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捞金,“过江龙”拼多多能掀起旅业多大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聞旅
悄然上線機票業務,讓拼多多深度涉足旅游產業的圖謀昭然若揭。
盡管疫情之下旅游行業的日子過的無比艱難,根據專家預測,保守估計 2020 年國內的旅游總收入損失大約在 1.4 萬億左右。另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截止 3 月 25 日,2020 年全國共有 11268 家旅游類企業注銷、吊銷經營。
但在新入局者眼中,"寒冬"之下卻是加快旅游業務布局的好時機。目前,拼多多機票業務入口已經在 APP 充值中心頁面中上線,是其去年 12 月份上線火車票、旅行出行預定功能后,在旅游業務上的又一新動作。
此時加快布局是否意味著拼多多將正式進軍旅游業?高客單價、低頻率的旅游產品屬性又能否適應拼多多的低價、高頻消費客群基因?拼多多欲趁行業低谷抄底旅游市場的"如意算盤"或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1、緣何此時深化布局旅游市場?
旅游行業的日子好不好過,看看業內巨頭的財報數據就知道。
根據 2020 年一季度財報數據,在線旅游巨頭攜程凈營業收入為 47 億元,同比下降 42%;其中核心的住宿預訂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62%,交通票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29%;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達更是達到 57 億元。
面對疫情造成的沖擊,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對媒體表示,這是攜程成立以來"虧得最多的一年,或者至少一個季度"。
而已經積累超 6 億用戶的拼多多,卻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化在旅游市場的布局,除了豐富平臺產品的考慮,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一直以來,高增速是拼多多"笑傲"電商行業的亮麗標簽,兩組數據可以看出:
一是用戶增速,根據拼多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年度購買用戶從 2018 年末的 4.8 億快速成長到 2020 年第一季度的 6.28 億,凈增 1.48 億人,距離電商平臺老大阿里的 7.11 億,只有幾千萬的差距;
二是平臺交易額(GMV),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的過去 12 個月期間,拼多多 GMV 達 11572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5574 億元同比增長 108%,即便是疫情影響下也延續了翻倍增長態勢,而阿里一季度的增速僅為 23.15%。
這也成為資本市場為拼多多價值"埋單"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拼多多想要保持高增長優勢并不容易。基于低客單價的特點,拼多多 GMV 的高增長是依靠強勁的用戶增長來支撐。新用戶增長承壓后,增加高客單價產品就成了不二選擇。而旅游,恰恰就是高客單價的典型代表行業之一。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研究員楊彥鋒對聞旅表示,除了考慮到未來業務的增長,作為綜合流量平臺,拼多多需要超前思考的另一大問題就是流量變現,而旅游則是擁有廣闊變現可能的縱深垂直領域,對于拼多多或者其他流量平臺來說,深度涉足旅游加碼流量變現,只會是時間問題。而選擇在疫情沖擊下行業"寒冬"、企業蟄伏的時間點進入,會一定程度降低原有業內巨頭狙擊的力度。
2、仍將延續"低價"補貼模式?
事實上,拼多多"垂涎"旅游市場早有苗頭,去年 9 月份,就有平臺發布了拼多多欲邀請旅游商家入駐平臺的消息,年底果然就上線了火車票、旅游出行。此次新增機票業務,拼多多也是有備而來,4 月份拼多多就與機票供應商 51BOOK 達成戰略合作,這無疑為拼多多上線機票產品提供了有力支撐。
進入旅游市場之后,拼多多打算怎么玩,值得關注。參考現有業務模式,拼多多以"拼團+低價"的社交電商玩法起家,而這樣的方式在在線旅游領域并不陌生。
早在 OTA"群雄逐鹿"年代,"燒錢"搶市場就曾經是在線旅游企業間的主流打法,攜程、同程、藝龍、途牛、去哪兒等平臺都經歷過"補貼大戰"的瘋狂競爭時期。然而一輪輪價格戰之后,除了"一地雞毛",對于旅游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并無助力,反而讓企業陷入虧損"泥潭"不能自拔。
行業整合之后,在線旅游企業紛紛表示不會再打價格戰,并且調整競爭策略,由價格戰向資源戰、渠道戰轉變,而這兩方面都是極為考驗企業在旅游產業鏈上的布局和沉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出行票務屬于旅游行業利潤極低的產品,國內機票只能返利2—3%,火車票則根本沒有利潤空間,如果采用補貼策略,就意味著要純"燒錢"。
而拼多多已連續虧損四年,2018 年虧損額更是超過百億元,雖然到 2019 年略有收窄,并計劃 2020 年能扭虧為盈,但疫情沖擊下,今年一季度的虧損幅度同比又有所擴大,歸屬于拼多多股東的凈虧損高達 41.19 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 129.88%。
不過拼多多在財報中明確表示,公司現金儲備充足,"百億補貼"策略仍會持續,并不斷擴大補貼的品類與商品數量?;蛟S機票、火車票等旅游商品就包含其中。只不過,這輪"價格戰"攻勢能否刺激到攜程等 OTA 企業,又能在目前趨于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中激起多大漣漪,現階段無從判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打擊之下,在線旅游企業重燃價格戰與拼多多一較高下的可能性并不大。
3、巨頭林立誰是頭號競爭對手?
