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金会发布白皮书,解释如何应对美国对开源项目的出口管制
新智元報道
來源:Linux
編輯:夢佳、舒婷、雅新
新智元導讀:如果一旦開源軟件和技術被禁,對程序員們來講簡直是大難臨頭。但就在近日,Linux 基金會發布白皮書,提到開源技術不受制于《美國出口管制條例》。這一回,開發者們終于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出爐之后,開源社區就熱議不斷。關于開源技術軟件是否受 EAR 管制,開源社區的程序員們非常擔心。要是 EAR 真的限制了開源技術,程序員真的就要去「搬磚」了,信息技術類學生的畢設大作業也不用做了,Linux 系統禁用會直接消耗掉大半生產力……互聯網可能就「魚死網破」了。但就在近日,傳來了好消息。2020 年 7 月 8 日,Linux 基金會發布了一份中英文版的《了解開源科技和美國出口管制》的白皮書。當中提到,開源技術不受制于《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
這一回,開發者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Linux基金會白皮書發布:開源技術 EAR 管不著,開源社區開發者可以松口氣了
好消息來了,7 月 8 日,Linux 基金會發布了一份中英文版的《了解開源科技和美國出口管制》的白皮書。當中特別提到,開源技術不受制于《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開發者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白皮書原文寫道,「這 EAR 似乎給開源社區敲響了警鐘,但是好消息是,公開發布給全世界享用的開源技術是不受制于 EAR 的。因此,開源至今仍然是一個最為便利的全球協作的模式。」
EAR 第 734.7 條明確規定了一些事項不受制于 EAR。
「當可被公眾獲取且無進一步傳播限制時,未被歸類為密級事項的『技術』或『軟件』屬于『已發布』,因此不屬于受 EAR 管轄的『技術』或『軟件』 。」
這就相當于 EAR 豁免了大部分開源形式的軟件或技術。因為「開源」屬于「已發布」,因此不受制于 EAR,也不會受到進一步傳播的限制。
白皮書中列舉了以下典型事項(未詳盡列舉)下不受到 EAR 限制:
已公開發布的開源軟件不受制于 EAR
已公開發布的開源規格不受制于 EAR
已公開發布的,說明硬件設計的開源文檔不受制于 EAR
已公開發布的開源軟件二進制不受制于 EAR
但若項目涉及加密技術,則開源社區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以滿足 EAR 「已發布」的要求。
與已發布的軟件不受制于 EAR 一樣,使用加密技術的軟件即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則不受制于 EAR:(1)該源代碼是『可公開獲取』的(2)要向 BIS(產業與安全局)或 NSA(國家安全局)發郵件以示通知。郵件內容需要包括可公開獲取的源代碼的 URL 地址(或源代碼本身)。前情回顧:GitHub 賬號因 EAR 被封!程序員的「地球村」之夢破滅了?
EAR 管得寬早已有之。
去年 7 月,據多家外媒報道,GitHub 正在阻止伊朗、敘利亞、克里米亞和其他受制裁國家的用戶正常服務,托管在 GitHub 上的私有倉庫代碼也無法訪問!一時間這些國家開發者們有點兒慌。
根據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在涉及美國產品和技術的出口、轉口和轉讓貿易時必須事先獲得美國有關機構頒發的許可證,否則將被美國政府制裁。
這里面「出口」不僅包括從美國境內向境外輸送實物產品,還包括向在美國居住的非美國公民或非美國合法永久居民傳送技術,以及向美國境外人員提供用于電子傳輸的軟件等。
一直以來大家心目中的「開源已無國界」已經土崩瓦解。沒想到的是,美國對開源代碼也實施了出口管制,關于「 GitHub 是美國的,開源項目是否受美國出口管制?」的疑云引發了全球討論,國內開發者對此亦是非常恐慌。
GitHub 官網上赫然寫著:
GitHub.com、GitHub Enterprise Server 以及您上傳到任一產品的信息可能受美國出口管制法律的約束,包括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
考慮到當前的中美緊張關系,如果 GitHub 被出口管制,對國內開發者和公司來說也將帶來很大影響。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資深技術專家劉煥勇告訴新智元,「GitHub 出口管制的話,肯定會有影響,因為 GitHub 上集合了很多的優質項目和開發者。對于國內開發者而言,會導致代碼托管平臺的不適應和轉移,另外也會使得當前國內開源生態下的開發者遭遇『車輪喪失』的迷失感。對于公司而言,好處在于會催生一些代碼托管平臺的興起,但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公司開發的進度。」
一位伊朗開發者的賬號被封禁后,GitHub 給出了一個最離譜的理由,「我們懷疑你在拿全世界的開源技術研發核彈」。
熱議:Linux 保護開源社區開發者,開源代碼就是「囊中之物」了嗎?
