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京东香港淘金:中环拥抱北佬
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無疑是港交所找來的明星企業。
作者/秦安娜喬雪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香港資本市場曾經是內地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從 1993 年H股誕生開始,一家家內地企業奔赴香港上市,募集來自全球的資金。
赴港上市的中國移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工商銀行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平安,成為世界知名的保險企業。
如今,那些曾經奔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可以選擇回香港落腳,吸引來自國內的資本支持。中金的研究數據顯示,近幾年,香港 IPO 項目有 70% 的份額賣給了國內的機構投資者。
中資資本在香港崛起的背后,是中國從資本輸入國向資本輸出國的轉變。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只是整個趨勢中的顯性因子。
1
中資崛起
最近,位于香港中環 IFC 一期 29 層的中金公司里,幾間辦公室徹夜燈火通明,一改疫情期間員工居家辦公導致的空蕩狀態。
常年霸占香港中資保薦人第一席位的中金,是網易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的保薦人,徹夜加班的員工正忙于準備網易的招股書。
“近期中金的人更難約,他們太忙了。”李琦對略大參考提到,她在一家中資券商負責承銷工作。
她見識過中金的忙碌。此前,李琦所供職的項目組,聽聞中金將成為一家企業的保薦人后,想通過中金牽線發行人(注:上市融資的企業),加入其承銷團。但預約兩次,時間地點一再變動,最終,約見地點改為某印刷商的辦公室——中金團隊在此處理某項目的 IPO 文件。
發行人上市前,保薦人、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IPO 項目的中介方,都會聚在印刷商處,篩查 IPO 需提交文件中的任何細節、法律責任和錯別字。該環節被投行人士稱為“Printer Session”,以律師不睡覺、投行少睡覺著稱。
“你能在印刷商那里找到一家企業 IPO 所需要的所有中介商。”李琦說。大的項目 case,往往二、三十人,浩浩蕩蕩“入駐”,做最后的沖刺。
中環的印刷商們,很了解香港資本市場的財富動向。
最近兩年,出現在印刷商辦公室的中資券商越來越多。2019 年,香港 183 家 IPO 企業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的項目高達 107 家 ,相當于每 3 個 IPO 項目就有 2 個中資券商參與其中。
從媒體公布的京東赴港二次上市的承銷團亦可窺見,農銀國際、中銀國際、交銀國際、建銀國際、招銀國際、工銀國際等,中資投行占承銷團極大比例。
外界將中概股企業赴港二次上市,視為其面向中資資本的一輪募資。
與此同時,內地企業正在成為赴港上市的主要募資方。
港交所公布的 2018 年業績顯示,其全年成交金額達 26.4 萬億,IPO 融資總額排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第一位。1146 家內地企業總市值達到 20.2 萬億,占港交所總市值的 67.5%。其中,不乏小米、美團等知名企業。
能夠服務內地企業,逐漸成為中環金融人士業務能力的必備要求。
2014 年,李琦剛參加工作,粵語不好的她,通常需要用英文再跟對方確認。現在,很多時候她可以直接用普通話交流,同行中能聽懂、能講普通話的人變多了。
甚至,港交所總裁李小加,也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2
明星項目
李小加曾用 Party 一詞,來形容香港的交易市場:
設想你在辦一場 Party,想把它變成一場全球矚目的盛世,關鍵問題是怎樣才能邀請到城中最重要,最多的客人。作為 Party 的主人,你要仔細考慮邀請的優先順序,分辨那些對客人極具吸引力的核心人物。
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無疑是港交所找來的明星企業。
按照港交所要求,赴港二次上市的企業,必須在英國、美國等監管健全市場上市,并至少兩年保持良好合規記錄;市值不少于 400 億港幣,或市值不少于 100 億港幣且收入達到 10 億港幣。
摩根士丹利曾測算,滿足赴港二次上市條件的中概股企業,僅包括網易、京東、百度、攜程等 20 多家公司。
這些企業已經在美國資本市場向全球投資人證明了自身的商業價值,它們有健康的經營模式,良好的現金流,在各自所在的行業有影響力。
