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戏曲人物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京剧戏曲人物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演繹道具1、伴奏樂器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器與管弦樂器。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2、舞臺道具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砌末一詞在金、元時期已有。傳統戲曲舞臺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燭臺、燈籠、扇子、手絹、文房四寶、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轎子、車旗、船槳、馬鞭等)。武器又稱刀槍把子(如各種刀、槍、劍、斧、錘、鞭、棍、棒等),以及表現環境、點染氣氛的種種物件(如布城、大帳、小帳、門旗、纛旗、水旗,風旗、火旗、蠻儀器仗、桌圍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據演出需要臨時添置。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凈行、丑行、雜行、武行、流行。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并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丑:扮演喜劇角色、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并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3、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4、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帶丑、老丑、榮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1、生戲曲行當名。生的名目最初見于宋代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相當于北雜劇的“正末”行當。歷代戲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將劇中“凈”、“丑”行以為的男性角色統歸于生行,生行便成為戲曲表演行當中的主要類型之一。名人: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后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板。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臺班的余三勝并稱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程長庚為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2、旦戲曲行當名。旦之名始于宋雜劇,即宋雜劇中的“裝旦”。在元代雜劇中,旦行又分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兩個并重的主要行當,正旦扮演劇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臺上的女性角色的行當。名人: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并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3、凈凈亦名“花臉”。戲曲行當名。凈之名源于宋金北雜劇中的“副凈”。原來扮演亦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主的喜劇角色,后世漸專工扮演性格粗獷、性情豪放、形象高達的男性角色。在舞臺上,以寬宏厚實的聲腔,大幅度的身段動作,刻畫粗獷、豪邁的人物形象。講究工架大,勾大花臉的臉譜。名人:早期正凈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偉,臉譜簡潔大方,嗓音渾厚峭拔。他是京昆兩門的凈角演員,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金少山是著名京劇演員金秀山之子。幼年隨父學藝,在繼承父親銅錘唱腔基礎上,吸引了架子花臉的唱、做,突破了兩者嚴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氣口等技巧的運用方面也較一般銅錘花臉細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4、丑戲曲行當名。從宋元雜劇到現代,各戲曲劇種都有這一行當。因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塊,然后勾畫臉譜,所以俗稱“小花臉”以區別于“大花臉”。又同凈行中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故又俗稱“三花臉”、在舞臺上,專門扮演行動滑稽、語言幽默。相貌丑而不怪,很風趣的男性角色。有時也扮演性格奸詐。內心險惡、吝嗇卑鄙的任務。要求語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據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丑行又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類。
紅色臉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黑色臉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白色臉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黃色臉勇猛、暴躁。如典韋。藍色臉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臺》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紫色臉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其他:面色不好,丑陋。金色臉象征威武莊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銀色臉表現奸詐多疑或威武莊嚴,表現鬼怪或神仙一類角色如:《攻潼關》中的木咤。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并不干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丑 行 簡稱“丑”。劇中丑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凈行、丑行、雜行、武行、流行。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并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丑:扮演喜劇角色、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并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3、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4、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帶丑、老丑、榮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1、生戲曲行當名。生的名目最初見于宋代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相當于北雜劇的“正末”行當。歷代戲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將劇中“凈”、“丑”行以為的男性角色統歸于生行,生行便成為戲曲表演行當中的主要類型之一。名人: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后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板。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臺班的余三勝并稱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程長庚為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2、旦戲曲行當名。旦之名始于宋雜劇,即宋雜劇中的“裝旦”。在元代雜劇中,旦行又分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兩個并重的主要行當,正旦扮演劇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臺上的女性角色的行當。名人: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并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3、凈凈亦名“花臉”。戲曲行當名。凈之名源于宋金北雜劇中的“副凈”。原來扮演亦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主的喜劇角色,后世漸專工扮演性格粗獷、性情豪放、形象高達的男性角色。在舞臺上,以寬宏厚實的聲腔,大幅度的身段動作,刻畫粗獷、豪邁的人物形象。講究工架大,勾大花臉的臉譜。名人:早期正凈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偉,臉譜簡潔大方,嗓音渾厚峭拔。他是京昆兩門的凈角演員,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金少山是著名京劇演員金秀山之子。幼年隨父學藝,在繼承父親銅錘唱腔基礎上,吸引了架子花臉的唱、做,突破了兩者嚴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氣口等技巧的運用方面也較一般銅錘花臉細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4、丑戲曲行當名。從宋元雜劇到現代,各戲曲劇種都有這一行當。因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塊,然后勾畫臉譜,所以俗稱“小花臉”以區別于“大花臉”。又同凈行中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故又俗稱“三花臉”、在舞臺上,專門扮演行動滑稽、語言幽默。相貌丑而不怪,很風趣的男性角色。有時也扮演性格奸詐。內心險惡、吝嗇卑鄙的任務。要求語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據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丑行又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類。
紅色臉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黑色臉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白色臉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黃色臉勇猛、暴躁。如典韋。藍色臉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臺》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紫色臉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其他:面色不好,丑陋。金色臉象征威武莊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銀色臉表現奸詐多疑或威武莊嚴,表現鬼怪或神仙一類角色如:《攻潼關》中的木咤。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并不干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丑 行 簡稱“丑”。劇中丑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京剧戏曲人物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热血传奇手机版战士怎么快速升级 战士快速
- 下一篇: 加速世界VS刀剑神域千年的黄昏怎么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