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稀少的鸟
這種鳥就是蜂鳥。蜂鳥有600多種不同的種類。小小一只蜂鳥可有很多之最呢!例如,它是世界上每秒鐘振動翅膀次數最多的鳥。正因為它的翅膀振速最快,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朝后飛的鳥。蜂鳥愛吃花粉,花蜜。它可以像一架直升機那樣停在半空中享受花粉的美味。各種蜂鳥分布在新大陸最炎熱的地區,主要在南美洲,它們數量眾多,但仿佛只活躍在兩條回歸線之間,有些在夏天把活動范圍擴展到溫帶,但也只作短暫的逗留。最小的蜂鳥體積比虻還小,質量只有2g,粗細不及熊蜂,卵質量0.2g,和豌豆粒差不多。它的喙是一根細針,舌頭是一根纖細的線;眼睛像兩個閃光的黑點;翅上的羽毛非常輕薄,好像是透明的;雙足又短又小,不易為人察覺;它極少用足,停下來只是為了過夜;飛翔起來持續不斷,而且速度很快,發出嗡嗡的響聲。它雙翅的拍擊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時不僅形狀不變,而且看上去毫無動作,像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只見它在一朵花前一動不動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飛去。它用細長的舌頭探進花蕊,吮吸花蜜,而且仿佛這是它舌頭的唯一用途。蜂鳥的飛行本領高超,時速一般可達90km,如果是俯沖的話,時速可以達到100km,也被人們稱為“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現在的蜂鳥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發現100萬年前的蜂鳥的化石,因此科學家認為蜂鳥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國南部科學家卻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鳥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由此可知,蜂鳥的祖先遠在漸新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盡管蜂鳥的大腦最多只有一粒米大小,但它們的記憶能力卻相當驚人。來自英國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員最近發現,蜂鳥不但能記住自己剛剛吃過的食物種類,甚至還能記住自己大約在什么時候吃的東西,因此可以輕松地選擇出那些還沒有被自己“品嘗”的東西。蜂鳥是由雌鳥多帶帶筑巢,它們的巢是杯狀的織物,通常懸掛在樹枝上、洞穴里、巖石表面或大型的樹葉上。蜂鳥一次產兩個非常小的白色的卵,不過與鳥的身材比起來,那卵還是比較大的了。卵的孵化期通常為15~19天。由于蜂鳥的羽毛十分華麗,在19世紀的時候,歐美婦女常用蜂鳥的羽毛做帽飾,還有商人收購蜂鳥皮,對蜂鳥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脅。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森林的砍伐、耕作的發展,蜂鳥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逐漸被破壞,有的蜂鳥已面臨滅絕的危險。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羽毛不足1000根。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72千米/小時。非洲鴕鳥的奔跑能力是十分驚人的。它的足趾因適于奔跑而趨向減少,是世界上唯一只有兩個腳趾的鳥類,而且外腳趾較小,內腳趾特別發達。產卵最少的鳥:信天翁,每年只產一枚卵。信天翁僅在繁殖時才成群地登上遠離大陸的海島。在那里繁殖交配,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隨著大聲鳴叫。羽毛最少的鳥:蜂鳥,羽毛不足1000根。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最大的飛鳥:柯利鳥,又稱灰頸鷺鴇。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即將滅絕的肯定是最稀少的了,有馬島海雕,山藍鴨,秘魯,藍燕雀,塞舌爾綬帶,王子蕉鵑,象牙喙啄木鳥,約氏走鸻,細嘴杓鷸,林斑小鸮,冠旋蜜鳥,白肩黑鹮,姬傘鳥,黃頰麥雞,阿拉里皮嬌鹟,黑嘴端鳳頭燕鷗,黑長腳鷸,夜鸚鵡,夏威夷鴉,里普利氏果鳩,斯比克斯鸚鵡(小藍金剛鸚鵡),剃刀嘴鳳冠雉,沖繩啄木鳥,大鹮,褐秋沙鴨(巴西秋沙鴨)
