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佛、罗翔”入海B站,知识类UP抢滩后浪
文/毒眸編輯部
來源:毒眸(ID:youhaoxifilm)
文龍承菲
“知識類 UP 主”的進駐,已在B站形成新的浪潮。
2019 年 6 月,UP 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有多快?5G 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在B站上一炮走紅,并被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媒體報道,進而助何同學的B站賬號在 3 天內漲粉近 100 萬。而今近一年時間過去了,何同學已在B站擁有 441.8 萬粉絲,視頻平均播放量超過 200 萬。
同年年底,UP 主“巫師財經”借由三個分析楊超越、蔡徐坤和楊冪與資本博弈的視頻,成功在B站走紅,三個月內漲粉百萬。在此后的B站 2019 百大 UP 主頒獎典禮活動上,巫師財經收獲了 2019 年的年度新人獎,何同學則入選了百大 UP 主。
而人們普遍相信,2020 年B站百大 UP 主的名單里,“硬核知識類”UP 主的數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 2 月,《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資本主義的?》讓“硬核的半佛仙人”成功轉型成為了B站知名 UP 主及“老婆”;不久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攜手“法外狂徒張三”,憑借相聲式法學課堂成為了B站的新晉網紅,在 8 天內漲粉百萬,刷新了B站新入駐 UP 主的漲粉記錄……一時之間,各路硬核 UP 開始成為B站“新貴”。
“硬核的半佛仙人”視頻,《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資本主義的?》播放量
浪潮并不止于此。
毒眸注意到,在這股知識視頻熱之下,包括《三聯生活周刊》《環球時報》在內,許多傳統媒體同樣正在進駐B站,做起了專業化的財經、科技內容;而包括逐鹿網創始人闌夕在內,很多傳統財經、科技領域的媒體人與自媒體,也在B站試水知識型視頻內容。
曾經“默默無聞”的B站財經、科技頻道,頓時熱得“燙手”。在這個“后浪”成為話題的春夏之交,大舉“入海”的知識類 UP 主們,一面搶奪著B站“后浪”們的注意力,一面正成為視頻領域里最洶涌的新“后浪”。
知識類 UP 主的“誕生”
“大家都知道視頻是主戰場,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IC 實驗室的“館長”告訴毒眸。
IC 實驗室的公眾號成立于 2019 年 4 月,主要關注互聯網和大眾消費領域。而在很多媒體人看來,這個時間點顯然有些“太晚了”。
新榜出品的《2019 中國微信 500 強年報》數據顯示,在統計了過去 5 年活躍樣本的閱讀數后可以發現,微信公眾號單篇文章的平均閱讀數在持續走低,公眾號流量數據已經走過了最繁盛的階段。
IC 實驗室顯然也意識到了公眾號的“頹勢”,在正式更新半年后便開始尋求轉型。“公眾號時期,大家經歷了頻繁的日更,文章容易越來越水,天天去講情感八卦等同質化的東西,讀者已經有點厭煩了。內容創作者開始追求帶一點知識性的內容,這本身是一個趨勢,而中長視頻則是承載這類內容的一個很好的載體。”館長告訴毒眸。
基于這樣的認知,2019 年 12 月 9 日,IC 實驗室在B站發布了第一個視頻,對李佳琦和薇婭這兩位熱點人物進行了分析,迄今為止,這期視頻收獲了 60.8 萬的播放量。
而就在 IC 實驗室發布第一期視頻的三天前,B站財經區最初的“網紅”巫師財經發布了《楊冪的資本博弈之路》,在微博轉發過萬的同時,也創造了巫師財經當時在B站站內的最高播放量。
巫師財經“資本博弈”系列視頻的出圈,為知識類視頻打響了知名度,新入局的 IC 實驗室恰好搭上了這陣“東風”。館長表示:“過去其實也有很多科普視頻,但可能(風格)沒有巫師財經做得那么輕松。我覺得他的重點貢獻就是可能把門檻拉得稍微低了一些,這樣的話傳播度就會更廣。”
如今,IC 實驗室會在B站與微信公眾號同步更新,而近幾期內容相同的視頻在兩個平臺收獲的反饋卻幾乎“天差地別”:B站播放量動輒接近 20 萬的視頻,微信的閱讀量則一般在 1 萬上下,對比之間似乎更體現出了轉型的正確性。
