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张地图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世界第一张地图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中,藏有一塊未經焙燒的楔形文字泥版文書,高約12.2厘米,寬約8.2厘米,編號為BM92687。泥版的正面,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一幅世界地圖,可以稱之為《巴比倫世界地圖》,上部則是相關文字說明。泥版的反面,也是與這幅世界地圖有關的文字。至今為止,考古學家發現了多幅古代巴比倫人繪制的城市地圖和區域地圖,但世界地圖僅此一幅,所以,《巴比倫世界地圖》就成了稀世之寶。國際著名地圖學史刊物ImagoMundi就是以此圖為刊標的。這幅地圖自1889年公布后,吸引了許多學者。令人叫絕的是,到了1995年,大英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又找到了地圖上的一個小缺塊,從而使地圖更加完整。
沒有誰發明世界地圖吧,只有繪制世界地圖 一張最早由中國人繪制的世界地圖最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被公之于眾。專家認為,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地圖發展史和世界地圖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新發現的民辦地圖是清朝官員葉子佩(字圭綬)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0月下旬繪制的,咸豐辛亥(1851年)重刻,地圖邊緣有“萬國大地全圖”的篆書名稱。 這張繪于清代的世界地圖為8條幅掛屏,卷軸裝。每條幅長130厘米、寬28厘米。一至四條幅為北半球,五到八條幅為南半球,圖廓為圓形。地圖采用了等距極圖法繪制而成,即以南北兩極為中心、赤道為邊、將全圖分成南北兩半球。北半球對于北極而言稱之為北,注有“北”字;對于赤道而言稱之為南,注有“南”字。南半球則正好相反。 地圖經線以京師(北京)為中度,起于東而終于西。經緯交織形成梯形網格,每經緯一度為一格。專家認為,這張圖制圖嚴謹,考證詳誠,地圖象形符號十分貼切,山、水、城市等非常規范,對以前中外地圖中的疏謬多有糾正,對近400條地名做有詳細注釋,是中國地圖史上注釋最多的世界地圖。 中國測繪和應用地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目前已知的中國較早的世界地圖是該圖提到的明朝萬歷九年(1581年)意大利人利馬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時人南懷仁繪制的《坤輿全圖》。除這2部世界地圖外,至今沒有發現有中國人繪制世界地圖的記載和史料。 還有說法是 公元391年,狂熱的基督徒對文化進行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將當時世界最大的知識儲藏處亞歷山大圖書館夷為平地。在隨后的1000年里,地球的真實地理情況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結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亞洲成了食肉兀鷲的產地。 直到16世紀,地圖繪制才重新步入正軌。新一代繪制員根據探險家和數學知識的發展繪制了一批地圖。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佛蘭德博學家熱拉爾·德·克雷默繪制的地圖。他的拉丁名字是格拉爾杜斯·墨卡托,意思就是“商人”。 墨卡托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地圖上。尼古拉斯·克蘭的《墨卡托》一書以詳實而引人入勝的細節講述了墨卡托的故事。 墨卡托1512年出生在佛蘭德(今為比利時),兒時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經歷了席卷歐洲的社會和宗教大動蕩。墨卡托18歲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他把名字改成了拉丁文,進入盧萬大學讀書。他最初想成為哲學家,但很快就認識到那不是致富的途徑。他發現人們對地圖的需求越來越大,于是學了數學。1569年,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為基礎繪制了第一張世界地圖。然而這僅僅是墨卡托掀起的地圖繪制革命的開始。在他看來,地理不僅是確定城市和河流的位置,它還是掌握世界政治時局的途徑。墨卡托創造了“地圖冊”(atlas,這個詞也是他杜撰的)的概念,并且第一次在地圖上標明磁方位角。