它們就是港交所 Party 中最想邀請的明星。
對于全球投資人,尤其是中資投資人來說,他們要用金錢,人脈、經驗……所有自身優勢,去兌換這場資本盛宴的入場券。
從 2018 年 4 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后,李琦所在的券商,就開始爭取承銷中概股企業和新經濟企業的募資項目。它與另一家中資券商,一直在競爭年傭金收入前 5 名的席位。爭取到這些中概股明星客戶,券商便能向它們所服務的機構投資人自證實力。
畢竟,明星項目都具備共性:很挑剔承銷商。
對李琦而言,每一場承銷工作,都是一次戰爭。
項目初期,她需要做模型、路演、跟機構投資人反復確定出價區間。
隨后,參與承銷的券商們聚在一起,報出每家投資人的價格,最終確定 IPO 發行的價格區間。商議過程中,李琦需要跟投資人反復發郵件確認,對當前的價格區間是否滿意。
搶奪承銷份額往往是戰爭中的高潮,通常會伴隨著大聲的爭吵和指責。每家承銷商會羅列出一系列自身優勢去爭奪份額,例如我的投資人信用更好,聲譽更好、我的投資人是長期投資者而非對沖基金等等。
整個過程充斥著不滿,經常需要調停,每家都要爭取最有利的條件,很多時候需要保薦人甚至是發行人來調節、決議。
爭取中概股企業赴港二次上市業務,成為承銷商們的新戰事。
每家券商服務的投資人,都需要從這些二次上市企業中獲取利益。甚至一些投資人,還需要用二級市場的收益,來平衡今年一級市場的業務低迷。
對于承銷商而言,這也是門好生意——相較 IPO,赴港二次上市的程序簡化許多。不需要重新定價,它們在美國上市的價格和估值,就可以作為香港二次上市的發行價依據。
此外,這些二次上市的企業都有認知度,尤其是在中資投資人中有熟識度和影響力,項目路演階段也會容易許多。尤其在疫情期間,不方便進行路演、午餐會等線下交流,券商需要用高知名度項目,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
對于人人都想要的明星項目,能不能參與承銷工作,人脈很重要。李琦說,搶項目,主要看人際關系。
華興資本成為京東赴港二次上市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家主要服務新經濟企業的精品投行,又一次成為新經濟的受益者。包凡曾帶領華興,成為京東 2014 赴美上市時唯一一家國內本土投行。
2018 年,新經濟企業扎堆赴港上市,包凡曾將這場 IPO 盛宴稱為“移動互聯的最后一口肉”。
此番,常年游弋在海外市場的科技企業,赴港二次上市,將這口肉能吃的時間,又延長了一些。
相比于曾經的眾安、閱文、易鑫等在首日招股獲得 73 倍、120 倍、100 倍超額認購,隨后股價大幅度下跌的項目們,前浪科技企業在海外積累的股價數據,也是它們抵抗風險的底氣。
3
回歸本土
中概股選擇赴港二次上市是需要支付交易成本的,2019 年 11 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為此支付的 IPO 承銷費用在 2.2 億-2.53 億港元。
即便如此,中概股也愿意選擇回歸本土資本市場。
本土的投資人更了解本土企業,也愿意給予更合理的估值。這些都是中概股企業此前在海外難以獲得的優待。
此外,選擇多地上市,亦分攤了企業對單一資本市場的依賴,部分抵消地緣性、政治性風險的影響,尤其在中美之間的摩擦不斷加劇的當下。
5 月 20 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簡稱: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
網易日前發布的上市聆訊文件,對這一風險進行了披露。而這并非網易一家面臨的問題,包括京東以及后來者在內,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都會遇到此風險。
過往中概股企業并不需要提交會計審計底稿。如若該法案被簽署通過,PCAOB 將有隨時查閱中概股企業審計底稿的權利。日前,中國證監會已經公開對該法案進行嚴厲譴責,稱堅決反對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種種因素疊加,中概股排隊回國的需求愈發強烈。
首選的避險港灣就是香港。香港從監管機構、財務合規、報表等的要求,和美國有很多可通用的地方,上市流程大大簡化和便捷。從爆出網易、京東赴港二次上市,到網易完成港交所二次聆訊,不過一個月左右。
其次,近年,港交所向大批新經濟公司敞開懷抱,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赴港上市,同時歡迎符合條件的中概股企業赴港二次上市。
2019 年 11 月,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成功募集資金約 110 億美元,成為當年港股市場募資最高的新股王。
圖:阿里巴巴再次登陸港交所
阿里的示范效應讓徘徊的中概股看到了“錢景”。
