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马斯克和我聊了聊他的“太空梦”
【編者按】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 3 時 22 分,在全球網友的云注視下,矗立在發射塔多日的 SpaceX 獵鷹九號運載火箭,終于不負眾望,成功升空,載有兩名宇航員的龍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商業載人航天飛船,它揭開了人類商業航天的序幕。對 Elon Musk(馬斯克)來說,他那聽起來無比瘋狂的移民火星計劃,又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過去 6 年,我和 Musk 有幸有過一些交流,2014 年我邀請他首次在中國公開亮相,參加了極客公園的大會;2015 年又帶領國內一批企業家去硅谷拜訪了他(張一鳴就在其中);2016 年邀請我參加他在北京的發布會,我還有幸被他點到提了個問題。
我自己確實是個硬核航天粉,我記得 2017 年我還專門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拍了一段上千位極客公園粉絲的祝賀視頻發給了他,作為對 SpaceX 突破性進展的祝賀。
接觸雖然不多,但還是給我機會更全面了解了下這位「鋼鐵俠」的內心,和他不一樣的思維。今天分享的,是 6 年前 Elon Musk 參加極客公園大會時,我和他深入交流之后記錄下來的東西。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 Musk 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所有人都震撼于 SpaceX 的了不起之時,你會發現 Musk 所有的不一樣,6 年前都有跡可循。
SpaceX獵鷹九號運載火箭發射
「是 500 光年!」Elon Musk 和我幾乎同時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瞬間就把彼此都逗樂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因為意識到整個屋子中真正在意這個數字的,估計沒有幾個人。
這個 500 光年的數字,是指最近被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發現的一顆最接近地球大小和環境的地外行星——「開普勒 186f」。當時在晚宴上的張亞勤老師正在我邊上與 Elon Musk 探討未來什么時候人類可以登陸火星,順帶提到了「NASA 說最近似乎找到了一個距離地球 600 光年的孿生地球。」而 Elon Musk 反應比我更快,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出口糾正說:「嗯,是 500 光年」。
這條由 NASA 發布的新聞還非常新鮮,但是 Elon Musk 已經把它當成了一個「常識」放到了大腦之中。而這個瞬間,也是他在中國公開亮相的第一天中,眼睛中最閃耀光亮的時刻之一。
這位科技創新領域最熱門的新銳,從早上乘坐私人專機到達北京,馬不停蹄地去了 Tesla 北京辦公室,又做客極客公園的「奇點大會」,在會場參與了央視對話欄目兩個半小時的艱難訪談,然后轉場商務交流到 18 點半,最后又來到極客公園的歡迎晚宴。而我見到他的時候,他竟然還是精力充沛的樣子,讓你不得不欽佩這個 Tesla 和 SpaceX 這兩個世界上最酷公司的雙料 CEO,果然有與眾不同的能量。
只不過,Elon Musk 并不是個喜歡交際和擅長造勢的商人。如他所說,他自己更像是個「有點瘋狂的工程師」,不要指望他像那些熟悉公眾情緒和充滿語言天賦的商業精英那樣去取悅和迎合別人,當你問出的問題讓他不感興趣或者因為過于無厘頭而無法作答,他就會變成一個毫無語言亮點的人,甚至在交互界面上瞬間走向「封閉」。而如果你正在通過正確的問題跟他的交流,你就可以看到他眼中、甚至肢體語言上的興奮流露。
但 Musk 很清楚自己有時候需要不斷地把同樣的話說給不同的人聽,有時候他的確會「蹲下身子」配合一下不同人群的視角和期望。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他,即便你在詢問可以輕易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他已經表述過很多次的答案,他還是會耐心地再說一遍。
這并不是因為他本性和善照顧你面子,更不是在意自己的商業利益而刻意遷就,這背后其實是一種極其強大的自我認知——他認為大部分人還沒有看到正確的方向,是需要被引領的,所以他不介意對「迷途」人點撥一下。
當然你要是執迷不悟甚至迷途不知返,他也會毫不介意地放出個讓你尷尬無比的冷臉,甚至,干脆就是起身離席的背影。
以下的交流發生在極客公園奇點大會場的暖場溝通、候場、離場,當然還有晚宴期間我坐在他邊上進行的私下交流,以及幫助翻譯的一些其他嘉賓的提問。由于大多數時候我只是見縫插針,所以問題不是很連貫與體系,而且我完全憑借記憶有可能有不準確的描述。但是我相信大家還是可以由此體會這位傳奇極客內心深處的思想。
我和Elon Musk在2014年極客公園奇點大會上交流
張鵬:為什么當年你自己都說覺得 Tesla 很有可能失敗,但是你卻還要堅持做?
