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器属于什么垃圾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旧电器属于什么垃圾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各類高科技電子產品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電子垃圾。近日,本報聯合搜狐健康頻道調查顯示,八成家庭目前有待處理的舊家電。而電子垃圾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威脅環境和健康。如何讓這些“退役老兵”安全“轉業”,成了令人困惑的問題。 參與調查的1511人中,75.12%的人處理過舊家電,23.04%的人“想處理,但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在處理方法上,人們的選擇則千差萬別。當被問到“如何處理小型舊家電(如吸塵器、微波爐等)”時,28.65%的人選擇賣給收舊家電的小販,16.05%的人因不知如何處理,所以一直放在家里,16.02%的人將其送人,15.48%的人自己出售,13.53%的人“隨生活垃圾一起扔”,8.78%的人維修后繼續用。而“等廠家回收”的只占1.3%。在大型家電(如電視機、洗衣機等)處理上,人們選擇則依次為:賣給小販(30.11%)、因不知如何處理而放著不用(21.31%)、送人(18.86%)、找人維修后接著用(14.03%)、隨生活垃圾一起扔(3.71%)及“等廠家回收”(3.71%)。 對此,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會長董金獅表示,老百姓處理舊家電的方法大多不科學。“如相當一部分人將舊家電賣給小販。而一些小商販回收后,有的會將其拆解―――將有用的金屬拿去賣錢,一些邊角料則燒掉或扔到水溝中。”而一旦拆解不當,會導致其中的放射性和重金屬元素等泄漏,嚴重污染環境。此前,某機構對一電子垃圾回收點附近的20名處于哺乳期的年輕婦女進行研究發現,不少人分泌的乳汁中二惡英等致癌物濃度很高。但調查中,55.56%的人根本不知道舊家電處理不當的隱患,17.22%的人對此有一定了解,27.25%的人則完全了解。 當問到“當了解這些危害后,是否會重新考慮如何處理舊家電”時,66.62%的人表示,會稍微考慮一下,但之后可能還會照舊處理,31.39%的人稱,會立刻按正確方法處理,1.99%的人則完全不予考慮。董金獅認為,電子垃圾回收不利,首先在于沒有相應政策。其次,大多老百姓意識不到潛在危害。即便意識到了,也很難找到可回收的廠家和機構。因此,董金獅呼吁,一、政府要盡快出臺相應法律法規。據了解,即將頒布的《循環經濟法》將規定,企業有責任統一回收舊家電。二、廠家生產時,不光要考慮到怎么賣,同時要考慮如何回收,多生產可回收、可利用,污染小的家電。三、老百姓不能將充電器、鬧鐘等小電器隨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大中型舊家電則不要在家放太長時間,否則同樣存在放射性金屬泄露等隱患,“但也不能找小商販回收,而應找廠家和相對正規的機構。”各種電器的發明和使用,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更新換代和淘汰棄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廢舊電器,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地污染和破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多氯聯苯毒性強很多電器都有變壓器,廢舊變壓器絕緣油中存在的多氯聯苯(PCBs)是當前國際上最為關注的有害毒物之一,有致癌、致畸等危害,長期接觸會對人類的生殖、智力發育和內分泌系統等產生毒性。在廢舊電器的堆積和拆散過程中,多氯聯苯可隨泄漏的絕緣油、污水等廢棄物流入河中,也可隨飄塵沉積到水源和土壤中,還可以通過水、土壤和空氣進入動、植物體內。筆者近期完成了一項調查,對一個舊變壓器等廢舊電器拆解產業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了多氯聯苯污染與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在廢舊電器拆解地區的河水中,多氯聯苯比清潔區要高數十倍,而相距100公里的鄰近地區也比清潔區高十多倍。當地稻田和蔬菜地里的多氯聯苯含量也都明顯升高。調查發現,多氯聯苯在污染地鯽魚體內高出允許限量標準的40倍,稻米的蔬菜中也都有不同倍數的升高。根據有關標準,當地的淡水魚和蛋已不能食用,鄰近地區的也應限量食用。調查還發現,當地新生兒臍血、胎糞和母乳中多氯聯苯含量明顯增高,當地出生的嬰幼兒智力和運動能力低于正常人群。廢舊電器污染隱患巨大上面只是廢舊電器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個事例,而事實上廢舊電器的污染是很多的。報廢的電視、電腦、手機、冰箱等電子垃圾,含有鉛、鎘、汞、鉻、溴化阻燃劑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電視機的顯像管、陰極射線管、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都是有毒物質。生產一臺電腦需要多達700多種化工材料,其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目前,廢舊電器在銷毀處理時大多作為普通垃圾被填埋,或在不具備環保技術和條件的小作坊里被拆解回收。結果,大量有害物質直接排入環境中,造成嚴重污染。還有很多舊電器被走街串巷收破爛者收去,改頭換面后流入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不僅不能解決污染問題,還造成很多安全隱患。不吃污染地區的農副產品廢舊電器造成環境污染的源頭,一是用戶的隨意丟棄,更嚴重的是一些個體拆解企業的不當拆解。發達國家對廢舊電器處理制定了完整的法律條款,并用先進的拆解技術,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但這些國家淘汰的舊電器太多,遠遠超過處理能力,所以他們大量出口廢舊電器,把污染轉嫁到不發達國家。