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催你还钱
文/燃財經工作室
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
“本人因疫情原因資金鏈斷裂,已陷入重重困難,不是不還錢,現在也在儲備,希望早點還上,可是招聯好期貸暴力催收,爆通訊錄,騷擾恐嚇親朋好友,群發個人隱私信息,請處理。”某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如此“伸冤”。
另一位用戶更是聲稱“已經沒法正常生活了”,“他們每天給我 60 多歲的父親打騷擾電話,他有心臟病,刺激不得……”
國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上演一出逾期潮。在投訴平臺上,5 月份僅平安普惠就被投訴了 3000 多次。
收入下降還不上網貸的企業員工、做生意資金鏈斷裂的老板、填不上網貸窟窿的大學生,最近陷入了一樣的焦慮:網貸逾期了 ,每天的高額利息和花樣繁多的暴力催收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曾經的網貸行業,低利率吸納資金,高利率放貸,一轉手賺個盆滿缽滿。疫情突襲,許多人數月沒有工作、實體店遲遲無法復工、企業大范圍降薪裁員……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為網貸逾期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銀行放貸收緊、網貸行業整體收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路也被堵上了。
降薪或失業導致借款人逾期,催收又影響到不少人的生活或工作,沒有工作還款更難,而借貸平臺擔心大面積逾期帶來資金危機,只能加大催收力度,矛盾更加激化……
網貸似如一條吞身之蛇,牽涉之人如進無物之陣,難以找到求生的出口。
當蜜糖變成砒霜
越是非常時期,往往越是風險集中暴發的時候。疫情之下,企業不能開工,現金流緊張,個人收入下降甚至失業,讓一些原本就有一定規模負債的人雪上加霜。
奇飛從 2017 年就開始接觸網貸,最初借錢是因為“2016 年奉子成婚,2017 年小孩出生后經常生病,錢不夠花”,后來朋友介紹他用了網貸。
從最早的急用錢偶爾借,到后來利息太高被迫以貸養貸,拍拍貸、京東、支付寶,以及后來的 714 高炮他都借過,一度被暴力催收逼得走投無路。
好在 2019 年奇飛把所有的錢都還上了,但到了年底,要過年但手上又沒錢,他又選擇從支付寶借了 3 萬,分 12 期還,每個月 2500 元。只是,沒想到開年就遇上了疫情,身在武漢這樣的疫情重災區,奇飛 2 月、3 月、4 月整整三個月沒開工,一分錢工資都沒有。
“已經有兩個月逾期了,這個月就是第三期了”,而他 5 月份剛開始復工,對方天天打電話來催收,奇飛只能一遍一遍好話解釋:“下個月就發工資了,下個月還。”
還不上款的奇飛只是網貸大軍中的一個典型,還有比他更慘的。
做生意的張默“都想死了算了”。最早他也是為孩子治病借了一些錢,自己花銷用了一些,但都在可負擔范圍內。2019 年,曾經在醫院工作多年的他計劃自己出來創業開個推拿理療店。
開店,就要花錢。但他當時手上沒有太多預算,所以從支付寶、京東、交通銀行和平安信用卡等平臺前前后后總共借了二十多萬,才把店給開了起來。
“結果沒干幾個月就碰上疫情,現實給了我狠狠一巴掌。”疫情發生以來,基本沒有生意,借款陸續都逾期了,眼看門店就要倒閉了,他只得 1 萬元轉讓出去,來回虧了十幾萬。“被債務壓的都想一死了之,要不是還有點牽掛放不下,我真的跳樓去了。”
圖 /視覺中國
據他描述,以前的工作單位已經被催收公司打過電話了,家人也被騷擾不勝其煩。交通銀行曾要求他念一段話,大概內容是:“我,XXX,因名下信用卡逾期,自愿承擔因逾期引發的所有后果。”
絕望中的張默,不愿意回答任何細節,只說“講了也沒什么用”。
“如果銀行和這些平臺能給我時間慢慢還錢,我能還得起,但是他們如果要起訴我或者逼得太緊讓我崩斷了神經,我也就顧不了什么牽掛或者別的什么了,但是我肯定會把這些經歷寫出來發到天涯、豆瓣上去的。”張默說。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借貸逾期糾紛竟然催生了一個新的市場:反催收。如今,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已經出現了“反催收聯盟”。同類型數百個賬號,幾百萬粉絲在上面用“領袖人物”支的招應對催收。
金融從業者、曾經的催收員、律師等紛紛帶著專業知識給粉絲科普應對之策。在 QQ 上,無數個“逾期上岸交流群”里,逾期者抱團取暖,源源不斷地交流反催收經驗。