頭頂第二大電商平臺的光環,拼多多深度涉足旅游,會給哪家旅企巨頭造成最直接的沖擊?
從拼多多自身業務布局來說,其追逐的頭號目標阿里已經在旅游市場深耕多年,并且推出了旅游業務的獨立品牌"飛豬",已經是在線旅游市場頭部梯隊企業的代表之一。
因此拼多多布局旅游,勢必與阿里形成新的業務競爭領域,且拼多多針對B端的業務合作模式與阿里平臺相似度極高,都是邀請商家入駐平臺開店,從這個角度來說,飛豬無疑是拼多多最大的競爭對手。
而從用戶構成視角來看,拼多多用戶高增長與下沉市場密不可分,主要以三四線以下的低線城市為主,且依靠微信群、朋友圈裂變的社交模式快速收割新用戶,這又與依靠微信小程序打了漂亮"翻身仗"的同程藝龍用戶群不謀而合。
根據同程藝龍發布的最新財報數據,截至到 2020 年 3 月 31 日,其在中國非一線城市的注冊用戶比例達到了 85.7%。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有大約 56.1% 的注冊用戶來自中國三線或以下城市,與上年同期的數據相比增加了將近 44.3%。
目前微信支付頁面已經新增了拼多多小程序,而其充值中心板塊內就包括火車票預定服務,只是機票預定入口尚未添加,僅在拼多多 APP 中呈現。高重合度的用戶群體、高相似的出行票務服務,若拼多多火力全開攻入這一市場,相信與同程藝龍的一場"惡戰"難以避免。
此外,還有美團。作為團購模式起家的美團布局旅游市場一直是采用"由低到高"的打法,經濟型等低端酒店預定幫助美團在旅游市場建立了初期絕對競爭優勢,盡管現階段美團已經全方位滲透到酒旅業務方方面面,但低價酒店仍舊占據重要的地位。
若要深度涉足旅游業,酒旅一定是拼多多繞不開的業務線,已有業內人士預測,布局火車票、機票出行大交通之后,擁有較高利潤空間的酒旅才是拼多多最終想要發力的重點。而在"拼團+低價"模式下,低端酒店必將是其最先且重點拓展的業務方向,或與美團在這一領域有一場"激戰"。
對此楊彥鋒表示,拼多多作為新入局者,必定會給旅游業"注入"新鮮血液,也會為目前相對集中、相對穩固的在線旅游市場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化。旅游市場足夠大,有實力、有想法的企業都有機會分一杯羹,但不能忽視的是,旅游又是一個偏傳統且產業鏈上下游冗長的行業,切入到這個市場容易,真正想要吃透、做好卻很難。
4、做"輕"還是做"重"想清楚了嗎?
以何種模式入局旅游業務對于拼多多來說也需要想清楚。一般企業跨界到旅游市場,有幾種途徑,要么是以自營模式一步步深度布局產業鏈,要么是投資已有的旅游企業作為切入口,再有就是搭建平臺。
目前看,擁有流量優勢的拼多多采取了類似飛豬生態的平臺模式,為入住的旅游商家開啟了又一新增銷售渠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搭建旅游平臺,除了有線上分銷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需具備線下品質管理和服務的能力。特別是拼多多一直以來面臨產品質量差、假貨多的口碑問題,如何能讓用戶放心購買高客單價的旅游產品,是其進入這個市場最需解決的難題。
此外,僅僅提供流量入口對于旅游商家來說已經不具備足夠吸引力。經過 20 年發展,在線旅游市場早已經是一片紅海,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是旅游業內公認的事實,僅僅提供渠道價值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旅游商家的需求。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曾表示,飛豬絕不希望只是商家銷售商品的渠道。而是要通過飛豬這一橋梁,通過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讓旅游商家從銷售、營銷、品牌建設、會員管理、服務打造等各方面,都能全面地走向數字化。
那么對于目前僅擁有用戶流量優勢的拼多多來說,除了流量優勢,還能夠為旅游商家帶來哪些價值,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疫情期間,拼多多試水了"直播+電商"模式,聯合眾多旅游目的地及景區推出了大型旅游直播項目"跨越山海·云游中國",拼多多旅游業務負責人景明曾表示,希望借此幫助各地優質景區和企業對接國內最具潛力的電商市場。
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入局旅游市場僅僅依靠"有錢"行不通,更需要能沉下心來做好產品與服務,此次疫情危機充分說明這一點,各家旅企都在調動所有資源渠道、客服力量來應對用戶訂單退改潮,即便如此,用戶的投訴和埋怨也無法避免。但若拼多多僅想借助旅游的高客單價為自己的 GMV 增速尋找新動力,或是為資本講一個更大的故事,相信旅游市場會給拼多多上"生動"一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入局捞金,“过江龙”拼多多能掀起旅业多大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对待第三方卖家不公 欧盟计划对亚马逊提反
- 下一篇: 99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