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风向又生变?拜登换猛将,卖的什么药?
在當前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的背景下,拜登政府面臨著“雙線作戰”的壓力,但仍然將遏制中國作為頭等優先事項。
盡管中美關系有所回溫,拜登也在考慮換上一位與中國旗鼓相當的猛將進行對陣。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中美之間的風向發生了變化?換個二把手真的能讓美國贏過中國嗎?

根據媒體報道,近日,美國白宮宣布提名庫爾特·坎貝爾出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即美國國務院的二把手,緊隨布林肯之后。這一消息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雖然目前來看,拜登希望實現的這一人事變動仍未確定,坎貝爾能否成功通過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審批,尚無定論。
但單從拜登提名坎貝爾這一舉動來看,仍然傳遞出許多信息。
最直接的體現是,無論美國當前在外交和軍事領域承擔多大壓力,印太事務始終是美國戰略的重要核心,尤其是對抗中國和應對中國崛起。
在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之前,美國的這一戰略雖然進展不順利,但并未面臨夭折的局面。
在當前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的背景下,拜登政府面臨著“雙線作戰”的壓力,但仍然將遏制中國作為頭等優先事項。
盡管中美關系有所回溫,拜登也在考慮換上一位與中國旗鼓相當的猛將進行對陣。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中美之間的風向發生了變化?換個二把手真的能讓美國贏過中國嗎?

根據媒體報道,近日,美國白宮宣布提名庫爾特·坎貝爾出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即美國國務院的二把手,緊隨布林肯之后。這一消息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雖然目前來看,拜登希望實現的這一人事變動仍未確定,坎貝爾能否成功通過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審批,尚無定論。
但單從拜登提名坎貝爾這一舉動來看,仍然傳遞出許多信息。
最直接的體現是,無論美國當前在外交和軍事領域承擔多大壓力,印太事務始終是美國戰略的重要核心,尤其是對抗中國和應對中國崛起。
在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之前,美國的這一戰略雖然進展不順利,但并未面臨夭折的局面。
甚至可以說,在時任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的領導下,美國在許多涉華議題上給中國造成了許多困擾,并受到拜登的贊賞。
然而,一場俄烏沖突前的談判以及一起無端的“氣球事件”不僅直接導致美國陷入兩場戰爭的境地,更使美國在對華打壓方面出現混亂。
舍曼本人倒是識趣,不久之后就辭去了職務,勉強保住了一份體面。
但對于拜登來說,他失去了得力二把手,必須換上一位猛將,才能與中國對峙。因此,經過長時間的左挑右選,拜登選擇了坎貝爾。
那么,坎貝爾是何許人也?根據美國白宮發布的介紹,他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問題專家”。
他參與制定了美國多屆政府費盡心思推進的印太戰略,并在美國主導推進的奧庫斯協議等項目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對于拜登政府來說,坎貝爾確實是一位猛將,可以幫助他們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
因此,在中美關系經歷波折后逐漸回暖的背景下,美國面臨分身乏術、難以全力對抗中國的局面。
而拜登在這個時候提名坎貝爾,顯然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號:不要低估美國對華打壓的決心和手腕。
以戰略競爭的方式,美國試圖定義甚至塑造中美雙邊關系,這是拜登政府的既定戰略,也是美國向我們展示的明牌。因此,我們應做好準備,隨時迎接挑戰。
當然,我們應保持警惕,但同時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定力,不能因為一個區區二把手的提名而影響我們的步調。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政府在對華人選上進行了多次人事調整,接替上任的都是所謂的“中國通”和猛將。然而,無論白宮如何掀起風浪,無論美國如何出牌,中國依然穩坐釣魚臺。
綜上所述,盡管拜登政府提名坎貝爾作為二把手,但這并不能改變美國對華的態度。我們應保持警惕,同時保持信心和定力。無論白宮如何變動人員,中國仍然穩坐釣魚臺。
(責編:薛添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美风向又生变?拜登换猛将,卖的什么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捐200元修路后,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 下一篇: 消息称英伟达正开发中国特供版 AI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