在群芳吐蕊的花叢中,一只小鳥翩翩而來,在一朵紅花前戛然而止,它并不落在花的枝杈上,而是像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在空中,利用修長的喙,小心翼翼地采食花蜜,然后了無痕跡地悄然而去。這就是蜂鳥,一種西半球特有的鳥。全世界約有300余種蜂鳥,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南美洲熱帶雨林。蜂鳥有3種飛行絕技:倒退飛行、垂直上升和下降、停留在空中原“地”不動。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身體長度不過5厘米,體重僅2克左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帶。由于它飛行采蜜時能發出嗡嗡的響聲,因而被人稱為蜂鳥。蜂鳥種類繁多,約有300多種,羽毛也有黑、綠、黃等十幾種顏色,十分鮮艷,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蜂鳥身體嬌小,羽毛華麗,具有非凡的飛行本領。它的翅膀非常靈活,每秒鐘能振動50~70次,飛行的速度很快,時速可達50公里,高度有四五公里。人們往往只聽到它的聲音,看不清它的身影。蜂鳥在百花盛開、草木繁茂的季節外出尋找食物,以吃花蜜和小昆蟲為生。蜂鳥在樹枝上造窩,鳥窩造型別致,做工精細,是用絲狀物編織而成的,看上去就像懸掛在樹枝上的一只精巧的小酒杯。雌性蜂鳥每次產卵一兩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僅0.5克,大約200個蜂鳥蛋才有一個普通雞蛋那么大。鳥卵孵化期為14~19天。小蜂鳥出生約20天后,就能飛出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野外生活。蜂鳥是怎樣飛行并在空中懸停的?70年前,鳥類學家在野外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大量蜂鳥飛行的影片,再用正常速度放映,蜂鳥的飛行動作便被放慢。從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飛行時,蜂鳥的翅膀在身體兩側垂直上下飛速扇動;懸停在空中時,蜂鳥的翅膀每秒扇動54次;在垂直上升、下降或前進時,每秒扇動75次。蜂鳥就是靠翅膀快速扇動飛行和懸停的。根據這些影片,人們一直認為,蜂鳥在盤旋飛翔時,采用的是昆蟲的飛行方式。然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蜂鳥的飛行方式兼具昆蟲和普通鳥類的特點,這一飛行方式被人類誤解了近70年。蜂鳥飛行方式介于昆蟲和普通鳥類之間。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通過觀察蜂鳥飛行時周圍氣流漩渦變化研究其飛行方式。科學家首先訓練蜂鳥在一個固定位置盤旋,同時從裝有糖液的注射器中取食,然后在蜂鳥飛行的空間加入由微小橄欖油粒形成的“薄霧”,并用激光射線從各個角度照射蜂鳥周圍,每隔1/4秒拍攝兩張照片,捕捉油粒的分布形態。從油粒的分布看,蜂鳥在上下拍動翅膀的同時會將身體上抬,翅膀向兩邊展開。科學家發現,為了獲得升力,蜂鳥每次扇動翅膀時都將翅膀部分折疊,使之指向正確的方向,它飛行時翅膀的姿勢其實與游泳者踩水時手臂的動作類似,只是頻率要快得多。科學家指出,其他鳥類飛翔時所需的升力全部來自翅膀下扇;昆蟲飛翔的升力有一半來自翅膀下扇,另一半則來自翅膀上扇;而蜂鳥飛翔的升力有75%來自翅膀下扇,25%來自翅膀上扇。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判斷,蜂鳥的飛行方式介于昆蟲和普通鳥類之間。科學家說,這一發現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鳥類空中盤旋技術進化的理解。蜂鳥雖與昆蟲不同宗,但似乎學會使用鳥類的翅膀做出昆蟲飛行的動作。鳥翅能伸縮、彎曲和拱起,這是僵硬的昆蟲翅膀做不到的。
中國最稀有鳥類是朱鹮。朱鹮是目前舉世矚目的珍希瀕危鳥類,全世界總數也只有十幾只。這種鳥在我國已經絕跡將近20年,于1982年5月才又被發現。朱鹮長得神態瀟灑,美麗動人。秋冬季節,它的羽毛白里透紅,每當展翅飛翔時,翼下和尾下的羽毛更是紅得越發鮮艷。到了春天,頭背羽毛就染上了一層煙灰色。現在我國已將朱鹮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并在朱鹮棲息的地方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科學工作者已經連續多年對朱鹮的生態、生物學進行了觀察研究。日本僅有3只朱鹮,已經失去了生殖能力,能不能保住這個物種,朱鹮能不能繁衍下去,就寄希望于我國了。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保護這些稀有鳥類,它們就有希望。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羽毛不足1000根。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72千米/小時。非洲鴕鳥的奔跑能力是十分驚人的。它的足趾因適于奔跑而趨向減少,是世界上唯一只有兩個腳趾的鳥類,而且外腳趾較小,內腳趾特別發達。產卵最少的鳥:信天翁,每年只產一枚卵。信天翁僅在繁殖時才成群地登上遠離大陸的海島。在那里繁殖交配,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隨著大聲鳴叫。羽毛最少的鳥:蜂鳥,羽毛不足1000根。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最大的飛鳥:柯利鳥,又稱灰頸鷺鴇。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即將滅絕的肯定是最稀少的了,有馬島海雕,山藍鴨,秘魯,藍燕雀,塞舌爾綬帶,王子蕉鵑,象牙喙啄木鳥,約氏走鸻,細嘴杓鷸,林斑小鸮,冠旋蜜鳥,白肩黑鹮,姬傘鳥,黃頰麥雞,阿拉里皮嬌鹟,黑嘴端鳳頭燕鷗,黑長腳鷸,夜鸚鵡,夏威夷鴉,里普利氏果鳩,斯比克斯鸚鵡(小藍金剛鸚鵡),剃刀嘴鳳冠雉,沖繩啄木鳥,大鹮,褐秋沙鴨(巴西秋沙鴨)
