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单单不放过丰巢?
文/衣公子
來源/衣公子的劍(ID:yigongzidejian)
豐巢收費,全民討伐。
大家在意的無非如下:12 小時的免費時長、不通知用戶的投遞機制、豐巢傲慢的公關態度。這些反對的理由很充分,可惜只浮于問題的表面。
我覺得,不應該浪費這樣一次全民感同身受的機會,而應當進行一些更深入也更本質的探討。
那就是,豐巢收費折射出來的,當下中國普遍存在的——走形的平臺思維,孱弱的用戶權益,畸形的制衡機制,缺位的公民意識。
壹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新,成就了新的商業模式,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平臺類企業的出現,的確提高了商業效率,改善居民生活。
但是,對于強者的崇拜,對于模式的追逐,逐漸在整個中國企業界,催生出一股已經病態的平臺思維。
什么是平臺思維?不妨和上一個時代的產品思維對應起來看。
產品思維,誕生于工業文明,福特汽車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其中的代表。專注做好產品(T型車),持續改進流水線和標準化生產,注重產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福特的T型車就是那個年代的 iPhone,是美國崛起的一座里程碑。
產品思維的特點是,先有好產品,后有市場占有率。
平臺思維則完全反了過來。先利用虧損,鋪規模,占市場,等到壟斷行業話語權,再以改變游戲規則的方式,實現盈利。平臺思維的典型是滴滴,早期瘋狂補貼出租車司機和打車人,讓 App 裝進每一臺手機,等到掌控住行業話語權,再修改規則,推出快車/專車/順風車,對司機抽傭金,對打車揮舞定價權。
有趣的是,成立于 90 年代的順豐快遞是產品思維的典型。90 年代的郵政系統官僚而低效,仗著特許經營排斥競爭。在這個背景下,王衛跨著白馬而來,頗有浪漫主義色彩,順豐快遞送件高效,服務盡責,既挑戰壟斷,又收獲利潤,是金光閃閃的市場經濟英雄。
20 年后,豐巢卻走向了典型的平臺思維。依靠虧損拼規模,揮舞并購占市場。這么簡單的打法為什么只有豐巢能做?不過僅僅是因為有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爸爸(順豐)。如今,當豐巢和中郵速遞易完成股權重組,占了市場 70% 份額,再順勢收費。
這 20 年的變遷,真是令人玩味。
貳
豐巢的誕生,伴隨一個創設的概念“快遞的最后 1 公里”。
但是,稍微想一想就明白,對于消費者來說,本來就沒有“快遞最后 1 公里”的障礙。曾經,我們支付了快遞費,只需等著快遞員把快遞送到門口。就是那么簡單。
但是,在這場寡頭企業和消費者的拔河比賽里,后者的意見一點都不重要。豐巢出現后,原來的快遞規則很快被改寫,所有快遞一股腦放進豐巢,用戶自取。
造詞,說故事,總是簡單。“快遞的最后 1 公里”就是借鑒了共享單車的故事——“出行的最后 1 公里”。
資本對于人類未來的暢想總是美好的,不過浪漫的劇本常常伴隨坍塌的結尾,那里有著生銹的 ofo 小黃車,以及打翻的瑞幸咖啡。
即使結局沒那么糟。我也不喜歡資本蠻橫的敘述方式。
至今還記得,那是打車補貼最火熱的 2014 年,凌晨 1 點的上海街頭。我站在路邊等待自己用滴滴打的出租車。一位中年男子,帶著自己年邁的父母,攔下了第 10 輛出租車。因為一直被拒載,這一次他強橫地坐了進去,但是被司機更強橫地趕了下來——司機要賺打車軟件的補貼。中年男子仰天長嘆,到最后破口大罵,“這哪里是我生活了 30 年的上海啊!”
掌握主動權的行業領袖永遠眉目軒豁,沉迷于享受改變世界縱橫捭闔的榮耀,但是,也請不要忘記“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能不能,稍微克制一點,別總想發明一種模式,顛覆我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電影《艋胛》。風往哪里吹,草就會往哪里倒,年輕的時候因為聽說“客戶就是上帝“,你便以為自己是風。直到 21 世紀的第 2 個十年,沒有裝 App 的老人打不到車,沒有關注豐巢公眾號就打不開柜子拿不到自己的快遞,你才知道自己是而且永遠只是草。
叁
豐巢畢竟沒有互聯網基因。理論上豐巢若是想提價,可以學淘寶、美團、餓了么,先對商戶提價,讓商戶悄悄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矛盾逐步釋放,吃相好看很多,也就不會有今天如此不利的輿論局面。
想到這里,豐巢內心也是冤屈的。平臺思維的產品一貫如此,哪怕看似享受“免費”的消費者,也依舊是被宰割的羔羊。為什么獨獨不放過我豐巢?