有壓迫就有反抗,有需求就有市場。一邊是哀鴻遍野,一邊則應對有方。“一定要錄音,拿證據投訴”、“金融機構是過度授信,要求停息掛賬”、“給通訊錄做防爆,沒爆通訊錄就好好談,爆了通訊錄干脆停機換號不要理”……
當風險集中暴露之際,曾經的蜜糖就變成了砒霜。金融平臺曾經一手經營理財產品吸納資金,另一手高利放貸,賺得盆滿缽滿。而疫情這樣的系統性風險出現時,環環相扣的生態鏈就難以為繼了。
這不,已經有金融平臺以疫情造成逾期為由,也開始對購買理財產品的用戶違約。4 月,安徽的葉楓在步步盈公司推銷員的勸說下購買了一款 5 萬元、為期 3 個月的理財產品。剛買了 3 天,她就收到通知,步步盈要從 P2P 轉型到小額信貸。
到了 5 月份,葉楓又被告知因公司轉型及出現大面積逾期,所有理財用戶的利息取消,僅歸還本金,且分 30 個月歸還。同意這個方案的理財者,公司會按照一定比例逐月返還資金,葉楓這樣不接受返還方案的用戶就被無限期擱置了。
逾期糾紛涌向投訴平臺
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近幾個月以來,在 21-CN 聚投訴和黑貓投訴上,金融借貸糾紛投訴量爆發式增長。其中,在 21-CN 聚投訴上,僅 2020 年 5 月,平安普惠就被投訴 3043 次,玖富也有 2606 次,點融網、京東金融、馬上消費金融、閃銀、捷信金融、拍拍貸等也都有 1000 多次投訴。
另外在黑貓投訴的黑榜上,恒昌利通、拍拍貸金融、小花錢包等居投訴月榜榜首。
但在對應的解決量排行榜上,解決最多的也僅有 1300 多次,大多數平臺僅有幾百次解決甚至沒有出現在解決排名榜上。
簡單分一下,被投訴的平臺大致包括以下幾類:一種是各大銀行,如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浦發銀行;也有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業務,京東金融、美團金融、有錢花等都包括在內;還有一些是保險公司或銀行旗下業務,如平安普惠是中國平安保險旗下的小貸公司,招聯金融是招商銀行與聯通共同成立的消費金融平臺;另外一類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是一些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如玖富、點融網、錢站、分期樂、拍拍貸等。
這些平臺多是通過理財產品吸納資金,再通過征信評估,以一定的利率出借資金,周轉循壞,平臺從中賺取利息差。
在投訴內容中,原因也分幾類,一是利息問題,如強制砍頭息、高額利息、逾期費。如一位匿名用戶指責玖富萬卡收費不合理,頻繁催收——
“本人去年 9 月在玖富萬卡借款 33000,但其實是陰陽合同,合同上寫的是 44000 多,每個月還款 1512.28,36 期總共要還 54442.08,還有我不知道的 400 多的擔保費,第二筆借款 29800,但是有 3000 多的擔保費,分 3 個月扣,也是我不知情的。因為前幾個月疫情原因,沒有工作,一時沒有還上,第三方催收一天打3、4 個電話,慫恿我去借錢還上,還打聯系人電話,造成騷擾。”
二是暴力催收,如電話短信騷擾通訊錄聯系人、威脅恐嚇——
“我們公司做出口產品,疫情影響工資大幅度縮水,用了閃銀奇異也有幾年了,從未逾期,現在沒辦法了,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希望能延期到月底,工資到賬立馬還款。這期間不要打電話了,公司不準上班時間經常接電話。”黑貓投訴用戶“長不大的孩子要靠譜”幾近懇求地說。
三是一些捆綁銷售等不合理行為,如強制捆綁銷售保險,扣除保費,無故收取管理費等。有不少用戶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到平安普惠、玖富等強制收取保險費、管理費。
穿越網貸的黑暗森林
如今的現實情況是,不少人連續幾個月收入突遭變故,生活陷入窘境,網貸無法如期還清,只能以貸養貸,窟窿越來愈大。
一旦貸款逾期,平臺開始電話短信轟炸,威脅恐嚇當事人及其親朋好友。有的人因欠貸消息被催收人員找到公司,導致丟了工作,有人為賺快錢陷入網賭、博彩的深淵,也有人破罐子破摔成為老賴,干脆不管不問。而借貸平臺收不回款,理財兌付受限,甚至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
這也將整個借貸鏈條拖入了惡性循壞,一場沒有贏家的連環劇時時刻刻在上演。這像極了《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他人即地獄,自己要想生存,就必須開槍將其他生命擊斃。
不少人質疑:“如果都失信了,征信還有何用?”