是墨卡托畫出來的 西元391年,狂熱的基督徒對文化進行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將當時世界最大的知識儲藏處亞歷山大圖書館夷為平地。在隨後的1000年裏,地球的真實地理情況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結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亞洲成了食肉兀鷲的產地。 直到16世紀,地圖繪制才重新步入正軌。新一代繪制員根據探險家和數學知識的發展繪制了一批地圖。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佛蘭德博學家熱拉爾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并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后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一張古代的地圖證明首次環球航行的是中國人。在歐洲人的歷史上,那些探險偉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迪亞士(Dias)1488年發現好望角,麥哲倫1519年進行環球航行。但是這些歐洲人認為是常識的東西遇到了麻煩,它可能是不符合實際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國的將軍鄭和發現的,他的艦隊在1405到1435年間進行遠洋航行。中國歷史上對他的探險有詳細記載,在141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名字是《星槎勝覽》“The Marvellous Visions of the Star Raft”。下個星期,在北京和倫敦,嶄新和驚人的證據將被展示出來支持鄭和下西洋。那是1763年的地圖副本,可以追溯到1418年,里面包含了與書中描寫相吻合的標記。研究古代地圖和早期航海家的學生加納湯普森(Gunnar Thompson)說“這將對我們15世紀世界歷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上面顯示的地圖將在元月16日北京國家海洋博物館展出,一天后到格林威治。地圖右上角的六個漢字說(譯者注:看不清楚,是否“天下總圖攬勝”存疑)。左下角有個注釋說該地圖是東莫伊(Mo Yi Tong)?收藏,是模仿1418年野蠻人向明朝皇帝朱棣進貢的世界地圖畫的。模仿者添加了一些東西讓它和原作有些區別。這幅地圖是中國著名的喜歡收集地圖和繪畫的商業律師劉剛(Liu Gang)2001年從上海一個經紀人手里以500英鎊的價格購買的。劉先生說他覺得這幅地圖非常有意義,但是認為可能是現代人做的贗品。他將自己的收藏交給5個有經驗的收藏家鑒定,他們一致同意竹紙紋理和墨水和顏色的消退情況顯示這幅地圖至少有100年的歷史。劉先生拿不準地圖的意義,就向古代史專家請教,但是他說還沒有找到。去年秋天,他碰巧看到一本書孟席斯(Gavin Menzies)2003年的《1421:中國人發現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書中作者提出讓人爭論的主張說鄭和在環球航行的途中發現了美洲大陸。孟席斯先生從前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銀行家,也是個歷史愛好者,他的理論沒有得到專家的認可。但是這本書引起轟動,迅速成為暢銷書,他的1421網站也成為熱門網站。不管怎么說,他的觀點讓劉先生相信他的地圖是鄭和早期航行的遺物。該地圖上的細節是驚人的。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輪廓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它顯示尼羅河的兩條支流,西北流向好像沒有冰雪。但是不準確的地方也是非常明顯的。加利福尼亞被顯示為一個島嶼,英倫三島根本就沒有。紅海到地中海的距離比實際上的大十倍還多。澳大利亞的位置也不對。(盡管地圖專家已經不再懷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中國人首先發現的,比庫克上尉(Captain Cook)到達這里早幾百年。)對地圖的評論,好像來自原稿,是用清晰可見的漢字寫成的。美洲的西海岸,地圖上說“這個地區人種的皮膚是黑紅色,頭上和腰上沾滿羽毛。”對澳大利亞人,它寫道“這里土著人皮膚也是黑色的。全部都是赤身裸體,腰間佩戴骨頭裝飾品。”但是這個驚人準確地描述,而不是其錯誤恰恰成了孟席斯理論的批評家們可能用來質疑1418地圖真實性的證據。孟席斯先生及其追隨者自然非常希望確認1763年的地圖不是偽造的,是真實再現了1418年原來地圖的本色。這樣就有足夠的分量支持他們的觀點:是中國人1421年發現了美洲大陸,如果不是更早的話。新西蘭懷卡托(Waikato University)大學采用人工分析掃描系統(Mass spectrography analysis)對復制的地圖的日期正在進行分析,結果將在2月份宣布。但是即使結果是肯定的,這個分析的重要性也是有限的,因為它只是鑒定復制者的紙張和墨水。五個古代圖片研究專家注意到1418年地圖整合了在中國很容易得到的信息從早期的航海地圖,追溯到13世紀決非等閑之輩的探險家忽必烈汗(Kublai Khan)。