在群芳吐蕊的花叢中,一只小鳥翩翩而來,在一朵紅花前戛然而止,它并不落在花的枝杈上,而是像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在空中,利用修長的喙,小心翼翼地采食花蜜,然后了無痕跡地悄然而去。這就是蜂鳥,一種西半球特有的鳥。全世界約有300余種蜂鳥,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南美洲熱帶雨林。蜂鳥有3種飛行絕技:倒退飛行、垂直上升和下降、停留在空中原“地”不動。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身體長度不過5厘米,體重僅2克左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帶。由于它飛行采蜜時能發出嗡嗡的響聲,因而被人稱為蜂鳥。蜂鳥種類繁多,約有300多種,羽毛也有黑、綠、黃等十幾種顏色,十分鮮艷,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蜂鳥身體嬌小,羽毛華麗,具有非凡的飛行本領。它的翅膀非常靈活,每秒鐘能振動50~70次,飛行的速度很快,時速可達50公里,高度有四五公里。人們往往只聽到它的聲音,看不清它的身影。蜂鳥在百花盛開、草木繁茂的季節外出尋找食物,以吃花蜜和小昆蟲為生。蜂鳥在樹枝上造窩,鳥窩造型別致,做工精細,是用絲狀物編織而成的,看上去就像懸掛在樹枝上的一只精巧的小酒杯。雌性蜂鳥每次產卵一兩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僅0.5克,大約200個蜂鳥蛋才有一個普通雞蛋那么大。鳥卵孵化期為14~19天。小蜂鳥出生約20天后,就能飛出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野外生活。蜂鳥是怎樣飛行并在空中懸停的?70年前,鳥類學家在野外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大量蜂鳥飛行的影片,再用正常速度放映,蜂鳥的飛行動作便被放慢。從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飛行時,蜂鳥的翅膀在身體兩側垂直上下飛速扇動;懸停在空中時,蜂鳥的翅膀每秒扇動54次;在垂直上升、下降或前進時,每秒扇動75次。蜂鳥就是靠翅膀快速扇動飛行和懸停的。根據這些影片,人們一直認為,蜂鳥在盤旋飛翔時,采用的是昆蟲的飛行方式。然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蜂鳥的飛行方式兼具昆蟲和普通鳥類的特點,這一飛行方式被人類誤解了近70年。蜂鳥飛行方式介于昆蟲和普通鳥類之間。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通過觀察蜂鳥飛行時周圍氣流漩渦變化研究其飛行方式。科學家首先訓練蜂鳥在一個固定位置盤旋,同時從裝有糖液的注射器中取食,然后在蜂鳥飛行的空間加入由微小橄欖油粒形成的“薄霧”,并用激光射線從各個角度照射蜂鳥周圍,每隔1/4秒拍攝兩張照片,捕捉油粒的分布形態。從油粒的分布看,蜂鳥在上下拍動翅膀的同時會將身體上抬,翅膀向兩邊展開。科學家發現,為了獲得升力,蜂鳥每次扇動翅膀時都將翅膀部分折疊,使之指向正確的方向,它飛行時翅膀的姿勢其實與游泳者踩水時手臂的動作類似,只是頻率要快得多。科學家指出,其他鳥類飛翔時所需的升力全部來自翅膀下扇;昆蟲飛翔的升力有一半來自翅膀下扇,另一半則來自翅膀上扇;而蜂鳥飛翔的升力有75%來自翅膀下扇,25%來自翅膀上扇。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判斷,蜂鳥的飛行方式介于昆蟲和普通鳥類之間。科學家說,這一發現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鳥類空中盤旋技術進化的理解。蜂鳥雖與昆蟲不同宗,但似乎學會使用鳥類的翅膀做出昆蟲飛行的動作。鳥翅能伸縮、彎曲和拱起,這是僵硬的昆蟲翅膀做不到的。
中國最稀有鳥類是朱鹮。朱鹮是目前舉世矚目的珍希瀕危鳥類,全世界總數也只有十幾只。這種鳥在我國已經絕跡將近20年,于1982年5月才又被發現。朱鹮長得神態瀟灑,美麗動人。秋冬季節,它的羽毛白里透紅,每當展翅飛翔時,翼下和尾下的羽毛更是紅得越發鮮艷。到了春天,頭背羽毛就染上了一層煙灰色。現在我國已將朱鹮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并在朱鹮棲息的地方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科學工作者已經連續多年對朱鹮的生態、生物學進行了觀察研究。日本僅有3只朱鹮,已經失去了生殖能力,能不能保住這個物種,朱鹮能不能繁衍下去,就寄希望于我國了。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保護這些稀有鳥類,它們就有希望。
總結
- 上一篇: 入京于谦诵读解析(入京于谦)
- 下一篇: 穿到高后宫游戏里怎么破(穿到高h后宫游戏