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就断货,涨价几十倍,为盲盒疯狂的玩家究竟图什么?
一對夫妻四個月花二十萬購置盲盒。小學生偷拿媽媽手機給店家轉賬三萬開盲盒。有人還特地給自己收藏的盲盒玩具定制了展示柜,家里裝飾得跟博物館一樣。
即使不熟悉盲盒的你,或許也看到過這些令人咂舌的新聞。這是一種用不透明密封盒包裝銷售的系列玩具,通常是些卡通形象,購買時并不知道里面裝著哪一款,只有打開后答案才揭曉。
特殊的玩法擊中了人們好奇、收藏的心理,引來了無數消費者為之買單。有人重金求購心意款,著迷一般為拆盲盒的愉悅買單,有人借機倒買倒賣成為職業盲盒黃牛。頂峰時期,一款盲盒的價格狂漲了 39 倍。
主打盲盒產品的公司泡泡瑪特最近也正式提交了 IPO 招股書。這家公司 2017 年至 2019 年的凈利潤分別為 156 萬元、9952 萬元和 4.51 億元,兩年時間增長 288 倍。
這種「卡通玩偶 + 盲選」的簡單組合,正在年輕群體里形成了一股消費新風潮。
拆盒「成癮」
站在一長排盲盒貨架前,朱莉挨個拿起眼前的小紙盒,認真地晃了晃掂量重量,還時不時放到耳邊聽聽聲響。用行話說,這叫「搖盒」。
朱莉極其想抽到這套盲盒里的隱藏款。她聽說,找沒開過盒的人抽更容易命中,于是拉著男友跑來店里嘗試這個看上去有點玄學味道的辦法。一連開了五次,都沒中。
網上有不少教學「搖盒」的帖子,根據樣式、形狀、大小不同,每款盲盒搖起來的質感都會有差異。這個法子顯然更科學。朱莉刷刷地看了不少分享,自信滿滿地「二戰」,還是沒中。
這并沒有讓朱莉感到氣餒。她自詡是一名盲盒資深玩家,入行三年多。對她而言,抽盲盒的樂趣就在于開出隱藏款,像是玩尋寶游戲,得有運氣,得花時間分析,也得投入金錢。
隱藏款是一個盲盒系列中最稀有的。以泡泡瑪特的盲盒為例,一整箱 144 個盲盒里通常會有一個隱藏,因此抽中的概率就是 1/144。
為了抽中隱藏款,一些更瘋狂的玩家會整箱買下。朱莉不會。她告訴極客公園(ID:geekpark),自己是更克制佛系的那種類型,每個月定額花 600 塊在盲盒上。
如果按盲盒單價 59 元一個來算,朱莉每個月的尋寶機會是十次。對于已經工作三年的朱莉來說,這個開銷并不算負擔。她甚至把盲盒類比成口紅,看到喜歡的色號也會忍不住下單一樣。
一位潮玩公司的業務負責人告訴極客公園,盲盒的核心就在于放大了用戶的成癮性需求,就像開箱、抽卡這類玩法一樣具有不確定的獎勵,人們越不知道自己會獲得怎樣的獎勵,就越想進行下一次抽獎,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就像做過山車。
實際上,除了隱藏款,多數普通款式的盲盒都能夠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找到,價格與新盒相當,甚至更便宜。朱莉說,她認識的一位盲盒玩家就只喜歡自己買,自己拆盲盒的感覺,如果提前知道是什么,就沒意思了。
碰到重復的或者是自己不喜歡的款式,多數玩家選擇在二手平臺上售出。閑魚數據顯示,2018 年,一款由泡泡瑪特推出的盲盒 Molly 系列,在該平臺上交易超過 23 萬單。
盲盒二手交易繁榮背后,是這群玩家形成的活躍的交流圈。朱莉就加入了好幾個盲盒玩家群。大家會在群里分享新品動向,開盲盒的經驗,碰到重復的款式,也會在群里出售或轉贈。這也成為了朱莉主要的社交圈。
朱莉還加了一個特別的群——盲盒玩偶改裝群。在這個群里面,玩家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對不夠好看或者是不太受歡迎的款式重新上色,改造型等等,「這是我最近 get 到的玩盲盒的新技能。」
