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誰有孔子的小故事,越短越好,最好50字
- 孔子有什么著名故事?
- 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誰有孔子的小故事,越短越好,最好50字
1、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云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于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你行大禮干什么呢?”母親問他。“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2、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夫不解,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么樸實無華、自居人下。
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車夫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后,也努力培養他,后來車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
3、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4、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于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于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征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5、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后,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孔子有什么著名故事?
1.名正言順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寇,管司法工作。這樣,孔子參與政治的抱負終于實現了。孔子五十六歲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國職務。他參與國政僅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效,魯定公沉湎于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了。孔子的學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里了吧!”孔子回答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后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于是,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斗。于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問孔子道:“衛國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國政,你首先干些什么?”孔子略為思索了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子路不客氣他說:“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么糾正的必要呢?”孔子反駁說:“您真粗暴!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得出來,講出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繼續留在這里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2.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后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孔子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非常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了,他的“因材施教”理念為人們傳承沿襲了上千年,至今還閃耀著光輝。
他的教育故事,基本上或者說大部分都來源于《論語》,其他的野史部分,不夠權威,許多人也不認可,再說了,野史部分以教育為主題的也不多。
不過,要說最著名的故事,倒是不在《論語》之中,比如說被選入教材的《兩小兒辯日》,就出自《列子湯問》。故事的內容,基本上上過小學的都知道,說孔子一天出門,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作為吃瓜群眾,孔子當然也是好奇,就過去問個究竟。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另一個小孩的意見恰恰相反,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兩個小孩各自給出了判斷依據:
一個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孔子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判斷了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十分有智慧呢?”
另一個故事,在《三字經》中有論述,“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類似的故事版本很多,其中一個是這樣說的,有一次孔子又出門了,在路上看到許多小孩在路邊嬉戲。孔子當時就有些猶豫,這次可千萬別再被小孩子難住了。他就在一旁觀望。其中有個叫項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獨自玩著筑城的游戲。孔子讓自己的弟子先去打探一下,順便告訴他車子要經過,讓他一邊玩去。
可項橐卻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我只聽過馬車饒著城走,沒聽過拆城讓馬車過的道理。”孔子聽了小孩的話,決定考考他,沒想到多次的一問一答,你來我往之后,孔子再次敗下陳來。于是孔子誠懇地說,“后生可畏啊,我愿意拜你為師。”于是,7歲的項橐就成了大圣人孔子的老師,傳為佳話。
以后孔子出門,就謙遜很多了,之后還說了那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三個人,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個小孩。
注:為了故事的流暢性,部分內容屬于杜撰,不要深究。相關事跡都是有史可查的,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孔子的著名故事簡短)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移动魔百盒 cm101s 怎么安装 当贝
- 下一篇: 工厂体检项目有哪些 全面解读工厂体检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