我國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政府也已制定和實施一些廢舊電器處理的條例、法規,但真正得到有效實施還有個過程,回收舊電器進行無污染的處理能力有限,大量的廢舊電器仍被當做一般垃圾填埋。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公眾和政府共同努力---1.大眾和政府都要提高認識,國家要制定和實行相應的法律法規,群眾應主動參與,進行監督。2.切斷污染來源,嚴禁廢舊電器隨意拆解。無論個人或單位都應提高自覺性,廢舊電器不要亂丟棄,也不要賣給收廢品的販子,應盡可能讓正規拆解部門回收,承受一些“小錢”上的損失。3.在有污染的地方,為防嬰兒出生以后繼續受到多氯聯苯的危害,要建立母乳即人血中的PCRs檢測,在專家的指導下確定是否采用母乳喂養方式。4.政府應控制和限制污染地區食用產品的生產和外銷,居民要避免食用污染地區生產的農副產我國已進人電器廢棄的高峰期,每年估計報廢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600萬臺洗衣機,隨著電腦、手機、VCD、DVD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報廢數量也將急劇上升。 目前我國廢舊家電主要處理途徑大都囤積或賣給“廢品回收小販”,這些“電子垃圾”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嚴重的環境污染、乃至違法制假等弊端。家用電器超過安全使用年限,電器內的線路老化,易導致漏電、觸電事故,引發火災,這給使用舊家電的人群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電子垃圾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電視機顯像管含有易爆性廢物、電視熒光屏含有劇毒的汞、電冰箱的制冷劑和發泡劑能破壞臭氧層、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等。一臺電腦所需要的700多種化學原料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如果拆解處理不當,不但影響我們生存的環境,還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目前,許多國家已就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理和利用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建立了專門的處理廢舊家電或電子產品的回收機構。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先后制定《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規定廢舊家電不能隨便亂扔,消費者應將廢舊家電交售給家電經銷商、售后服務機構或回收企業,再由這些企業交給有資質的處理企業。能再利用的家電須經過測試、維修并貼上再利用品標識后,才能在舊貨市場銷售。不能再使用的廢家電須在環保部門認可的拆卸場所按金屬、塑料、電路板、電氣元件等分類,送交專業化處理,或熔煉,或化學分解,或焚燒處置。 規范的“電子垃圾”循環再利用,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逐步轉變為環保的、節約資源的綠色產業。
電子垃圾不僅量大而且危害嚴重。如果處理不當對人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電視、 電腦、手機、音響等產品,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廢舊家用電器中主要含有六種有害物質:鉛、鎘 、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也只是,如何才能解決這個世紀難題?難道真的要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回收總是觸目驚心 2月25日,硅谷防止有毒物質聯盟(SVTC)和巴塞爾行動網絡聯合公布了對于亞洲電子垃圾進口情況的調查報告。這份長達50多頁的報告中提到,每年美國大約有50%到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到了亞洲,主要是出口到了中國,還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向外國出口這些危險的垃圾被冠以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名字:回收。然而這種“回收”卻完全不符合環保的標準。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不負責任的傾倒危險垃圾的行為。 但是國內的電子垃圾又如何處理呢?說來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根據調查,現在的舊電器主要涌向了兩個渠道:收垃圾的小販和拆解作坊。小販收來的舊電器一般有兩個出路:能用的改裝之后再賣到農村;不能用的,把玻璃、塑料等能賣錢的賣了,其余的當垃圾扔掉。這些包括大量有害物質的東西最終會被當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 拆解作坊相對于小販來說比較高級一些,我們先來看看“電子垃圾”的價值:有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1噸隨意搜集的電子板卡中,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44磅錫,其中僅1磅黃金的價值就是6000美元。所以在這堆垃圾中蘊藏著重大的商機,聰明的人就想到了利用垃圾來發財,把“電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重金屬“拆”出來。 但是環保調查者Clement Lam等人卻在中國廣東一個叫做貴嶼的地方上看到了駭人的一幕:村莊前后遍布著大堆大堆的廢舊計算機等電子產品,人們正忙著把計算機拆開,電路板被投入酸溶液,從中提煉金銀等貴金屬,隨后廢液傾入河中;激光打印機的墨粉盒、顯像管都被敲碎。