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公共电话消失了?想不到吧它还在那里发光发热
【手機中國】你還記得你上次用公共電話打電話是什么時候的事嗎?
其實換一句話說,不只是公共電話,甚至可能對部分人來說,現在連打個電話都成了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完全用微信、釘釘等社交軟件的文字和語音通話來代替。在現在這個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時代,公用電話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成為我記憶中的一個符號……看到這里你應該感覺到了,沒錯,我要開始“回憶殺”了。
公共電話
在21世紀的頭幾年,我正上小學,那個時候的我跟現在完全不同,還是純潔天真的小可愛,以至于“忘帶鑰匙回不了家”這種事情常常發生我身上。這時候,我就會去我媽任教的初中尋一個公共電話,打電話拿鑰匙。我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用餐巾紙包好的IC卡,小心打開,然后對準電話機上的插槽,慢慢地插進去,生怕把它弄疼了(指電話機)。在那個時候的我看來,用公共電話打電話像是在進行某項秘密行動,還喜歡故意壓低嗓音說話,戲很多。但不得不說,很有儀式感和畫面感。
在那個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公共電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媒介,后面隨著功能機、智能手機日益普及,它才開始漸漸淡出我的視角。但是,近日的一則新聞又將它拉到2020年。
6月底,“聯通公用電話全面停止服務,公用電話成為歷史”的消息在網上流傳。中國聯通對此表示否認,并對媒體表示:“中國聯通對各地公用電話采取的是各地自行運營的模式,絕不可能一刀切叫停全國所有的公用電話。”而且,接受采訪的中國聯通員工還提到,事實上國內絕大多數地區的聯通公用電話都在正常為各地市民服務。
盡管公共電話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沒有改變它在城市中日趨邊緣化的現實
公共電話成“被遺忘的角落”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公共電話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本人所在的北京為例,1980年市內公用電話達到1598部,其中傳呼公用電話達1000部。1982年9月22日,西單北大街安裝了北京第一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由于收費方式為只計次不計時,因此出現了非常經典的“一人電話聊天,多人排隊等候”的現象。
時間進入90年代后,公共電話進一步快速發展,在2003年達到了頂峰,北京公用電話數量突破了33萬部,基本上“凡有胡同處,就有公用電話。”在那個時候,家里的固定電話你是不可能帶出門的,手機還沒有實現人手一部,因此公共電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通信工具。
社交和通訊APP
2003年之后,功能機以及后續的智能手機開始快速普及,尤其是千元機的出現和運營商的大力推廣,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時至今日,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而且各種社交平臺和APP的出現,豐富了消費者通信和交流的方式。
相對的,在這一過程中,公共電話開始逐漸邊緣化。截止到2018年11月,北京地區僅有公用電話亭約7000組,話機近1.8萬部,遠沒有當年的輝煌,而且隨著4G、5G信號覆蓋范圍的持續擴大,即使高速公路、高鐵隧道等場景,智能手機也基本上可以接收到4G信號,又進一步縮小了公共電話的使用場景范圍。另外,部分公共電話亭由于平日維護不善,不僅臟亂差,而且還成為各種小廣告的聚集地,涉及領域之多,令人感嘆,且不談是否有人使用,看到如此慘狀,恐怕也沒有使用的欲望。
公用電話
從總體上看,公共電話的萎縮是全方位,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公共電話的歷史使命還沒有結束,在新技術的改造之下,公共電話依然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繼續為消費者服務。
公共電話“老當益壯”
公共電話的萎縮和沒落引出了一個問題:公共電話未來該走向何方?是拆除,還是進行改裝換作他用?對于不同條件的不同地區,給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
在領土面積要大得多的國家,比如中國或美國,完全將公共電話拆除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條件允許,將其進行改造可能反而是個更為經濟也更為實際的方案。
公共電話亭充電WiFi熱點
紐約此前就嘗試將公共電話亭改造成立WiFi熱點,當地政府從2015年底開始,推出了LinkNYC計劃,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市內7500個電話亭改裝成免費WiFi熱點,并加設平板電腦,每個熱點覆蓋約方圓45米的區域,數據傳送速度達每秒1Gbps。盡管當地不少美國人將改裝后的電話亭用來看一些“動作電影”,但不可否認效果十分拔群。
澳大利亞的公共電話開通多種收費方式,比如電話卡、投幣等,當然在用途上也十分廣泛,甚至可以用來發短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有部分公共電話亭設置了專門為聽障人士準備的可以打字的電話。
電話亭充當咖啡廳
而在英國約克郡一個叫沃利村的地方,廢棄電話亭變成了介紹村史的博物館,擺放了很多與村史相關的各種物件,還掛上了“沃利博物館”的牌子。除了博物館,英國一些電話亭還被改造成咖啡和冰激凌的售賣點,有的變成酒吧,甚至蔬菜溫室。
現在讓我們將視角轉回國內,國內同樣有對公共電話進行改造。
上海將在公共電話亭改造成了“閱讀亭”“漂流亭”等,為公共電話亭增加更多的閱讀元素,可閱讀的書籍涵蓋工具類、兒童讀物、名人事跡等多種內容,而且同樣具備WiFi熱點和充電功能,讓邊緣化已久的電話亭再度進入市民的視野當中。另外在今年5月到6月,上海開始為公共電話亭增設5G小微基站并進行調試,有效利用資源推動5G覆蓋。
為公共電話亭加裝5G
除了通過新技術或是文化賦予公共電話亭全新屬性,讓其可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出新的作用之外,其本身的另一項功能——緊急通話同樣也應該受到重視。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認為,公用電話承擔著提供免費應急通信服務的重要功能,在公安、消防、應急等公共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使用率不高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少數量,但是不宜全部一拆了之。北京聯通曾向媒體介紹,僅2018年上半年北京地區路側公用電話就通話30多萬次,平均通話時間在5分鐘到6分鐘左右。其中撥打緊急電話如110/119/120等,就超過6.5萬次,通話時長20多萬分鐘。不難看出,公共電話在一些特定使用場景中依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不同條件的不同地區對公共電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措施,無論是拆除,還是改建,都講究一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認識和解決邏輯,而這背后除了突出公共電話的命運走向,同時對政府和企業的智慧、處理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也是一次考驗。
要說再見,但不是現在
隨著新技術的賦能和加持,公共電話還會繼續陪伴我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以有幸看到公共電話因地制宜,在保有緊急通話功能的前提下,進化出不同的形態,比如5G基站、WiFi熱點,閱讀亭等,不斷誕生出新的可能。
從情感的角度出發,盡管可能是大勢所趨,但我不愿意看到公共電話就這樣推出歷史舞臺,因為它不僅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同時也是通信技術,甚至整個時代進步的足跡,證明我們曾經來過,曾經在這個通信不算發達的條件下奮斗過,為后來者踏平道路。
而無論是新時代的賦能,還是一代人的情感寄托,而這背后的核心都是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推動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進步。今天我們在這里懷念的是公共電話,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懷念的對象就變成了如今正當紅的5G。不過屆時,我們會在更為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網絡環境下敲下這段回憶的文字。大概,這就是進步的魅力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你以为公共电话消失了?想不到吧它还在那里发光发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pad2与ipad4 的区别
- 下一篇: 想开个烤鱼店一般要多少费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