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口罩”到“疯狂头盔”:不到1月价格涨10倍,增3500家企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鉛筆道,作者希言
二月、三月炒口罩和口罩機,四月炒額溫槍、噴絨布,五月輪到了炒頭盔。
隨著各地“一盔一帶”新政的實施進入倒計時,一場關于頭盔的魔幻之旅也拉開帷幕。
在線上網店,有的頭盔在 4 月才賣 20 幾塊錢一個,現在能賣到 100 多,有的甚至超過 200 元,不到 1 個月時間價格漲了5-10 倍。最近兩天更是火爆,有的頭盔一夜之間價格就能翻一番,且商家會要求每人限購 5 個。很多商家的產品都顯示無貨狀態,很多直接就是在銷售期貨,發貨日期遙遙無期。
在線下店鋪,有電動車專賣店的老板說,之前一天賣不了 1 頂頭盔,現在最多一天賣了 80 幾頂,“賣頭盔快比賣電動車賺錢了”。在一些小商品批發市場,賣襪子的,賣玩具的,賣皮箱的,都在“跨界”找貨源,找到了就擺在檔口明顯的位置進行售賣。
在浙江的一家頭盔工廠門口,最近幾天,每天有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七八十批人來訪,張口就是要貨。有工廠上個月還因為疫情影響在裁員,這半個月開始,又緊急召回員工加班加點趕工。相應的,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在上漲,加工費也比之前漲了 6 倍之多。
另外,天眼查數據顯示,自 2020 年 4 月 21 日公安部部署“一盔一帶”行動以來,截至 5 月 18 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共新增成立了 3503 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
暴利面前,曾經倒賣口罩、額溫槍的倒爺們也來了,有些倒爺說不怕漲價,就怕有錢也沒貨,都在拼命搶著給貨主付錢,寧愿等待 15 天的發貨期也要立即付款。
有頭盔行業從業者感慨,“做了 10 年頭盔,終于有出頭之日了。”“只有在當年幣圈 ICO 的時候見過這個陣仗。”“倒頭盔的和之前倒口罩的,拿的劇本完全一樣。”
昨天與今天,甚至有一些與頭盔生產有關的概念股也連續兩日漲停。
對于“頭盔熱”,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火熱只是一個投機和接盤的游戲。頭盔是一錘子買賣,復購近乎為0。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時間不會太長。當中小型工廠上陣之后,頭盔這一耐用消費品將在供大于求之后價格暴跌,這是市場規律使然。
隨著各地政策的陸續落地實施,頭盔產品的生產標準、使用期限及回收制度也將日益完善,頭盔能否成為真正的風口,也就有了答案。
政策催生“頭盔風口”
“您好,請靠邊停車。”
外賣小哥小謝每天會經過崇文門路口十幾次,這是第一次被交警攔住。由于未按“一盔一帶”規定佩戴安全頭盔,他被交警登記了個人信息,而且交警還將通報給所在企業,進行教育、處罰。
近期上述場景在各地屢見不鮮,“一盔一帶”迅速席卷全國。政策推廣首先從上路最頻繁的快遞員、外賣員開始,之后會逐步被普及到普通市民。
何為“一盔一帶”?
此前,公安部交管局于 4 月 21 日正式啟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規定自 6 月 1 日起,對不按規定佩戴安全頭盔、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將進行嚴格查處。
頭盔新政,會對這個行業帶來多大影響?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摩托車保有量在 9000 萬輛左右,電動自動車近 3 億輛。其中,截至 2019 年底,浙江省登記備案的電動自行車達 2880.47 萬輛,還有不少未登記的車輛。但真正佩戴頭盔出行僅有 30% 左右,至少還有 70% 的頭盔需求缺口。而且一般一個家庭至少需要配備兩個頭盔。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現在頭盔 100 元左右的單價來說,僅頭盔的市場至少就超過百億。
隨著 6 月 1 日臨近,頭盔市場被迅速引爆,據百度指數顯示,頭盔的搜索指數由 4 月 18 日的 896 上升至 5 月 18 日的 85482,環比上升 9440%。
