說,Altman 表示如果董事會成員讓步,他仍愿意回到 OpenAI。
而納德拉則在彭博電視采訪中明確表示,Altman 很有可能回到 OpenAI。他還說,無論 Altman 回到 OpenAI 還是在微軟工作,微軟都會受益。
而據外媒報道,眼看被投公司陷入重大危機的 OpenAI 投資者,則正在尋求起訴 OpenAI 董事會。
OpenAI 的第一位風險投資者、Khosla Ventures 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撰文稱,錯誤的董事會可能會損害公司,最好的公司是那些「其愿景由其創始企業家領導和執行的公司」。
OpenAI 的另一位投資者、Thrive Capital 的創始人 Joshua Kushner,則在 X(前身為 Twitter)撰寫了一篇支持 OpenAI 員工的文章。「創始人應該有權經營他們自己的業務。」他寫道。
而在 OpenAI 內部,在沖突一觸即發的董事會和員工之間,新上任的臨時 CEO Shear 似乎饒有興致做出一些溝通和改變。
在上任后寫的推文中,他說自己看到「圍繞 Sam 被撤職的過程和溝通處理得非常糟糕」,這「嚴重損害了我們(董事會和員工之間)的信任。」
他提出為公司接下來 30 天制定的「三點計劃」:第一,聘請獨立調查員深入了解目前為止的整個過程,并生成一份完整的報告;第二,盡可能多地與員工、合作伙伴、投資者和客戶對話,做好記錄,并分享關鍵點。第三,如有必要,強烈推動公司的重大治理變革。
但據外媒報道,這位臨時 CEO 遭到了內部員工的無視。
另據外媒報道,就在 OpenAI 激烈內斗之際,它的競爭對手亞馬遜、Anthropic 等,正在積極討論如何撬走其大客戶。甚至不需要主動撬,由于對該公司內部的激烈斗爭感到擔憂,至少有 100 名 OpenAI 客戶正在接洽其競爭對手。
這是 OpenAI 最關鍵的戰役 —— 作為世界最頂尖、最有信仰的人工智能公司,它第一次面臨公司治理結構引發的管理混亂,第一次和真實、復雜的商業世界碰撞 —— 而它能否平穩渡過這次難關,不僅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命運、也決定了未來的 AI 商業格局將去往何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 (ID:geekpark),作者:幸芙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OpenAI「宫斗」后续:董事会骑虎难下,对手疯狂挖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战斗系统来了,《戴森球计划》大型更新“黑
- 下一篇: 全国高速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加快建设,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