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佛教因缘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人。他生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卒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
天祥從小就有報效國家的盡忠志向,最喜讀忠臣烈士的傳記。十七歲時,他赴廬陵參加鄉校考試,名列第一。二十一歲時,他考中進士,在集英殿考策論,他直抒政見,皇帝親自選擇他為第一。
由于文天祥剛正不阿,仕途蹭蹬,在十幾年當另,時而出仕,時而罷官,除了在進行供職,還出任過瑞州知府、江西提刑、安徽寧國知府、湖南提刑等職。天祥任職地方,常有善政,萬民稱頌。
德二年,元兵圍臨安,除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軍議和被扣留。解送北方,至鎮江得脫走,回溫州擁立瑞宗,圖謀恢復,轉戰東南。景炎三年,兵敗被俘?!搓扰f續聞〉載:“文天祥被執,北行次信安,館人供帳甚盛。天祥達曰不寐,題詞于壁,詞名〈南樓令〉:‘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懊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華,烏在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天祥在北上途中,曾絕食八天,末死。至燕京,被囚三年。元世祖知他不肯屈之,乃殺之。
天祥臨刑,作〈正氣歌〉以明志,又從容對吏卒道:“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元帝嘆為“真男子”,天祥被害之前,作絕自贊,系于衣帶之間,文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边@便是有名的〈衣帶贊〉。
據說文天祥就義那天,大風揚沙,天地昏暗,咫尺莫辨。此后連日陰晦,以至于皇宮中白天也要點燭。大臣們上朝都要舉火把照明。元世祖很后悔,下令追封文天祥為太保、中書平章事、盧陵郡公,并設壇祭祀,無丞相孛羅在行禮時,忽起狂風,走石飛沙,天色陰暗,狂風卷起文天祥牌位至半空,并有雷聲隱隱,無世祖明白這是文天祥的英靈不接受無朝的封典,于是改稱他南宋的官職: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國公。這樣,天才復霽。文天祥有摯友張毅夫,當文天祥在南宋做官時,多次請他出任官職,他均推辭了。天祥被俘北上,張曰:“今日丞相赴北,某當同行?!敝链蠖?,他住于監獄附近,每天給文天祥,送飯,三年如一日,他又制一木匣,天祥就義后,張用木匣盛了天祥首級,運回文天祥的親人家歸葬。
明洪武九年,按察副使劉崧,于當年囚禁文天祥的地方棗府學之械,建文丞相祠2,以紀念文天祥,祠內除了殿堂及文天祥塑像外,院內并有相傳為文天祥手植的一株棗樹,這棵棗樹由于感受了文天祥的忠義之氣,樹干樹枝都朝向南方。
文天祥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愛國詩人,他的詩充滿了一腔愛國熱情,每當人們讀起他的愛國詩篇,無不由衷地生起敬仰之情。
文天祥平生大節,照耀古今,其詩文著作亦極豐富,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其所著《文山集》二十卷,為我們留下了彪炳千秋的文學遺產。
文天祥在生命之旅的最后一程上,為后人寫下了《過零丁洋》和《正氣歌》這一篇傳世佳作。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詩作于南宋祥興二年正月,天祥被元兵所俘,押上海船。十二日,船隊過珠江口的零丁洋,面對起伏的波濤,天祥奮筆寫下此詩,表現了他在敵人面前至死不屈、堅持民族氣節的光輝品質。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科塞蒼冥?;事樊斍逡模屯旅魍ィ?