同樣看到了中長視頻領域紅利的,還有同為B站知識類 UP 主的“老蔣巨靠譜”。從之前工作的文字媒體離職后,他曾考慮過做自媒體,但也因為意識到文字類自媒體留下的機會并不多,于是改為向視頻領域發力,經過近一年的運作,他已經在B站發布了 37 個視頻,并收獲了 50.8 萬粉絲。
老蔣認為受眾的閱讀習慣正在發生改變,而以視頻方式輸出內容符合當下的閱讀習慣:“現在最年輕的這代人,對文字的需求和閱讀整段文字的能力都在快速下降。他們非常依賴于視頻提供信息,我覺得這是一個導致(知識科普)這類視頻有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知識類 UP 主們“入海”,對B站的內容生態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以財經內容為例,在B站的“財經”、“股票”、“金融”等“硬核”標簽下,2019 年及以前的精選視頻均不超過 10 個,并且視頻播放量數據較低,播放過萬的視頻僅有三個。而進入 2020 年后,這些標簽之下,無論是視頻數量還是播放量,都得到了顯著的增長,涌現出大量播放量 200 萬+的熱門作品。
這類 UP 主的涌入為B站的科技區和財經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與此同時,在年輕用戶大量匯集的B站,想要真正啃下知識型內容這塊“硬骨頭”,對于“硬核”的 UP 主們來說,卻依舊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后浪們的喜好繁復多變,搞懂他們的喜好、口味才能順利“搶灘”。
選題方向因此成為了所有同類 UP 主面臨的難題。
在老蔣的視頻制作流程中,光是確定選題就要花上1-2 天時間,而后還得再用2-3 天用來調研。而對于大多數初入B站的知識型內容生產者來說,“蹭熱點”似乎都是一個最快吸引流量的方式—— 老蔣巨靠譜進駐B站時,是 2019 年孫楊事件的第一輪發酵期,因此他便很自然地將選題對準了孫楊。
“老蔣巨靠譜”部分視頻選題
“最初的幾期視頻里,有一些文案比較不錯的內容,播放量、彈幕數都不是特別理想。反倒是蹭熱點做出的一個視頻,雖然內容相對一般,但卻有不錯的成績。”有剛剛涉足這一領域的 UP 主告訴毒眸,研究B站用戶關注什么,已然成為其策劃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除了熱點話題以外,B站用戶整體年輕化的生態,也決定了熱門選題的走向。年輕群體的正義感和對世界的探索欲相對強烈,因此在老蔣看來,涉及到弱勢群體、某些事物正當性的公共議題和揭露營銷或資本黑幕的選題,一般都會有很好的流量反饋。另有相關從業者也透露稱,“割韭菜”相關的話題總是能在彈幕、評論里引發各種討論。
不過,找對選題僅僅只是第一步,在同樣的熱點選題之下打出差異化特色、切中B站用戶的需求,才是 UP 主們向“B站網紅”進階的關鍵。
與微博、抖音等平臺不同,B站整體用戶的生態趨向年輕化,在接受干貨較多的內容輸出的同時,他們也更加喜愛輕松、戲謔化的表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此,UP 主們需要在視頻文案中埋梗并加入標志性的語言,努力融入B站的社區氛圍的同時,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品牌認知。例如巫師財經的“資本永不眠”、半佛仙人的“磕頭”和“川老師”,已經在個人特色上做出了范本。
此外,半佛仙人第一期視頻被網友吐槽收音效果差,就馬上購買了專業設備;老蔣巨靠譜的視頻封面從單純的人物照片到加上極為粗糙的手寫關鍵字,如今已經變成明顯經過設計、摳圖并添加了純色背景的圖片;三聯編輯部第一期整期的視頻畫面甚至是豎屏,之后不僅改為更符合B站的橫屏,還增加了動態的字幕動畫等多種形式……
可以看到,為了進一步適應B站的風格,面對著這個陌生的新陣地,幾乎所有新入駐的知識類 UP 主們都在摸索著前進。而當知識類大佬理解了“你幣有了”、“一鍵三連”、“下次一定”背后的深意,他們和B站用戶的情感連接才算真正建立起來。
被“選中”的B站
“(決定要做視頻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選擇B站。”館長告訴毒眸。他和團隊的這種“篤定”不禁讓人好奇:在短視頻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受到傳統媒體人和“內容精英”們所青睞的,為什么是他們此前并不十分熟悉的B站?