網貸糾紛何以在短期之內激化至此?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解釋:“受疫情影響,個人與企業的現金流緊張,不管是出借人想要回籠資金,還是借款人想要延期還款、減少利息開支等,出借人、借款人與平臺間以及出借人與借款人間的矛盾均將集中到網貸平臺上。”
除此之外她還指出,網貸出清已是市場大勢,出清需對存量業務等進行效率較高的集中處理,這也是投訴率提升的原因之一。
“疫情下個人收入減少,違約率提升,但如果不催收,網貸平臺資金壓力大。這樣的糾紛變多,后續還可能會引起部分網貸平臺因資金鏈斷裂跑路,也會導致監管機構加大力度查處相關暴力催收機構。”長期關注金融的律師馬軍也提到。
那么在這些糾紛中,平臺的哪些行為是不合規的,而哪些又是借款人應當履行的義務呢?
關于高利率,肖颯提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九條規定,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 24% 為限。也即收取過高額逾期費用的,超額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圖 / 視覺中國
而對于催收公司打電話、輪番騷擾親朋好友的行為,她明確指出是違法的,涉嫌侵犯公民隱私權、名譽權。
“我國公民享有隱私權、個人信息權利。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嚴重者,可依據《治安處罰法》第 142 條的規定,‘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也就是說,利息問題要看借款時的約定合同,不超過年利率 24% 的部分按照合同執行,超過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即使借款人逾期,也可以不予償還。但對于暴力催收,借款人保存錄音、文字等證據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道理是這樣,但大多數人確實逾期在先,平臺合理的催收也可以理解。況且疫情屬于不可抗力,不少實體行業獲得了減免房租、延遲納稅優惠,也有銀行推遲房貸還款時間。同理放到金融借貸領域,如果雙方都沒有惡意,適當留出協商處理的空間或許更為妥當。
肖颯也提到:“我國《民法總則》第 180 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對于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響而產生的民事糾紛,符合不可抗力法定要件的,應該適用對應規定妥善處理。”
但她也指出,不可抗力的運用,應一事一議,房貸、房租等很多延緩政策的出臺不一定適用于網貸,而確實因疫情收入銳減或者還款有壓力的,建議與平臺、出借人就還款利息、延期還款等內容友好協商。
簡而言之,對于逾期的網貸用戶來說,若簽訂的是合理借款協議,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還款;遇到特殊情況還款困難的可以與平臺積極協商延期還款;而如果遭受暴力催收,就要及時報警。
經此一事,借款人更應該注意,網貸高風險,入坑需謹慎,上岸后更要引以為戒。生存于風險社會,每個人都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量入為出,千里之堤都會潰于蟻穴,一個小窟窿可能會讓四墻凋敝,最終越滾越大的債務雪球會將人拖入無底深淵。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奇飛、張默、葉楓為化名。
總結
- 上一篇: 乒乓球拍能不能晒太阳
- 下一篇: i中剪切蒙版后全部消失是什么情况(i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