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传习录》04
蕭惠好仙、釋。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篤志二氏,自謂既有所得,謂儒者為不足學。其后居夷三載,見得圣人之學若是其簡易廣大,始自嘆悔錯用了三十年氣力。大抵二氏之學,其妙與圣人只有毫厘之間。汝今所學,乃其土苴,輒自信自好若此,真鴟鸮竊腐鼠耳。”
惠請問二氏之妙。
先生曰:“向汝說圣人之學簡易廣大,汝卻不問我悟的,只問我悔的。
”惠慚謝,請問圣人之學。
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問,得汝辦個真要求為圣人的心,來與汝說。”
惠再三請。
先生曰:“已與汝一句道盡,汝尚自不會!”
------《傳習錄》
從表面上看,王陽明先生似乎否定了佛道兩家的修學系統,覺得自己之前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佛道是走了彎路。于是對前來求道的學生們普遍采用直指法,直截了當,不再強調禪定漸修之類的基本功。但大多數學生都不是上等根器,無法得到真實的受用。
實際上,王陽明先生之所以悟道,就在于他有學了幾十年的佛道功夫做基礎。據說他曾經跟道家和佛家的一些高人學過東西,而且還修出了很多特殊的能力。
王陽明先生31歲的時候,為養病回到浙江余姚老家,開辟陽明書院草堂,靜坐修習道家導引術,一月后竟然開啟了特殊的視覺功能。當時有四個朋友來訪,人還很遠王陽明先生就派童子去迎接,讓朋友大為驚異。
后來問起能夠預知的理由,王陽明先生笑答:“只是心清。”再后來很多人來找王陽明請教吉兇禍福,王陽明也大多能說中,大家都以為他這是得道了,王陽明卻說:“此簸弄精神,非正覺也。”之后便放棄了擺弄這些神異。
雖然他后來不再經常使用那些特殊能力,但從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神異事件來看,他的修為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正在向覺醒開悟的方向邁進。
無論做學問還是修行,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對一般人來說,如果沒有漸修的過程,瞬間的頓悟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好比一個人,他餓了吃餅,吃到第六個的時候剛剛好,這時候他突然“醒悟”:原來只要吃第六個餅就能飽。于是氣的捶胸頓足,覺得自己真是個大傻瓜,白白浪費了五個餅。
后期的儒家很少有大師產生,這雖然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再重視實修,只在文字上兜兜轉轉,結果一代比一代差。偶爾有一兩個像樣的,也大多是兼修佛道而成,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
王陽明先生是漸修佛道而成就的,那他后來為什么又反對佛道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宗教雖然是道的載體,但有時候也會讓人產生執著,成為悟道的障礙。
第二、王陽明先生身為朝廷命官,必須要持有某種特定的立場,批判佛道或許是身不由己,不一定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總結
- 上一篇: 精子进入输卵管就一定会怀孕吗
- 下一篇: 造假21亿美元、CEO离职:翻版瑞幸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