明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稽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勵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烈;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佶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決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脊。如此再寒暑,百珍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全詩大意: 天地間存在著剛正之氣, 雜亂地構成了各種變化形式; 在下的是黃河和五岳, 在上的是太陽和星星。 有人就名之曰為“浩然”, 浩蕩無邊充塞著蒼天大地。 在天下太平清凈的時候, 蘊蓄祥和表現為清明政治。 國運艱危才見出操守氣節, 一個接一個地永垂青史。 在齊國有太史的簡冊, 在晉國有董孤的直筆; 在秦國有張良的鐵椎; 在漢朝有蘇武的符節; 是將軍嚴顏不屈的頭顱, 是侍中稽紹噴灑的鮮血; 是瞧陽城張巡咬碎的牙齒, 是常山顏杲卯鉤出的斷舌; 或者是遼東管寧頭上皂帽, 清高的節操來函得像冰清雪潔; 或者是諸葛亮草擬的《出師表》, 壯懷激烈令鬼神都感動哭泣; 或者是祖逖江心誓師的船槳, 慷慨激昂誓把胡羯一舉吞滅; 或者是段秀實擊賊的笏板, 打得叛逆的壞蛋頭破額裂; 這種剛正之氣浩蕩無邊, 可歌可畏流傳千秋萬年。 當它和日月相通相貫, 生生死死哪里值得多談! 維地的大繩靠它來立身, 擎天的巨柱靠它來支撐。 三綱靠它維系而長存, 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 可惜我命運不佳國難當頭, 身為卿相無力把危局挽救。 急迫忙亂之際成了階下囚, 押上驛車向極北之地送走。 視鼎鑊之刑如飴糖般甘甜, 再三求死卻不能如我所愿。 陰濕寂靜的牢記鬼火閃閃, 春天緊閉的院子里無邊黑暗。 笨牛和千里馬同廄棲息, 鳳凰在雞窩里與雞同食。 哪一天受到霧露的侵害, 注定會成為溝壑之脊。 就這樣過了兩個年頭, 一切惡氣卻自己遠遠逃去, 可悲可哀的低下潮濕之場。 成了我安然享樂的地方。 豈會有其他什么機智謀巧, 嚴寒酷暑都不能將我損傷。 顧視自己有耿耿正氣在胸中。 抬頭望天,與浮云相低昂。 憂心仲仲心中有無限悲傷, 就像哪無邊無際的蒼天一樣。 賢能的哲人已經日漸遙遠, 留下了昔日光輝榜樣。 不蔽風雨的屋檐下潛心讀史冊, 古人的氣節閃爍著光芒。
《正氣歌》為文天祥死前一年所作,詩中歌頌了古代為正義而斗爭的人們,揭示出傳統的民族氣節,表現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經得起考驗的堅強意志。
文天祥崇信佛教,在其詩文中有不少佛教作品,如《游青原二首》:
鐘魚閑日月,竹樹老風煙。
一徑溪聲滿,四山天影圓。
無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緣。
夢破啼猿雨,開元六百年。
空庭橫螮練,斷碣偃龍蛇。
活火參禪筍,真泉透佛茶。
晚鐘何處雨,春水滿城花。
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
第一首“開元六百年”和第二首“江西七祖家”參看,此“青原”,指青原行思也,青原行思為六祖惠能之弟子,又是江西廬陵人,與文天祥是同鄉,故稱“江西七祖”。全詩充滿禪味,感情親切,意境空靈。
青原行思由廬陵往曹溪,謁見六祖,并成為六祖的上首弟子,得法之后,返回吉州,住青原山靜居寺闡化。六祖寂后,其弟子如希遷、神會等均往依青原,從行思參禮。因此,廬陵成為禪宗一大圣地。文天祥游青原,正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寫了上面二首詩的。文天祥還有一首禪詩《南華山》,也表達了對六祖的敬仰,并對六祖肉身的毀壞,還作了佛理的解釋:
北行近千里,迷復忘西東。
行行至南華,忽忽如夢中。
佛化知幾塵,患乃與我同,
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春風。
曹溪,在南華山下,《廣東考古輯要》載:“南朝蕭梁時,天竺僧智藥自西土來,泛舶尋流,至韶州曹溪水口,聞其香,掬嘗其味,曰:‘此水上流,必有勝地。’尋之,遂開山立石寶林,云:‘后百七十年,當有無上法師在此演法?!窳婺先A寺是也?!蔽奶煜樵诖嗽姾竺娓接浿姓f:“六祖禪師真身,蓋數百年矣,為亂兵封其心肝,乃知有患難,佛不免,況人乎!”
此詩重點在第三聯,作者從佛教的哲理中,引出了對生死問題的達觀思想,因此,能安坐松風之中,笑看曹浮水,禪宗勝地南華寺對文天祥產生了積極作用。
文天祥還接受佛家思想的影響,例如他在《至揚州》詩中,寫到受盡困厄,向人乞食,寄居破廟時,便寫了“眼前境界身何許?始悟人間萬法空”的詩句,文天祥多次從險境中得救,屢次疑有佛祖相助,“誰知真患難,得遇大光明”。
文天祥有《離亂歌》六首,這六首詩,是作者在至元十六年秋,被押送北上途中所作,詩中悲嘆妻、妾、子、女、妹和自己在戰亂中的悲慘遭遇,表達對親人的深情和悲憫。
在離亂的年代,文天祥懷念兒子還在身邊,寫出了這樣的詩:《離亂歌》第四首:
有子有子風骨殊,釋氏抱送徐卿雛。
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錢絡鄉襦。
蘭湯百沸香似酥, 隨飛藿飄泥涂。
汝兄十三騎鯨去,汝今三歲知在無?