到了晚上,人們焚燒塑料電線以回收金屬銅,一時間濃煙滾滾。“處理”后的廢料就被隨意的丟棄。貴嶼的人們還在使用19世紀的方法處理這些21世紀的“文明產品”!而根據Clement Lam等人的調查,貴嶼的電子垃圾已經導致方圓幾十里上百里已經找不到可飲用的水。同時土壤也被徹底毒化,變成了不毛之地。如果我們日益增長的電子垃圾都只有這兩條出路的話,我國環境遭受的破壞將是災難性的。 立法控制 面對嚴峻的形勢,國家立法控制是唯一的途徑,目前在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法規來控制電子垃圾。比如日本,2000年頒布的《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負責自己生產和進口產品的回收、處理。德國的《循環經濟法》中規定,電子垃圾的處理原則上由生產者和使用者負責。瑞典的法律規定處理費用由制造商和政府承擔。而法國更強調全社會共同盡責,規定每人每年要回收4公斤電子垃圾。據悉,有關部門已經在起草有關回收利用電子垃圾的草案,該草案有望明年出臺。草案將體現以下特點:1、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規范電子垃圾回收這個新興產業。2、國家給予電子垃圾回收業政策上的扶持。3、電子垃圾處理費用考慮由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但具體比例仍沒有確定。確立制造商責任制,明確制造商有義務對廢舊產品回收再處理。明確零售商有回收舊電子產品并交給制造商的義務,消費者有將舊電子產品交給零售商,作價回收的義務等。 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固體廢物管理處負責人表示,今后一段時間,將發布新的目錄,禁止進口污染環境的廢舊電器及拆散件、破碎件,增強監督執法力度,特別是打擊以夾帶、偽報等方式走私廢物的非法行為,堅決取締用落后工藝提取貴金屬的小作坊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對國家批準的可進口廢五金電器的加工利用企業,進行經營業務范圍的清理整頓,防止進口夾帶違禁廢電器。此前,國家環保總局、海關總署等部門曾聯合發文,明確規定自2000年4月1號起,禁止進口廢電視機及顯像管、廢計算機、廢顯示器及顯示管、廢復印機、廢攝(錄)像機、廢家用電話機等十一類廢電器。同時,我國將充分利用《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國際會議和其他場合,要求有關國家加強廢物出口的管理,防止我國禁止進口的廢物轉移至我國境內。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和《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管理》的辦法,加快建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體系和示范點,促進我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的健康發展。 另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我國《報廢電子電器產品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顯示,電子廢棄物在固體廢物中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只要處置得當,廢舊電器對環境的污染完全可以避免。 據國家環保總局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的環境污染,最大的還是生活垃圾和工業廢物。目前,生活垃圾年產量約為1.2億噸,工業固體廢物8億噸,其中化學品等危險廢物近1000萬噸。社會關注的廢棄計算機的年淘汰總量,主機約為6到10萬噸,顯示器約為3到5萬噸,共占固體廢物總量的萬分之一到二,從環境的危害看,廢計算機,只有顯示器和線路板,回收處置需要較高的工藝,回收不當將造成環境污染。 由于銅、鋁、鋼鐵、塑料等占廢計算機的90%。這些材料的回收,如果是以手工方式拆解和分揀,不涉及化學過程,不僅對環境不造成污染,而且資源回收率較高。 回收業有待開發 目前,許多生產企業還是不愿意投入回收產業,概因前期投入成本較高,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但其產品回收利用具有廣闊前景。專家測算說,一般一個初具規模的拆解企業,投入期后至少要五六年才會贏利。在中國加入WTO后,電器生產商不但要面對國內的競爭,而且要面對國外電器的競爭。所以對于回收再利用很多正規的企業有心而無力。 不過,回收產業卻早已成了“黃金產業”。就美國而言,電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7%以上,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年利潤就已經達到了2500萬到3000萬美元。這表明,電子垃圾的回收并不是無利可圖。例如:戴爾回收廢舊電腦一則保護環境,在消費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二來贏得政府了的信任,對于做直銷的戴爾來說非常值得。 回收電子垃圾的過程中蘊藏著很大的商機。據環保方面的有關專家介紹,廢舊電子電器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價值的零部件等,其回收利用具有廣闊前景。而且,在國外還有一些專門從事廢舊電腦回收工作的公司,按照政府的法規也可以得到來自政府或者生產廠商的豐厚報酬。并且,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受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影響,廢舊的電腦也還有用武之地,很多在經濟發達的省市已經列入被淘汰的產品,在一些偏遠地區依然還有市場。 因此,如果想從根本上杜絕野蠻處理電子垃圾情況的產生,除了制定法律法規嚴格規定之外,還需要開發或引進適合中國國情、經濟實用高效的回收利用技術,建立廢家電處理關鍵技術小型示范項目,向家電企業推廣國外先進實用的處理技術,還要建立、規范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在回收中要建立生產商負責制度,使生產企業成為回收利用工作的主力軍。