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NB-IoT正式跻身5G国际标准
C114訊(安迪)國際電信聯盟(ITU)本周召開的ITU-R WP 5D#35e遠程會議宣布:3GPP 5G技術(含NB-IoT)滿足IMT-2020 5G技術標準的各項指標要求,正式被接受為ITU IMT-2020 5G技術標準。
這也意味著,由中國產業鏈主導的NB-IoT,不僅在實踐中獲得了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而且正式納入全球5G標準。
四年實戰修成正果
據了解,2016年6月才首次完成標準化工作的NB-IoT到現在僅僅四年時間,飛速發展的NB-IoT就走完了2G窄帶物聯網用了很多年才走完的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71個國家投資建設了129張移動物聯網,其中NB-IoT網絡達到93張。
對于NB-IoT的未來,此前,3GPP早已指明NB-IoT將繼續服務于5G LPWA用例,5G LPWA即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是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一,成為5G技術規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19年7月,在當時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于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于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而在這次ITU-R WP 5D#35e遠程會議上,3GPP技術正式被接受為ITU IMT-2020 5G技術標準。據悉,此次通過的3GPP技術包括:中國提交的3GPP NR + NB-IoT RIT、3GPP提交的NR+LTE SRIT和NR RIT、韓國提交的3GPP NR RIT,這4個5G技術提交是等同的,并且都融合成3GPP技術,統一進入5G技術標準。
至此,由我國產業鏈主導的NB-IoT正式被納入5G國際標準。
生命周期和應用場景大幅擴展
隨著NB-IoT正式納入全球5G標準,NB-IoT技術的生命周期和應用場景將得到極大擴展。
憑借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NB-IoT早已成為蜂窩物聯網領域的主流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蜂窩連接數將在2025年突破50億大關,其中NB-IoT的貢獻比將接近一半。
具體應用場景方面,此前NB-IoT已經在智能水表、智能氣表、電動車跟蹤、智能煙感等行業應用,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出現千萬級連接,并且有望將很快達到十億級別規模。
隨著NB-IoT被納入5G標準體系,也意味著NB-IoT將成為5G產業生態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5G時代,NB-IoT有望摘掉“只為抄表而生”的標簽,因為除了上述應用場景以外,NB-IoT還將在智能煙感、智能門鎖、智慧家居、智慧停車、智能穿戴等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領域大有可為。
而隨著5G規模商用,2G、3G的退網成為大勢所趨,基于NB-IoT+4G+5GNR的幾大核心物聯網技術將擔當起開啟萬物互聯的大任。在2G、3G逐漸退網后,NB-IoT將承載起未來十年滿足大規模、窄帶低速率、不需要語音的物聯網場景需求。
長期以來,NB-IoT是否能夠長期發展,是企業做NB-IoT時瞻前顧后的因素之一,也是NB-IoT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而隨著NB-IoT正式納入全球5G標準,NB-IoT相關企業終于可以沒有顧慮、放開手腳,在5G時代繼續大干一場。
國內產業鏈受益,我國將繼續領跑5G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從標準到芯片以及模組,再到系統設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NB-IoT主要由中國產業鏈主導。
例如,芯片側,包括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移芯、中興微電子等在內的中國芯片企業都在角逐NB-IoT SoC芯片市場;模組層面,移遠、芯訊通、廣和通等中國模組廠商已經在NB-IoT領域占據領先優勢和規模優勢。
與此同時,國內三大運營商在發展NB-IoT上也非常積極。目前,三大運營商NB-IoT連接數已經突破1億,三家運營商連接數均超過千萬,其中兩家已超過4000萬。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乘风破浪,NB-IoT正式跻身5G国际标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韩国背带舞是什么歌?
- 下一篇: 增值期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是多少毫米?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