利好政策也在陸續出臺。
5 月 15 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 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
對于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而言,更長遠的未來在于,如果被納入恒生指數,公司能贏得更多投資人的關注,交易量和市值的表現會很不錯。
如若被納入港股通的范圍,公司還會得到更多“南下”的內地資金支持,甚至能夠獲得A股同類企業的估值——早前,港交所同上交所、深交所設立了雙向互通的滬港通、深港通。
近年來,南下資金保持高度活躍,有數據統計,2019 年,僅南下的港股通資金累計流入 2400 多億港元,是港股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
不過,吸引資金關注的通常都是明星企業,中小企業很容易在資本市場被遺忘。
對于不符合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而言,它們在退市、回國內重新上市的規定路線外,也在尋找接觸內地資本的機會。
服務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財經公關企業智信財經,其總裁蔡敏玉對略大參考表示,境外上市企業以前愿意選擇熟悉海外投資者的公關團隊,幫助他們跟投資人溝通。現在更多海外上市的企業,愿意找熟悉境內投資人的公關團隊,幫他們對接中資投資者。
2019 年開始,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市值企業找到智信,提出對接內地投資者的訴求。
過去幾年里,中概股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潮,令內地投資者更了解美國資本市場,他們也懂得,中概股企業與內地投資人之間的溝通聯系,正逐步緊密。
4
免費彩票
發生在香港中環的這場資本盛宴,并非大玩家的獨家 party。
小玩家們也蠢蠢欲動。
許多內地的個人投資者,投資港股、美股都是從辦理一張招商銀行香港一卡通開始的,它管理費低、同內地賬戶互轉方便,在炒港股和美股的內地散戶中,很有認可度。
2014 年,深圳福田的林峰在位于中環交易廣場的招行香港分行,辦理第一張香港一卡通,隨后在富途牛牛、有魚股票等多家互聯網券商,開通了港股賬戶。
他時常拿出來講的投資經歷,是在 2018 年末抄底了京東的股票。
他打算從網易和京東身上復制往日榮光。為此,他準備在所有的互聯網券商平臺下單,增加中簽率。
港股打新,越來越受內地投資者歡迎。
僅中簽率這一項來講,2016 年至 2018 年,港股打新的中簽率大概為 68%,而A股的中簽率平均低于 0.5%。
超過 65% 平均中簽率、低于 5000 元港幣平均入場費、8.56 萬港幣的平均年度累計收益,加上無需持倉市值,特色暗盤交易,這些都構成了最直接的吸引力,也讓港股 IPO 集資規模在全球稱冠。
券商們的宣傳話術更加直接:一生一次的發財機會。
如今,網易、京東已經成為最熱門的打新標的。有新聞稱,自網易、京東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傳出,不少機構投資者已下了“引子單”,即意向訂單。不僅是機構投資者,手上余糧不多的散戶們也在參與其中。
“港股打新就像是股市里的免費彩票”,是個體投資人們最愛標榜的一句。
被投機熱血支配的人們永不滿足,港股、美股互聯網券商們已經伺機推出 20 倍、10 倍的杠桿打新方案。更有內地散戶發現了香港證券市場的 bug,利用身份證數位的不同,申請多個賬號,從而提高中簽率。
不過,投機必然伴隨風險。外匯管制、破發、代理騙局,都是內地投資者闖蕩港股、美股時可能遭遇的變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作為港股首家執行“同股不同權”的 IPO 公司,上市首日即破發。在此之前,雷軍身后,站著一眾滿懷信心高舉戰旗的投資者們。
但人們總愿意相信,不幸的事情永遠只會降臨在他人頭上。網易與京東的光環之下,投資者們都篤信,這些回港二次上市的明星公司,一定會讓自己大賺一筆。
林峰,已經將自己的賬戶“孖展”。這在香港話里是保證金的意思,意同英文里的 Margin。在內地,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杠桿。
顯然,主角亮相前,party 已開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网易京东香港淘金:中环拥抱北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祖国的大好河山图片小视频(祖国的大好河山
- 下一篇: 一人之下的田晋中(一人之下 张怀义告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