只要有相關的技術和設備,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這個行業將會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錢”景十分看好。另外,從國家制訂的草案來看,國家的會有政策支持。只要企業首先考慮環保和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將會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廢舊電器的壞處。1,浪費了原有資源,沒有物盡其用。2,占據了一定空間,礙事礙眼。3,污染環境,灰塵垃圾容易進入廢舊電器內。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廢舊電器請及時處理。
電子垃圾。電子垃圾,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等電子科技的淘汰品。電子廢棄物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所含材料比較簡單,對環境危害較輕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醫療、科研電器等,這類產品的拆解和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另一類為所含材料比較復雜,對環境危害比較大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機顯像管內的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質,手機的原材料中的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降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等。
感謝邀請!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對于一些因受損嚴重、配件老化而被淘汰的電子產品而言,基本都是流入到電子垃圾回收聚集地。一些小商販通過走街串巷的方式上門低價回收廢舊電子設備,再轉手賣給這些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在那里,廢舊電子產品通常會經過一輪篩選,有用的元件被挑出來,經過拆解、處理,提取貴金屬原材料等一系列環節之后,剩下的零件與一些沒用的元件,類似于顯像管或者電路版等,被隨意丟棄。當前我國電子垃圾的回收與利用工作還處于粗放、分散的階段,主要依靠一些分散的、地下的集散地推進。這種處理方式面臨著環境污染的難題。處理電子垃圾成本較高,這些電子垃圾集散地為追求短期效益,多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貴金屬。填埋或焚燒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以舊換新”等舊貨市場流入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的主要是一些受損嚴重、元件老化的電子產品,而現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電子產品消費者僅僅是為了追求最新款手機而棄用一些性能落后的電子產品。像一些各部件完好的電子產品,有的是通過二手交易賣給其他消費者,或者是通過生產商的“以舊換新”活動由廠家回收再利用。例如魅族手機之前推出的“M8”手機換購服務,就是針對功能完好的舊手機。企業將這些手機回收利用后,進行改進后推出銷售。而對于一些不能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或者是部分元件受損的電子產品而言,一般是由維修點、山寨手機店回收后,流入舊貨市場,將設備進行拆裝、維修,將好的零部件拼裝以后,改頭換面進行二次銷售,重新流入到銷售市場。這種電子產品與全新未拆封的產品相比,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例如許多不正規的電子設備市場會出售一些有瑕疵的電腦或手機,這些產品從外觀上看,就像全新的一樣,但零部件可能是拼裝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家里堆積的一些淘汰的電子產品,可以去二手市場進行交易或參與“以舊換新”活動,不能進行交易的建議賣給具備環保資質的合格回收點,不要隨意丟棄或賣給小作坊,以免形成二次污染。
電子垃圾不僅量大而且危害嚴重。如果處理不當對人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電視、 電腦、手機、音響等產品,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廢舊家用電器中主要含有六種有害物質:鉛、鎘 、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也只是,如何才能解決這個世紀難題?難道真的要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回收總是觸目驚心 2月25日,硅谷防止有毒物質聯盟(SVTC)和巴塞爾行動網絡聯合公布了對于亞洲電子垃圾進口情況的調查報告。這份長達50多頁的報告中提到,每年美國大約有50%到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到了亞洲,主要是出口到了中國,還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向外國出口這些危險的垃圾被冠以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名字:回收。然而這種“回收”卻完全不符合環保的標準。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不負責任的傾倒危險垃圾的行為。 但是國內的電子垃圾又如何處理呢?說來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根據調查,現在的舊電器主要涌向了兩個渠道:收垃圾的小販和拆解作坊。