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千元机,谈什么 5G 换机潮?
經歷了年初第一波 5G 旗艦機發布,最近國內 5G 手機的價格門檻開始有所松動。
包括 Redmi、榮耀在內的品牌,都先后推出了定價在 2000 元以下的 5G 手機,大有將 5G 手機價格打到千元乃至是百元檔的勢頭。
華為、OPPO、vivo 等頭部廠商也沒有停下腳步,雖然我們能看到的一些明星機型仍定位高端,但在線下渠道,它們也在努力讓 5G 產品變得更實惠親民。
比如說 OPPO 的 A 系列,或者是 vivo 的 Y/Z 系列等,現在都已經有 2000 元出頭的 5G 手機。走一圈賣場門店,你也能在柜臺的顯眼位置看到它們的身影。
事實上,這輪價格下降也在我們意料之內,畢竟,「2020 年中旬將 5G 手機降至 2000 元檔」本來也列在了幾家手機廠商的時間表中,如今對應的,正好就是這波中端 5G 手機的出現。
但想要迎來真正的 5G 爆發,我們可能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5G 手機是怎么賣到 2000 元檔的?
5G 元器件成本變貴了,也間接導致今年的 5G 旗艦機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這并不代表 5G 手機就會一直貴下去,哪怕是像處理器、射頻天線這些和 5G 有著緊密關系的元件仍保持高價,手機廠商們依舊可以在非 5G 的部分做出妥協。
從近期的中端 5G 機型較量中你也會發現,這批兩三千元的手機都可以看作是各品牌旗艦機的「降配版」。該犧牲什么,又該留下什么,考驗的也是廠商對特定消費者購機需求的衡量。
拿之前的 iQOO 3 和 iQOO Neo 3 為例,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驍龍 865 芯片的中端旗艦,但上市差價卻達到近 900 元,難道定價貴的就一定「不良心」?
可對比配置表后你會發現,iQOO 3 就用上了 AMOLED 屏幕、屏幕指紋、LPDDR5 運存,而 iQOO Neo 3 則選擇了 LCD 屏幕、側邊指紋和 LPDDR4X 規格,鏡頭部分也有所縮水,這些都是廠商為了降價做出的取舍。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realme X50 Pro 和 X50 Pro 玩家版上,兩款手機在芯片、屏幕等核心配置上保持一致,「閹割」的部分主要在背蓋材質和攝像頭上,再搭上個首發優惠,又拉開了數百元的差價。
當然,我們也不能強求一臺性價比手機能在用料上,與四五千元旗艦保持完全一致。為了降低 5G 手機的價格門檻,覆蓋更多的人群,像機身材質、存儲規格、攝像頭和指紋識別元件等,往往也是手機廠商最喜歡「做減法」的部分。
與其說是用戶「感知不強」,倒不如說是量產成本不允許。
另一方面,5G 手機的價格可以降下來,還有芯片層面的原因。
畢竟,就算是「閹割刀法」再怎么精準,芯片依舊是智能手機成本的大頭。只要這部分成本不變,5G 手機的價格下限還是會受到限制。
所以你也會看到,近期出現的這批新低價 5G 手機,比如 1599 元起步的 Redmi 10X 5G,1699 元起步的華為暢享 Z ,以及 1799 元起步的榮耀 Play4,全都選擇了聯發科的天璣 800/820 芯片,而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高通驍龍或是麒麟。
可以說,聯發科這批中端 5G 芯片的入局,才是這輪 5G 手機降價的最大推手。芯片變便宜了,也使得搭載它的手機有了進一步降價的底氣。
面對聯發科的這波攻勢,華為自家的麒麟也開始壓低起步價,像使用了麒麟 820 芯片的榮耀 X10 ,現在也做到了 1899 元的價格。
目前來看,處境最尷尬的無疑是高通。你能找到的驍龍 765G 機型,定價大多都還還在兩三千元左右,短期內估計也很難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
高通的尷尬也和該公司的 5G 芯片陣容有關。由于尚未拿出驍龍 4 系、6 系等更低端的 5G 芯片方案,目前可供手機廠商使用的驍龍芯,就只有 865 和 765 系列,這也間接導致「高通芯手機」難以加入到 2000 元價位以下的競爭中。
偏偏,這些價位段的機型又是各大廠商「走量最多」的產品,如果高通不想放任聯發科、麒麟占據這塊蛋糕,只能盡早拿出定價更便宜的芯片方案。
5G 手機的優秀,和 5G 本身沒多大關系