Linux 那么長的一個白皮書,其實都在說一件事情:大部分開源代碼并不會受 EAR 限制。
按照白皮書的說法,早于實體清單發布之前的開源技術或軟件就不受 EAR 出口管制約束。華為是 2019 年 5 月被納入實體清單的,但是依然可以使用 Linux——畢竟 Linux 上世紀 90 年代就開源了。但如果是一個新系統,新技術,在此之后開源,那么華為就不能使用了。
因此無論是對于華為、中興這樣 EAR 點名的科技企業,還是其他的程序員,這都是一個好消息——現行科技企業對于開源技術軟件的依賴是非常深厚的。
Linux 的使用幫程序員解決了太多麻煩的問題。可能「非碼農」的普通人感受不到 Linux 的便捷,但是實際上全球數億手機、路由器、服務器都是使用的 Linux 的內核。
互聯網公司對開源技術、軟件的依賴就更別說了,講到數據庫就要將 PostgreSQL,MongoDB,講到網站就要講 Nginx,Apache,講到企業服務器又要提到 OpenStack,還有近些年流行的 PyTorch,這些都是開源技術,并且來源于美國。如果 EAR 限制了這些開源技術軟件,那么國內互聯網企業可能就要停擺,程序員也要崩潰。
說個題外話,對于開源代碼最依賴的可能是學生這個群體,我們常稱為「代碼裁縫」。GitHub 上找幾個代碼拼接一下,就可以迅速的完成畢設。當然還有更夸張的:拿現成的代碼去發論文,之前被爆出抄襲畢設事件也算可見一斑……
所以 Linux 的這個白皮書確實是讓開源社區開發者松口氣:但是 Linux 的初衷是保護社區開發者,創造一個更好的開源生態。(不是讓大家做代碼裁縫的)
就像兩大開源軟件基金會「Apache 」和 「OpenStack 」的聲明說道:「開源技術屬于全人類,不需要考慮出口限制 。
那么開源代碼軟件就真的是「囊中之物」了嗎?
別高興的太早。
Linux 基金會,包括 Apache 基金會,OpenStack 基金會都是在開源社區極具公信力的基金會,因此說的話能夠代表開源社區的「權威」,但是也耐不住美國政府。畢竟是要和 MIT 哈佛「對簿公堂」的美國政府,稍微修改一下 EAR 把 GitHub 面向中國 ban 了,大家都得完蛋。
但其實國外的程序員也不想 GitHub 對中國 ban:中國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人才數量多,且都是全球頂尖的,如果無法開源部分代碼進行學術交流,那么未來計算機技術可能會發展遲緩。
早在去年五月,「實體清單」出爐的時候,知名科技博主@包云崗就對這件事情發表了看法。
* 合理的開源基金會管理辦法可以規避美國出口管制
* 開源協議與出口管制無關
* 代碼托管平臺是開源的最大風險
現在 Linux 基金會的這一白皮書很好的解釋了前兩個問題,但是第三個問題仍然重要:告誡中國程序員不要把 GitHub 當做代碼托管平臺,及時做本地備份。
許許多多科技企業也把自己的代碼在平臺上發布,如果是托管的話連自己寫的代碼也看不到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
另一方面,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未來針對開源軟件被禁用還要做好長遠打算。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資深技術專家劉煥勇告訴新智元,
「開源軟件最大的意義在于軟件的免費以及『重復造輪子的有效避免』,但這也帶來了現在國內開源生態中『伸手黨』、『欠創新』、『山寨橫行』的局面,這并不健康。長期來看,無論是開發者還是公司,都需要做好軟件或技術的本土化和實質掌握,培養和更新國內的開源和開發理念,組建國內自自有的開源軟件聯盟等,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開源軟件開發方面,我國的技術實力和國外還是有差距。盡管華為手機能和蘋果手機「平分秋色」,但是數據庫、計算軟件方面,我國對美國開發軟件的依賴是非常強的。
所以開源不受 EAR 管制就松口氣了?或許要用上自主開發的開源軟件才能松口氣,而這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ga5d9XcmpGfbPz380JXmYA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基金会发布白皮书,解释如何应对美国对开源项目的出口管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东莞市途趣酒店房间怎么样吗?
- 下一篇: 1京东卷等于多少人民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