對于那些曾經享受過口罩、體溫槍紅利的人,發現了一條一模一樣的賺錢之路,市面上炒作頭盔的風頭開始興起。突然而至的需求在短期內集中爆發,頭盔價格迅速上漲。
有網友向鉛筆道吐槽,四月份時電商上面的頭盔才 20 幾塊錢一個,現在賣到 100 多,有的甚至超過 200 元,不到 1 個月時間價格漲了5-10 倍。
的確,鉛筆道在淘寶選擇多家店鋪進行咨詢,5 月 16 日下午,某店鋪熱賣頭盔價格約為 86.4 元起,而到了 5 月 17 日上午,該款熱賣頭盔已經下架,顯示無法購買狀態。另一款熱銷第一的頭盔價格為 188 元起,一夜之間漲了約 120 元。到 5 月 18 日,熱銷第一的頭盔價格又上升至 208 元,兩天價格就翻了 1 番。
價格暴漲下,還有店鋪最低價為 98.8 元某品牌頭盔迅速賣斷貨,次日再放貨后,僅用半天時間,銷量由 2.7 萬增長至 4.9 萬。
有人笑言,“只有在當年幣圈 ICO 的時候見過這個陣仗。”
表面上的供給不足,致使曾經網店賣口罩的套路再現。在很多網店,目前上架的頭盔都是期貨。而現貨也出現了限購政策,每款頭盔每人限購 5 個,超過 5 個則沒辦法下單。
鉛筆道咨詢客服被告知,“現在全國要求戴頭盔,每天要賣好幾百頂,所以實行限購。”
更重要的是,漲價、限購之外,電商通過口罩刷量的套路再次重現。有網友反饋稱,就算下單的商家,也好幾天不給你發貨,就逼著你自己退貨。
與當年的口罩概念股一樣,瘋狂的頭盔這把火,也迅速蔓延到了二級市場。5 月 18 日早盤,頭盔概念股走強,截至午間收盤,國立科技、南京聚隆漲停,伊之密、拓斯達、三夫戶外、際華集團等也集體大漲。5 月 19 日,上述多家公司依舊出現了漲停潮,有些生產自行車戶外頭盔的廠商也跟著股票飛漲。
炒口罩和體溫槍的都來了
頭盔爆火讓不少線下商家也迎來了銷售的高峰。有電動車店鋪的線下商家表示,很多頭盔甚至都來不及擺上貨架,就被顧客直接從大紙箱中挑走。“以前一個月賣不出去 1 個的頭盔,5 月以來,頭盔日銷量最高可達 80 個,賣電動車頭盔比賣車還掙錢。”
在義烏,同在小商品市場的其他商戶也看到商機,臨時開始賣頭盔,把頭盔擺在了顯眼的位置進行批發銷售,連兒童版頭盔也跟著緊俏起來。有的商戶是賣襪子的,有的是主營箱子的,都“跨界”找貨源開始買賣頭盔。
多層分銷售賣,這也是頭盔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仿佛在一夜之間,朋友圈、微博全是賣頭盔的,而且仔細一看,基本都是當初賣口罩、測溫槍的那波人,各個都說自己有幾萬貨源。
李昂(化名)也是眾多倒爺中一員。“這些朋友圈里面的倒爺,其實都經過3、4、5 道手的倒爺,其實賺不到多少錢。他們也許會被上游的倒爺所忽悠,甚至是被欺騙。”
在疫情期間,李昂靠倒買、倒賣口罩賺了將近 100 萬元。在得知頭盔的新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前往義烏。
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跑了十來家工廠,每一家都有絡繹不絕的人趕來要貨。保安跟他反映,就是這三天開始,每天有個七八十批人來訪。有工廠上個月還因為疫情影響在裁員,這半個月開始,又緊急召回員工加班加點趕工。
頭盔價格暴漲背后,是原材料和加工費用的上漲。以頭盔前擋鏡為例,加工費大概漲了 6 倍,頭盔有二三十道工序,配料價格都漲得厲害,而且有資本涌入,大量囤貨。
即便價格在飛漲,但是如果想要貨,還是要等 15 天才能出貨。最差的頭盔,以前賣 8 塊,現在出廠價近 20,到了市場之后,又陸續炒到了 23 元、24 元,再到晚上的 28 元、30 元、34 元/個。
“沒有誰知道下一秒或者明天會是什么價格,有些老板說不怕漲價,就怕有錢也沒貨,都在拼命搶著給貨主付錢。”李昂看到,目前頭盔廠家都面臨缺貨的狀況。“這邊的工廠只要你問頭盔,必須先交定金,必須等貨才行,不知道什么時候發貨。”
在貨源端,也同樣發生瘋狂一幕。
“做了 10 年頭盔,終于有出頭之日了。”“電話已經被打爆,每天接待上百個人,我已經被問價的問崩了。”這是頭盔生產廠家們透露的心聲。
“訂單應該是從 4 月份開始增長的,一開始還有能力接單,但是后來發現,一天幾十個單子,幾萬只頭盔,超出了我們的生產能力。”胡建強(化名)的工廠,一天正常產量在五六千只,現在除了老客戶,還有很多新客戶找上門,“哪怕我廠里能增加產量,配件也不夠用。”
做生意的人,訂單多是好事,但短時間暴漲卻讓人高興不起來。現在胡建強的工廠竟然不敢接單。
“配件要去其他地方進貨,漲價也很厲害,而且不一定搶得到。”胡建強介紹,原本出廠單價 20 多元的頭盔,因為配件漲價,單價也漲到了三四十元,“現在就是有多少配件,生產多少頭盔,基本只能保證日產 2000 多只。”