Elon Musk:我覺得總要有人推動用新的思維架構去思考問題。我曾經期待也相信傳統汽車行業內能生長出電動車的新潮流,但是我發現他們其實做不到。所以我相信我需要用 Tesla 來創造一個新的思維架構來告訴行業其實有不同的方法。這件事情能成功是我的幸運,但我真正希望實現的其實是一個行業的改變?,F在我們其實在授權我們的技術給其他的汽車企業,我沒有覺得我要取代他們,我只是希望他們走上正確的路徑。
張鵬:為什么要你堅持選擇做太陽能超級充電站?
Elon Musk :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特別在中國這樣的市場能降低煤炭轉換成電力的能量消耗,也是意義重大的。不過他說最近在加州流傳的一個玩笑他覺得很酷——如果出現電影中那種世界末日了,你其實還是可以繼續開 Tesla,因為汽油沒人開采會用光,但依靠陽光的超級充電站可以堅持很長時間 (雖然他是開玩笑但我真心覺得這個邏輯才更符合他的風格)。
張鵬:今天你好像沒有提到 Tesla model S 與傳統汽車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可以系統遠程升級,變得越來越好用。這其實是我們很喜歡的特性啊?
Elon Musk:我不喜歡提及細節,是因為我認為 Tesla 的車是一個體系性的創新,并不是因為某一點來當賣點。但是你的確可以通過無線網絡隨時升級和更新你的汽車,可以讓它變成一輛更好用、更符合你需求的交通工具。我相信,今天我們已經看到的和即將看到的所有跟駕馭和操控相關的細節優化問題,其實有了這樣的機制,都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優化和解決。
張鵬:但是你的汽車這種「云+端」的布局。你擔憂過未來云端的安全性問題嗎?
Elon Musk:你說的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但目前沒有任何人成功過,一個例子都沒有。而且我們對此早有預防,也做過很多次測試沒有發現有這方面的潛在漏洞。實際上,我不理解你為何認為有人會這樣做。
( Musk 要黑臉了……從我的理解上看,Elon 同學對電池安全性等問題也是類似的態度——拿一個有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去影響大方向的推進,他會認為屬于惡意抬杠一點都不建設性。這也一直是他的風格,他在 Tesla 自動駕駛上的激進方式一直在汽車圈有爭論。而這次發射的龍飛船,設計之初在回收方式上他最開始就想用獵鷹 9 號那種火箭控制的方式,但 NASA 堅決不同意覺得風險太大,Musk 最后妥協了,回到了海上濺落回收的方式,但他內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認同)
張鵬:你為什么要做兩個公司的 CEO?
Elon Musk :我其實一個 CEO 都不想當。我真正向往的是一個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和實現產品的工程師。實際上我曾經嘗試過兩次尋找 CEO 來運營公司,但是我發現這是行不通的。我意識到如果不自己親自參與其中,很多事情都會出大問題。但顯然,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只有你最相信的事情,你確實很難找到陌生人來幫你實現它。
張鵬:為什么你那么執著地要做 SpaceX 這種高風險的事情?
Elon Musk:我小時候很愛看科幻小說,我一直覺得探索太空是一件極其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我做火箭這件事情真的不是因為我自己想要上太空,我想要上去是很簡單的事情,(好霸氣!) 但我覺得如果不能讓普通人都進入太空,人類就還是永遠被鎖定在地球之上,而無法去探索宇宙,也無法真正成為一個基于多個星球的文明。我們必須相信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因為不能做到這一點,人類的文明就是脆弱的。
我們必須大幅度推進進入太空的成本下降,而真正促進成本下降的路徑不是等待科幻小說中的那些技術從天而降,我們需要在已經成熟的火箭技術上通過可回收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我認為這個成本的降低至少是 100 倍的水平。難道你不覺得這是個值得做的事情嗎?
張鵬:你開發 SpaceX 是為了人類走向宇宙,你創立 Tesla 也說過是希望所有人都用上電動車而不是自己要去統治一個行業。但是你這兩個事情都曾經面臨失敗并押上了你全部的財富,很多人估計無法理解你的想法。
Elon Musk:所以我說過這些事情很難讓別人幫我做,我只能自己來。我說過我其實不一定會成功,但有些事情必須有人站出來開始行動。
張鵬:你想過去從政嗎?萬一你成了總統不是更能推進你的一些環保和太空探索的理想?
