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款潮来了:每人每天存50元,信贷大军也开始存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一本財經,作者丨米格
疫情之后,人們預料中的報復性消費似乎并沒有到來,全球反而爆發了一次“報復性存款潮”。
央行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增加 6.47 萬億元,同比多了 4000 億元。
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每天存款 50 元。
而低收入家庭的存款意愿更為強烈。
不止中國,這次的報復性存款潮席卷了全球。
歐美各國的居民存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同時,信貸規模開始下降。一家城商行的信貸負責人表示,他們的信貸規模收縮了 30%。
曾經的月光族和信貸大軍,都紛紛成為存款用戶。
存款增加,信貸減少,這將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01、存款潮
“擁有多少存款,才能心不慌?”
如今,在微博上存在大量與“存款”相關的話題,其閱讀量已上升至數億次。
人們正陷入災難后巨大的應激反應中。
“存錢!”
在北京工作的桃熙,最近換了一個紅色手機殼,手機殼的背面就是這兩個大字,以及一個醒目的感嘆號。
桃熙原本是一名月光族,也是花唄、白條的忠實用戶,她還有 7 張信用卡,“基本每月要超前消費 2 萬多”。
疫情之后,她失去了工作,信貸產品全面逾期。
她不得不求家人幫她還清貸款,并節衣縮食,每天自己做飯,不敢再點奶茶。
這種拮據的生活,是屬于她的災難記憶。
5 月中旬,她終于找到了工作。
6 月的工資發下來之后,她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存錢。
巨大的不安全感籠罩著她,“疫情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原來我根本經不起一點風險”。
而要抗擊風險,最強大的救生筏,就是現金流。
一家剛解散的線下教育機構的老板偷偷透露:“最后幾個月,我沒有給員工發工資,不是沒有錢,是我把錢存起來了,這是未來翻身的唯一籌碼。”
不給員工發工資,也要存錢。
而餐館老板陳業說,他的餐廳離倒閉,一度只差一周的時間。
“當時賬上的錢,只夠發一周的員工工資。”
最后疫情得到控制,他的餐廳慢慢恢復,但他再無任何擴張的野心,“所有的錢,都存起來”。
離倒閉一步之遙,這是屬于小微企業主的災難記憶。
在巨大的災難之后,群體都會出現應激反應。
這次疫情之后,人們平復恐懼、降低不安全感的一大反應,就是存錢。
央行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增加 6.47 萬億元,同比多了 4000 億元。
這意味著,在第一季度的 91 天里,平均每天有 700 億以上的存款涌向銀行,平均每人每天存款 50 元。
清華大學教授韓秀云表示,存款潮中,郵儲銀行的存款增速最快。
郵儲銀行主要面向鄉鎮農村儲戶,也就是說,低收入家庭存款的意愿最強烈。
還有不少銀行在鼓勵存款。
一些銀行開始搞起了“存款團購”。
所謂存款團購,就是大家一起拼團存款,人越多,錢越多,享受的存款利率越高。
譬如,在東莞銀行的“拼”定存活動中,當拼團人數不足 5 人時,3 年期的年利率為 3.85%;達到 5 人,3 年期的年利率就變成了 4.125%。
甘肅銀行也打出“拼的多,贏的多,利率上浮高達 50%”的廣告。
這樣瘋狂的拼團活動,讓存款潮變得更加洶涌。
想存錢的用戶呼朋喚友,成為了銀行的推銷員。
媒體報道稱,憑借存款團購營銷手段,億聯銀行 2019 年存款余額達到 250.58 億元,較 2018 年大增 189%。
焦慮之下的存款潮,并不僅僅在中國出現,而是在全球其他國家蔓延。
彭博社數據顯示,今年 3 月和 4 月,歐元區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家庭存款增長了 1000 億歐元,是過去 10 年平均增速的 3 倍。
“我家每個月收入約 3000 英鎊,以前每個月存 300 英鎊就不錯了,現在能存 600-700 英鎊。”一位定居英國的中國人表示,她和丈夫減少了旅行次數,也不進館子了,開支省了很多。
甚至在“經濟霸主”美國,儲蓄率也在狂飆。
美聯儲數據顯示,4 月,美國的個人儲蓄率攀升至 32.2%。
而在 2020 年前,這一數字從未超過 17.3%。
02、信貸收縮
一家銀行的吸儲部門發現,很多最近出現的新增存款用戶,都是曾經的信貸用戶。
作為“后浪”,90 后曾經是提前消費和信貸的主力軍,如今,他們開始轉變。
月光族張悅在工資到賬后,直接存了 60%。