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這個地圖非常好的估計了世界各地的經度和緯度,承認地球是圓的。加州大學羅伯特克里布斯(Robert Cribbs)說“鄭和航行前,中國人肯定意識到經度的問題。他們顯然認定地球是圓的。湯普森說“地圖的模式完全符合我們期待跟隨鄭和航行的中國地理學者的知識水平。”而且,1418年地圖中的有些錯誤在歐洲人的地圖中也出現了。最突出的是加利福尼亞被畫成一個島嶼。葡萄牙人意識到1420年前畫的世界地圖來自一個名叫Albertin di Virga的人,上面顯示非洲和美洲。因為沒有哪個葡萄牙水手到過這些地方,最明顯的信息來源好像就是歐洲人復制了中國人的地圖。但是這當然不是專家們全面贊同的觀點,許多強烈的批評意見實際上來自中國。溫哥華學者型傳媒人王大鵬(Wang Tai-Peng)并不懷疑中國人在15世紀的時候進行世界航行(他寫過1433年中國駐佛洛倫薩大使(Florence)的訪問),但是他懷疑鄭和的船隊登上了美洲大陸。王先生還說鄭和的航行地圖繪畫方法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地圖制作。他說“在1418年地圖被科學鑒定出來以前,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謹慎。”許多偽造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什么都敢做,尤其是當今古代地圖市場紅火的情況下。最近國會圖書館花了一千萬美元購買了德國地圖學家馬丁瓦爾德澤米勒(Martin Waldseemuller)的1507年的世界地圖,但是劉先生說他不會出售的,“這幅地圖已經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這個地圖的發現的后果可能是相當明顯的。如果確實證明了是第一幅世界地圖,孟席斯說“新大陸的歷史就要重新撰寫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對歷史進行修正顯示發現新大陸的人不是歐洲人而是中國人。但是意義不僅在于歷史方面,更讓人深思的問題是中國人首先發現了世界的廣大,但是他們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商業上都沒有對新大陸進行開發。畢竟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帶來了500年后歐洲人的探險和發展,讓美國成為比中國更加強大的國家。譯自:“China beat Columbus to it, perhaps”英國《經濟學家》雜志 http://www.economist.com/books/displaystory.cfm?story_id=5381851
奧倫提烏斯?費納烏斯于1531年繪制的世界地圖上的南極洲
                        
                        
                        沒有誰發明世界地圖吧,只有繪制世界地圖 一張最早由中國人繪制的世界地圖最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被公之于眾。專家認為,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地圖發展史和世界地圖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新發現的民辦地圖是清朝官員葉子佩(字圭綬)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0月下旬繪制的,咸豐辛亥(1851年)重刻,地圖邊緣有“萬國大地全圖”的篆書名稱。 這張繪于清代的世界地圖為8條幅掛屏,卷軸裝。每條幅長130厘米、寬28厘米。一至四條幅為北半球,五到八條幅為南半球,圖廓為圓形。地圖采用了等距極圖法繪制而成,即以南北兩極為中心、赤道為邊、將全圖分成南北兩半球。北半球對于北極而言稱之為北,注有“北”字;對于赤道而言稱之為南,注有“南”字。南半球則正好相反。 地圖經線以京師(北京)為中度,起于東而終于西。經緯交織形成梯形網格,每經緯一度為一格。專家認為,這張圖制圖嚴謹,考證詳誠,地圖象形符號十分貼切,山、水、城市等非常規范,對以前中外地圖中的疏謬多有糾正,對近400條地名做有詳細注釋,是中國地圖史上注釋最多的世界地圖。 中國測繪和應用地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目前已知的中國較早的世界地圖是該圖提到的明朝萬歷九年(1581年)意大利人利馬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時人南懷仁繪制的《坤輿全圖》。除這2部世界地圖外,至今沒有發現有中國人繪制世界地圖的記載和史料。 還有說法是 公元391年,狂熱的基督徒對文化進行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將當時世界最大的知識儲藏處亞歷山大圖書館夷為平地。