豐巢的收費很貴嗎?不貴。即使買會員,也不過 12 元/季。
我們拿超級平臺 BAT 中,最沒落的百度來看。2019 年度百度 online marketing services 的營收為 780 億元人民幣,對應百度 3 億用戶。相當于,每個用戶的價值是 260 元/年。
使用百度明明是免費的,可是百度依舊在你身上賺到了錢。因為雖然你沒有付費,但是付出了時間、注意力、數據,這些都成了廣告的原料。
我猜,豐巢也很詫異,大伙為什么那么生氣呢?豐巢只是想在你們的每個快遞上收五毛錢,你們就跳了起來指著鼻子罵。可是別的平臺在你們每個人身上變現了 260 元甚至更多的錢,你們卻很安靜甚至很幸福。
12 個小時的免費存放時間太短應該延長為 24 個小時;豐巢已經向快遞員收費就不應該向收件人“雙向收費”……這些都是操作層面的討論,太淺。
作為一個難得的全民感同身受的公共議題,討論應該更往前一步:趁機檢視一下,平臺思維下誕生的壟斷性產品,應該引起我們什么樣的警惕。
如果,平臺因為掌握行業規則,向你收五毛錢,是你不能容忍的。那么別的呢?
當某平臺把你忘記歸還共享充電寶的失誤用作信用評分和貸款定價,你能容忍嗎?當你在某平臺買成人用品的消費記錄被用作人物畫像、匹配營銷,你能容忍嗎?當你剛剛在某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當了媽媽的喜悅,卻被平臺賣給奶粉公司精準投放,你能容忍嗎?
俄羅斯電影《愚夫危樓》里,一座舊樓要倒塌,幾百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市長終于急得團團轉,老市長安慰她,你現在那么著急無非因為有幾百人即刻要死。可是,每天餓死的人呢?死于酗酒的人呢?因為你的貪腐,上不了學的孩子呢?他們哪一項不比一天死幾百人更嚴重?
想想也是,不就五毛錢嗎,大伙兒急什么呢。
現實生活里,被各種平臺巨頭包圍的你,可曾想過?千人千面的淘寶,為了讓你不斷點擊而迎合你觀點的信息流,打開后第一個短視頻就挑撥到你G點的抖音,一定可以在首頁猜中你喜歡的美團大眾。這些“舒適“的背后,我們付出了什么?數據、隱私、精力,一定比每樣快遞收 5 毛來得微不足道嗎?
因為 5 毛快遞保管費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卻放置更大的侵害于不顧。這當中的悲涼,才是這個時代的注腳。
衣公子忍不住點了一根煙。你知道嗎?全世界都在呼吁“吸煙有害健康”,卻幾乎沒人提,糖的成癮性和致癌性比煙草都大。
肆
如果整個時代的中國企業家都拿阿里和騰訊做榜樣,是可悲的。
仔細想一想,傳統企業紛紛學習“平臺思維”,也不僅僅是出于崇拜。至少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恐懼——當年互聯網企業的跨界打劫,尸橫遍野的場面實在是太殘酷了。
互聯網,以及由此催生的平臺模式,的確帶給過我們福利。但是福祉的增長正在顯著放緩,尤其從 2018 年開始,全球互聯網行業出現非常明顯的道德性危機,僅這一年,我們就先后見證了 Facebook、Google、滴滴、百度、今日頭條、攜程的道歉。
傳奇的色彩正在褪色,另一種異樣的顏色浮現在他們臉上。曾經,談起扎克伯格,想到的是哈佛明星和自由使者,而現在,更多人注意到的便簽是隱私小偷和操縱民主。
如果說,在 2018 年之前,需要我們為了人類更大的福祉,在自己的權益上適當讓步。那么,至少從現在開始,鼓吹“再造一個平臺”“最后 1 公里”的聲音,都是值得被警惕的。不要再迷信技術樂觀主義,一聽到模式創新,就應該立刻想一想,這一次“我們”要付出什么成本。
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我很喜歡的《美麗新世界》里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權勢對于人的控制,可以通過愛與幸福的感受來實現,而非通過暴力與恐懼。
討伐豐巢,不要僅僅因為它“收費”。而要想一想,那些口口聲聲“為了我們好”的人,在就相關設計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們”又在哪里?平臺模式下的產品天然伴隨壟斷性,那么便利、免費、高效、隱私、安全,這當中要怎么取舍?每一樣平臺思維的產品,都要像豐巢一下,經受一輪檢查和拷問。
真的該反思的是,在盛行的平臺思維下,孱弱的用戶權益怎么改善,畸形的制衡機制怎么撥正。
你憑什么單單不放過豐巢?!
是的,我希望你不要放過豐巢,更希望對豐巢的爭論能夠成為你公民意識覺醒的開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你凭什么单单不放过丰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哪种变身卡附带反击效果(哪个变身卡附带反
- 下一篇: 仁和叶酸怎么吃?正确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