小販收來的舊電器一般有兩個出路:能用的改裝之后再賣到農村;不能用的,把玻璃、塑料等能賣錢的賣了,其余的當垃圾扔掉。這些包括大量有害物質的東西最終會被當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 拆解作坊相對于小販來說比較高級一些,我們先來看看“電子垃圾”的價值:有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1噸隨意搜集的電子板卡中,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44磅錫,其中僅1磅黃金的價值就是6000美元。所以在這堆垃圾中蘊藏著重大的商機,聰明的人就想到了利用垃圾來發財,把“電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重金屬“拆”出來。 但是環保調查者Clement Lam等人卻在中國廣東一個叫做貴嶼的地方上看到了駭人的一幕:村莊前后遍布著大堆大堆的廢舊計算機等電子產品,人們正忙著把計算機拆開,電路板被投入酸溶液,從中提煉金銀等貴金屬,隨后廢液傾入河中;激光打印機的墨粉盒、顯像管都被敲碎。到了晚上,人們焚燒塑料電線以回收金屬銅,一時間濃煙滾滾。“處理”后的廢料就被隨意的丟棄。貴嶼的人們還在使用19世紀的方法處理這些21世紀的“文明產品”!而根據Clement Lam等人的調查,貴嶼的電子垃圾已經導致方圓幾十里上百里已經找不到可飲用的水。同時土壤也被徹底毒化,變成了不毛之地。如果我們日益增長的電子垃圾都只有這兩條出路的話,我國環境遭受的破壞將是災難性的。 立法控制 面對嚴峻的形勢,國家立法控制是唯一的途徑,目前在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法規來控制電子垃圾。比如日本,2000年頒布的《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負責自己生產和進口產品的回收、處理。德國的《循環經濟法》中規定,電子垃圾的處理原則上由生產者和使用者負責。瑞典的法律規定處理費用由制造商和政府承擔。而法國更強調全社會共同盡責,規定每人每年要回收4公斤電子垃圾。據悉,有關部門已經在起草有關回收利用電子垃圾的草案,該草案有望明年出臺。草案將體現以下特點:1、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規范電子垃圾回收這個新興產業。2、國家給予電子垃圾回收業政策上的扶持。3、電子垃圾處理費用考慮由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但具體比例仍沒有確定。確立制造商責任制,明確制造商有義務對廢舊產品回收再處理。明確零售商有回收舊電子產品并交給制造商的義務,消費者有將舊電子產品交給零售商,作價回收的義務等。 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固體廢物管理處負責人表示,今后一段時間,將發布新的目錄,禁止進口污染環境的廢舊電器及拆散件、破碎件,增強監督執法力度,特別是打擊以夾帶、偽報等方式走私廢物的非法行為,堅決取締用落后工藝提取貴金屬的小作坊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對國家批準的可進口廢五金電器的加工利用企業,進行經營業務范圍的清理整頓,防止進口夾帶違禁廢電器。此前,國家環保總局、海關總署等部門曾聯合發文,明確規定自2000年4月1號起,禁止進口廢電視機及顯像管、廢計算機、廢顯示器及顯示管、廢復印機、廢攝(錄)像機、廢家用電話機等十一類廢電器。同時,我國將充分利用《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國際會議和其他場合,要求有關國家加強廢物出口的管理,防止我國禁止進口的廢物轉移至我國境內。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和《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管理》的辦法,加快建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體系和示范點,促進我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的健康發展。 另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我國《報廢電子電器產品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顯示,電子廢棄物在固體廢物中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只要處置得當,廢舊電器對環境的污染完全可以避免。 據國家環保總局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的環境污染,最大的還是生活垃圾和工業廢物。目前,生活垃圾年產量約為1.2億噸,工業固體廢物8億噸,其中化學品等危險廢物近1000萬噸。社會關注的廢棄計算機的年淘汰總量,主機約為6到10萬噸,顯示器約為3到5萬噸,共占固體廢物總量的萬分之一到二,從環境的危害看,廢計算機,只有顯示器和線路板,回收處置需要較高的工藝,回收不當將造成環境污染。 由于銅、鋁、鋼鐵、塑料等占廢計算機的90%。這些材料的回收,如果是以手工方式拆解和分揀,不涉及化學過程,不僅對環境不造成污染,而且資源回收率較高。 回收業有待開發 目前,許多生產企業還是不愿意投入回收產業,概因前期投入成本較高,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但其產品回收利用具有廣闊前景。專家測算說,一般一個初具規模的拆解企業,投入期后至少要五六年才會贏利。在中國加入WTO后,電器生產商不但要面對國內的競爭,而且要面對國外電器的競爭。所以對于回收再利用很多正規的企業有心而無力。 不過,回收產業卻早已成了“黃金產業”。就美國而言,電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7%以上,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年利潤就已經達到了2500萬到3000萬美元。這表明,電子垃圾的回收并不是無利可圖。