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财报,到处都是对方的影子
拼多多和阿里巴巴這對歡喜冤家在同一天發布財報,這還是頭一回。當我們仔細翻看這兩份財報,發現與電商有關的最重要信息里,到處都是對方的影子。
淘天 GMV 重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阿里巴巴本財季經營利潤為 71.31 億元,同比下降 19%;經營利潤率從 9% 下跌至 6%。經調整 EBITDA(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同比增長1% 至人民幣 254.40 億元。
本財季,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 709 億元,同比增長 21%。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只有3%,傭金收入則同比減少2%。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表示,客戶管理收入的增長主要由于信息流及淘寶直播收入的增長,部份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導致搜索變現的點擊量和單次點擊平均單價下降所抵銷。
不過,阿里巴巴在此次財報中著重強調了一項成就:“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實現了 1 萬億美元 GMV”。
熟悉阿里巴巴對 GMV 的態度的人會記得,2016 年開始阿里巴巴就多次表達“GMV 不再重要”的態度,并且在過去幾年財報中也再沒把核心電商相關的 GMV 作為重點。
那么這次是什么讓阿里巴巴把曾經被馬云定義為“永遠都不應該是電商核心標準”的 GMV,再次列為財報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很明顯,因為投資者又開始關注了。而為什么投資者又開始關注?自然因為這是衡量拼多多與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競爭最新進展的關鍵指標。
而且目前來看,它的量級對比還是利于阿里巴巴的。當然,前提是把淘寶和天貓合并在一起展示。因此,在 2016 年后基本不再公布淘+天合并 GMV 具體數據,更多時候公布的是“天貓線上實物商品支付 GMV”的阿里巴巴,在這一季度讓淘+天 GMV 重出江湖。
據阿里巴巴財報,2020 財年,以淘寶天貓為主的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 GMV 達到 6.589 萬億。而根據拼多多財報,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的一年時間,GMV 為人民幣 1.157 萬億元。這顯然還不是一個量級。阿里巴巴還繼續公布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2020 財年的年 GMV 為人民幣 7.053 萬億元,它的意義在于換成美元已經超過 1 萬億美元,達到了 5 年前的承諾。
不過若關注到增速,又是另一種景象,根據財報,2020 財年,天貓線上實物商品 GMV (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為 23%(這才是過去阿里巴巴對 GMV 一貫的公布方式,多數時候只有天貓的一個增速數據)。而拼多多截止 3 月 31 日的一年 GMV 同比增速則高達 108%。
此外,一些其他的數據里也看得到拼多多帶來的影響的影子。比如此季度天貓線上實物商品 GMV 增長的同時,傭金收入同比下降2%。財報中將此歸結為疫情下的免費舉措,以及高傭金收入的服飾品類銷售疲弱等。但結合拼多多一向對商家來說更加“便宜”來看,這其中很可能也有主動調整的成分。
拼多多的得失權衡游戲
而在拼多多這邊,人們最關注的自然是它的用戶增長。因為這也是市場評價它突破阿里巴巴對其阻擊的最關鍵數據。同時也是支撐它百億補貼“燒錢”的“合法性”的最重要指標——無論是對于拼多多自己還是對于投資者來說。
而本財季這一指標依然亮眼。在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的前 12 個月內,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達 6.28 億。這個年活用戶數已經踩到了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的“腳后跟”。
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的 12 個月,阿里巴巴公布的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為 9.6 億,其中中國零售市場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為 7.26 億,這里面除了淘寶天貓還包括了盒馬等其他業務的數據。成立 5 年的拼多多在籠絡用戶上,正在迅速趕上經營 19 年的阿里巴巴電商。
從單季增速來看,拼多多本財季新增用戶 4290 萬,仍然保持了 40% 以上的用戶增速;單季凈增超過阿里巴巴的 1500 萬和京東的 2500 萬,成為同期所有電商平臺里,新增用戶數最多的一家。拼多多快步追趕下,其用戶數和阿里中國零售市場的差距從上一季度的 1.25 億,縮小到了不到 1 億。
在諸多市場人士和分析師眼中,也已經不乏“拼多多在今年注定會在用戶數上徹底追上淘系電商“的論斷。
維持這樣增速的方法就是拼多多的瘋狂補貼。
本財季,拼多多營銷費用繼續超過營收,凈虧損大幅擴大。財報顯示,虧損主要來自由促銷、補貼、優惠券費用組成的“銷售與市場費用”,高達 72.97 億元。這部分費用中,百億補貼支出占比最多。
而且,與 GMV、用戶數、營收等核心數據都超出市場預期不同,此季度拼多多因補貼帶來的虧損比市場預期的要糟糕很多,而且也同比“惡化”了不少——凈虧損 41.2 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 18.8 億元。
拼多多方面表示,虧損擴大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疫情期間,拼多多推行 0 傭金,并降低商家在平臺上的營銷成本;另一方面,拼多多繼續加大在技術、產品和商品直接補貼上的持續投入。
拼多多的補貼邏輯我們已經分析過多次,瘋狂補貼是因為它要建立消費者對平臺產品的信任,而且它無法走阿里巴巴的老路。當年在淘寶遇到信任危機時,阿里巴巴通過建立天貓商城,直接將各大品牌的旗艦店引入平臺,提供正品保證來獲取信任。拼多多作為后來者,面對與品牌商家已捆綁極深的阿里巴巴,它顯然無法完全復刻這一路線。
因此 2019 年中,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試圖通過在 iPhone 等高價商品上的大力補貼來吸引一二線消費者在其平臺完成首次購物,繼而通過實際體驗和社交電商的指數級傳播效應,形成良性循環,建立信任留下用戶。
“月活用戶一年增加近 2 億,且月活/年度買家的指標,從 2019 年一季度的 65.4% 提升到了 2020 年一季度的 77.6%。”拼多多 CEO 黃崢表示,這代表了用戶更加喜歡拼多多的產品。截至一季度末,拼多多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合計 426 億元。而且,本財季單個用戶的貢獻值繼續提升,復購率也在提升,截至 3 月底,平臺活躍買家平均年度支出金額為 1842.4 元,比上季末多了 120 元。
所以,虧損和 GMV 及用戶增長,歸根到底是一個成本收益權衡的策略游戲。目前在拼多多面前,一邊是為了補貼而凈虧損 41 億元,為了吸引商戶而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貨幣化率繼續下跌,另一邊是用戶數超過 6 億,增速維持在 40% 以上和 GMV 翻倍增長。每個人會有不同判斷,而拼多多顯然認為這是值得的。
與此前財報會議中“有機會就一定要投入”的表態相同,黃崢在電話會議上與此前一樣堅定,“百億補貼仍會持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仔细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财报,到处都是对方的影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鲜巴沙鱼肉怎么做好吃呢?
- 下一篇: 你说爱爱爱是什么歌?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