Elon Musk: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想我也不會這么做。我能推進的是用產品和技術推動一個好的方向,而不是從政然后通過法令讓世界轉變成我要的模樣。比如 Tesla 的這個車,我希望我的用戶選擇它不僅僅是因為選擇電動車是一個對未來世界負有責任的行為模式,更是因為它本身還是一個真正的好產品,所以你才會選擇它。我不認為我做了總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做個工程師和設計師更合適些。
張鵬:你竟然能說服 NASA 和美國政府允許你做火箭的生意,你怎么做到的。
Elon Musk:我也是一步步贏得的信任啊。我之前自己花錢做的研究都是他們不做的。然后他們看你都花錢花了這么多,這么認真和投入,也有了成果,他們才會給你機會做進一步的嘗試。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過程,你說服別人最主要的不是去游說,而是你需要真的相信這件事情,并做到一個臨界點讓大家能看到希望。
張鵬:降低發射成本這個事情,為什么 NASA 那么多專家和資源都沒做到而你的 SpaceX 卻做到了?
Elon Musk:嗯,我想 NASA 做不到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們資源太多了。
張鵬:你怎么看最近那些提供亞軌道旅游飛行服務的公司?
Elon Musk:切!(此處純屬配音,實際的鏡頭是他聳肩、搖頭,然后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能想到的中文描述唯一合適的詞就是這個了。當時他對這種解決消遣性需求的目標顯然毫無興趣,因為這不解決他要帶人類創造多星球文明的大目標。)
【后記】
看完文章之后,我們不妨再來探究一下 Space X 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意義。
在我看來,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商業火箭的升空,它代表著商業航天走向成熟,可以實現載人任務這樣「皇冠明珠」級別的任務了。
如果說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開始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但這個時代的起點是政府間的競爭來驅動和促進的。美國贏得登月競賽后,科研目的航天一直保持平穩的輸出,但這依舊是政府項目的形式,以至于航天技術雖然不斷在發展,但是到今天登月依舊是人類最高的太空成就。
阿波羅11號任務的宇航員 Buzz Aldrin 站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旁,這是人類首次登月任務
商業航天的意義,在于讓航天和宇宙探索不再是政府撥款的項目,而是可以引入更多智慧和資本,并創造正向價值循環的「行業」。這樣的故事在航空、通訊、計算機領域早就一次次的上演過。
只有這樣,才會擺脫 Musk 前面說的「因為太多的資源所以不能進步」的悖論,因為商業本質上追求的必須是效率、進步,而這必須要靠創新、標準化和規模化來實現。
商業航天會真正打開屬于全人類的太空時代,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從可以觸摸太空,到真正愿意走向多星球文明的新篇章起點。而商業正是背后比「好奇心」還有力量,并最終能支撐人類大踏步向前的關鍵「荷爾蒙」。
6 年前我問過Musk,有生之年我是否可以看到普通人負擔得起的太空旅行機會?他當時非常確定的說:「我們一定可以?!?/p>
但這也一定是個艱難的過程。就到這次成功發射之前,SpaceX 正在早期研究階段的 starship(星艦)火箭,在實驗中就發生了爆炸,而這個火箭的目標是可以一次運送 100 人上太空。如果說這次成功的獵鷹 9 號和龍飛船的組合是個通向太空的「交通小艇」,那么Musk心中顯然已經在規劃真正的「擺渡船」了。
他希望在 2050 年,也就是他自己 80 歲前,讓人類可以有百萬人移居火星。這個今天別人聽起來瘋狂的想法,他顯然真的有著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奔跑。
執飛本次發射任務的兩名宇航員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做發射前準備
我相信Musk不會是人類開啟「真太空時代」唯一的關鍵人物,他是一個「破風」的騎手,沖在最前面去對抗最大的阻力,但會帶動更多的人提升比賽的成績。
可以預料,更多的資本和有智慧的人,會加入到這個行業,而中國新一代的航天人,也一樣有機會成為帶領人類進步的力量。
希望很多人都有的那個「此生上一次太空的夢想」,可以因為商業航天行業而早日到來。
祝 Musk 好運!
祝所有航天人好運!
也祝人類文明好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那一年,马斯克和我聊了聊他的“太空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好听唯美的女游戏名字
 - 下一篇: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招(江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