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看不见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大象看不見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今天芳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大象看不見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王弼注:“聽之不聞名 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
3、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
4、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5、”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以至音而希聲,象而無形,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然則道之實蓋隱於無矣。
6、”意謂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
7、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
8、為老子所提出。
9、語出《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10、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1、”其中又說:“聽之不聞名曰希。
12、”王弼注:“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
13、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
14、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15、”(《王弼集校釋》)“眾”即全體,“分”即部分;人們聽到的宮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體。
16、意謂有了具體、部分的聲音之美,就會喪失聲音的自然全美。
17、老子認為最美的音樂是自然全聲之美,而非人為的、部分之美,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見解,以及他的“無為自化”(《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18、 老子之后,莊子繼續發揮了這一觀點。
19、在《齊物論》中,莊子把聲音之美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
20、“人籟則比竹是已”,即簫管之類,屬下等;“地籟則眾□是已”,即風吹□穴之聲,屬中等;“天籟”則“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21、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即塊然自生的自然之聲,為上等。
22、在《天運》中,莊子還論述了“天籟”的特點:“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
23、”郭象注:“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
24、”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聲”。
25、所以在《齊物論》中,莊子又說:“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26、”王先謙注:“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猶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27、”意思都在于反對以部分的、有限的聲樂,破壞或代替自然全美之聲。
28、 老、莊這種對于自然全美的提倡,對后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文學家、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鑿的最高的藝術境界。
29、鐘嶸《詩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結《訂司樂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聲”之美;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提倡的“以全美為工”;徐文長《贈成翁序》所說的“夫真者,假之反也。
30、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聲必希,聽斯真矣。
31、五色不華,視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漁洋詩話序》中所說的“以大音希聲,藥淫哇錮習”等等,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及進一步發揮。
32、在古代畫論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見解。
33、 但對于音樂或詩文的聲律來說,有無相生,有聲和無聲是相反相成、相比較而存在、相襯托而益彰的。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大象看不見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大象看不見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象看不见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麻城中考录取计划(麻城中考录取分数线)
- 下一篇: 深圳入学预防接种证明(深圳入学预防接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