90 后媽媽敏敏過去買孩子的東西從不吝嗇,現在卻開始變得束手束腳。
莫林下了一個記賬 APP,嚴格控制自己的每日支出。
90 后開始紛紛存款,成為存款大軍的一員。
媒體報道稱,國內有 53% 的儲戶計劃從現在開始增加儲蓄。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
多家大型銀行數據顯示,目前 90 后存款客群占比已達到 55% 以上。“這種趨勢非常明顯。”艾媒 CEO 張毅透露。
而信貸正在收縮。
“我們的信貸規模,同比下滑了 30%。”一家城商行的信貸負責人透露。
他們收縮了風控,讓因為疫情極度缺錢的用戶拿不到錢。
“這些是次級用戶,我們不能放水。”
同時,優質用戶的消費減少,信貸需求降低。
壞的用戶不讓進,好的用戶需求減少,全國的信貸業務都陷入了這樣的矛盾之中,規模收縮嚴重。
03、災后重建
人們預想的報復性消費潮并沒到來,在輕微出現了一點反彈之后,曲線就歸于沉寂。
實際上,災難后的收縮才是常態,這在歷史上上演過很多回。
每次巨大的災難之后,金融幾乎都會經歷一次存款上升、信貸收縮的過程,人們要休養生息。
在過去的 20 年里,每當出現經濟和社會危機,歐美部分地區就會爆發“存款潮”。
以 2012 年和 2013 年的歐元債務危機為例。
當時,大量媒體報道稱,“歐洲銀行業避險情緒濃,歐央行存款創歷史新高”。
而同時出現的,就是信貸收縮。
美國發現金融前 CRO 經歷過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他表示:“災后,信貸大規模收縮,花了 10 年的時間,才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當經濟不好的時候,所有的錢都會向低風險的市場流動。”蘇寧金融研究員嘉寧表示,人們會去買余額寶、國債,以及存款。
但當人們把錢存起來不消費了,經濟的增長率與增長潛力就會下降。
“大家存錢越多,經濟衰退的程度就會越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直言。
面對災難后人們的應激反應,國家的調控手段,就是一邊放水,一邊收縮。
所謂的放水,就是降低貸款利息,刺激消費。
中國正在不斷推出小微企業貸的優惠政策。
《人民日報》報道,2020 年前 5 月,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 6.03%,較 2019 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了 0.67 個百分點。
而制造業的貸款平均利率,已下降到 4.32%。
同時,全國在狂撒消費券。
到 5 月底,全國有 28 個省市、170 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 190 多億元消費券。
但這遠未結束。有專家建議全國再發 5000 億消費券,拉動消費。
7 月 1 日,支付寶開始發放規模 100 億的消費券。
而收縮,就是控制存款。
美國為了阻止民眾存錢,開始瘋狂降低利率。
今年 3 月,美聯儲突然將聯邦基金利率調至0-0.25% 的區間,施行零利率政策。
“如果儲蓄率繼續升高,經濟增長將受到損害。”彭博經濟學家舒利亞季娃表示。
而中國也盯上了“拼團存款”。
近日,監管發出口頭通知,要求銀行上報是否存在“三拼”業務,即“拼團貸款”“拼團存款”“拼團理財”。
過去流行的網絡語言“睡什么睡,起來 High”,被網友改成了“存什么錢,出門 High”,鼓勵大家出門消費。
但美國發現金融的前 CRO 認為,對于這次大規模的全球存款潮,并不需要過于擔憂。
“2008 年金融危機,美國花了 10 年的時間修復,因為金融危機是金融的系統性問題,屬于內傷。”他認為,修復內傷,需要漫長的時間。
而這次疫情是外傷,修復時間不會太長。
他判斷,一年的時間內,金融體系就可以恢復。
“疫情之后,人們漸漸忘記傷痛,就會回歸正常生活,金融體系也會恢復往日生機。”
尹振濤也認為,報復性存款“是一種臨時性現象”。
結語
餐廳老板陳業說,2020 年的疫情,給他上了一次深刻的風險教育課。
“過去一直聽人喊居安思危,覺得就是喊喊口號,但現在感受到了切膚之痛。”
也許,過幾個月,生意恢復,他又會重燃擴張的野心,但“危機意識”,卻會扎根在他的腦海中。
這次災難給很多人留下了災難記憶,也給金融行業留下了深深刻痕。
注: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报复性存款潮来了:每人每天存50元,信贷大军也开始存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春天的故事 - (40年纪念版)》歌词
- 下一篇: 造车失败美国躲债 造车界为何频现“贾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