更多人則選擇在社交媒體上曬一曬心儀的盲盒玩偶,說自己拆盒的過程。在抖音上,有不少用戶光靠拆盲盒就獲得了十幾萬用戶的關注。開盒之前,他們會先透露自己想要哪一款,如果最后開出的恰巧上這一款,那么這則短視頻通常能獲得不錯的點贊數。
一位潮玩設計師告訴極客公園,一款盲盒的流行是需要具有社交貨幣屬性的,所以他們在設計包裝上會非常注重這點,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用戶拆開后會不會拍照發朋友圈。
該設計師還強調,盲盒的火爆跟媒介表達方式越來越視頻化也有關聯。拆盲盒,本身就是一段適合用視頻記錄的過程,隨著短視頻越來越主流,在潮玩的設計上,也會更傾向去做適應視頻化的設計呈現。
「萬物皆可盲盒」
盲盒并非是一種全新的玩法。
回答知乎上關于「盲盒文化」的問題時,一位二次元愛好者就提到,盲盒跟很他熟悉的扭蛋、盒蛋是一個套路,同樣是隨機抽取玩偶、掛件。這些都比盲盒出現得要早。
在一次活動上,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也提到,盲盒玩法并不新穎,人們之所以覺得盲盒重要,主要是他們在推廣潮玩時,盲盒給了消費者非常好的強化購物體驗。
正如一位盲盒玩家所說,「玩盲盒一年多了,投入了很多錢,當然收獲了貧窮,卻也得到了快樂。這玩意兒還挺解壓的,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柜子上的娃娃,會莫名地開心一點。」
盲盒給到玩家的正是這樣一種悅己消費體驗。這種體驗背后是一種滿足感的獲得。王寧曾解釋,盲盒是一種觀賞性大于實用性的非剛需產品,人們的滿足感正是來自這類產品。
「比如現在吃飽飯不會讓我們有特別強烈的滿足感,但是有可能一個環境好一些的餐廳,滿足感就會提升一點,跟你一起吃飯的是你喜歡的人,那可能滿足感再高一點點。」王寧說。
今年 1 月,盲盒品牌尋找獨角獸就曾聯合天貓推出了線上抽盒機。這是一種線上抽盲盒的玩法。有多款造型選擇,打開之前玩家都不知道自己能夠抽中什么。
與線下不同的是,線上抽盒的反饋鏈路更短,如果沒有抽到心儀的,玩家還可以有機會再次抽取。這實際上就是依靠盲盒玩法銷售潮玩的思路。只不過,通過線上抽盒的方式,為用戶營造了一種娛樂化、游戲化的消費場景,并且這種消費的時間更加碎片化。
這種盲盒消費的場景正在跟更多的商品結合。而這種消費形式的核心正是娛樂化的零售模式。它不僅是賣一款產品,而是賣某種場景盒體驗,盲盒只是這個零售的一個環節和工具。
在圖書行業,單向空間聯合先鋒書店、1200bookshop 等 5 家獨立書店一起推出了「書店盲袋」,其中至少包含一本書和一件文創產品。登陸薇婭的直播間后,這款「書店盲袋」6 分鐘內銷量突破 3000 件。
餐飲品牌呷哺呷哺也發售的攀登者盲盒,同樣設置了隱藏版,全國限量 2600 個。全家便利店也推出的與 tokidoki 聯名的盲盒。一句調侃的話這么說,「萬物皆可盲盒」。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在天貓平臺上,就有近 20 萬消費者每年花費 2 萬余元收集盲盒,其中 95 后占絕大多數。顯然,盲盒類的消費體驗更受 95 后 Z 世代用戶買單。
一位零售觀察者說,盲盒玩法給新零售行業帶來的啟發是,年輕一代具有娛樂化、碎片化消費需求,這背后潛在著巨大的消費市場,而這些是從業者們需要重新思考的命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上架就断货,涨价几十倍,为盲盒疯狂的玩家究竟图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刘晓傲(刘晓傲)
- 下一篇: 脏饮料瓶属于什么垃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