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最可耻下一句是什么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朱子家训最可耻下一句是什么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譯文: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賤不過的。原文:宋 朱熹 《朱子家訓》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作者朱柏廬(1617-1688)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昆山縣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者。名用純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蘇昆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并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為先生所拒絕。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納集》。《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此《朱子家訓》實際應為《朱子治家格言》,與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是不同的,應該分清楚。
這兩句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 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解讀:寫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和層面的人所絕不應有的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神態。意思是說:自身貧窮,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態,這種向人討好的人,是最可恥的;而富貴的人如果遇到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賤莫甚--沒有比他更下賤的了
這兩句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 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解讀:寫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和層面的人所絕不應有的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神態。意思是說:自身貧窮,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態,這種向人討好的人,是最可恥的;而富貴的人如果遇到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賤莫甚--沒有比他更下賤的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朱子家训最可耻下一句是什么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创:战纪》续作剧本确认存在 官方评价其
- 下一篇: 奥迪侧目!奔驰S级车机系统发布:五屏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