由于之前絕大部分騎行電動車的人,并沒有戴頭盔的習慣,這導致了戴頭盔政策一出,購買頭盔的用戶激增,頭盔面臨短暫緊缺的情況。
從公安部發文到 6 月 1 日執行期時間較短,短期內下游突然爆發的需求,是上游生產企業短期內無法滿足的,其原料備貨及組織擴產也需要時間。這與口罩緊缺時,上游面臨的問題極其相似。
業內人士金曉(化名)向鉛筆道透露,全國正規的頭盔工廠也就 200 家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不做內銷市場的。工廠產能就那么多,每天只能出 3000-10000 個不等。需求集中井噴式的爆發,所以價格肯定高。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 2020 年 4 月 21 日公安部部署“一盔一帶”行動以來,截至 5 月 18 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共新增成立了 3503 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
從用戶、倒爺、經銷商、貨源,頭盔與口罩、測溫槍拿著一樣的劇本。
金曉還介紹,要說這市場上最敏感的人,是真正在源頭、在背后炒貨、做局的人。毋庸置疑,這種火熱現象的背后是有資本在炒作,跟炒口罩、熔噴布是一個玩法。資本太敏銳,嗅到商機后立馬大量囤貨。“有老板連夜趕到頭盔廠,現場付錢,直接把工廠接下來幾個月的產量都預定了。”
也有一些倒爺,開始尋找上游的頭盔原料供應鏈。一些掌握工廠貨源的倒爺,并不急著出貨。每次只放一點貨源,而且也不會一次性把一批貨給一個下游買家。
“所以當各地批發商拿不到貨的時候,市場就慌了,開始搶貨價格飛漲。”他總結道。
頭盔會是個好生意么?
混亂下,騙子的騙術也有了用武之地。
金曉介紹,目前國內的頭盔企業,日產量 2000 個就屬于大廠。但有人在微信群叫囂,可日產幾萬個頭盔,但細問拿貨日期和具體廠名,對方概不回復。
同樣,有人在朋友圈稱,需要采購 10 萬只夏天帶的頭盔。鉛筆道詢問之下,才發現對方只是想撮合買賣的頭盔掮客而已。
在頭盔這個混亂的莽荒之地,很難辨認彼此的身份和來意,這給了騙子們發揮的空間。
實際上,頭盔真的是個能長期賺錢或者是適合創業的行業么?
金曉對鉛筆道表示,現在的價格暴漲實際上還是因為信息差與短期產量不足帶來的利潤空間,但是與口罩不一樣,頭盔是一錘子買賣,復購近乎為0。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他認為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大量中小型工廠上陣之后,頭盔這一耐用消費品將在供大于求之后價格暴跌,這是市場規律使然。
“現在火熱的頭盔只是一個接盤的游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聞到金錢的香味想趁機撈一筆的人,最后往往成為少數人財富自由的代價。”金曉還表示。
在現實中,生產創造財富的速度越來越慢,于是哄抬資產價格,直接轉移財富,成為了當代“投機致富”的新選擇,只要有財富效應,無論虛擬實體,一切皆可炒作。在他看來,市場恐慌也是經過這些人助推的成果。
還有不到半個月就到 6 月,“6.1 必戴”系列文章在各大平臺整齊劃一地出現,甚至順利出圈成為熱門話題,頭盔的價格也隨著出圈成功而節節攀升。然而,全國各省的實際情況不同會導致施行日期也不同,而且基本不會出現全國各地“一刀切”與“一棒子打死”的現象。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目前,關于頭盔的管理有《關于發布摩托車乘員頭盔、家用和類似用途設備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公告》和《摩托車乘員頭盔 GB811-2010》,這些標準和規則對于電動自行車頭盔行業是有參考和約束條件的。接下來,隨著政策的實施,頭盔的標準、使用期限及回收制度也將日益完善。
在明確了電動車頭盔管理標準和制度之后,無論是倒爺,還是不合格的工廠,離退場就不遠了。
(受采訪者要求,文章中人名均為化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疯狂口罩”到“疯狂头盔”:不到1月价格涨10倍,增3500家企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乡愁是谁写的啊?
 - 下一篇: 驾驶证过期换证罚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