從用戶的閱讀習慣來看,雖然抖音、快手也在嘗試延長視頻時長,但其主要用戶卻仍然更為習慣 1 分鐘以下的短視頻內容。而不少知識類 UP 主,一期視頻的時長往往在 10-15 分鐘左右,甚至有可能超過 20 分鐘。
因此,短視頻無法承載這類 UP 主們完整輸出的內容,很多 UP 在同步更新抖音時,都必須將視頻加速并剪輯成上中下三篇,甚至只摘取其中的部分“金句”剪輯成短視頻。沒有時長限制的B站,則自然具備了載體上的優勢。
而更合適的內容載體之上,B站用戶本身的黏性、社區認同感等,以及其所牽扯到商業模式和前景,則讓很多的內容從業者相信,這里有更大的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B站上關注了我的人,一般都會知道老蔣巨靠譜是誰;但是在西瓜視頻上,哪怕我一個視頻獲得了 30 萬、50 萬的流量,但是真正能轉化成我粉絲和流量的人還是很少的。” 老蔣在對比了B站和西瓜視頻上流量相近的視頻后發現,西瓜視頻的整體邏輯是跟著流量和話題走的,而不是跟著人走的。
老蔣進一步分析后表示,如果在微博、西瓜視頻上發布“微博(西瓜)將何去何從”,可能沒有什么人關注;但是在B站上發“B站現在的商業版圖和未來的規劃是怎么樣的”,大概率會有非常多人看。“B站是一個社區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里面的人,尤其是核心用戶,有很強的歸屬感,他就會關心這個共同體前面的方向是什么。”
這種互聯網上大眾化社區里少見的平臺歸屬感,令B站的“粉絲價值”要高于其他很多視頻內容平臺,對于希望借助優質內容引流、變現和增強品牌價值的內容方來說,深耕B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這些黏性極強的粉絲都是正在成為輿論場主角的“后浪”們。
B 站在 2018 年發布的招股書中透露,彼時網站 MAU 約 7176 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 76 分鐘,其中超過八成的用戶是9-28 歲的青少年。而這部分年輕用戶們的喜好,注定會左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內容生態。
早在 2016 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在B站的走紅,便為B站奠定了最初的“知識內容生長土壤”。到 2019 年,B站學習類 UP 主數量同比增長 151%,學習視頻播放量也同比增長 274%,泛知識學習類內容的觀看用戶數則突破 5000 萬,相當于 2019 年高考人數的 5 倍。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類視頻內容迎來一個爆發式增長便并不稀奇了。
IC 實驗室拿下 284.5 萬播放的視頻《“不要放過那個B站”》里就提到:“B站已經成為社會傳播的關鍵節點,如果你還認為B站只是一個垂直于二次元的‘小破站’,那么你一定會失去未來幾年最重要的輿論陣地。”
IC 實驗室B站視頻《“不要放過那個B站”》
B 站 UP 主“三聯編輯部”的運營人員告訴毒眸,如果要回溯《三聯生活周刊》決定入駐B站的契機,應該是B站 2019 年的跨年晚會。這場在線觀看人數峰值超過 8000 萬的“最美的夜”,讓更廣泛的大眾看到B站“擴圈”的決心,一直在進行新媒體轉型的《三聯》就此找到了新的承載深度內容的平臺。
受到年初的疫情影響,《三聯生活周刊》直到今年三月才有余力創立自己的兩個B站賬號。其中“三聯編輯部”分三期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個視頻系列“孫楊案背后的故事”,憑借獨家采訪內容,在粉絲數為 0 的基礎上達成了第一個播放破萬的視頻。
B 站這強大的流量潛力,讓很多人對于“知識變現”又再度充滿信心。不過雖然正坐擁著巨大的流量紅利,但對于不少進駐的知識類 UP 主來說,商業變現并不急于一時。接受毒眸采訪的幾位 UP 主或者團隊,都在這一方面達成了共識:“先打磨好視頻內容,等內容做得足夠好,流量涌入之后,早晚有變現的機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關于未來具體商業模式的探索,大家也各有思考與規劃。老蔣就看上了B站正在大力推廣的直播業務:“近期可能有直播方面的嘗試,比如把我直播的一到兩個小時賣出去,明確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一次合作,我就是跟廠家或者某個品牌以訪談、介紹產品或者去看他們廠房的形式進行直播——這是我在嘗試的一種變現的考慮。”
當然,被“知識視頻”這塊蛋糕所吸引的不僅僅只有 UP 主們,更多的平臺和資本也在試圖進場分一杯羹。
在B站完成“搶跑”的同時,快手推出了“知識生態合伙人”計劃,為參加活動的知識生產者提供運營輔導、流量曝光和商業變現渠道;抖音則在去年 11 月推出了“抖出新知”的知識扶持計劃,對參加活動的知識科普、經驗分享等內容進行流量支持和個人認證;和很多其他 UP 主一樣,不少B站的知識類 UP 主,也在近期收到了別的平臺的邀約……
面對對手們的圍剿,B站同樣開始有意識地推廣深度內容。2019 年 11 月,B站發起“好奇心計劃”,鼓勵行業科普、科學知識、人文歷史等方向在內的原創視頻投稿,設立了總計 5.5 萬的創作激勵金,獎勵最終得獎的 40 位 UP 主,并啟動知識領域認證,吸引站外知名專家學者、公眾號作者等知識類內容創作者入駐。
據“三聯編輯部”的運營人員透露:“B站那邊的工作人員也說,他們在尋找這樣的深度媒體的一些深度內容,來拓寬他們(平臺)的內容。”
現階段來看,B站仍然是很多知識類 UP 主選擇轉型或者嘗新的首選,但這種格局會維持多久,如今還是個未知數。館長便提到,對于內容生產者的他們來說,是否向其他平臺發展得看平臺自身:“如果其他平臺有這樣的需求,我們有這樣的精力,也是會盡量去嘗試一下。”
但不管選擇哪個平臺,時間或許都正在變得越發緊迫。“這類內容在形成頭部向后,窗口就會慢慢地關上,就只有能力超強的人還有機會在 2022 年往后在起來,”老蔣說道,“內容生態都這樣,一個超級活躍的時期最終肯定都會歸于比較穩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半佛、罗翔”入海B站,知识类UP抢滩后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式火腿片怎么做好吃啊?
- 下一篇: 人影绰绰造句视频(人影绰绰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