在隨后的1000年里,地球的真實地理情況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結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亞洲成了食肉兀鷲的產地。 直到16世紀,地圖繪制才重新步入正軌。新一代繪制員根據探險家和數學知識的發展繪制了一批地圖。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佛蘭德博學家熱拉爾·德·克雷默繪制的地圖。他的拉丁名字是格拉爾杜斯·墨卡托,意思就是“商人”。 墨卡托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地圖上。尼古拉斯·克蘭的《墨卡托》一書以詳實而引人入勝的細節講述了墨卡托的故事。 墨卡托1512年出生在佛蘭德(今為比利時),兒時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經歷了席卷歐洲的社會和宗教大動蕩。墨卡托18歲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他把名字改成了拉丁文,進入盧萬大學讀書。他最初想成為哲學家,但很快就認識到那不是致富的途徑。他發現人們對地圖的需求越來越大,于是學了數學。1569年,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為基礎繪制了第一張世界地圖。然而這僅僅是墨卡托掀起的地圖繪制革命的開始。在他看來,地理不僅是確定城市和河流的位置,它還是掌握世界政治時局的途徑。墨卡托創造了“地圖冊”(atlas,這個詞也是他杜撰的)的概念,并且第一次在地圖上標明磁方位角。
是墨卡托畫出來的 西元391年,狂熱的基督徒對文化進行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將當時世界最大的知識儲藏處亞歷山大圖書館夷為平地。在隨後的1000年裏,地球的真實地理情況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結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亞洲成了食肉兀鷲的產地。 直到16世紀,地圖繪制才重新步入正軌。新一代繪制員根據探險家和數學知識的發展繪制了一批地圖。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佛蘭德博學家熱拉爾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并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后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一張古代的地圖證明首次環球航行的是中國人。在歐洲人的歷史上,那些探險偉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迪亞士(Dias)1488年發現好望角,麥哲倫1519年進行環球航行。但是這些歐洲人認為是常識的東西遇到了麻煩,它可能是不符合實際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國的將軍鄭和發現的,他的艦隊在1405到1435年間進行遠洋航行。中國歷史上對他的探險有詳細記載,在141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名字是《星槎勝覽》“The Marvellous Visions of the Star Raft”。下個星期,在北京和倫敦,嶄新和驚人的證據將被展示出來支持鄭和下西洋。那是1763年的地圖副本,可以追溯到1418年,里面包含了與書中描寫相吻合的標記。研究古代地圖和早期航海家的學生加納湯普森(Gunnar Thompson)說“這將對我們15世紀世界歷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上面顯示的地圖將在元月16日北京國家海洋博物館展出,一天后到格林威治。地圖右上角的六個漢字說(譯者注:看不清楚,是否“天下總圖攬勝”存疑)。左下角有個注釋說該地圖是東莫伊(Mo Yi Tong)?收藏,是模仿1418年野蠻人向明朝皇帝朱棣進貢的世界地圖畫的。模仿者添加了一些東西讓它和原作有些區別。這幅地圖是中國著名的喜歡收集地圖和繪畫的商業律師劉剛(Liu Gang)2001年從上海一個經紀人手里以500英鎊的價格購買的。劉先生說他覺得這幅地圖非常有意義,但是認為可能是現代人做的贗品。他將自己的收藏交給5個有經驗的收藏家鑒定,他們一致同意竹紙紋理和墨水和顏色的消退情況顯示這幅地圖至少有100年的歷史。劉先生拿不準地圖的意義,就向古代史專家請教,但是他說還沒有找到。去年秋天,他碰巧看到一本書孟席斯(Gavin Menzies)2003年的《1421:中國人發現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書中作者提出讓人爭論的主張說鄭和在環球航行的途中發現了美洲大陸。孟席斯先生從前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銀行家,也是個歷史愛好者,他的理論沒有得到專家的認可。