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去中国化,可能反而导致去美国化
集微網消息 據經濟學人報道,美國打擊華為的新規可能完全達不到目標,且較有可能造成美國芯片制造產業外移。
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美國也很難約束整個產業。全球前12大半導體公司只有1/5的廠房設在美國。出于尋求較便宜的勞動力等資源配置原因,美國半導體廠商和上游供應商,也在不斷向國外拓展。因此,新禁令對美國公司海外工廠的約束力成為一大關鍵。如果美國公司在海外生產的設備不屬于“美國制造”,那么華為就有機會規避禁令。
否則,類似臺積電這樣依賴美國設備的晶圓廠只能選擇放棄華為,或者另覓設備供應商。而非美系設備廠,如東京電子、日立先端科技等將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建設非美系設備生產線可能是許多晶圓廠正在進行的動作。5月18日,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镕訪問該公司位于西安的新晶圓廠,他表示三星電子預計在未來10年投資1150億美元發展芯片制造業務,并明確表態不會忽略中國。鑒于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禁令,三星極有可能采用不會被中美地緣政治波及的設備。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臺積電很可能將既有的美國設備搬到即將建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里,空出臺灣廠的空間給新購入的非美系設備,以服務中國客戶。臺積電對此未作回應。
經濟學人報道還稱,一位熟悉美國設備制造商的人士指出,已有廠商在考慮要將專利移往海外,在美國的轄區之外,重新建立事業版圖,以規避現在與未來的抗中限制。
這些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半導體產業鏈強行去中國化,可能反而導致產業去美國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强行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去中国化,可能反而导致去美国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级社会工作师报考条件解读(中级社会工作
- 下一篇: bp是什么材质(bp是什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