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变量中的美团:盈利变亏损,外卖涨价了?
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后,美團點評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公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個季度增加了一個特殊的變量——疫情。
公告顯示,美團點評本季度總營收為167.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91.7億元相比下降12.6%;經營虧損17.2億元,同比擴大;經調整凈虧損為2.2億元,連續三個季度的正值又變回了負值。
事實上,第一季度本就是外賣業務的淡季。但受疫情影響,嚴格的居家隔離等措施下,不僅供給側出現服務短缺,用戶對餐飲外賣的需求也在持續下跌,逐步復工后,由于高校尚未開學、用戶仍存食品安全擔憂,加上遠程辦公正在進行,外賣訂單量恢復仍需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每筆訂單的平均價值出現了14.4%的增長,這里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外賣漲價,二是用戶單筆訂單價值增長。前者同樣存在兩種可能的原因:商家疫情期間開門成本增加、美團點評抽傭提高;后者的場景可以理解為,原本是家庭成員各自在辦公地點下單,現在變成了單筆訂單覆蓋全家用餐,而出于安全考慮,用戶可能更傾向于選擇高價位的品牌餐飲商家。
談到傭金,還有一場風波。今年2月起,包括廣東省餐飲服務協會在內的多地餐飲協會向美團外賣致函,呼吁后者減免傭金、解決商家的實際困難。4月18日,廣東省餐飲服務協會與美團外賣達成階段性共識,美團尊重餐飲商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支持餐飲商家自主運營私域流量的多渠道發展,并將全面開放配送平臺服務予以對接。美團點評也在公告中提到,中小型獨立餐飲商家加強了對外賣服務的重視,因為在疫情期間,外賣幾乎成為它們唯一的收入來源。這或許也能說明,為什么餐飲外賣商家在面對二選一的要求和未見降低的傭金時如此激動。不開門就沒有收入來源,開門又要面對各類成本和用戶寥寥的情況,外賣業務是救命稻草,高額傭金是一柄鐮刀。
到店酒旅,何時才能恢復元氣
到店及酒旅業務是美團點評實實在在的“現金牛”,但疫情沖擊之下,重創難免。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營收為30.9億元,同比下降31.1%,經營溢利同比下降57.3%,環比更甚,降幅達70.8%,經營利潤率為22%,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如果細化到具體營收部分來看,傭金為12億元,而去年同期達24.3億元,已經相當于腰斬。
比起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業務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恢復期也要漫長得多——涉及聚集性或與他人密切接觸的場景,公共限制是一關,消除用戶顧慮又是一關。美團點評CFO陳少暉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到店用餐的平臺交易量從3月底疫情前水平的45%,恢復到5月11日當周的約80%。至于美容、寵物等其他店內服務,平臺交易量已從3月底的約30%,恢復到5月11日當周的60%。盡管如此,2020年第二季度到店業務的復蘇仍然可能遇到瓶頸。
還有酒店,美團點評國內酒店消費間夜量為4280萬,同比下降45.5%,環比下降61%。疫情期間,用戶的出行計劃基本全部取消,盡管目前本地住宿和商務差旅開始有所回升,長途旅行相關的活動支出依然保守。對大多數人而言,放心去遠方的那一天還遲遲沒有到來。
此外,本季度美團點評還在平臺模式下推出了獨立品牌“菜大全”,與涉及蔬菜、海鮮水產、肉禽蛋、酒水飲料等多個品類的美團買菜相比,“菜大全”集中在菜市場方向,對傳統農貿市場進行數字化改造,以更高效率服務于用戶。新業務的落子,意味著美團點評為其生鮮領域的布局畫下了另一條并行線。
美團點評特別提到,疫情促使用戶意識到,使用美團點評即時配送服務購買餐飲以外的其他商品具有一定價值與便利性——這有助于以相對較低的營銷成本更好地培養用戶習慣。劃重點:即時配送、餐飲以外的其他商品、培養用戶習慣。
服飾、手機、圖書.....美團外賣騎手車后箱子里裝的已經不再只是吃的喝的,還有用的,“萬物皆可外賣”,美團點評和它的老朋友餓了么都在嘗試做這件事。美團配送總經理魏巍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疫情期間美團閃購為大型商超提供了不少服務,餐飲訂單和原有生鮮訂單占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即時配送的非餐比例逐步上升,而生鮮訂單占比的提升也帶來了客單價的直接提升,這些從長期來看都是利好的。
他還認為,無論是送書還是送手機,美團點評的即時配送其實就是在幫助商家重構營銷渠道,重構商品和人之間的距離,也重構商品和人之間的接觸速度。這種新體驗并未增加商戶和用戶的成本,反而會讓商品離用戶更近。
這就是有失有得。即時配送是美團點評的核心能力之一,而魏巍稱即時配送的非餐比例“越高越好”,在他看來,“把冰箱干掉,到家業務就成功了”。不過,那時也許不僅僅是把冰箱干掉,或許還會出現現在想不到的格局,不過,美團點評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的是,先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疫情变量中的美团:盈利变亏损,外卖涨价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发行条怎么写啊?
- 下一篇: 求一个好听的欧式家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