如果只看硬件的話,今年這批 5G 旗艦機其實都有著不錯的產品力。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廠商開始留意線性馬達、雙揚聲器以及自動亮度這些會被人忽略的細節,也會對外觀工藝進行更細膩的打磨,出現個 120Hz 高刷屏或 100 倍變焦拍照,似乎也不再是令人驚訝的事情。
反倒是「支持 5G」這件事本身,變成了所有 5G 手機中最沒有說服力的一項賣點,主要也是因為更快的網絡,并沒有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改變。
這也讓 5G 手機陷入到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5G 手機做得更好是事實,但另一方面看,如果說支撐高價的并不是 5G 本身,而是其他別的硬件,那么消費者們也沒必要在 4G 還是 5G 手機的問題上來回糾結。
人們對 5G 手機的期待,其實是希望看到一些「5G 可以做而 4G 做不好」的應用出現,比如說成熟的云游戲,遠程數據傳輸,又或是利用云算力來實現更強大的 AI 計算性能,甚至是在 VR/AR 等領域做出突破。
但至今為止,這些「大餅」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唯一一點和 5G 相關的,大概就只有「下載應用、緩沖視頻的進度條變快一點」而已,很難說服人們為此支付更高的溢價。
更別說在很多二三線城市,還處于買 5G 手機前得先開個 App,查下自己家是否在 5G 網絡的覆蓋范圍,就更不用指望讓人有「非 5G 手機不買」的念頭。
別高估旗艦機對 5G 的推動作用
在沖擊高端價位做旗艦機的趨勢下,國產手機品牌們似乎已經不習慣去折騰 1000-2000 元價位的手機了。
畢竟,千元機利潤低,也很難培養出核心用戶群,換作是用慣了高端機的消費者,估計也不愿意「降級」再去買一臺千元機。
但一個客觀現實是,如果想要完成用戶從 4G 向 5G 的大規模遷移,千元機依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回顧中國 3G 轉 4G 的歷程也能看到,真正能激發廣大用戶換機的,也是那些 1000 元左右的「經濟型 5G 手機」。
▲ 圖片來自:中泰證券
根據中國移動和中泰證券研究所給出的預測,當 5G 智能手機價格大于 4000 元時,占據的市場份額僅能達到 15%;如果是 2000 元階段時,份額則會提升到 41%,依舊未過半。
只有當 5G 手機降到了 1000 元左右的階段,它的市場份額才會擴大到 79%,也就是近八成的水準。
另一方面,從中國現階段的居民收入結構來看,也不難理解千元機對于國內 5G 普及的價值。
▲ 圖片來自:財新
按照 2019 年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 CHIP 數據,目前中國月收入達到 5000+ 的只有約 0.72 億人,另一端,則是近 9 億多月收入低于 2000 元、分布在農村地區的群體。
對于這部分消費者來說,你顯然很難要求他們花費近半年的收入,去購買一臺動輒就四五千元的 5G 旗艦機,基本也只當價格下探到千元級別,才能撬動它們的換機欲望。
▲ 手機銷量總榜和只收錄 5G 手機的銷量榜,可以看出兩份榜單的價位分布差異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今年京東 618 的手機累計銷量榜中發現,排名前 10 的機型依舊是清一色的 4G 手機,且除了蘋果華為旗艦,大部分手機的價格都在 1000 元左右。
只有將榜單擴大到前 20 名內,5G 手機的上榜數才增至 6 臺,這多少反映出目前大眾消費者對于 5G 手機的態度。
總得來看,5G 發展到現在,價格仍然是人們更換 5G 手機的最大阻礙。至少在 1000 元左右的「經濟型 5G 手機」出現前,大部分人還是愿意繼續使用價格更低的 4G 手機,而不是花更多錢來享受更快的網速。
當然,今年的 618 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手機廠商清理 4G 庫存的「最后機會」,到了年底雙十一, 5G 千元機全面鋪開式,我們應該就很難再在榜單上看到 4G 手機的身影了。
題圖來源:SCMP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没有千元机,谈什么 5G 换机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戴胜鸟和啄木鸟的区别
- 下一篇: 有没有方便一点的给细胞计数的仪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