例如:戴爾回收廢舊電腦一則保護環境,在消費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二來贏得政府了的信任,對于做直銷的戴爾來說非常值得。 回收電子垃圾的過程中蘊藏著很大的商機。據環保方面的有關專家介紹,廢舊電子電器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價值的零部件等,其回收利用具有廣闊前景。而且,在國外還有一些專門從事廢舊電腦回收工作的公司,按照政府的法規也可以得到來自政府或者生產廠商的豐厚報酬。并且,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受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影響,廢舊的電腦也還有用武之地,很多在經濟發達的省市已經列入被淘汰的產品,在一些偏遠地區依然還有市場。 因此,如果想從根本上杜絕野蠻處理電子垃圾情況的產生,除了制定法律法規嚴格規定之外,還需要開發或引進適合中國國情、經濟實用高效的回收利用技術,建立廢家電處理關鍵技術小型示范項目,向家電企業推廣國外先進實用的處理技術,還要建立、規范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在回收中要建立生產商負責制度,使生產企業成為回收利用工作的主力軍。只要有相關的技術和設備,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這個行業將會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錢”景十分看好。另外,從國家制訂的草案來看,國家的會有政策支持。只要企業首先考慮環保和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將會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廢舊電器的壞處。1,浪費了原有資源,沒有物盡其用。2,占據了一定空間,礙事礙眼。3,污染環境,灰塵垃圾容易進入廢舊電器內。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廢舊電器請及時處理。
電子垃圾。電子垃圾,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等電子科技的淘汰品。電子廢棄物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所含材料比較簡單,對環境危害較輕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醫療、科研電器等,這類產品的拆解和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另一類為所含材料比較復雜,對環境危害比較大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機顯像管內的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質,手機的原材料中的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降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等。
感謝邀請!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對于一些因受損嚴重、配件老化而被淘汰的電子產品而言,基本都是流入到電子垃圾回收聚集地。一些小商販通過走街串巷的方式上門低價回收廢舊電子設備,再轉手賣給這些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在那里,廢舊電子產品通常會經過一輪篩選,有用的元件被挑出來,經過拆解、處理,提取貴金屬原材料等一系列環節之后,剩下的零件與一些沒用的元件,類似于顯像管或者電路版等,被隨意丟棄。當前我國電子垃圾的回收與利用工作還處于粗放、分散的階段,主要依靠一些分散的、地下的集散地推進。這種處理方式面臨著環境污染的難題。處理電子垃圾成本較高,這些電子垃圾集散地為追求短期效益,多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貴金屬。填埋或焚燒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以舊換新”等舊貨市場流入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的主要是一些受損嚴重、元件老化的電子產品,而現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電子產品消費者僅僅是為了追求最新款手機而棄用一些性能落后的電子產品。像一些各部件完好的電子產品,有的是通過二手交易賣給其他消費者,或者是通過生產商的“以舊換新”活動由廠家回收再利用。例如魅族手機之前推出的“M8”手機換購服務,就是針對功能完好的舊手機。企業將這些手機回收利用后,進行改進后推出銷售。而對于一些不能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或者是部分元件受損的電子產品而言,一般是由維修點、山寨手機店回收后,流入舊貨市場,將設備進行拆裝、維修,將好的零部件拼裝以后,改頭換面進行二次銷售,重新流入到銷售市場。這種電子產品與全新未拆封的產品相比,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例如許多不正規的電子設備市場會出售一些有瑕疵的電腦或手機,這些產品從外觀上看,就像全新的一樣,但零部件可能是拼裝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家里堆積的一些淘汰的電子產品,可以去二手市場進行交易或參與“以舊換新”活動,不能進行交易的建議賣給具備環保資質的合格回收點,不要隨意丟棄或賣給小作坊,以免形成二次污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旧电器属于什么垃圾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TA5三个主角的三个邪教彩蛋在哪 侠盗
- 下一篇: 天之痕iPad版试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