鳴呼四歌兮歌吁,燈前老影明月孤。
此詩大意是: 兒子啊兒子風骨真奇妙, 徐卿的后代,佛祖釋迦世尊親抱送。 四月八日的摩尼珠無價寶, 榴花犀錢綴滿鄉花小圍腰。 百沸蘭湯浴后恰似酥香飄, 轉眼間隨著飛藿落泥涂。 你哥哥十三歲騎鯨魚入海魂魄杳, 三年來你是否活著誰知道? 鳴呼四歌啊長歌悲嘆心如焦, 殘燈下我的老影有如孤月當空照。
杜甫《徐卿二子歌》云:“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便??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詩中以徐卿二子喻文天祥次子佛生。
浴佛節,舊時以夏歷四月八日為浴佛節,《荊楚歲時記》載:“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征也?!蹦δ?,梵語,譯為珠、寶、如意等,摩尼珠,就是佛珠?!赌洝ぞ拧罚骸叭缒δ嶂?,投之濁水,水即為清。”《圓覺經》云:“譬如清凈麾尼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見。”詩中以珠喻佛生。
文天祥有二子,長曰道生,姿性可教,不幸亂離,隨家飄泊。空坑之敗,天祥脫身篡自全,道生鐘愛于太夫人(天祥之母)后太夫人死于惠州郡治中,時道生已十二歲矣。次子佛生。二子均于離亂中夭折。
此詩寫次子佛生,天祥認為佛生是釋迦牟尼抱送出生的,其佛教信仰也就可見了。
空坑兵敗,佛生與歐陽夫人(天祥之妻)被同俘,自隆興北行時失散。歐陽夫人曰:“至無帥所,已失佛生,必有愛其俊秀,養為已子矣。”尋聞自隆興北行,惟佛生已死。天祥之母曾德慈,于祥興元年九月七日,卒于惠州,年六十五,天祥與弟文壁、文璋及次妹淑孫哭斂。
天祥二子在戰亂中喪亡命,天祥弟文壁將子文陛過繼天祥,以續香火。天祥之妻歐陽氏,景炎三年八月二十七日,為元兵所俘,后至燕京,與二女柳瑯環皆留東宮,服道冠敝衣,日育道經。天祥有六女:長定娘、次柳娘、次環娘、次監娘、次奉娘、次壽娘。景炎元年,定娘、壽娘病逝于河源,惟監娘、奉娘得存。祥興元年,潮陽兵敗,復死亂兵中。天祥有二妄:一為環娘生母顏儒人,一為黃孺人,為佛生生母。天祥有三妹:懿孫、淑孫、順孫。景炎二年,為元軍俘者凡六人:夫人歐陽氏、佛生、柳娘、環娘、顏孺人、黃孺人。天祥寫有《得兒女消息》詩: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想總成塵??酌饕沿摻鹨仓荆劣謶z典午身。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厲鶚《宋詩紀事·卷六十七》文天祥《離亂歌》有附注“收柳女信,痛割腸胃”語。這首詩,便是收到柳娘信后所寫,文天祥相信佛教輪回因果之說認為人死之后還會轉生。天祥此處意謂今生父女之緣已盡,只好等待來生再會了。
文天祥有佛詩多首,茲錄于后:
(一)馬祖巖
曾將飛錫破苔痕,一片云根鎖洞門。
山外人家山下路,石頭心事付無言。
(二)禪關
秋風吹胩日禪關,路入松花第一彎。
只愿四時煙霧少,滿樓城閣見青山。
(三)題黃岡寺次吳履齋韻
長江幾千里,萬折必歸東。
南浦驚新雁,廬山隔晚風。
人行荒樹外,秋在斷蕪中。
何日洗兵馬,車書四海同。
文天祥的佛教文學作品還有:1、與濟和尚西極說;2、慧和尚說;3、跋惠上人詩卷;4、送僧了敬序;5、道林寺衍六堂記;6、本州宮寺保安疏;7、鈐司宮寺保安曾疏;8、僧疏。
文天祥忠肝義膽,是名垂史冊的民族英雄,他我們廣東具有殊勝因緣,他堅持抗元斗爭,最后三年活動的地區就在廣東;
元至元十四年正月,元軍占汀州,天祥率部轉移至漳州,三月,移屯廣東梅州。在梅州,他巧遇四處飄泊的母親和親人,才得知長女和幼女前一年病死于河源,大敵當前,也顧不得個人的痛苦了。天祥率部攻贛州,兵敗,妻妾子女被俘,二子死在路上。