但是這本書引起轟動,迅速成為暢銷書,他的1421網站也成為熱門網站。不管怎么說,他的觀點讓劉先生相信他的地圖是鄭和早期航行的遺物。該地圖上的細節是驚人的。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輪廓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它顯示尼羅河的兩條支流,西北流向好像沒有冰雪。但是不準確的地方也是非常明顯的。加利福尼亞被顯示為一個島嶼,英倫三島根本就沒有。紅海到地中海的距離比實際上的大十倍還多。澳大利亞的位置也不對。(盡管地圖專家已經不再懷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中國人首先發現的,比庫克上尉(Captain Cook)到達這里早幾百年。)對地圖的評論,好像來自原稿,是用清晰可見的漢字寫成的。美洲的西海岸,地圖上說“這個地區人種的皮膚是黑紅色,頭上和腰上沾滿羽毛。”對澳大利亞人,它寫道“這里土著人皮膚也是黑色的。全部都是赤身裸體,腰間佩戴骨頭裝飾品。”但是這個驚人準確地描述,而不是其錯誤恰恰成了孟席斯理論的批評家們可能用來質疑1418地圖真實性的證據。孟席斯先生及其追隨者自然非常希望確認1763年的地圖不是偽造的,是真實再現了1418年原來地圖的本色。這樣就有足夠的分量支持他們的觀點:是中國人1421年發現了美洲大陸,如果不是更早的話。新西蘭懷卡托(Waikato University)大學采用人工分析掃描系統(Mass spectrography analysis)對復制的地圖的日期正在進行分析,結果將在2月份宣布。但是即使結果是肯定的,這個分析的重要性也是有限的,因為它只是鑒定復制者的紙張和墨水。五個古代圖片研究專家注意到1418年地圖整合了在中國很容易得到的信息從早期的航海地圖,追溯到13世紀決非等閑之輩的探險家忽必烈汗(Kublai Khan)。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這個地圖非常好的估計了世界各地的經度和緯度,承認地球是圓的。加州大學羅伯特克里布斯(Robert Cribbs)說“鄭和航行前,中國人肯定意識到經度的問題。他們顯然認定地球是圓的。湯普森說“地圖的模式完全符合我們期待跟隨鄭和航行的中國地理學者的知識水平。”而且,1418年地圖中的有些錯誤在歐洲人的地圖中也出現了。最突出的是加利福尼亞被畫成一個島嶼。葡萄牙人意識到1420年前畫的世界地圖來自一個名叫Albertin di Virga的人,上面顯示非洲和美洲。因為沒有哪個葡萄牙水手到過這些地方,最明顯的信息來源好像就是歐洲人復制了中國人的地圖。但是這當然不是專家們全面贊同的觀點,許多強烈的批評意見實際上來自中國。溫哥華學者型傳媒人王大鵬(Wang Tai-Peng)并不懷疑中國人在15世紀的時候進行世界航行(他寫過1433年中國駐佛洛倫薩大使(Florence)的訪問),但是他懷疑鄭和的船隊登上了美洲大陸。王先生還說鄭和的航行地圖繪畫方法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地圖制作。他說“在1418年地圖被科學鑒定出來以前,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謹慎。”許多偽造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什么都敢做,尤其是當今古代地圖市場紅火的情況下。最近國會圖書館花了一千萬美元購買了德國地圖學家馬丁瓦爾德澤米勒(Martin Waldseemuller)的1507年的世界地圖,但是劉先生說他不會出售的,“這幅地圖已經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這個地圖的發現的后果可能是相當明顯的。如果確實證明了是第一幅世界地圖,孟席斯說“新大陸的歷史就要重新撰寫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對歷史進行修正顯示發現新大陸的人不是歐洲人而是中國人。但是意義不僅在于歷史方面,更讓人深思的問題是中國人首先發現了世界的廣大,但是他們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商業上都沒有對新大陸進行開發。畢竟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帶來了500年后歐洲人的探險和發展,讓美國成為比中國更加強大的國家。譯自:“China beat Columbus to it, perhaps”英國《經濟學家》雜志 http://www.economist.com/books/displaystory.cfm?story_id=5381851
奧倫提烏斯?費納烏斯于1531年繪制的世界地圖上的南極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世界第一张地图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FIFA17迷踪步钟摆过人怎么操作 FI
- 下一篇: 我的世界execute命令怎么使用_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