天祥收集殘部進駐龍川,屯兵南嶺。至元十五年三月,進駐海豐。這年四月,端宗病死于廣州灣,陸秀夫等立趙為帝,改為無祥興,六月,朝廷遷至新會崖山,八月,朝廷封文天祥為太保、信國公。此時疾疫流行,士卒亡者數百,天祥之母也亡故了。天祥引兵駐潮陽,元軍來攻,天祥退至海豐,行至五坡嶺吃飯時,元兵追至,天祥被俘,拘燕三年,壯烈殉國。
文天祥在廣東留下了英雄的足跡,粵省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十分懷念和崇敬,保留了一些勝跡。明代在五坡嶺建起表忠祠,祠后有方飯亭,亭內立文天祥畫像,聯曰:
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
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有《五坡懷古》詩:
江山有色長靈秀,草木無知也感傷。
百十年前雙眼孔,幾人生死為綱常。
廣東潮陽東山有“文馬碣”,相傳為文天祥葬馬處,潮陽“和平里”三字,是文天祥駐軍于此,親為鄉人題寫的里名、留下的遺跡。潮陽蓮花峰有“終南”石刻,相傳為文天祥用劍刻劃而成,今古跡尚存。潮陽東山有雙忠廟,祀唐張巡、許遠二公,天祥曾賦《沁園春》詞,后人刻石置于廟內,成為游人留連觀賞的勝跡。
潮州鳳凰山,有文天祥后代。晚清詩人丘逢甲曾訪其地,曹有《訪鳳凰文家祠》詩并序:
鳳凰山下投宿文氏家,詢之,蓋信國公裔也。出其廬陵所刊族譜及公詩文集,自訂年譜,遺像三,手書一軸見示,感而有作:
鳳凰山下野人村,中有廬陵舊德門。
世系一篇唐相表,衣冠世代信國孫。
畫圖重省云中夢,剪紙曾招海上魂。
慚愧斬蛟長劍在,行秋心事共誰論。
為紀念文天祥,浙江溫州江心寺建有文信國公祠,祀文天祥,祀聯云:
久要不忘平生有言,古誼若龜鑒,忠肝基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正氣,鎮地為河岳,麗天為日星。
北京也有文丞相祠,祠文天祥。 《筆記小說大觀》載有文天祥事跡,茲錄三則:
(一)文文山正氣歌有所本
宋人儒林公議云:孔道輔為寧州軍事推官,州天慶觀有蛇妖,郎將而下,日兩往拜焉,道輔以笏擊蛇首斃之。鄆人石介作《擊蛇笏銘》,有云:夫天地有純正至剛之氣,鐘物與人,人有死,物有盡,此氣不滅,烈烈然亙百世而長在。在堯為指草,在魯為孔子誅少正卯刃在齊在晉為董狐筆,在漢武朝為東方朔戟,在成帝朝為朱云劍,在東漢為張輪,在唐在韓愈諫迎佛骨表,逐鱷魚文,為段太尉擊朱小組笏,今為公擊蛇笏云云。文信國《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以下一段,全本此。(《茶香室室叢鈔》)
(二)文文山弟
宋文文山《指南后錄》有《聞季方至》一首云:“去年我別旋山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兄弟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憐骨肉相聚散,人生不滿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橫蒼煙?!卑创思此^“南枝和暖北枝寒者”也。文山以三仁生死為解。則亦不甚以弟為非矣。又《先母兩國夫人哀辭》云:“二郎已作戶游,江南葬母麥滿舟。不知何日葬兒骨,狐死亦應正首丘。”觀此,則知其弟子降元,也非得已者。文山且以歸骨望其弟云。(《茶香室續鈔》)
(三)文信國頂有拳發
《癸辛雜識》云:有金鉤相土,遍閱諸館職云:“末坐一少年,最不佳,官雖極尊,然當受極刑?!边灯浜我灾唬骸绊斢腥l,此受刑之相也?!鄙w文信國時為正字,居末坐也。(信息來源:佛法親證論壇)
編輯:明藍
總結
- 上一篇: 微软承认十月更新导致 Windows S
- 下一篇: 理想汽车 CEO 李想称长城、吉利将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